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教学体系衔接

实践教学体系衔接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实训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但目前不少中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实训教学计划上各自为政,只讲实训,不分层次,未能很好地体现各自培养目标的特点及层次区别,致使中高职实训课程衔接出现问题。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应当充分明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才能很好地把中高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职业教育的体系。

一、实践教学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实训课程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关键环节。但是,中高职实训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衔接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实训目标区别不明显

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是中职教育的核心;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强调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层次上的差别。但目前不少中高职院校在学生的实训教学计划上各自为政,只讲实训,不分层次,未能很好地体现各自培养目标的特点及层次区别,致使中高职实训课程衔接出现问题。

(二)实训内容重复情况普遍

目前,职业教育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中职与高职不少课程重复开设,有些内容也常有雷同,课程体系上缺乏应有的沟通与合作造成课程开设及内容重叠,甚至衔接错位、脱节、断层,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三)实训模块设置缺乏系统性

近年来,职业院校对实践实训环节越发重视,在只注重传统单一的学历教育制度,不注重与职业需求接轨等方面发生了可喜的转变,但在实训模块的设置上仍存在问题,如实训目的不明确,特色不鲜明,且中高职教育衔接时实训模块也缺乏渐进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在学生实践能力的阶段性培养、中高职学生能力提高的渐进性等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实训课程衔接体系构建不畅的原因

实践教学体系是职业教育内涵的核心,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也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高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是一所院校能否真正办出成效与特色的关键。而造成实训课程衔接体系构建不畅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缺乏衔接意识

中高职办学大多都以重点考虑自身建设和发展为主,很少将中高职教育衔接、职教体系的构建及职业教育下人才培养的阶段性和层次性的问题纳入常规教学重点加以重视,缺乏衔接的意识。

(二)沟通渠道不畅

由于各层面的原因,能提供中高职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平台不多,导致中高职在人才培养及课程教育衔接体系构建中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互通欠佳等现象。

(三)衔接条件受限

在现有的观念及条件下,中高职教育衔接仍存在一些条件的限制与制约,学生升高职学习的想法并不迫切,一些高职院校因利益驱动等原因接收中职学生而不愿制定与中高职教育衔接相吻合的实训课程体系等现状使中高职学生的发展衔接体系受到条件限制而无法实现。

(四)学生能力差距

中职学生毕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与高职学生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也是导致出现衔接不畅等问题的原因。

可见,中职和高职衔接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中高职教育衔接,绝不是简单的“中职+高职”,而是应当建立各自明确的培养目标,按职业能力要求,按照岗位需求的特点,整体设计,分段实施,重新设置实践实训教学体系。

三、实训课程衔接体系构建方法

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应当充分明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才能很好地把中高职教育结合起来,构建职业教育的体系。

实训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应当是按照岗位需求特点进行设置,按照基础加提升的思路,每个设置环节都各有侧重。“3+2”模式下的实训课程衔接体系的构建应重点解决:如何规避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衔接在实施过程中遭遇的实训目标区别不明显、实训内容的重复出现率过高(有的甚至达到60%),实训项目及实训内容重复、实训模块设置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如何构建合理而顺畅的实训教学体系,以适应岗位复合型人才岗位需求的特点;如何设置与实际工作岗位更贴近的实训教学模块内容,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和任务相结合的实训教学路子;如何设置阶段性实训的任务,使中高职实训的衔接更具合理性与渐进性等。

(一)两种层次,各有侧重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应当以技能需求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着重培养专业学生多种岗位工作能力等。以文秘专业为例,中职文秘专业学生侧重打字、速记、日常接待、公文写作等技能,以培养初级文秘并拿到初级秘书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而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侧重在体现商务接待与洽谈、会议组织、公文及策划文案等技能,以培养中高级文秘并拿到高级秘书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为主。在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实训环节的设计可以将前期的实训成果带进后期的实训环节中,从而达到两种层次各有侧重的目的。

