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

时间:2022-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应当是核算型实践、管理型实践和特殊行业实践之集成;实践内容的实施则可采取课内实验、集中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内容通常表现为在校内进行的技能训练和在校外进行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财会部门进行。而企业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某一企业财会部门能够接受学生实习的人数有限;同时学校希望的顶岗实习时间与企业需要人员的时间相冲突。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要素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一个完整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包括目标定位、内容设计、条件保障和评价机制四大要素。

1.实践教学目标定位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一般仅限于专科学历层次,其培养目标是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这一总目标的最终达成有赖于多个具体目标的分别达成。要凸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方案中不可或缺。实践教学目标就成为了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核心内涵,它直接决定着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设计和评价标准。

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被设定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备财务会计基本技术和专业技能,在各类中小企业一线从事财务会计等实际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基于此培养目标定位,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就是中小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实际技能。中小企业的会计职业岗位群包括出纳、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管理、统计和会计咨询服务等。这些岗位群所需实际技能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职业判断能力;二是实践操作能力(包括经济业务核算能力、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与分析能力、税费计算与申报能力);三是财务管理的初步技能。这样,实践教学目标就可以被分解成三个具体的子目标。

2.实践教学内容设计

(1)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构成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载体,前者的设计必须服务于后者的定位,即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施必须有助于学生获得较全面且扎实的职业能力。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应当是核算型实践、管理型实践和特殊行业实践之集成;实践内容的实施则可采取课内实验、集中实训、顶岗实习等形式。

1)核算型实践。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因此核算型实践的教学要求相对较低,多为验证性实践。核算型实践内容包括《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企业会计核算与报告实训》《成本核算与报告实训》以及《会计信息化实训》等。这些实践项目的任务是加强学生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初步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学生熟知会计工作操作规范,形成会计责任观念。

2)管理型实践。会计是现代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会计又具备了管理职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企业亟需充分发挥会计管理职能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会计实践内容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主要集中在核算型实践层面。管理型实践的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多为综合性实践。管理型实践内容包括《审计实务实训》《电子报税实务实训》《财务管理实务实训》等。这些实践项目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专业课知识对某一具体问题开展分析、预测或决策的能力,以便未来较易适应不同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

3)特殊行业实践。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制造业企业通用的会计人才,在特色行业实践方面力度薄弱,这使得毕业生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一些特殊行业中某些业务的处理与制造业企业有较大差异,如商业企业的存货核算、建筑业企业的收入费用确认等。特殊行业实践就是顺应学生能胜任不同行业会计工作的需求而设计的。特殊行业实践内容是在以制造业企业会计实践内容为主的前提下,各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学制设置、实践环境、任教师资等具体情况兼顾商业企业、建筑企业、非盈利组织、金融企业等特殊行业的会计实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使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的行业属性上有更多的选择。

(2)会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的注意点

在进行会计实践内容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循序渐进。先强化实践教学的点(核算型实践),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再扩展实践教学的面(管理型实践和特殊行业实践)。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应首先强调认知性,其次强调技能性,最后强调应用性。第二,形式多样。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内容通常表现为在校内进行的技能训练和在校外进行的顶岗实习。校内技能训练一般可采取单项技能训练(实验)与综合技能训练(实训)两种形式。为提高有限课时内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可将实验嵌入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日常教学中,在相应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即进行,一般在上课地点即可完成。而实训则安排在先修理论课程完成教学后的集中时间段内进行,即将单项技能训练的知识综合操作训练,一般在专门的会计实训室完成。第三,与时俱进。应根据现代企业会计部门内部岗位设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业务内容要能准确体现新准则、新法规和新方法,具有较强的仿真性、适应性和先进性。

3.实践教学条件保障

(1)实践场地

实践场地即实施实践教学内容的场所,可以开展会计实践教学的典型场地包括教室、会计实训室和企业财会部门。

大部分会计实践教学内容都适合采用单项技能训练的形式,一般在教室即可完成。例如在《会计职业认知与基本技能训练》中,教师可将会计凭证、账簿、会计科目章等实物带进教室发给学生。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而且能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理性认识得到升华。

