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管理的创新智慧

教学管理的创新智慧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使教学研究活动更有实效,如何让原来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模式转变为良性循环的自律性管理模式,是我们反复思考的核心问题。传统评价的指向是“个人”,注重对个体的评价与激励。近年来,“人文”管理备受大家的推崇。人文教研管理的核心是什么?保证对话过程是民主和平等的,保证对话的氛围是宽松自由的,保证对话的效果是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

教学管理的创新智慧

兰州市城关区伏龙坪小学 陈旭方

如何使教学研究活动更有实效,如何让原来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模式转变为良性循环的自律性管理模式,是我们反复思考的核心问题。

一、关于教研方式

教研缺乏实效性,是我们每位管理者与组织者比较头疼而又必须面对的事情。导致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要应该有四个因素:1.教学活动其本身的独立性(从对文本的研读,理解,内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更多的都是个体的活动)。2.教师工作的忙碌性。(面临课改不断学习与日常工作的繁杂的压力)。3.学校传统评价方式的片面性。传统评价的指向是“个人”,注重对个体的评价与激励。其潜在标准为:年终测试成绩居第一,外出参赛获奖,在刊物上发表文章等指标。这种操作便利的激励方式,会使教师不自觉地走向独立与封闭。4.自上而下管理模式的制约性。任何模式都是中性的,其本身没有对与错,问题是我们运用得是否恰当,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的特点是有效与快捷地实施上层决议,属于一种军事与行政管理模式,但不太适合需要大家一起研究探讨,进行思维交锋的教育教研活动。近年来,“人文”管理备受大家的推崇。人文教研管理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集思广益,是人人都发表意见,是信息的民主集中……而这一切的基础是“平等”。要创设民主、和谐、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就必须建构起一种“平等对话”的机制,这种“对话”的本质是“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那么载体在哪儿?以一种怎样的方式组织,才能出现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畅所欲言、专心教研的场面呢?我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循环对话的方式。

(一)建立教研中循环对话的方式

1.每次的活动都要有一个主题,并且这个主题是大家在参加此次活动之前就应该明白的,应该是有备而来,否则对话的层次会很浅。

2.每个教师在活动中都应该发言,但要规定每位成员连续发言的时间,防止出现强势群体话语霸权现象。比如说:在进行教学研究讨论时围绕主题首先由一人发言,当这位发言者就主题谈论三至五分钟之后,以他的讲话形成讨论的基点,由坐在发言者右边的人谈论二至三分钟。以此类推,促使参加讨论的教师能围绕主题发言,让每位参与者的思维都运动起来,让“合作互助”成为可能。

3.某个成员对别人的论点有不同的看法时,要从对那位发言者的评论开始。应该先说明在那个人的评论中有哪些是有益的方面。也就是说,要尽量去发现、赞赏组内的其他成员,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4.在每次教研活动结束时组织者与所有成员都应该反复思考——探讨的主题哪些进展比较顺利,哪些需要进一步改善;参加的成员中有谁被疏远了,谁的发言没有被别人所倾听。保证对话过程是民主和平等的,保证对话的氛围是宽松自由的,保证对话的效果是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这种教研的状态,对广大的教师来说,才可能更引人入胜,才不会是一言堂,才可能成为思维交锋的运动场。

基本原则是:在别人讲话时任何人都不能打断,任何人不能打破循环次序而讲话,否则会使大家的思维链有所中断。这种对话形式应更多地应用在关于课堂教学实践研讨中,特别是在听课之后的评课活动中。

(二)推行“备、教、听、研、改”一体化互动教学模式

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教师相对独立的工作特质,教师间的交流、合作、共享只靠学校大力的倡导是不够的,还应该创建一种教学模式,让教师互为作用,相互负责,相互促进。像团队拓展训练项目活动那样,只有在同伴的同心协力、全力付出下,目标才可能达成。要想建立起这种(相互支撑式)教学模式,首先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必须打破本班教师“关起门来我老大,怎么教,怎么学,我说了算”的现状,让教师走出本班,也为他班服务,以此形成交流与共享的基础;2.增加教研量次,减轻备课负担,达到工作总量不变而质变的效果;3.教师们互为负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听、评、研、改一体化工作成为常规,增强教师团队意识,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在脑海中形成了一种“备、教、听、研、改”一体化的互动教学模式。具体以作文教学为例谈一谈:

