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主任的自主发展

班主任的自主发展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入的专业认知可以改变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优化班主任的工作行为,促进班主任的自主发展。在专业化培训和研究中,王老师开始领悟班主任工作的真谛,开始认识到班主任工作需要付出真情,付出真爱,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深刻而正确的认识。

第二节 班主任的自主发展

班主任要实现专业化成长,仅靠外在的政策引导、教育培训是不够的,更需要班主任理性地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价值,对自己的工作充满自信与热情,发自内心地想做好这项工作,从而自觉自愿地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努力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专业的水准。从本质上说,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是一种自我建构。自主发展是班主任专业化的最高境界,它在班主任专业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内容包括专业认知、专业能力、专业道德等方面。班主任需要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磨炼,在研究中成长,在反思中完善。

一、班主任自主发展的内容

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还不完善,社会化程度比较低,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缺乏正确的管理和引导,他们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因而在工作中,班主任不仅要承担师长的角色,有时还要承担父母、朋友等角色;不仅要授予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做人,还要对学生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行为习惯等进行全方位的关心和引导。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在专业认知、专业情意、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塑造全面、突出的素养结构。

(一)深化专业认知

班主任是什么?班主任干什么?班主任教育的对象怎么样?自己适合做班主任吗?……这些问题都是属于班主任专业认知的范畴。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理性地选择班主任工作,才能真心地悦纳班主任工作,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班主任工作中去。

1.有关工作的认知

小学班主任工作不是每个教师都能胜任的,要成为合格的小学班主任,必须系统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班级管理、人际协调等多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锻炼能力,小学班主任工作需要系统地专业训练。总之,作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和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小学班主任不是教师的一个角色分支,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专业劳动,班主任是专业工作者。

深入的专业认知可以改变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优化班主任的工作行为,促进班主任的自主发展。广西柳州的公园路小学是全国第一批班主任专业化实验学校,在谈及自己的成长之路时,该校教师王知今这样写道:

不瞒您说,我最初担任班主任工作时,对于学生的教育,凭着一股热情、蛮劲去苦干。没问题时高枕无忧,一旦学生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不是“杀鸡儆猴”,就是考虑如何维持自己的“威严”,肆意借题发挥等等。在诸如此类的心态下处理问题,无疑是简单的、以势压人的。这样的低层次的管理方式,让我不断碰壁,很受伤。

痛定思痛,我开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工作,寻找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得到的答案是令我震惊的:我轻视了班主任工作,把它等同于简单的体力劳动,忽视了它广博的职业素质需要。正当我苦闷、彷徨时,班主任专业化悄然走进了我的视野。更幸运的是我有机会参加了我校承担的市“现代班集体建设与班主任专业化的研究”这一课题组,能有针对性地学习关于班主任工作的专业知识。在学校“以校为本”的培训,以及“班主任专业化网络培训平台”上,我如饥似渴地向校内外专业人员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感受到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是我在培训中听到的一句话,它给了我许多启示。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就是对孩子精神的关怀。班主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这就

决定了班主任要学会与学生沟通,成为学生无所不谈的朋友,成为“平等中的首席”。“两少三多”很重要。少训斥,少发火,多开导、多克制、多表扬。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干蠢事不干错事是不可能的,更别说小学生。孩子在犯错的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惩罚”而是“关爱”。

案例中,由于“轻视了班主任工作,把它等同于简单的体力劳动”,王老师只是“凭着一股热情、蛮劲去苦干”,其结果只能是“不断碰壁,很受伤”。在专业化培训和研究中,王老师开始领悟班主任工作的真谛,开始认识到班主任工作需要付出真情,付出真爱,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深刻而正确的认识。

2.有关教育的认知

作为一名班主任,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更要懂得“怎样教”。教育学就是从理论和方法上告诉我们“怎样教”的问题。通过学习教育学,可以较系统地了解教育目的、原则、教育教学的过程、方法等一系列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指导我们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育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优化教育的途径和手段。

班主任的工作,既是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又是一个组织和管理的过程。班主任要组织好班集体,管理好班级,要利用班委会和少先队的力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驾驭和调节好班级气氛,这些都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实践,培养管理艺术,提高工作能力。所以,班主任掌握一点班队管理方面的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

