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培训的关键要素

教师培训的关键要素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几年来,教育学术界、培训界有很多专家也都开始关注、强调执行力。目前,在教育培训领域内,关于执行力的培训还少有人涉及,但确实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教师培训执行力与企业的执行力有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目标不同。教师培训执行力则不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执行培训课程而提高受训教师素质,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执行计划”指的就是教师培训活动首先要制订适合教师实际的执行计划和流程。

第三节 执行力教师培训的关键要素

如果说教师培训活动的起点是教师的内需力,终点是教师的实践力。那么,促使起点向终点转化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执行力。“执行力”这个概念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得到极大的重视,因为执行是目标与结果之间“不可缺失的一环”,是预定目标能否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为什么经过科学论证的目标不能如愿变成具体的结果?为什么无懈可击的方案和设计不能变成实际的利益和绩效?究其原因就和执行不力有关。最近几年来,教育学术界、培训界有很多专家也都开始关注、强调执行力。因此,应该把“执行力”这个概念引入教师培训领域。

一、执行力的内涵

目前,在教育培训领域内,关于执行力的培训还少有人涉及,但确实是一个十分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问题。如果我们冷静地思考一个问题——原先设定的培训目标是否在参加培训教师的身上转变为现实?那么就会发现,这个问题恰恰是我们当前在教师培训中“缺失的一环”。显然,作为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专业机构——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或教育学院,每年花费大量的资源组织的各类教师培训是否能真正有效地帮助教师把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实践,对此有必要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执行力的一般含义

那么,什么是“执行力”呢?美国学者拉里·博西姆和拉姆·查兰没有直接做出明确的界定,但是他们却对“执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执行是一套系统化的流程,它包括对方法和目标的严密讨论、质疑、坚持不懈地跟进,以及责任的具体落实。它还包括对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做出假设、对组织的能力进行评估、将战略与运营及实施战略的相关人员的结合、对这些人员及其所在的部门进行协调,以及将奖励与产出的结合。它还包括一些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变革前提假设和提高公司执行能力以适应野心勃勃的战略挑战的机制。”“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执行是一种暴露现实并根据现实采取行动的系统化的方式。”[5]除此之外,我国企业管理界对执行力还有一些其他理解,如“企业执行力,是指企业的各个管理层次、各个经营单位、各个岗位的员工贯彻执行经营者制定的战略决策、方针政策、制度措施、方案计划和实现企业经营战略目标的能力”[6];“执行就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而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7]等。

如此众多的定义说明,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比较约定俗成的“执行力”定义,每个人凭借自身理解对执行力都有不同的界定。虽然如此,从中我们仍然可以总结出执行力所内含的一些特征:首先,执行力是具有目标指向的,并且更关注行动,关注结果,是“目标—行动—结果”三者的统一;其次,执行是人自身努力行动实现目标的过程,执行力表现的是人自身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能力,企业执行力不仅需要领导者的努力,也需要员工个体及整个组织的努力;再次,执行力不仅需要组织中人的努力表现,也需要其他条件的支持,有利的条件支持是保证战略目标高度执行、得以实现的基础因素。

因此,所谓的执行力,是在目标的指引下,在有利的组织条件基础上,依靠人员的努力而有效地实现目标的能力。

(二)教师培训执行力的含义

根据以上对执行力的界定,我们可以相应地对“教师培训执行力”作一个定义上的限定:所谓教师培训执行力,即是在教师培训目标的指引下,在相应的政策执行条件(如经费、制度、文化等)的基础上,依靠培训者的努力,有效实现教师培训目标的能力。

教师培训执行力与企业的执行力有着本质区别主要表现在:第一,目标不同。企业执行力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的,强调执行力是为了更高效率地获取经济利益。教师培训执行力则不同,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通过执行培训课程而提高受训教师素质,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第二,原则不同。企业执行力要求的是,企业所制定的战略、计划、目标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中层领导者与下属要不折不扣地执行,衡量一个部门、一个人员有没有执行力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精确”地实现了企业的目标。并且,企业管理强调的是一种“没有任何借口”的执行力,完不成规定任务只能说明执行力太差。虽然人们常把不折不扣地实现教育目标作为“理想的”评估执行效果的依据,但培训者面对的是学校的教师、学生,要保证培训课程在学校中的顺利实行,需要考虑到教学活动的专业性、复杂性与系统性,这就不能简单地以“精确”实现目标为评价执行力的标准,也不能简单地以企业管理中的人员考核方式来评价教师。

