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原则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原则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必须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五双”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突出实践的系统性原则。同时将“双证”纳入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地位。

三、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原则

我国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转变,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因此,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以国家对职业教育总体要求为基础,可将其基本特征简要概括为如下“五双”模式:即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双元”办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有所侧重的“双轨”同步;“双纲”并举(指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双师”施教(指文化理论型教师和实践技能型教师结合或两者兼能的教师及专兼职教师结合);“双证”制度(指学生毕业时既发毕业文凭,同时也发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构建必须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五双”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具体来说,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1)突出实践的系统性原则。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为背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按照学生实践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识发展的规律,以获得职业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进行实践教学的系统设计,促进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实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机制的有机统一。实践教学体系按基础实训、专业技能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的方式循序渐进地进行,并建立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实训教学体系。同时将“双证”纳入教学计划,突出实践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地位。

(2)内外结合的创新性原则。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集教与学、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为一体的教学基地及运行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根据专业方向,按基本技能、专项能力、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体系设置多层次的训练项目,探索教学、实习、生产“二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校内教学实习基地,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产教结合,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互动式产教结合基地,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育技术参与的技术性原则。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将实验、实训、实习的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平台上,努力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的过程之中。如电工技术实训是各类职业学校普遍开设的技能训练课之一,但目前电工实训基地普遍存在着实训内容和设备的技术含量不高,未能体现现代电工技术的发展状况;实训中的教学及管理手段也相对落后,教师对实验内容的把握、教学的方法和评价的手段与实践教学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很好地与传统实训方法相结合,才能为提高学生的现代电工技能和创新能力提供平台。

(4)校企合作的双向性原则。努力探索学校与企业、行业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和完善校企双向推动、双向管理、产学密切合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产学双方的深层次合作。如高职院校的“订单教育”,形成了招生、培训、就业的一站式职业教育模式,使学校解决了实训场地的问题,也为地方企业输送了合格的技术人才。

(5)教学重点突出的原则。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要突出体现能力本位的思想,以核心能力为本位确定核心实践教学环节及其技术点,确定核心课程及其知识点,使学生掌握生产现场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技术。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可在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目标明确的模块式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核心动手能力培训。将提高学生动手技能和核心课程、实践模型与资格证书体系考核在组织形式上呈现“一个中心三条支线”,让三条支线(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职业技能)围绕一个中心(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时间上同步进展,内容交叉融合,共同形成能力培训的主线。

为了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人才,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为指导,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技术应用能力为教学主体,以现代教育技术贯穿为实现手段,创设完善的实践教学设施和怡人的学习环境,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相互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构建与高职教育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