(二)分模块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1.专业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以文秘专业为例,专业核心技能是高职文秘专业人才需求的热点。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秘书基本职业岗位技能为主导,以“办文、办会、办事”能力为主线进行设计。秘书岗位沟通技能的要求尤为突出,其涵盖了与内部各部门及人员的沟通技能,与外部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人员的沟通技能,书面文字与口头语言沟通技能、演讲与面谈技能和会议组织技能等诸多方面。中职学校以接待礼仪、会议记录、档案管理为主要实训内容;高职院校则以沟通洽谈能力、合同及策划文案拟写、会务操作技能等作为实训内容,实训可围绕沟通技能进行模块化分解及任务构建,循序渐进。如高职第一年可立足办文办事实训模块,让学生在办文办事过程中强化中职阶段技能学习的要点,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培养学生文字沟通、内部沟通的技能;第二年可安排办会及商务活动模块,让学生在办会及接待等实训过程中接触到更多的场合及人员,着重培养学生会议组织、外部沟通等技能。

2.数据记载及信息处理实训模块

以文秘专业为例,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办公设备及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为主,主要包括复印、传真等各类办公设备的使用,中英文速录、办公软件应用及常用工具软件使用等,强化学生的数据记载、办公自动化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中职学校以速记、打字和数据录入为主;高职院校则以信息收集与分析整理、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及操作为主作为实训内容。

3.专业综合素质实训模块

又以文秘专业为例,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秘书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为主,主要包括秘书综合技能实训、职业见习实训环节及职场仿真或模拟公司实训项目等,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环境,由基础到深化,由单一到综合,由实验实训到仿真职场再到真实职场,由浅入深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提升学生专业综合素质。

4.岗位需求技能实训模块

此模块以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岗位需求技能为主,可利用暑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两个环节进行。通过真实工作环境下真实任务的完成,不但让学生熟悉现场工作流程,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增强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就业的竞争力。

(三)分阶段与渐进训练相结合

阶段及模块化实训模式的设计是为专业学生走向职场搭建的一座桥梁,分阶段实训形式体现了渐进性。以文秘专业为例,其实训的阶段可以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调研—课内实训—校内顶岗实习—校外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看—学—做”程序进行。

1.专业教育

以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为起点和契机,让学生走访相关的文秘岗位,通过网络了解秘书人员的职业要求,了解专业内涵,组织学生对文秘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情况进行相关的调研,并将调查情况进行整理及分析,明确岗位需求,初步培养职业意识。

2.课内实训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院校要求实践教学比例均达到50%,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地将这50%的比例落到实处,才能通过课内实训,夯实基本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案例教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在课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实训中心应能结合教学内容配备办公情境,配备全套办公设备,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3.校内见习

学生入校第二学期即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分组到学院各职能处室办公室轮流见习及实习,校内顶岗实习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在各部门及各项工作中与各方人员进行沟通与交流,还能对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起到良好的作用与效果,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在各处室专职干事的指导下参与实际工作项目,通过实战演练,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4.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也是顶岗实习,可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行业及其校企合作企业资源,在第一、第二学年的暑期和第六学期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通过真实工作环境下真实任务的完成,增强沟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竞争能力。以文秘专业为例,其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目标是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利用校内外的实践资源,培养学生的秘书职业意识,培养学生所需的各种秘书职业能力,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要。秘书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中职学校以学生初步了解为基础,高职学生以深入掌握为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适应秘书岗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具备本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

四、中高职实训基地资源衔接

实训基地作为中、高职学校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中、高职衔接不仅体现在招生、专业、课程上,更应进一步体现在实训基地、师资等深层次上。中、高职实训基地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分层次、按步骤进行建设。各级部门应建立实训基地信息采集和公开制度,对区域实训基地资源进行统一规划与布局,以引导中、高职实训基地的有效衔接,避免重复建设。中、高职实训基地相互开放,互补互用,以确保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中高职实训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重要资源得到很大的发展。相关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进行学生实训教学、教师科学研究、劳动职业技能鉴定、与企业产学结合等的多功能场所。实训基地的迅猛发展和角色转变表明,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已经上了一新的台阶。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其中,中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不分层次、实训室和实训项目建设重复的现象尤为突出。近年来,为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中央、省、市各级财政部门都加大了对中高职实训基地专项建设经费的投入。但由于没有统一的实训基地规划和审批机构,经费下拨部门往往只根据本级财政预算情况独立组织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而中高职院校往往也只考虑到本校资源情况进行申报,这样,很容易造成同一实训室在同一区域内的中高职院校获批建设的情况。在财政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做好中高职实训基地的衔接,实现统一规划,分层次、分阶段统筹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一)中高职实训基地衔接要求