综合技能训练一般在会计实训室完成。例如,高职院校可建立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用于手工账的实训。实训室是一个仿真的财会部门,并设置各个岗位。因此,高职院校还应建立专门的机房,配备先进的、能与企业实际工作无缝对接的财务会计软件。

顶岗实习在企业财会部门进行。根据学制不同,高职院校一般把顶岗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进行。而企业财会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某一企业财会部门能够接受学生实习的人数有限;同时学校希望的顶岗实习时间与企业需要人员的时间相冲突。所以,可以考虑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灵活安排顶岗实习的时间。

(2)实践师资

实践师资是保障实践教学正常开展的核心力量,是实践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实践师资队伍中要增加会计专业人才担任的兼职教师的比例。

实践环节采用的是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指导的机制。高职院校应合理安排校内专业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到企业顶岗实践,以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院校应有考核、奖励制度与之配套。专业教师通过在企业调研和实践锻炼,明确实际会计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不仅自身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阶段的实务操作,包括一些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而且还可以得到源于企业实际的一手素材,这对于设计实践教学模块、编写模拟案例等也是大有裨益的。

(3)实践教材

实践教材是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的书面反映,是实践教学的基本依据。实践教材可选用正式出版的特色教材,也可组织专业教师联系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材应突出仿真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等特点。

1)仿真性。仿真性是实践教材最重要的属性,因为它是达成实践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实践教材的相关资料均应取自实际工作,如反映各类业务或事项的会计凭证、账页、报表等资料的形式应与实际工作中所使用的格式一致或基本相同。会计数据应该根据教师企业调研实践所得大量真实的核算资料分析、筛选、补充编写而成。同一套数据不仅应该满足会计核算岗位技能训练要求,同时也应该满足成本费用、税务、审计等岗位技能训练要求。并且,同一套数据先后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训手段,实现一套数据,两种实训,多重效果。

2)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实践教材内容体例的创新,以及实践教材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要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以会计工作中实际的岗位分类为出发点,以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切入点,即以项目导向的形式和任务取得的办法设计内容。实践任务的设计要给学生留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例如,对企业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描述尽量去文字化,而以原始凭证展示。其中部分原始凭证可设计为存在问题的原始凭证。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强化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二是克服实践中重核算轻审核轻监督的通病。

3)先进性。会计实践教材的编写应该以《企业会计准则》(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及当前的有关税法、会计制度为依据,特别要注意当规范、制度、法规等发生变化时实践教材内容要及时更新,以免误导使用者。

4.实践教学评价机制

实践教学评价是运用质性评价方式和量性评价方式,对教学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系统评价,从而最优化地调节实践教学,保障实践教学的高效能,最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主体的多重性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评价主体具有多重性,可以是教师、学生、企业会计人员、教学督导部门等。评价主体站在各自不同的立场,对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出评价依据各不相同。如教师主要从实践过程、技能发展、实践成果、目标达成等方面来收集相关信息;学生主要会关注实践环境、教学设施、教师绩效等方面;企业会计员会以学生已具备的专业技能和未来的发展潜力作为评价的标准。

(2)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确定评价内容是评价机制的核心。评价内容应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职业素质与工作作风等三大目标领域里进行相应的设计,确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内容。评价的具体内容,如师生双方可以互评对方的指导、参与态度、实践内容、实践资料、指导方法、工作态度、实践效果等。

(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由于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对应的评价方法也应注重多样性。在对会计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可采用以下几种评价方法。

1)成果评价。这是对实践教学最直接的评价,通过成果检验可以评价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会计实践教学的成果一般是学生个人或小组集体提交的账套(凭证、账簿、报表)、纳税申报表、财务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进行成果评价时不仅应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2)表现评价。这是以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和能力为目的的评价。用表现性评价不但能够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够评价学生对专业技能的习得程度,还能够在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实践活动中评价其创新精神、职业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等。

3)自我评价。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的过程表现和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撰写实践心得,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反思与展望,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目标的认知以及思维发展。

4)调查评价。这是对会计实践教学的一种辅助评价,主要是设计问卷或现场走访,通过接受学生实习或就业企业反馈的学生职业岗位技能的有关信息,来评价实践教学的“高效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