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内容解读

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内容解读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鹤琴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来进行。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因此,陈鹤琴特别重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认为这种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容易被忽视。因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提倡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亲子阅读等,这是对陈鹤琴提出的关注孩子合群性特点的重要补充。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家庭教育内容解读

陈鹤琴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来进行。若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3]他在《家庭教育》中开篇即介绍了自己精心研究总结的中国儿童心理特点:好游戏、好模仿、好奇、喜欢成功、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喜欢称赞,等等。同时他还指出,每个孩子都不同,父母应时时留意、处处用心,研究和总结自己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一)小孩子是好游戏的

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好动,以游戏为生命。针对小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陈鹤琴对家长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做父母的应有良好的设备使小孩子得到充分的运动;第二,做父母的应有适宜的伴侣使小孩子得到优美的影响。现代教育中所强调的“活动课程”即是重视儿童游戏天性的表现。游戏本身的趣味性也是吸引儿童不断探索和学习的根本动力,重视游戏的作用,是贯彻儿童获得自主学习及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

img89

法华镇路第三小学师生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游戏活动

(二)小孩子是好模仿的

陈鹤琴认为,小孩在一岁左右就能模仿简单的声音和动作了,到三四岁,模仿能力就得到更大发展,班杜拉(Albert 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也印证了这一观点。因此,陈鹤琴特别重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认为这种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常常容易被忽视。因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家长要以身作则的观点”不断得到强调:孩子身边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们应当随时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

(三)小孩子是好奇的

陈鹤琴认为,小孩子生来是好奇的,他引用柏拉图的话说:“好奇者,知识之门。”若小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所以说,明确小孩子的这种天性,我们才能做到“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四)小孩子是喜欢成功的

小孩子是很喜欢做事情的,而且很喜欢其成功的。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觉得很有趣,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这种心理是很好的,做父母或教师的应当利用这种心理去鼓励他做各种事情,但要注意任务的难度,让孩子能胜任,做父母的对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五)小孩子是喜欢野外生活的

大多数小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小孩子喜欢去外面玩的特点不会改变,教师和父母因为种种理由,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以及可能弄脏衣服、身体疲倦等等,总不放心让孩子出去。现代素质教育提倡要释放孩子喜欢接触大自然的天性。

(六)小孩子是喜欢合群的

凡人都喜欢群居,婴儿离群独处就会哭喊,两岁时要与同伴游玩,到了五六岁,这个乐群心就更加强了。做父母的可以利用这种好群的心理教育孩子:第一,我们要使他得着良好的小朋友;第二,我们应给他驯良的动物,如猫、狗、兔子等做他的伙伴;第三,我们可以自己成为他的伙伴。

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帮助陈鹤琴补充了最后一条,强调这一条尤为关键。在现代家庭教育观看来,扔给孩子一个玩具,让孩子独自玩耍,其实是对孩子的另一种虐待,称作“冷暴力”。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陪伴是很重要的。因此,在现代家庭教育中,提倡家长陪伴孩子一起游戏、亲子阅读等,这是对陈鹤琴提出的关注孩子合群性特点的重要补充。

(七)小孩子是喜欢称赞的

陈鹤琴认为,儿童从二三岁起就喜欢别人称赞他了,到四五岁的时候会表现得更明显。对此种心理,父母要引导其养成良好习惯。所谓“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是说所谓教育,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优点而挽救他们的过失。万事开头难,孩子开始做事时往往不会做得很好,这时候如果听而任之不做引导,他们很可能就失去做这件事情的兴趣了;如果及时进行鼓励和引导,他们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和乐趣,这也正是其继续进行尝试、学习和探索的源泉和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