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教育家的师德观

古代教育家的师德观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地说,师德是教师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经常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作为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所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师德观的内容及其丰富,学习中国古代师德观,对当前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对师德的论述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师道德体系。

一、古代教育家的师德

一般地说,师德是教师在其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并经常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作为教师这一社会角色所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师德观的内容及其丰富,学习中国古代师德观,对当前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一)孔子(前551—前479年)的师德观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大教育家。孔子对师德的论述形成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教师道德体系。其要点有:(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以身作则,言传身教;(3)热爱学生,有教无类;(4)不耻下问,知过即改;(5)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所有这些,均在《论语》中可以读到,例如他在《论语·述而》中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他在《论语·子路》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在《论语·卫灵公》中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观念;他在《论语·述而》中还说:“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他在《论语·先进》中解释“为什么对两个学生的同一个问题,老师的回答不相同’时,回答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由于求平日做事退缩,所以我鼓励他大胆干,是想促进他;而仲由好勇过人,敢作敢为,所以我有意抑制他)。

(二)墨子(约前468—约前390年)的师德观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教育家。他对师德的论述主要有三方面:(1)教师应诲人不倦;(2)教师应言行一致;(3)教师应因材施教。例如:他在《墨子·公孟四十八》中指出:“今夫世乱,求美女者众,美女虽不出,人多求之。今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之知也。……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他在《墨子·兼爱下十六》中明确指出:“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犹合符节也,无言而不行也”;他在《墨子·耕柱四十六》中提出对不同的学生要求: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

(三)孟子(约前372—前289年)的师德观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教育家。他对师德的论述要点有四:(1)教师应以教为荣;(2)教师应因材施教;(3)教师应先律己后育人;(4)教师应闻过则喜,有过则改。例如:他在《孟子·尽心上》中说:“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他在《孟子·尽心上》中还说:“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他在《孟子·告子上》中指出:“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他在《孟子·公孙丑上》中表扬了子路和大禹,他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他在《孟子·公孙丑下》中表扬了古之君之,他说:“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四)董仲舒(前179—前104年)的师德观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教育家。他对师德的论述主要有三:(1)为师必须严以律己;(2)为师必须因材施教;(3)为师必须勤勉治学。例如:他在《春秋繁露·盟会要》中要求教师,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他在《春秋繁露·正贯》中提出:“知其气矣,然后能食其志也,知其声矣,而后能扶其精也,知其行矣,而后能遂其形也,知其物矣,然后能别其情也”;他在《汉书·董仲舒传·对策一》中要求教师:“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盖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五)王充(约公元27—100年)的师德观

王充是东汉时期的教育家。他对师德的论述,主要在三方面:(1)教师应博学多才;(2)教师应理论结合实际;(3)教师应既教书又育人。例如:他在《论衡·超奇》中提出的教师条件是:“通书千篇以上,万卷以下,弘畅雅闲,审定文读,而以教授为人师者,通人也”;他在《论衡·对作》中要求:“论则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虚之事,辄立证验”;他在《论衡·率性》中主张:“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善则养育劝率,无令近恶,恶则辅保禁防,令渐于善”。

(六)韩愈(公元768—824年)的师德观

韩愈是唐朝的教育家。他关于师德的论述很多,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1)教师应明确职责;(2)教师应刻苦钻研;(3)教师要因材施教;(4)教师要乐于改过迁善。例如:他在《师说》中明确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在《进学解》中要求教师:“口不绝吟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究年”;他在《进学解》中说:“夫大木为,细木为桷,樽栌侏儒,根阑启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将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他在《答冯宿书》中告诫教师说:“古今有言曰,告我以吾过者,吾之师也”。

(七)颜元(1635—1704年)的师德观

颜元是清朝初年的教育家。他关于师德的论述虽不多,却体现了一些新思想:(1)师生平等,教学相长;(2)刻苦钻研,可成圣贤;(3)要注重实践。例如:他在《习斋年谱》中指出:“师之言行起居有失,俱许直言,师自虚受”;他在同书中还首次提出:“圣人亦人也,其口鼻耳目与人同,惟能立志用功,则与人异耳。故圣人是肯做工夫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圣人”;他在《习斋记余》中明确提出:“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做,都不济事,须身上行出,才算学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