3.有关学生的认知

首先,班主任对学生的共性特点要有全面的认知。这些知识具有很强的共性,是小学生身心素质的基础层面,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了解掌握。目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迅疾变迁,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在发生着变化,如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生理发育提前,信息渠道拓宽带来的知识水平提高,社会意识多元带来的民主意识增强,独生子女时代带来的交往能力下降,等等。班主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随时调整自己对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以保证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班主任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要有深入的认知。在共性之外,学生还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差异是值得肯定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便因材施教,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同时,班主任还应该注意矫正学生的有害个性,发展学生的有益个性,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独特的自我。

4.有关自我的认知

班主任工作需要特定的专业素养。每一个班主任在入职之前都应该对照班主任工作的要求,认真地分析自身的情况,把握自己的长处和劣势,再确定是否承担班主任工作。有一位班主任在“班主任之友”网站论坛上发表了这样一个求助帖子:

我的内心已经到了崩溃的底线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班里面有三分之二的学生都不喜欢我,今天有个学生因为和同学不愉快而找到校长要调班,其实我知道这只是个借口,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接受我。我知道原因在于我自己,学生说我有一个热心肠,但经常好心办坏事。现在好多学生对我的态度恶劣,根本谈不上尊重而言,背后就说我的坏话,我觉得自己是个可悲的老师。我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老师,但我真的视教育为自己生活的支柱,可是,现在我痛苦得要死,但我真的不甘心,不愿意失败,我渴望学生的尊重、理解,可……

为此,我还看了心理医生,但一面对那帮孩子们,我就手足无措,其实他们还是尖子班的学生,李老师,还有其他的老师,谁能帮帮我?

我也不是个年轻的老师,已经有十年的班主任经验了,可是由于我的性格,每届的学生我都觉得带不好,但学校却认为我是个负责任的班主任,根本不听我的理由。在业务上,我是学校的佼佼者,但班主任这块,我努力了又努力,却始终达不到好的效果。我该怎么办?应该选择退出吗?可我真的不甘心。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这位老师教学业务出色,是“学校的佼佼者”,但却不适合当班主任。班主任不仅仅要有热情,而且还要有比较强的工作能力;但是,这位老师坦承,自己“有一个热心肠,但经常好心办坏事”,“不是一个能言善辩的老师”,“一面对那帮孩子们,我就手足无措”,这种个性和能力的确难以胜任班主任工作。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位班主任不是一位新手,而是“有十年的班主任经验”,而且“每届学生我都觉得带不好”,这更给我们的判断增添了一块砝码。这位班主任对自我有着深刻的认知和清醒的了解,如果他能在入职之前或入职之初就能果断地放弃班主任工作,无论对于自己,对于学生,还是对于学校来说,或许都是一件幸事。

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肖我者死。”优秀班主任的成功经验总是与班主任自身的特点和特定的教育情境相联系的,在学习时,如果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而盲目地照搬,其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二)提升专业情意

专业情意主要是指班主任关于本职工作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也包括班主任的教育理念、管理思想、学生观念等。思想观念决定实践行为,专业情意是班主任工作的原动力,在班主任专业素养结构中居于首要位置。在工作中,小学班主任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情意:

1.建立专业认同

专业认同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最基本、也是最持久的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没有深厚的专业认同,是判断优秀班主任和普通班主任的标准之一。

专业认同需要情感悦纳,但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情感悦纳,它还需要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性质、工作价值、工作特点有充分了解和深刻认识。只有将深厚的情感与理性的认知深度融合,才能形成稳固的、持久的专业认同,才有可能长期自觉自愿地从事班主任工作,才有可能享受班主任工作带来的职业成就和教育幸福。魏书生“教了24年书,当了22年班主任”,甚至“任市教育局长兼党委书记之初,还当着班主任”,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对班主任工作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入的认同:

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是古人的看法,现在咱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已经到70岁了。咱们国家正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个人读1年学前班,再念完9年书,即使不上高中、大学,也有10年光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10年,占了一般人生命的七分之一。

这是人生筋骨血肉成长最快的10年,是人生喜怒哀乐感情最丰富的10年,是人生意志品质形成的10年,是人生智力才能发展最快的10年,是人生变化万千的10年,是决定一个人今后命运的10年。

班级、班集体,人们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在其中时,关心她,爱护她,为她吃苦,为她的荣誉奋斗。离开她后,留恋她,想念她,回忆她,魂牵梦绕见到她……这怀念的感情经过滚滚滔滔的时间长河的冲刷,非但没有消失,反倒经年累月,越积越深。许多人愈到老年、晚年,对其思之愈切,念之愈深。