1.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应体现出层次内涵上的差异

当前,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一体化建设的新阶段。中、高职同为职业教育主力军,在职业教育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二者在培养目标上有层次上的差异。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2011年度成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要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要发挥高等职业学校的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的人才。中职教育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操作型的熟练劳动者;而高职要面向生产建设与服务第一线,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的技术人才。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应与中、高职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和作用相对应,建设不同层次的实训室,而不可盲目地追求设备的高端和先进性。中职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体现其基础性、实用性、技能性和操作性;高职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体现其应用性、高技能性、管理性。比如,计算机大类中的网络实训室,中职的网络实训室建设应侧重于网络安装、布线与测试等基础技能的实训项目;而高职网络实训室可涉及网络综合设计、管理、安防等综合应用型、高技能型的实训项目建设与开发。相对于同样的实训室,中、高职院校建设的侧重点必须有区别,层次上必须有差异,中职学生在中职阶段掌握基础技能后,升入高职,进一步学习中高级技能,而不是简单的重复学习和实训。

2.实训基地申报建设应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为依据

中、高职培养目标的不同体现在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不同上。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应紧紧围绕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申报和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所建实训室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不重复、不浪费。以计算机大类为例,依据计算机类专业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落实实训基地架构

(1)以中职为例,下设三个年级,一年级以专业基础入门为主,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室。二年级以基本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为主,开设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网络技术基础实训室、计算机系统维护实训室。三年级以实用型操作型技能培养为主,开设图形图像实训室、初级编程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

(2)以高职为例,下面也设三个年级,一年级以综合专业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设公共机房。二、三年级主要以培养应用型、高技能型管理型人才为主,下设三个专业,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下开设网络综合建设实训室、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实训室、网络安防实训室、智能楼宇网络设计实训室。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下开设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训室、数据库管理与开发实训室、移动应用开发实训室。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下开设网站建设与维护实训室、多媒体制作实训室、IT特长生实训室、技术支持实训室。

从以上架构可知,随着从中职到高职的培养目标的不断提高,实训基地建设在广度和深度上循序扩展,其实训室的可实训项目由中职的操作型实训,向综合性、设计型、管理型、高技能型实训转变。

3.加强现有实训基地信息统计与公开工作

只有对现有的实训资源情况进行详尽的统计和分析,加大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避免实训基地的重复建设。未涉及实训室和实训教学信息,且统计的信息公开度不高。由政府主管部门牵头,建立一个中、高职实训基地信息的统计与发布平台,将区域性所有中高职实训基地信息进行有效的统计与分析,并统一发布。各级实训基地经费下拨部门可通过统一平台对申报学校和该区域相关学校现有实训基地资源、专业设置进行查阅,作为是否审批申报项目的重要依据。

4.中高职教育衔接职教集团规划实训基地资源

由政府牵头,中、高职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职教集团,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整合区域内的实训基地资源,统筹实训基地布局,协调解决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资源分配问题。

职教集团组建领导小组,成立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和工作协调委员会。委员会负责对集团内专业课程、实训基地等信息进行采集、发布、共享、协调管理工作。根据不同专业大类,制定中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架构和指导意见。对现有的区域实训资源建立共享机制,以整合所有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由职教集团积极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多元投资结构。将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主管部门、学校自筹和社会参与资金进行统一规划和利用。所有实训基地申报项目先由协调委员会根据集团内已有实训基地信息,以及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等内容,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项目再上交对应拨款部门进行申报。这样就能解决原来因为经费下拨单位不同而带来的重复建设问题。

