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的德育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新时期的德育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校承担着学生德育的培养职责,而德育培养又依靠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得以落实,因此,高校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新时期的德育观,并及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不辱使命、有所作为。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撞击、情感交融和呼应的过程。要使德育充满智慧,就要转变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假大空,呼唤德育新思路,让悬在半空中的德育落地。

二、新时期的德育观对高校教师的要求

学校承担着学生德育的培养职责,而德育培养又依靠学校的全体教职员工得以落实,因此,高校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新时期的德育观,并及时转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不辱使命、有所作为。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高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通过深入研究教育规律和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充分了解、理解他们的道德需求,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切实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再是知识权威的代言人,双方互动共同组成教育活动。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撞击、情感交融和呼应的过程。情感交融和呼应,离不开平等、真诚、相互尊重和关爱。只有借助于情感的能动和催化,受教育者才会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因此,我们要尊重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式,尊重他们的差异和个性,尊重他们的身心特点,做到关心而不代替、爱护而不包办、保护而不束缚。

(二)以德为本抚育和培养学生

一是紧紧把握使学生真正成人和成才;二是德育的途径和方式,要使学生乐于接受,真正收到实效。在培养过程中,坚持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和共同发展,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活动场所,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使学生在富有成效的德育中保持蓬勃朝气、旺盛活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要使德育充满智慧,就要转变德育观念,摒弃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假大空,呼唤德育新思路,让悬在半空中的德育落地。将学生的道德行为主要从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需要;将单向灌输转变为参与式道德实践;从知、情、意、行等基本结构深化为在品德结构中道德信念起中介作用;从重规定、片面强调服从转变为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注重德育内化;从重道德教育轻道德修养转变为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相结合;从德育泛政治化倾向转变为以品德建构为基础,面向现代化,引导其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要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和对象层次的不同,适应其身心特点和思想实际,适时地提出既有针对性又有操作性的目标要求,让德育真正落到实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