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教学管理的全员性原则,体现了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的特点,强调对全体人员质量意识的教育与培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贯彻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教学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和鼓励师生参加教学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与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但同时也应使他们确立起全局观念。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应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原则

教学管理体系对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员性质量管理的一套操作系统,是保障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有效机制。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对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起到多方面的、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可以及时获得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反馈信息;第二,可以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和工作状态的质量进行准确、客观的评判;第三,可以结合各种评估手段约束和激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成员;第四,可以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持续提高并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第五,可以促使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总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对学校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加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须遵循全面性、全员性、全过程性、质量观和竞争性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全面质量管理。教学管理的全面性原则是系统观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与反映。现代教学管理特别强调系统整体观念,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上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要素和环节进行系统管理。既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均得到发展,也要从系统分析的观点,重视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重视人才培养的全面教学质量。

全面性原则首先要求确立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而不仅仅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应试能力。全面的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基础,文化素质是根本,职业素质是核心。要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把职业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全员性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是全员质量管理。教学管理涉及全校各个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就是要调动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参与的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而努力奋斗。做到“质量第一,人人有责”。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全局性的课题,涉及不同学科、不同院系、不同课程,不同专业的教育目标不同,处在培养的不同阶段,也存在不同层次的要求以及不同的实践教学实施模式,有着课内正规教学、课外业余活动等不同途径。加强实践教育,需要教学科研、学生工作、业务保障,包括实践教学的基地、实习实践单位等各系统各部门的共同参与,是各学科各方面的共同责任。在全员范围内,养成重视实践教学质量、重视过程、善于抓住关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质量问题的良好素质。

教学管理的全员性原则,体现了教学管理“以人为本”的特点,强调对全体人员质量意识的教育与培养。质量管理已不仅仅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责任,而是要求全校的师生员工关心并积极参与,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努力。

3.全程性原则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贯彻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从招生到学生就业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要对各个具体的教学环节和可能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教学信息、内外部因素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系统。保证教学质量全过程是指把注重实践教学质量观念贯穿于高职院校教学的整个过程。[13]实践教育是全面培养人才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实践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位置,类似实践活动在人类认识过程发展中的位置那样重要。从市场调研、实践教学的方式、内容设置开始,直到毕业及就业全过程。首先通过社会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明确实践教学在本专业整体教学质量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属于前期工作。学生入学后,从入学教育开始,通过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等各个环节以及各种形式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和社会实践环节,进入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直到毕业教育进行就业指导,这一完整的过程中,始终贯彻实践教学的质量观念,各个环节相互作用,提高毕业生的全面素质。

教学管理的全程性原则,注重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强调每一环节都必须符合预定的目标,重视计划的积极意义,而非仅重视评价及终结性评价的作用。教学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和鼓励师生参加教学管理活动,充分发挥与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但同时也应使他们确立起全局观念。无论是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还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都要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出发,优化课程设置,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

4.科学的质量观原则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内涵应是适应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的统一。首先,适应性是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高职教育提供的服务满足个人和社会需求的程度上,达成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的统一;其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由于高职教育系统的多样性和服务对象的多元性,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也应是多样和分层次的,不存在对所有类型的高职院校都通用的质量标准,因此应是多样性与多元性的统一;再次,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是与一定时代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动态性标准,所以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又是永恒性和发展性的统一。在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职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以及高等学校类型的分化,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必须是多元化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应有不同的质量标准,而不能采用单一的、一成不变的质量评价标准。只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是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是转变传统的单一质量观念,树立多元化的质量观念。第一,精品质量现。树立高职教育精品质量观就是相信:高职教育尽管培养的是高级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人才,但同样可以办出精品、办出一流、办出高质量,同样可以培养出社会欢迎的卓越人才;第二,发展质量观。发展的质量观有三重含义:一是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为核心,为高职教育发展服务的质量观;二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通过发展解决质量问题;三是高等教育质量观本身具有鲜明的社会和时代特征,它是不断发展的,不是僵死的教条;第三,服务质量观。服务性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基本特征。首先,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充分认识高职教育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转变观念,树立服务质量观,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推动高职教育良性发展;其次,要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服务方向和服务范围,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从而满足顾客,赢得市场,赢得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空间。

5.公正、公平的竞争性原则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不能只强调其中某一方面。忽视其中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均会导致学生的片面发展。这是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所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但是,全面发展不等于要求所有的学生同步发展,也不等于使每个学生各方面能力平均发展;相反,应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引进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让学生在竞争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首先必须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和良好的竞争环境。一般来说,这一环境与气氛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二是既能共同前进,又能充分让优秀者施展其才华;三是既能使优秀者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又能使其某方面特殊才能充分显露;四是既能激励后进者逐步赶上,又能鼓励后进者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而不埋没其特殊才能。其次,教学改革必须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来说,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管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过程,要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教学管理者所进行的一切工作,所制定的一切措施、政策,都必须有利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应使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和学习活动,而且应使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管理工作中来,没有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任何管理工作都不能算是成功的。第三,必须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教学秩序与良好的学风。教学工作是高等学校的主要工作,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建立起一个相对稳步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学风,过于频繁的变动会扰乱人们的思想,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而要做到使教学秩序相对稳定、使良好学风真正树立起来,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就必须认真研究教学规律,使一切管理工作、一切规章制度和措施都尽可能符合教学规律,使教学工作沿着科学的、健康的轨道稳步开展,从而达到提高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