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根本

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根本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必然需要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突破原来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传统学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行以实际或模拟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的“项目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国外许多高校教学成功的教法。

五、改革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根本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最突出的一点是高职课程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突出其“职业性”和技术的“应用性”特点。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采取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职教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其课程模式沿用了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应用的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的“三段式”结构。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进一步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岗位实践能力,严重影响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及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不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据资料显示,70%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院校应以提高岗位工作能力和择业就业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64%的用人单位认为,企事业单位应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在教学计划中应反映出用人单位的要求;60%的用人单位认为职业学校毕业生知识面窄、技能单一。[8]

高职教育必须伴随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实现行动体系的重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的智能结构特征,以行动为导向,即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但是,实践同样昭示我们,在“真实的虚拟”工作过程中,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能力的优化培养,仍是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紧迫课题。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高职院校要在课程重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上下工夫。

1.课程教学的改革

(1)以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结构课程体系。对高职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以教育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为先导,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我们可以根据专业的职业定位和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模块,然后再根据模块的组合设计课程,构成课程体系的框架。也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能力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建立教学模块,确立教学内容,经反复论证修改后,最终形成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通过对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训练模块按其性质、功能、内容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的整合,构建课程门类,并按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各模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技术技能熟练程度,完成课程体系建设。

(2)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我国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也必然需要教学方法的转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要求我们的教学方法必须突破原来的“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传统学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实行以实际或模拟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对象,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的“项目教学法”。主要体现在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工作现场为中心,从而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专业技能,锻炼学生分析和综合、接受信息、处理信息、交往与合作、批评和自我批评、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诚实、敬业、团结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突破口。高职教育的核心概念是职业,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实际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传统职教模式因其封闭性、学科性、专门化的特性,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职业工作的需要。传统学科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是一种“平行结构”,致使有生命的“机体”对知识的序化过程与对知识的无生命“机械”序化过程出现了冲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行动体系课程的内容编排则应是一种“串行结构”,是对可能的职业工作过程经过归纳抽象整合后的职业工作顺序,即行动顺序。通常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相对固定的工作序列,在参与工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并优化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9]

2.教学方法模式多样化

教学过程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重要过程,二者互为影响,教学相长。要实现高职人才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改革教师教学方法模式。一是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讨论、敢于争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主动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获得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模式。这一教学方法创新之处在于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所带来的教师权威性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留出很多时间通过学生阅读、思考和提问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争辩能力等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了主体作用。既要让学生获取某一学科的知识,又要让他们通过独立动手、动脑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一做法目前在国内外已得到了认可和共识。二是变“一言堂”为“讨论法”。课堂讨论教学法是国外许多高校教学成功的教法。运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既能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又能培养阅读能力、思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讨论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在课堂上讲课与讨论交替进行,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学生在精心的准备过程中,培养了查阅文献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辨别真伪的能力。在学生的讨论结束前,教师要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简要的总结。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未知的精神,这种方法仍然是国外高校教学的基本方法。三是推广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通过教师设计问题情景,让学生亲自去调查研究、查阅资料、分析思考、归纳整理、数据统计、个案写作等得出一定结论,最后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案例教学的好处在于把学生的学习当作是一个系统的生活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积累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据资料记载,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就十分重视案例教学。[10]四是推行项目教学法。以项目教学为核心改革教学的方法与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相对应的是其采用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也称项目教学法),这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方法,每个单元教学都应用专业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项目。教学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3.改革学生考核方式

考核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检查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教学环节。考核方式多元化,要围绕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采用笔试、口试、实际操作、选论题、提交调查报告和创造性的实物作品等多种方式进行,尤其重视实际操作和交流能力测试;在考试内容上,除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外,还要增加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使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和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的能力;在考试命题上,增加主观性试题,突出辨析题、判断分析题,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善于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目的是让学生抛开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单一闭卷方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为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提供空间;在考试手段上,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将平时、期中、期末考试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过程培养,把考试的重点放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上,放在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