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如何践行以人为本的师德观

教师如何践行以人为本的师德观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师德建设主要对象是教师,根本任务是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着重点是教育人、培养人、引导人,所以高校师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振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还应包含对教师的尊重与关爱。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高校师德建设主要对象是教师,根本任务是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着重点是教育人、培养人、引导人,所以高校师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新形势下,高校师德建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振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推动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同时,高校师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有力地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以人为本要以学生为本。教育工作的本质是培育人才,育人是学校各项任务的核心,也是教师最重要的职责。那么,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什么?教师应当怎样对待学生呢?这是师德建设首先面对的问题。过去的中国一直是强调“师道尊严”的国家,我们往往将本来对“师道”的尊重片面理解成师生之间服从与被服从的等级关系,教师的“尊严”、“权威”至上,学生必须绝对服从。其结果往往是使得教育在许多方面成为一种压抑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精神的活动。因此,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质上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内涵。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并不是要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最重要的体现应当是对学生的理解、帮助、关爱和尊重。作为高校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对学生注入无限的爱。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尊重是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师要用纯真的爱去培养并严格要求学生,教师也要用对学生的民主、平等去激发学生的自尊、自强与自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高校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的核心要求。

以人为本要以“教师”为本。高校师德建设上的以“教师”为本,首先表现在教师自身要做到自尊、自爱、自律、自重,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但教师在塑造自身高尚品格与情操的同时,又应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爱。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往往对教师有很高的期待与要求,将教师比喻为燃烧的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这当然是人民教师的无上光荣。但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还应包含对教师的尊重与关爱。我们不应当脱离教师的职业和从事这一职业者生活的幸福去片面地理解师德。教师既应当在教书育人、完成崇高使命的愉悦中升华道德,也应当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意识,做积极师德的践行者。

要树立“人才强校”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树立“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理念,为广大教师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条件,努力在学校和社会营造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要把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教师个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尊重、关心、理解、帮助教师,将师德教育寓于做实事、办好事之中,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以人为本要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高尚师德的养成,既决定于教师自律的觉悟,又受环境的影响。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是影响大学以及整个高等教育发展进步的核心问题,又是影响高校师德建设的核心问题。而当前受市场经济中的一些负面影响,高等教育的某些方面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道德失范现象。一些学校在管理理念和制度上出现了偏差,一些教师忘记了学术至上、真理神圣的真谛。这种制度的缺陷和心态的浮躁催生了学术泡沫与腐败,健康进步的大学精神面临严峻考验。

高等学校是学术的圣地,不谈学术,无以办大学;不讲学术标准和操守,则无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就无从谈起培养高质量人才和办高水平大学。所以,以人为本的师德建设对学校要求是要营造“严谨笃学”氛围,注重学术与学风建设。为此,我们有必要对目前存在的一些浮躁与混乱现象做出反思和治理。要让严谨、科学、进步的学风成为学校的主流,让高等教育成为社会大众敬重与向往的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