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德的内涵

师德的内涵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师德往往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教师”应该是过教育生活的功能“教师”。所以,我们可以把师德界定为: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将教师职业道德完全与教师道德相等同,认为师德建设的目标就是提升教师个人的道德水平。

第一节 师德的内涵

一、师德是什么

在我国,师德往往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教师的“职业道德”一定与他的教师这一职业有直接的、深刻的关联,是说教师在工作之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而教师在工作之外,或者说教师的道德行为与学校、学生等没有直接关联时,这种道德行为就不应该看成是与师德有关。

之所以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教师”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身份称呼”,表示某人以从事教师职业为生,或者说他曾经从事教师职业为生。即使他现在暂时离开了学校与学生,或者说他转行或退休不再做教师工作,成为了一般人了,却仍然可以被称作“某某老师”。二是作为“功能称呼”,表示他是正在从事教师职能的人,他过着教育生活,他作为教师不是静态的身份而是正在进行的动态职能,是正在学校与学生生活在一起的,从事着教育事业的教师。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教师”应该是过教育生活的功能“教师”。他行使着教师的职能,所以,他才有必要接受教师职业道德的约束。换言之,一个在工作之外的教师,或者他一旦离开了这种教育职能,就没有必要遵守该职业的道德。当然,他应该遵守公民道德、家庭道德或者其他角色的道德。

所以,我们可以把师德界定为: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师德与教师道德之间的区别

在理解师德的概念时,还应该要将师德与教师道德区分出来。实际上,目前存在着将两者相混同的现象。有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是“师德即教师道德”。将教师职业道德完全与教师道德相等同,认为师德建设的目标就是提升教师个人的道德水平。所以,我们在一些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文件中发现这样的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扬奉献精神,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作风正派,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等等。这些内容并没有什么“教师”职业的特征。它是一个公民所需要遵守的个人道德,像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等实际上是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都是应该遵守的一种个人道德。所以,这些道德可以称作是教师的个人道德,即教师道德,但不宜称作教师职业道德。目前,我们仍然在强调教师工作应该没有时空界限,所谓“台上台下,都是教师工作的舞台;课内课外,都是教师工作的时间”,这表达的就是这种职业与生活天然混合的蒙昧观念。其实,教师“职业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教师职业从生活中独立出来,使职业生活成为教师这个“人”的生活方式之一。做这种区分有利于避免出现以一般人的道德替代教师职业道德的现象。

二是“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主张将教师私人领域的个人道德转移到公共领域,让教师所有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全部袒露在职业监督之中。事实上,教师的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师德)之间存在也应当存在一定范围上的差别。虽然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道德包含私德和公德两种成分,但教师职业道德相对更为关注教师在公德方面的表现,而教师的道德相对更为关注教师在私德方面的表现,两者之间有交集但不能混为一谈。如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学生面前教师不应表现出对自己恋爱对象亲热的动作,如果出现这种现象,有可能被认为是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为人师表)。但是教师一旦离开了学校这一时空环境,他却可以表现出对自己恋爱对象的亲热动作。而有些学校领导在学校生活之外看到这种现象时,往往会指责这种教师师德出了问题。很明显,这是将教师的私人领域的个人道德转移到公共领域,把教师道德看成是一种职业道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