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必将进一步发展,它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在技术应用阶段,培养能运用技术转化、技术综合规律的人才,以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广应用为职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说,“成果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同步并重培养,是当今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可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发展是科技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扩大高校招生规模,迅速造就规模宏大的专门人才队伍,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体现和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必将进一步发展,它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是科技社会化的客观需要

技术作为科学与社会联系的纽带和科学向生产力转化的桥梁。一方面,根据社会的需要,它承担起了将科学原理转化为潜在社会生产力的任务,也就是通过实验、研究的方式,使用运筹、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创造出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产物,即所谓“科学技术成果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需要担负起将潜在生产力物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责任,也就是通过引进与整理、消化与吸收、理解与掌握、推广与应用、改造与创新等方式,运用生产操作等技术手段将科技成果直接应用于社会。

技术的发展也从体现外在经验性、手工操作性、个别示范性的传统技能进入系统应用科学知识原理的工程技术阶段,并在当代呈现出规范化、理论化和普及化的趋势。今天的技术开始脱离具体生产过程,从操作技术逐步演化进入思维技术。高技术、综合技术的出现拓展了技术的原始内涵,同时又对传播技术的载体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时代的呼唤——明晰技术教育的职能,明确技术教育内部的分工,确定职业技术教育的任务。

技术的高度复杂化,技术系统分工的职能化,使得技术教育要适应技术自身的变化。所以要同时培养普通技术和职业技术两方面的人才,以承担生产力转化两阶段的任务。在科学原理转化阶段,培养掌握技术的产生、演变、形成规律的人才,侧重研究技术方法,开发技术成果,即所谓“成果型技术人才”。在技术应用阶段,培养能运用技术转化、技术综合规律的人才,以技术的消化吸收、推广应用为职业的“应用型人才”。可以说,“成果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同步并重培养,是当今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通过对高等技术教育职能的分工研究,不难看出,高等技术教育包含两个基本环节,即:普通技术教育环节和职业技术教育环节。上述两个环节互为依存,密不可分。因此,从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社会生产力的过程分析,生产力的转换完全离不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样一个与社会直接发生联系的重要环节。可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发展是科技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是提高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的需要

良好的国民素质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20世纪末,虽然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程度已从1990年的6年提高到8年左右,但仍然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结构升级对人才的需要,与发达国家国民平均13~14年的受教育水平相比,差距还十分显著。在当代国际竞争中,我国规模庞大的人口基数还不能形成人力资源优势,高等职业教育还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要。

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国民受教育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就是与中下等收入国家相比也有一定距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从1985~1995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各国平均从12.9%上升到16.2%,其中发展中国家仅从6.5%上升到8.8%,而发达国家已经从39.3%快速上升到59.6%。但我国直到2003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才接近17%,2007年才达到23%,可见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知识差距和教育差距,实现21世纪中叶现代化目标,必须全面提高人力资源整体水平,建设一支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队伍,这些都必然要求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

(三)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是构筑人才成长“立交桥”的需要

2010年,我国受教育人口将基本保持3.5~4亿的总体规模,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全国儿童、青少年人口群和劳动年龄人口群,将始终构成庞大的义务教育和义务教育后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需求。2010年,在全国95%人口所在地区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基础上,包括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规模都会显著增长,在城市和经济发展地区将有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国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从目前的8年左右可望提高到11年左右。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开放面向大众的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世界上众多国家高等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基本经验,值得我国在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时借鉴。特别是在社会就业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在一定地区范围内,青年对于接受高学历层次教育的心理预期可能会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我国的高中后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将拥有旺盛的社会需求,从而为构筑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创造必要的条件。

应该看到在21世纪,我国日趋走向强调能力本位的开放社会,高等职业教育对个人就业岗位的选择、社会地位的获得与个人社会流动中的决定作用日益凸显,逐渐成为社会筛选的主要手段和上升流动的决定因素。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分层的这种影响,将大大激发和调动社会个体的求学热情和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愿望,导致对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求学热潮将渗透到社会各阶层,高职热、电大热、自考热、考研热、继续教育热一浪高过一浪,正是这些因素构成了政府扩大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社会基础和经济诱因。

(四)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可满足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我国从业人员中的技能型、实践型人才长期短缺,信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生物工程等关键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严重匮乏,真正能适应进入WTO需要的财政、金融、法律、贸易和管理人才还相当缺乏,许多基础领域、重要领域还缺乏相当数量的高技能型人才。这些都需要教育系统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基础上,造就数以千万计合格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技能人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数量上是严重不足的。据统计,我国有城镇劳动者近2.6亿,其中技术工人占总数的1/3,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总数的4%,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14%,供需相差近10个百分点。在某些重要的制造业,供需缺口更大。近年来,技工短缺一直困扰着国内许多企业的发展。据预测,到“十五”期末,我国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将增加20%~25%,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需求量将翻一番。从“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了解到,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年在高技能人才中的比例很小,青年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随着老一代高技能人才逐渐退休,很多企业原本就奇缺的高技能人才将后继乏人。企业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势在必行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技术创新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之一。高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高技能人才在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上的作用愈加凸显。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确立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五)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我国的人均GDP按当年价计算,已从1994年的3923元上升到2003年的9010元,再上升到2007年的15 960元。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将把更高比例的收入投向较高层次的教育消费。实际情况是,我国虽然与埃及、泰国、菲律宾同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但埃及、泰国、菲律宾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996年就已分别达到20.2%、22.1%、29%,而我国在同时期则很低,其中,2003年达到17%,2004年达到19%,2007年达到23%。加之我国受教育人口基数大,平均受教育程度又不高。可见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还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还存在很大的有效需求。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需求的扩大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高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增加可以直接推动社会总需求的扩大,从而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存量和增量偏低,因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展是十分必要的。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一方面是为了弥补历史上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而造成的高技能人力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及满足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大的需求。由此可见,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满足人口众多的国民享受高等职业教育和一定程度上延缓就业压力,形成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巨大市场的存在,构成了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宏观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