班级和人生维系得这么紧密,班主任这一职业便具有了一定的诱惑力。

可见,魏书生认为班级在人的成长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认为在班级中度过的10年能够“决定一个人今后的命运”,因此,班级是一个令人“留恋”、“想念”、“回忆”、“魂牵梦萦”的地方,是一个值得让人倾注所有精力和感情的地方。如果魏书生对班主任工作没有自觉的认同,很难想象他能20多年如一日地坚守班主任岗位,并且在班主任岗位上享受着幸福的教育人生。

2.坚定专业信念

教育信念是小学班主任在对班级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某种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确认和坚信。教育信念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力量,是深深根植于班主任的教育信仰之上的,相较于身外的说教、示范和激励,教育信念的力量更本质,也更恒定、更持久,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研究表明,班主任教育信念对班主任有自我激励作用,对教师群体有导向激励作用,对学生有示范激励作用。实践证明,一个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信念的班主任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的组织、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难以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教育效果较差;相反,如果班主任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和兴趣就会激发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就容易激活工作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良好的工作状态,取得优质的工作效果。

3.升华专业道德

研究表明,热爱学生是小学班主任专业道德构成诸要素的核心。对学生的热爱,是班主任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它不是抽象的、虚幻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渗透在给予学生的一言一行之中。有学者把师爱概括为四个方面:

(1)关怀——师爱的基础。关怀学生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它的广度,即要关怀学生的“全部”,而不是“局部”。班主任对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许多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成功之处也恰恰在于“无微不至”地关怀学生,深深爱着学生。“关怀”的另一层意思是它的深度,即必须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有全面的关怀。

(2)理解——师爱的起点。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产生困惑、困难以至苦闷时,需要班主任像朋友一样地帮助和理解他们,使学生情感上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整,自尊心获得补偿。

(3)尊重——师爱的核心。爱生,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班主任与学生在道德人格上完全是平等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类有许多方面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生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小学生的自尊心有以下特点:强烈性、敏感性、脆弱性、情绪性。作为班主任,应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自尊心特点,在日常工作中,要十分注意尊重、保护和培养学生求上进的自尊心。对待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切不可有一点疏忽。

(4)严格——师爱的原则。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不是宠爱、溺爱,而是一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爱。没有严格要求,就没有教育;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跨世纪的合格人才。

严格要求,应是严而有度,不是愈严愈好。这个“度”就是实事求是,留有余地。“严”仍是出于爱,是对学生体贴入微的关怀、帮助和指引。严格要求,还应严而有理。这也不准、那也不行的道道清规、条条戒律,不是严格要求,而是冷冰冰的寒霜,使人噤若寒蝉。

4.优化专业理念

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人的认识、对教育的理解会不断深入,这要求班主任能够敏锐地把握教育改革和班主任工作的最新动向,在审问、慎思、明辨的基础上有选择地予以接纳,以锻铸教育思想,优化专业理念。

专业理念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系统。在当前的教育语境中,以下几种关系值得小学班主任关注:

(1)角色定位和师生关系。由于是代表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班主任大多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发号施令,在畅通上情下达渠道、保证学校的教育措施得到落实的同时,却客观忽视或主观漠视了学生的意见表达。要注意,班主任不是“官”,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也不能用一个“管”字来概括。班主任在学识、能力、阅历等方面占据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代表班主任就可以凌驾于学生之上,漠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班主任和学生具有对等的交流渠道和表达机会,信息可以自由地在其间流动,班主任既可以对学生提出教育建议,学生也可以对班主任的工作品头论足。这样,在充分交流和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关系就容易得到改善。

(2)教育引导和自主建构。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主体间关系决定了班主任的工作方式只能是教育引导,而不能强制灌输;决定了学生的发展只能是自主建构,而不能由班主任来规划和实施。

但是,自主建构并不意味着不需要班主任。学生毕竟是不成熟的个体,如果缺乏来自班主任的指导和影响,这种自主建构也有可能误入歧途。学生的成长过程本质上是社会化的过程,而班主任代表着社会主流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他在已经基本完成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阅历、人生经验、道德、学识等都可以为正在成长的学生提供有益的参照。

(3)依法执教和权利意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为班主任依法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中国深厚的人治文化传统使得不少班主任法治意识淡薄,不了解、不熟悉教育法律法规的现象十分普遍,漠视和侵犯学生权利的违法事件时有出现,频频发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就是其中一个明证。

