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了解和研究,把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这已成为很多职业学校班主任行之有效的做法。班集体建设历来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任务最重且繁杂的一项工作。学生校服、班服着装要规范、统一,班主任服装要得体。班级制度或称班级公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就构成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学校的教育功能,以及职业教

第二节 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

一、了解和研究学生

要做好班级工作,必须从了解和研究学生着手,这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只有了解了工作的对象,教育活动才有针对性;只有了解了学生个体,才能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只有了解了学生群体,才能制订适宜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目标,促进班集体的建设。

了解和研究是两个不同的层次,了解是要收集材料,掌握基本情况,研究则要求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探求因果、总结规律。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和群体两方面的了解和研究。其中,学生群体包括班级学生全体、男生群体、女生群体、非正式群体或特殊群体。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的一般情况,包括姓名、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等;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纪律、生活等;学生的心理状态,包括个性、情绪、心理倾向性等;学生的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学朋友关系、亲子关系等;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学生的能力状况,包括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等;学生的历史状况,包括经历、奖惩、重大事件等。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书面材料法(成绩单、评语、学籍卡、班级日志、学生日记、作文等)、经验总结法等。通过了解和研究,把收集的资料分类整理给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这已成为很多职业学校班主任行之有效的做法。

二、建设班集体文化

建设班集体是实施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它是依行政命令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管理的需要组织起来的班级群体。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在班主任的领导下,由全体班级成员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团体。它有共同的目标,有组织机构,有严格的制度与纪律,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与良好的班风,并且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有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班集体建设历来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任务最重且繁杂的一项工作。

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主要起到两种作用:一是促进作用,其中包括发展师生间和谐的合作关系,帮助班集体遵循适合社会需要的行为标准,帮助学生获得适应集体生活的技能,建立集体共同认可的发展目标。二是维持作用,其中包括管理物质环境,让学生有一个舒适、愉快和安静的学习、生活和发展的环境;维持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集体内部有较高的精神境界;避免和处理冲突,以便保持友好的人际关系,使内部的竞争与合作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文化,使之成为班集体自我运行发展的内部动力。

建设班集体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和长期的努力,需要班主任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同时还需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和良好的校园文化背景。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工作是否出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集体形成的水平和形成的质量。

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文化,是班集体建设的核心内容,亦是班主任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班集体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班主任教育引导下,在向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集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班集体文化的主要功能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是班集体文化的首要功能,也是区别于其他组织文化的最主要特征。班集体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它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知识传授、不是道德说教、不是行政命令,它对学生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引导着学生的行为,滋润着学生的心灵,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2.凝聚功能

班集体文化是在班集体成员互动中创造和形成的、共同认同的群体文化,凝聚着学生群体的智慧,寄托着学生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产生“这是我的班级”的归属感。

3.导向功能

班集体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内化为学生言行的动力,自觉地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班集体规范。

4.激励功能

积极、健康的班集体文化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位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为实现班集体发展的总目标而共同努力。

(二)班集体文化建设的内容

1.班集体的物质文化

班集体的物质文化主要指教室环境建设。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教师育人的阵地。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环境的布置,做到课桌椅布置平衡,教学和卫生用具摆放适当,墙壁无污迹,地面无垃圾。班风、学风、班训要工整书写上墙,装饰品要自然和谐。黑板报、墙报要有教育意义并及时更新。文化角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和个性特色,可以展示学生的特色“作品”,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来开发。学生校服、班服着装要规范、统一,班主任服装要得体。

2.班集体的精神文化

班集体的精神文化主要包括良好的班级秩序,如教室内无人追逐打闹、遵守课堂纪律等;正确的价值导向,如团队精神、进取意识;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以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为主要内涵;师生关系以平等互尊、教学相长为主要内涵;良好的心理氛围,也可称为情感文化,它是班集体文化的基础。一个健康、美好的班级情感文化能使处在集体中的每位成员都身心愉悦,能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懂得相互协调配合,具有安全感、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等。

3.班集体的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或称班级公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必须注意:一是要抓好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制度的制定最好由学生自己制订,班主任予以审核,由此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二是要抓好制度的实施。制度制订重要,制度的执行更为重要。在实施过程中要刚柔相济,体现人性化;三是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四是要注意制度的执行是手段,不是目的,特别是奖惩制度。

三、指导学生活动

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就构成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从学生在校的时间分配看,课堂学习占了三分之二,其余三分之一除去正常的休息时间外,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应延伸到校外。从学生活动的内容来看,学科学业活动主要由任课教师指导,班主任的指导主要在学科之外的一系列活动中,而这些活动又是与班集体的形成及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的。从学校的教育功能,以及职业教育具有的实践性来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化,课堂教学在整个职业学校教育中的比例在逐步下降,课外、校外各类实践活动逐步增多,这之中,除了学校计划活动外,大量的应是在班主任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活动。这又给班主任提出了新的任务,这就是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不仅仅是班集体建设的需要,而且是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四、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力

