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的幸福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新时期的幸福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幸福需要教育,但目前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幸福能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幸福的全部观点和全部理论的总和,是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的幸福观,是理性幸福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西方文化中的幸福观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

三、新时期的幸福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幸福需要教育,但目前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幸福能力的发展。表现在:(1)教育活动中功利化倾向严重,把人当作社会发展的工具,把教育降格到只以训练人掌握生产技能、生产技术,为谋求职业做准备的层次;(2)把知识变成僵死的教条,以灌输的方式教给学生,阻碍了学生智慧发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被挤压在以应试为基准的分数争夺上,只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3)教育被当做技术性工作来对待,教师只重教书,不重育人,教育求优、求雅、求洁的信念逐渐失落。所以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思想底蕴不够;过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科事业和学术氛围局限;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和抑制。

(一)培养学生对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学生对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依赖于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至善的道德人格、广泛的社会欲望、兴趣和良好的性格

1.从人文素质教育开始

人文素质使人明了人的存在、价值和境界。人文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的道德文明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对幸福的真实把握。培养当代青年正确的幸福观应当从抓人文素质教育开始。文艺使人爱美,让人能更生动、更现实地把握幸福感,了解幸福的涵义;历史赋予人崇高的使命感,让人在历史的脉动中追寻幸福的真谛;哲学让人透悟智慧,让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真实把握人生幸福,指导人生圆满的实现,这些都应当成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成为高度自觉的、完善的人,给人以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如生存、学习、交流、共处、做事、创造等,促进人的个性潜能的发挥,培养健康的情感。使人不仅能得到高质量的生活水准,健全的体魄,丰富的情感,而且以其发挥自己特长的、有创造性的工作造福于集体和社会。人文素质不仅可以生成智慧而且可以增进幸福,能孕生出幸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2.着力道德人格的提升

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也是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幸福不仅是道德生活的目的,更是对每一具体人生目标的实现,对至善接近后滋生的满足感,并且它还与义务、使命一体化。道德人格的功能是提升,道德人格作为一种追求,它往往将成为激励个体不断奋进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以实现人生圆满的最大力量。中国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礼记·大学》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在德,在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就是道德人格的最高追求,而对至善的追求就是对幸福的追求。在对道德人格的追求过程中,也是人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也是幸福感的滋生过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自身道德人格的塑造,“止于至善”的最高境界,他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的体验,也就更谈不上形成正确的幸福观了。马克思主义在确认以往的阶级社会只有至善的理论而没有至善的现实的同时,更指出人类的发展就是一部不断渴求至善、探寻至善和发展至善的历史,从而认同了个体由来已久的对至善的追求。事实上,正因为人类历史上有无数的个体,怀抱着对道德人格的至善追求,憧憬着人生幸福的实现,前赴后继,人类才由此而显得壮美与伟大,人类也才得以在阶级纷争的历史长河中不断保持并弘扬作为万物之灵的崇高与荣光。

3.培养学生的社会欲望和兴趣

社会欲望是保证人获得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社会欲望是一个人生命体中这样的素质:它可以使别的生命体观念中的欢乐和痛苦的心态成为他自己的一种快乐和痛苦的体验。这种趋向的结果当然是,他的承载者把别人的欢乐心态确立为行为目标。在目标一旦达到时,他也享受到效果快乐。这时他享受到的不仅是精神理念的幸福,而且享受到实际感知的欢乐,这是一种动机与效果统一的真正的价值。社会欲望之所以是一种高境界的幸福,是因为他能创造幸福。从同伴的快乐中感受到自身快乐源泉的人,他自己的欢乐会随着别人的欢乐的增加而增加,分享他们的幸福。利己主义者则相反,仅仅局限在他个人的幸福之中。以他人的欢乐为目标的趋向潜在着最大幸福的可能性,而能促进他人或社会整体幸福的那种品质才被称为是“道德的”。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性格好的人豁达大度、爽朗、正直,他用善意去解释一切,他对一切有可能与他接触的人都感兴趣,他甚至喜欢观察人,并从被观察对象独特的个性中得到乐趣。他不会因为某人的不小心冒犯了自己而怒发冲冠,甚至不会由于别人的忘恩负义而耿耿于怀,他是那样自然而然,发自内心地喜欢很多人,这也许是一个人幸福的最旺盛的源泉。性格好的人兴趣广泛,一个人的兴趣越广,他拥有的快乐和机会就越多,而受命运摆布的可能性也就越小,因为如果他失去了某一种兴趣,他就可以转而依赖另一种。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当拥有一颗能经受得住打击的心,一股在需要时能冲上去、在必要时善于舍弃但永远也不丧失自己信念的勇气,一种不自我专注而将精力倾注于大千世界,在成功之后决不停步不前、猥琐吝啬、自私自利,而是永远敞开心胸,让宇宙间每一处风、每一种信息吹入。

(二)扩大理性幸福观的阈限

在当代社会,普通民众的理性的幸福观就是:快乐和幸福无处不在,只要满足就可以快乐,就是幸福。部分学生也采取了知足常乐的价值取向,认为知足才能幸福、才能快乐,因此,他们不愿设立较高的理想和目标,为避免目标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挫折感,采取放弃或降低理想而盲目接受现实的态度。我们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不能仅就幸福观讲幸福观,而是要从理性的高度,从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崇高目标的向往与追求等诸方面,加强对他们的引导。

1.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关于幸福的全部观点和全部理论的总和,是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的幸福观,是理性幸福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揭示人生的本质,回答大学生关心的人生问题,不仅使他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而且还使他们的物质需求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从而形成科学的需求观点和切合实际的思维模式。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的幸福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吸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幸福观”的有益成分

西方文化向东方的扩展,早已通过各种文化产品渗入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文化中的理性幸福观,许多基督教著名思想家都有论述。西方文化中的幸福观在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对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是极为显著的。其中有益的成分,就是珍爱生命,遵守德行,它是消除各种心理疾病的有利工具。

3.注重层次性和加强针对性

对目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念的种种发展变化,应因势利导,扬长抑短,注重教育内容的层次性,加强针对性、时效性。要与时俱进,创造与时代气息相通、符合时代节奏、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新形式新方法,如创建和完善学生业余党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设人文选修课等,通过这些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提高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幸福观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