一个教师一学期备八次作文,先不说质和量能否保证,其进教室关起门,怎样讲就不得而知了,领导不可能天天跟着,用师德要求又显得太理想化。能否让同头的教师每人备2~3篇,然后负责向全年级教学。(只减轻备课负担肯定不行,所以要做到教研跟进)要求备课教师第一节必须在本班教学,所有同年级教师都要听课,(教导处将课错位排开)课后热评,反馈意见,备课教师修改完善教案,再为其他班级授课(教案复印给其他班的教师)。上到哪个班,哪个班的教师要听课,换个角度看问题,利于有针对性的作文讲评。(每篇习作,每位教师至少要听评两次)这样做的好处是:1.能够保证教学质量。2.每位教师都怕给别人将课上砸了脸上挂不住,于是前期的一级备课都比较认真,第一节教学后有热评,(每个教师都希望给本班把课上好,评价一般都比较到位)二级备课也较到位。3.能够形成一些精品教案与案例,利于课题研究与今后的教师资源共享。(三级备课)4.青年教师有了虚心求教的平台,备课、教学都会格外努力,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

(三)重视“老中青结对,互帮共进”工作

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传帮带也是教研组活动的一种重要又有效的形式,是教师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结对双方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互助方案,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开展思想、业务交流活动。一起备课、听课、分析、研讨,相互论证研究专题与子专题研究的可行性,发挥“教学相长”的作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教学中有许多技巧,好的教学方法一般都要花好几年时间通过实践才能掌握,而身边老教师的帮助则会让他们更容易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从年长教师那里得到启迪;对于老教师来说则能听到许多超前的新理念,看到许多鲜活的课堂,从年轻教师那里感受到无限的热情与活力,无论是教学中还是生活中。

(四)在捆绑式教研小组中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以区以上教学竞赛、研讨交流为平台,选择一批素质较好、有潜力、能出成绩的中青年教师压担子、给任务。根据学科、年级、教师弱点从全校范围,各学科为其配备教研小组成员,实施背靠背工作方式。即:每个参与教师人手一份授课教师的教案,参与授课教师的每次教学、研讨,期末实施连动式考核。这样就将一个大脑思考问题变为多个大脑共同思考,集大家智慧变不可能为可能。同时有助于培养教师之间友善、坦诚、互助的团队意识。

二、关于教学常规管理

在多彩的课堂教学跟踪听评中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俗话说:不进教室,就没有发言权。要想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只组织学习还不行,更重要的是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跟踪听评的力度,听评要有针对性,一次不行两次。每次采用热评议的方式,多鼓励,多建议,评有实效,帮有结果。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青年教师尽快从茫然、无助的阴影中走出来,发现不足和改善教学,提高专业素养。校长们都很忙,一学期就是累死了,也听不了多少节课,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建立一种制度,使学校所有的教学管理人员,校领导也好,中层也好,小组长也好,都动起来,这不仅是姿态的需要,更是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资料,使工作有的放矢,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比如说:学校领导、教研组长,分科分层实施,每月至少深入课堂听评两次(校长带着主任下课堂,主任带着大组长下课堂,大组长带着教研组长下课堂,教研组长带着年级备课组长下课堂,年级备课组长带着同头教师互相听评,这样下来,除校长每月两次以外,其他人其实要达到3—4次)。一般学校语、数、综合加起来都会有十来个组,一个月下来,听评课量会达到50节左右,一学期就有200节,有这200节原生态的、沉甸甸的、真实有效的听,评,研,导课,教师教学水平提不高才是怪事。(也就是少搞展示课,多搞跟踪听评和同课异构研讨课)