二、执行力的要素

美国学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认为,“执行的核心在于三个流程: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8]要保证企业组织具有较高的执行力,需要实现这三个要素的统一。虽然教师培训活动的执行力同企业的执行力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培训者也可以相应地从课程执行人员、课程执行计划和课程执行环境三个要素上推动培训活动实践。其中,执行计划是前提,拥有了执行计划,才能使学校课程改革更具有方向性和有序性,而且,民主的执行计划制订方式能使计划更具有认同感;执行人员(培训者、被培训者)是核心,教师专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培训者的努力,更需要教师贡献自己的力量,培训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促进教师积极地参与培训课程;执行环境是基础,包括物质环境建设、制度环境建设、精神环境建设以及关系环境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为培训者保证课程执行计划的落实、推动执行人员积极参与提供了保障。

(一)执行计划

“执行计划”指的就是教师培训活动首先要制订适合教师实际的执行计划和流程。在执行计划中主要需要关注这个问题:要制订什么样的执行计划,即执行计划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在内容方面,执行计划指的是教师培训活动在实施执行之前根据政策规定结合实际情况而编制的具体的执行工作计划,明确执行任务范围,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规定时间,安排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执行培训课程。课程执行计划的质量如何对于培训者领导培训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因为执行计划的质量水平,对教育政策的执行和计划的实施能否成功、取得成效大小有重要的影响。同样的,执行计划的质量如何也会影响培训效果。因此,要发挥培训活动的执行力,要保证政策在学校中得以落实,首先就需要制订出合理科学的培训执行计划。总的来说,执行计划具有统筹性,它涉及培训的人、财、物等方面,是对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与协调。从时间上看,执行计划可以分为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与及时计划;在层次上,可以分为总体计划、部门计划和个人计划。具体地,课程执行计划可以包括目标、意义、任务、部门(人员)和资源等要素。

表3-2 执行计划的主要内容

img7

从表3-2可以看出,在执行计划中,有6个主要的内容,即:目标、意义、任务、部门、资源以及时间。只有这6个内容都清晰明了了,并且把这6个内容都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了,那么,这个要素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二)执行人员

这里的“执行人员”是局限于学校而言的,培训执行人员主要包括培训者和被培训教师等人员。因此,这里的“执行”则指的是培训者在领导培训课程中促进其他学校人员特别是受训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的努力。在培训活动中,凭借培训者的一己之力,难以真正实现目标,成功的教育改革一定要鼓舞教师参与,教师不能游离于教育改革,只有教师认同改革理念,参与改革过程,在改革中学习和成长,担负更重要的责任,做改革的行动者,激起自下而上的改革,才能达成改革的理想。美国的吉纳·E·霍尔和雪莱·M·霍德也认为,“虽然每个人都想谈论一些诸如政策、系统、组织要素这些比较宏观的概念,但一个成功的变革既发端于个人,也落脚在个人身上。一个组织只有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发生变化时,它才会发生整体的变革。换言之,一个组织的变革依赖个体成员的变化。”[9]因此,培训者要保证在学校中实现培训目标,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参与。能否保证学校人员的积极参与是培训执行力的重要体现,这不仅体现了领导水平,也体现了培训者的能力。此外,培训者要在学校中有效地执行,不仅需要学校人员在课程改革中积极地发挥作用,也需要学校人员积极地参与制订执行计划。而且,课程执行环境也只有对学校人员产生积极的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影响力,有效地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实行。因此,培训者在这三个要素中必须以课程执行人为核心,围绕着学校人员的积极努力开展各项工作以发挥执行力。

(三)执行环境

这里的“执行环境”指的是为教师培训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持性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精神环境和关系环境。因而,所谓的“执行环境”指的是在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和关系环境上的努力建设。任何教育政策的施行都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制约。适合的社会环境无疑有助于政策的推行;反之,不良的社会环境必然有碍于政策的顺利实施。在教师培训活动中,要发挥执行力,离不开执行环境的保障作用。没有物质环境的保障,在执行过程中难以促进教师的深入发展;没有制度环境的保障,难以保证培训活动的秩序性;没有文化环境的保障,培训活动无法影响深远;没有关系环境的保障,在执行中就会倍感压力,从而抑制了执行力的发挥。因此,拥有合理的执行环境是培训执行力的基础,是培训者能进一步有效地促进执行计划的重要保证。

为实现教育培训执行力的提升,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者与参与培训的教师必须建立起一种相互合作、相互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对共同体保障机制、技术手段、资源建设、研训指导、自身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使得我们所组织的各类培训都能够真正落实到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使得教师培训真正成为帮助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工具。

【注释】

[1]杨小微.风雨兼程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述评[J].基础教育,2009(1):7-12.

[2]王火生.发展之基 和谐之本——中国教育改革30年回顾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09(2):31-37.

[3]蒋媛媛.1978年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8.

[4]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5][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著.刘祥亚等译.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8-19.

[6]魏中龙.如何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执行力[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21-24.

[7]国富执行力课题组著.本土化执行力模式[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8][美]拉里·博西迪,拉姆·查兰著.刘祥亚等译.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8-19.

[9][美]吉纳·E·霍尔,雪莱·M·霍德著.吴晓玲译.实施变革:模式、原则与困境[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