在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基本国策、被人们所普遍认同的今天,依法执教已经不再是对班主任的高标准、高要求,而成为班主任的基本素养,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底线。依法执教意味着对学生法定权利的自觉认同和保护。小学生的以下权利容易受到侵犯,班主任在工作中应该注意保护学生的以下权利:受教育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和财产权,隐私权和通信自由权,人格尊严和获得公正评价权,休息权。

(三)增强专业能力

知识虽然是能力的基础,但是知识并不必然地转化为能力。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对班主任的专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备观察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和协调能力等综合教育能力。

1.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班主任进行工作决策、发挥教育艺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和先决条件。班主任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判断学生的内心活动,捕捉他们的真实思想,探索他们的心灵奥秘。班主任必须练就一双慧眼,正如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对于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来说,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的表现,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一个教师如果对这些表现熟视无睹,他就很难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如某一犯了错误而性格内向的学生,通过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已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但不一定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往往会出现某一动作或表情,如低头或显出内疚(这种表情很可能是稍纵即逝的)。观察力敏锐的班主任就能迅速抓住这些表情,根据学生性格,很快判断出学生已认识了错误,因而在适当时机结束谈话。

有了这种观察力,班主任就能根据学生表现出的蛛丝马迹,观察到某些不良行为将要发生的预兆,从而防微杜渐,及早教育,以免事态发展和恶化。

2.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

班主任的主要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要求班主任在组织和管理集体方面应具有很强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组织、培养、教育学生集体的综合教育才能。它包括计划能力、组织实施能力、常规管理能力、思想工作能力、协调能力等等。

3.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班主任的语言,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艺术性语言。班主任语言要有情感性,这样才能感染人、吸引人,在师生间创造出一种“心理相容”的情绪气氛,从而产生“情通而理自达”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语言要有准确性,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对学生的表扬与批评都要恰如其分。班主任语言要有针对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富有个性化的启发引导。班主任语言要有鼓励性,不论对待什么样的学生,都要善于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优点和长处,给他们指出克服缺点、战胜困难、取得进步的希望。

班上有个小男孩,作业书写特别脏乱,也不讲究清洁卫生,他的抽屉永远像个小垃圾堆。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是过去,我一定就让他把作业写十遍,罚扫教室一个星期,希望通过“劳动改造”他。可经过一段时间的班主任专业化学习,我认识到,那是只治标不治本的笨办法。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想方设法转变他的思想,从“我要你怎样做”变为“我要怎样做”。于是,我首先把他请到办公室,让他比较自己的作业和别人的作业,找出区别。然后我故作神秘地告诉他:“你知道吗?你的作业写成这样,只有王老师和你知道。我不想让别的小朋友看到,因为老师觉得这不像是你这样的小朋友写出来的。”他不好意思地望着我。我故作遗憾地说:“看你长得这么帅,字也能漂亮点就好啦。”他把脸转到一边偷偷地笑。我又对他说:“这样吧,你就写一次跟你一样帅的作业。哪怕就这么一次也好,让王老师也见字如见人一样。好吗?”伸手不打笑脸人,他欣然答应了。果然,新交来的作业干净整洁,书写隽秀。可见,他不是不能写好而是不愿写好。我可不会放过这个有利的机会,第二天,我拿着他的作业在班上大肆表扬了一番,还把它贴在板报上让同学们欣赏。这可乐坏了他,无比的光荣感使他慢慢地改掉了书写脏乱的毛病。更令我欣慰的是,他的座位也很长时间保持“绿色座位”称号了。

那天,我故意逗他:“怎么,洗心革面啦?”他得意地说:“那当然,我现在可是大家的偶像。”

在这个案例中,如果班主任直接严厉地批评学生,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是“治标不治本的笨办法”。这位班主任非常注意语言技巧,先示以关爱(不让别的小朋友看他的作业),赢得学生的好感;再幽默提示(人长得帅,字也应该写漂亮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最后再委婉要求(哪怕写一次和人一样帅的作业),对学生提出他难以拒绝的最低要求。果然,班主任的意见被学生欣然接受,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较强的交际和协调能力