三、关于评价

重视对集体项目的奖励。学校要在重视教师独立工作的同时,更重视教师间相互依赖的发展,鼓励小组合作的文章,提高校本“论文”和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贡献率。重视对集体项目的奖励,比如优秀教研组、优秀年级组、优秀课题组、优秀师徒对子以及同一学科为单位的团体评优课以及其他一些形式的教学基本功团体赛等。学校不应该为打造一两节优秀课而沾沾自喜,而应把所有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真正提升作为最终目标。例如:一位教师的一节教学获得了省市,或是国家一级的奖项,我们要大肆宣传和褒奖的应该是与这位教师在前期教学准备期间背靠背工作的整个教研团队。以此来减少学校内部的竞争意识和竞争手段。因为只有在竞争意识淡薄的地方,教师相互之间才没有必要刻意保护自己,才会在群体中感到安全,才可能开放自己,真诚对话才有可能发生。学校只有努力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使之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充分展现个人特点与才能,达到共同提高。这样在学校内才会形成“百舸争流勇追求,团结进取写风流”的理想学术境界。

四、关于课题研究

实施“草根式”课题研究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切不可贪大求全,应从点滴抓起,着眼实效。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制定了一个期限为三年的长期研究专题《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围绕这一专题,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又分别制定了周期为一年的子专题“如何围绕题目展开质疑”、“如何抓住文章的重难点进行质疑”、“如何围绕课文结构进行质疑”。从教师制定的专题不难看出教师围绕质疑方法从具体的题目入手到文章内容到文章结构,从点到面到篇,从表象到深层,使学生在质疑的同时又学会把握重难点,学会如何布局谋篇。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老师集中精力研究一个点,通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使这个教学问题得到比较彻底地解决,不同阶段研究的成果又会形成一个系列,促使教师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问题研究方面成为专家或有建树的人。从全校角度来看,就形成了教师各有所长,各怀绝技的局面,达到触类旁通、以点代面的效果。使教师的探究习惯、研究意识和反思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在具体的操作中,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师专题研究过程的记载,要求教师及时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围绕专题开展的行动研究步骤,教学措施,教学中的事件、故事、亮点、困惑、案例、回忆、反思、体会、创新方法……定期开展组内专题研究交流发言,撰写专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在记载的形式方面,鼓励教师随机记载,不拘形式,力求体现研究过程的真实性。课堂实录、日记、对话、案例、图表、简笔画、图示等形式体现教法的研究。同时学校还应鼓励研究有实效的教师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装订成成果集。几年后,老师们会欣喜地发现,这些点点滴滴的片段、章节、故事才是他们从教以来最宝贵的财富,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鲜活,每一个感悟、每一篇反思都是那么真实,有说服力。其实,在长期的记载中,老师们的研究意识、反思习惯、研究能力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并不断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与信念。这种“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草根式教学研究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成为激发教师实施科研的原动力。

五、关于信息技术

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管理。

还有就是在现代社会中,构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是极有意义的一件事。

(一)成为教学资源共享、专业引领、同伴交流的平台

网络信息共享平台是一个非常大的信息库,在这里有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练习设计、历届测试(试卷)、各单元的测试、班队活动设计等等。这些既是我们校本教研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成为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素材与基础。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开展理论学习和讲座;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中更多的与文本对话,与历史和他人的经验对话。我们也可以利用校园网各个栏目的平台,交流大家的“教育教学案例”;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教师的优秀叙事研究、教学反思以及在bbs上发教学实践思考的帖子。

(二)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由于教师的教案、课件、练习等在校内公开了,由此也引发了学校管理体制的改变。也就是教师(群体)之间的评价从某种意义上代替了领导检查(作用比行政检查更好)。教师的教案、课件、练习,哪些是原创的,哪些是复制的,或粘贴后修改了,哪些课例、课件、练习设计是优秀的,同伴们都很清楚。这样的管理过程,就有可能从以往的定时定人的检查教案和练习设计,逐渐演变成动态的自我控制过程以及与同伴学习与互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管理平台,对提升教师参与知识管理的境界,有着与传统管理手段不可比拟的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