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高职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只有坚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向性原则,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才能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的发展。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同样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它从根本上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总的方向。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一直被后代的教育家们所继承。

二、高职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即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作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使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方向性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使青少年在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培养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掌握与现代科学及生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体系,并具有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美个性的新型劳动者。这一教育目的决定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必须坚持方向性原则。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放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方面应合理安排学生的课程表,在使学生有较充足的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还有机会认真地学习各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法律道德知识,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应通过各种机会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加深其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解。总之,只有坚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向性原则,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人才,才能实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2.整体性原则

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同样是由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决定的,它从根本上体现了高职教育教学必须坚持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一总的方向。教学管理的整体性原则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一任务的完成应当是完整的、全面的,不应有任何方面的偏废。二是指教学管理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教学管理活动是由一系列教学管理因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高职学院的管理者,特别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调节好教学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各种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整体作用。

3.启发创造性原则

启发创造性原则是指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汇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启发创造性原则是教学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规律的反映。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还要促进学生的智力、意志、情感及创造力得到发展。教育的最终目的应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合理的反应,敢于以新的思维方式去获取新的信息,去考虑新的问题,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能力与创造性人格,教学中应必须贯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4.师生协同原则

师生协同原则是指教学管理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完全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中,它的实质就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关系。师生协同原则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相互影响与作用的规律的反映。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必须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有可能收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协同原则应充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活动。也就是说,学生把教师提供的一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必须通过积极的、自觉的思维去接受、理解、消化和运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两个方面,两者应该紧密结合、协同活动,才能积极地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教学效益。

5.因材施教原则

2000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首先倡导并实行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善于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才能和志趣,根据不同对象加以培养,发展他们的特长。他十分了解弟子的特点,认为弟子“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弟子的特点不同,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不同的弟子,孔子教导的内容也不同。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他对弟子的志愿也分别加以指导,因此,他所教出来的学生,成就也各不相同。有的长于德行,如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有的长于语言,如宰予、子贡;有的长于政事,如冉有、季路;有的长于文学,如子游、子夏(《论语•先进》)。这都是孔子注重“因材施教”的结果。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一直被后代的教育家们所继承。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谈到“因材施教”原则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他还说,“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对于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及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等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得每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教学原则在当今的高职教育中依然具有普遍意义。当前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如何把这些素质不一、特点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为都符合我国社会社会主义建设要求的合格人才就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界的重要的研究课题,借鉴孔子的因材施教原则可以说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在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有利于使大多数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又有利于造就一批优秀人才,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