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内涵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把规模发展移植到高等职业教育,仅仅是对我国高职院校主要表现为数量增加的直观表述。在两者之间,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并且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在规模发展中,这种“人力资本”理论也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否认,作为伴随工业文明一起成长起来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谋职教育。

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必然,是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需求的回应,因此,把握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正确含义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既是量增加的直接描述,也是质的提高的内在规范

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在一般人眼里似乎就是在数量上做文章,仅仅是追求一种规模的效益。因此,追求招生人数就成为高职院校规模发展的最重要乃至唯一的选择。其实,规模发展是为了满足工业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模式,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扩大规模以减少或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通过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和新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工业生产中,规模发展既表现出了量的扩张,同时也体现在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上。把规模发展移植到高等职业教育,仅仅是对我国高职院校主要表现为数量增加的直观表述。但并不意味着这便是唯一的内涵所在。实质上,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也同样有着质的提高的内在规范,它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观念、理念的改变、高等职业教育功能的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高职院校管理模式以及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内容的变化上。比如规模发展视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观问题,随着社会的市场化取向,社会和经济发展已经对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出多层次的需求,它显然不能用过去精英教育的质量观作为其标准。为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应运而生,并逐步演变成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多样化质量观逐步形成了特色质量观、需要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质量观、终极产品质量观和培养过程质量观、有形产品和无形资产相结合的质量观等。这些在精英教育中无法存在甚至无法包容的观念、理念却已成为规模发展中高职院校必须现实面对并在现实中应用、构建的问题,这些都是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质的内在规范的表现。

(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既是大众教育之必要,也是精英教育之必要

经过连续几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发展中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由此,不少人认为,规模发展就是大众教育,规模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大众化,体现大众化。实质上,规模教育仅仅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一个特征,大众化的本质并不仅仅在单一的数量上。一般来说,高等教育普及程度与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是相一致的。一般来说,有什么样的社会物质生产力水平就有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普及程度。而我国高等教育的数量增长或规模发展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发展模式,是教育市场中教育供求关系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教育活动的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紧张推动的结果,本质上与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需求还存在着某些脱节或不适应。比如政府投入不足、人才需求不旺、人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等。近几年,尽管高职院校就业率逐步提高,但一般普通高校就业率持续下滑,少数高校存在乱收费的现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等问题已经越来越突显出来。正因为这样,我们现在通过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而实现的大众化仍然是初步的、不全面的。数量增长及规模发展仅仅在客观上成为我国大众化教育的基础、前提,为大众化及其完善提供了机会和动力。

以扩招为标志的规模发展在促进大众教育的同时,也有精英教育的要求。马丁·特罗在论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时指出:不要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就不要精英教育了。规模教育、大众教育仅仅是针对高等教育的总体发展而言的,并不排斥而应包括精英教育作为它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实现规模发展并掀起高等教育大众化运动时,政府一方面发展学术型大学,创办10所一开始就享有学位授予权的新大学;另一方面,则创办面向大众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如多科技术学院、开放大学,发展继续教育。在美国,既有社区学院,又有研究型大学。在我国,全日制本科学校以至重点大学,仍是作为高学术水平的大学,发挥它在经济社会前沿领域的核心作用,而普通专科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成人学校、广播电视大学以及非学历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则发挥其职业培训作用,以满足社会一般需求的优势而存在。在两者之间,互为补充、共同发展,并且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的高等教育办学格局。

(三)规模教育既是谋职教育的需要,也有公民教育、全面教育的要求

规模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选择就是扩张。由于规模发展并非物质生产力发展之必然,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实问题。以谋职为定位的教育教学在各个高校中被当成了唯一的价值追求。随着市场经济所显现的效益及功利主义、实用主义逐步成为主流,大学作为完成博雅教育、进行智力训练和培养社会精英的任务开始转变为职业训练的场所。1959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次提出“人力资本”的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最好的投资,在此影响下,美国出现了教育产业论、知识产业论,其中一个主要措施就是让大学与产业部门合作,根据市场要求来培养学生。在规模发展中,这种“人力资本”理论也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扩招的全面推进,为了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职院校开始强调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注重高等职业教育在个人选择职业方面的实用价值,将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地与职业、市场相联系,而满足市场需求成为其最高目的。因而这些高职院校主张并实施对学生实施专业化或职业化的训练。这一切,对于扭转高等职业教育与现实的脱节,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尤其是使高等职业教育这种潜在生产力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使普通个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被有效地纳入大学视野,推进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不可否认,作为伴随工业文明一起成长起来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归根到底就是谋职教育。它同工业文明一样,在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使高等职业教育陷入了危机四伏的境地。比如,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异化为创收产业、技能训练,高等职业教育被实用主义、功利主义所左右,高等职业教育仅仅被当做职业训练场,把高等职业教育当成将“简单劳动力”转化为“复杂劳动力”和将“经验劳动力”转化为“技能型劳动力”的孵化器。具体来说,高等职业教育异化表现在:一是单纯的谋职教育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的低级化和庸俗化,是对教育基本规律的否定。二是谋职教育将受教育者“格式化”为缺乏关怀的牟利工具。三是谋职教育必然导致人文教育的缺失,真正完整的教育是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有机结合。四是谋职教育是对教育公平的挑战。尤其是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从来都是人之为人的体悟,而不是满足物欲的工具。以公民教育、社会教育作为重要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尽管职业教育是其显著特征和重要内容,但其根本是培养个人能在面对人生与世界的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拥有自由高贵的心灵,本着理性和审慎的生活原则,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现实生活的复杂冲突,培养个人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社会良知责任,并在现实当中确立自己的定位。而这一切显然超越于谋职教育,超越于功利、实用的职业生活的准备上。事实上,当职业教育成为高职院校的主导性目标和个体受教育的主导价值追求时,高职院校当中的人文素质培养就必然受到极大的抑制,个人精神生活的空间会大大受到局限,职业养成而非人的全面养成很可能取代探究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品格,从而导致人之为人、人之全面发展的缺失,导致人性的扭曲。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既是谋职教育,又是培养公民人格的教育。谋职教育既是市场经济所引发的以效益、功利为价值导向的社会用人机制的需求,又是穷国办大教育背景下国家、集体与个人共同支撑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人们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被动需求转变为主动追求,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内涵的生产力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现代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与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经济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和进步都在不断向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产生新的职业教育思想;同样,任何一种新的职业教育思潮、教育机构和教育模式的出现,都反映着社会的进步,并且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乃至进入大众化是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的一种必然选择,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并蕴涵着人的智力和潜能的进一步开发。高等职业教育毕竟不同于一般的职业培训,它还承担着公民教育等其他使命。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人文教育为本,职业教育为末,是由于大学生首先是公民。总之,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是个人人格的完善、完美的教育,就是人之为人的教育。

规模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在解决经济、社会供求关系问题时的一种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就必须一味地求大、求全、求高,盲目地追求规模效益并不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规模发展只有建立在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建立在真正地关爱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才能真正具有其合理性,才能真正地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健康、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