在班集体建设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并不只有班主任,还有来自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的影响力。由于不同教师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之间的差别,家庭教育内容、方法与学校教育目标难免会产生不一致,以及学生对社会信息接受的盲目性,使学生在所接受的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中,既有积极的正面效应,也有消极的负面效应。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影响力,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能相互配合、步调一致地教育影响学生,努力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并发挥积极的正面教育影响力。

(一)协调校内教育影响力

协调校内教育影响力,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者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协调教育者之间的影响。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沟通,形成由班主任牵头,校长室、党支部、共青团、任课教师、职员等组成的工作网络,对学生进行既分工又合作的系统教育。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协调教育内容

在班集体工作中,把班集体的一些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计划统一起来。比如在学校安排的法制教育周安排相应的教育内容,并请求学校相关部门支持或配合。

2.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影响力

一个班有多位任课教师,每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都有所不同,班主任是任课教师联系的纽带。班主任应及时为任课教师提供教育教学上的信息,与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学生学习情况,与任课教师共同研究并引导学生行为,形成教育合力,保证班集体教育要求总方向的一致性与教育活动的协调性。

(二)协调家庭教育影响力

家庭是除学校外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学生首先在家庭中接受最初的社会化教育,这种教育不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而且也对学生终身的学习与成长都产生重大影响。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班主任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协调教育观念和行为,弄清学生家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及教养方式,然后找出与学校教育的差异,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求大同,存小异,使双方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家庭沟通协调的主要方法有: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开办家长学校;与家长书面、电话(或电子邮件)联系;请家长参加班集体活动等。

(三)协调社会教育影响力

社会教育影响是指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外的社会大众传媒、习俗文化以及学生个体的社会关系等对学生产生的教育影响力。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主张社会、生活与教育合为一体,这在现在看来,意义仍十分深远。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学生的观念、知识、行为方式等方面,它是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当然,也应该注意社会教育影响的消极面。

班主任对社会教育影响力的协调,首先就在于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其主要做法有:

(1)将社会主流观点、行为方式等引进校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积极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体验社会生活、适应社会生活。

(3)深入学生生活的社区,与有关社会组织、团体、先进人物共同构建学生教育网络。

(4)班主任应与社区建立合作关系,加强与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社会等教育机构、媒体的沟通合作,互通教育信息与观念,利用社会资源,帮助学生成长,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职责。

五、引导非正式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规定的不定型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情绪情感色彩,是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结成的群体。如学生中自发结成的朋友群体、同乡群体、兴趣小组等。研究表明,80%多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小团体。这种小团体的主要特点有:自发形成,成员间有较强的情感联系,有较强的凝聚力,信息传递迅速,活动效率较高,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容易分解并重新组合。

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建设有双重的作用,我们按其对集体的倾向性分成三类:亲集体型,游离型,反集体型。显然,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在对第三类非正式群体的引导上,并以此带动第二类向亲集体方向转化。

班主任对非正式群体应采取的基本策略是:

(1)加强对非正式群体的调查研究。只有对班集体内非正式群体的分布、类型、活动状况有较充分的了解,才能因势利导。

(2)做好非正式群体中学生领袖的教育引导工作。只有充分运用他们在学生小团体中的影响力,才能事半功倍。

(3)接纳非正式群体,认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尽可能将他们纳入班集体正式的组织体系中。班主任不应排斥非正式群体;相反,应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意义,在各种活动中尽可能以非正式群体为活动单位,使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上合法化。一旦非正式群体产生亲集体倾向,其特有的优势将对班集体形成及集体功能发挥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生的心理问题过去常常被忽视,主要表现在教师经常将学生心理层面上的问题行为误认为道德层面上的问题,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爱护。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问题尤为显著,对职业学校班主任来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应是一种常规的工作。心理辅导的意义在于:第一,有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第二,有助于班集体内部良好心理氛围的形成;第三,有助于提高班主任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成效。

班主任可采用心理卫生讲座、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消除身心发展变化带来的困惑,克服学习心理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优化人际关系;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心理,正确对待青春期恋爱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消除不良情绪;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七、指导毕业实习、社会实践

毕业实习是职业学校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对参加实习的学生承担以下管理职责:

(1)认真做好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促使学生敬业爱岗、遵纪守法。

(2)切实加强安全保障工作,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安全保护措施,防止危及学生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确保学生毕业实习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

(3)遵循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得安排学生到不宜涉足的场所以及劳动强度过高和有危险性的岗位实习。

(4)敦促实习单位履行实习协议,协调好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之间的劳动关系。

(5)对违反实习规定和实习协议条款的学生,视情节轻重给予适当处理;对实习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6)将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合二为一。另外,还应了解市场行情、人才需求信息,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指导。

八、操行评定

所谓操行是指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表现。操行评定就是班主任对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主要在学期期末进行,包括写评语、定操行等第和评选优秀学生等内容。

对学生进行操行评价的意义主要有: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给学生后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为班集体树立榜样;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配合学校教育。操行评定具有评价功能、反馈功能、校正功能和激励功能,因而是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

班主任在给学生进行操行评定时应注意做到全面了解、评价客观、公正民主、尺度多元、突出个性、着眼发展、形式新颖。评价的方式可采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