5.组建实训基地共享虚拟战略联盟

实训基地的衔接工作不仅要关注新建项目的规划和衔接,更要加强已建实训基地的共享和合理利用工作。将区域内中、高职国家级示范院校及省级示范院校强强联手,充分利用各类学校的独特优势,逐步建立完整的共享服务体系,形成实训基地共享的整体平台。通过平台,中职学校的优秀学生可共享高职高技能性实训基地资源提前学习;高职学校普高类学生也可共享中职学校基础性操作性实训基地资源,对基础进行强化,实现中、高职实训教学的有效衔接。

五、共享优质实训资源,合作携手搞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和专业情况,其教学实验设备,实训鉴定场地等方面,可通过共享优质资源、合理安排职业技能鉴定、优化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一)共建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

共享实训资源,为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可由政府、高职学院、中职学校、行业和企业共建实训基地,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提高设备利用率,为中高职院校提供稳定优质的学生校外实习与实训,培训与鉴定的基地,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基地,由专门的培训指导教师,针对某职业工种的标准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培养,然后由专门的考评员,对培训学生进行考评鉴定。这样不同院校的学生,可使用相同的实训设备。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实质是面向社会开放,提高基地设施设备利用率,增强基地自身“造血”功能与辐射功能。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基地集教学、培训、鉴定、生产、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等各项功能,企业和学校通过基地提供的条件,进行产品生产、产品加工、开发新产品、提高工艺等手段实现创收。转“消耗型”实训为“经营型”实训。

(二)建立“流动实训车”

在职教集团中,可共同出资,打造“流动实训车”,以便在不同院校共同使用该实训设备,同时也可以让地方企业员工或者农民工使用。如“流动实训车”装载着整套的电工实训设备,能够满足维修电工工种的实训操作,同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现车到哪里,培训鉴定就到哪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王晓初副部长对这种培训鉴定形式给予了高度肯定,他在2011年10月参观重庆的“流动实训车”时,指出“流动实训车设备新,技术先进,流动性强,能够较好地满足区县边远地区劳动者培训鉴定要求,对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共享学校优质实验设备,积极为兄弟院校提供资源与技术支持

有的院校的某一专业的实验设备比较好,管理和教学都非常好,它就可对周边的学校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其他兄弟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就可组织来参观学习,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这里来,利用他们的设备和师资,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特别是比较大型的实验设备,由于价格比较昂贵,培训教师要求比较高,可整合中高职院校的大型仪器设备,让中职学校、高职学院和地方政府共同使用这些实验设备,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它在教学、培训、鉴定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利用企业先进实验设备,为中高职学生服务

由于企业要生产,所购买的实验生产设备比较先进,中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培训、鉴定和顶岗实习,以培养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

(五)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大赛,选拔优秀技能型人才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是对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职业技能大赛与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应紧密结合起来,各种职业技能行业可在职业技能鉴定的基础上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可以促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可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和改善实训条件。

目前,职业技能竞赛形式不足,省级和国家级有影响力的竞赛活动较少,中高职院校内举办的校级技能大赛较多,还没有形成校级与区县级、省级、国家级相结合的立体式竞赛体系,从而未能充分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在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的中职学生,可免试进入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对口专业学习,如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中职学校选手,毕业时可通过本人申请,单独招生高职院校审核,免试进入具有单独招生资格的高职学院,对于获得三等奖和优秀奖的,在中职升入高职招生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

(六)统一标准,提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质量

目前,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收费标准、培训学时、培训教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规范价格行为,稳定职业技能鉴定市场价格总水平,提高职业资格认证和教学质量,保护考生和职业院校的合法权益,促进职业技能鉴定健康发展,在职教集团中可制定统一收费标准和培训学时,同一工种同一级别收费标准一样,培训学时一样,培训教材一样,确保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学员的培训学时和培训质量,保证培训学员的合法权益,整体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摇篮,职业技能鉴定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中高职院校衔接过程中,通过学校与学校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结合,强力推进中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发展,通过合理规划专业课程,整合职业技能鉴定,加强队伍建设,共享优质实训资源,在学校广泛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让学生掌握相关职业技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以培养更多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复合型的技能人才,为社会输送各行业的技能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