因为工作的需要,班主任需要经常和学生、家长、科任老师等进行联系和交流,良好的交际和协调能力能够帮助班主任整合教育资源,做好学生教育工作。

(1)与学生的交往。在班主任的诸多交往活动中,与学生的交往最频繁、最重要,与学生的交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孩子们的心里,她既是敬爱的师长,又是最能了解和信任他们的朋友,也是最能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良师、益友、慈母、伯乐,这是所有班主任要充当的基本角色。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远非我们通常所理解的智力那般狭窄,它还包括社会适应能力、交际协调能力、道德实践能力、情感调控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应该像上述案例中的那位班主任一样,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其他能力,多给学生正面评价,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2)与家长的交往。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建立协调、融洽、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人际关系,与家长进行教育上的合作,是学生迅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和家长在价值认识上存在着内在的本质的一致性——希望学生成才。但由于他们在对学生态度、认识以及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异,常常会导致关系的失调甚至情绪对立,不能相互配合。我们经常说的“5+2=0”现象(意即5天的学校正面教育效果经常会被2天的家庭负面教育所抵消),究其缘由,就是因为班主任与家长没有建立起应有的沟通协调机制。

一般而言,在调节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时,班主任应起主导作用。班主任应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家长,主动及时地向家长反映和了解学生情况,共同商量教育良策;吸引家长参与教育过程,如组织学生家长委员会,设立家长听课日,请学生家长参加和支持班级活动,并为班级教育出力;主动听取家长对班级教育、教师的意见;对后进生的家长要给予具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及时反映他们的进步,提高后进生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3)与科任教师的交往。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交往包括直接的交往和以学生教育为中介的间接交往。由于教育对象上的同一性、教育目的上的统一性、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互补性,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存在着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良好基础。

班主任要主动向科任老师介绍学生情况和班级工作,反映学生意见和要求;同时又要认真听取科任老师对学生情况的反映和对本班工作的意见,使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取得对学生教育的一致看法,统一对学生的要求和教育步调,形成互相支持、密切合作的教育集体。

班主任要通过班级集体活动来优化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如邀请科任老师参加班级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科任教师等。班主任还要给科任老师创造一个良好的上课环境。

二、小学班主任自主发展的途径

在班主任自主发展中,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以及相互借鉴。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班主任提高专业素养的基本途径。

(一)加强学习,勇于创新

加强自身的学习是班主任提高素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班主任素养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理论的学习。班主任在不断学习的同时,应勇于创新。创新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秘诀之一。陶行知先生早在1919年即提出: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由此可见,创新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不断克服消极思维定式的影响。班主任要从思想上适应教育改革形成的意识上的新飞跃,参与教育改革,努力消除传统教育中陈旧的意识和观念,不因循守旧,使自身的工作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第二,努力强化科研意识。班主任要努力摆脱传统的经验型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科学理论,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地研究学生的心理,探索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规律和创建优秀班集体的途径,研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别给予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班主任还要注重专题研究和实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培养自己的科学工作精神。

第三,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班主任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应国情、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教育新思路,发展、完善科学的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果。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工作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尚未被人注意的现象,解决目前尚待解决的新课题。

(二)总结研究,实践反思

班主任工作离不开实践,但是,如果整天忙于日常的班级事务性工作,而没有反思自己教育行为的习惯,班主任很难得到快速的成长。

对于班主任来说,反思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不仅能不断提高班主任专业意识和工作能力,还能促进班主任工作理论体系的完备和实践操作的规范,有利于把班主任工作由职业提升到专业的层面。在班主任反思中,实践、研究和互动这三种途径在班主任反思中比较具有代表性,是班主任反思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班主任反思能力的有效手段。有关反思的理论,我们将另立章节作专门介绍。

(三)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在一所学校里,班主任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更快地提高班主任素质肯定是大有裨益的。为了使班主任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卓有成效地进行,并且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总结

一些班主任工作经验丰富,效果良好,但不注意总结。针对这种状况,要引导班主任充分认识勤于总结的必要性。领悟、掌握总结的方法,使他们通过经常的、不断的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使其经验更科学,更具有理论的色彩。有一位班主任长期以来坚持师生和家长同记一本周记的做法,使三方及时沟通,对班集体的建设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学校领导肯定了她的做法,并启发她作深层次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并向她推荐了有关书刊。这位班主任围绕这种做法进行了专题总结,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其他班主任看了,都感到颇受启发。

2.交流

在工作实践中,某一位班主任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可能更多、更深些,所采取的方法可能更周全、更科学些。对同一问题的思考,各个班主任的角度可能并不相同;对同一方法的使用,他们也会显出差异。班主任们坐在一起,谈体会,说经验,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则受益无穷。

引导和鼓励班主任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使好的经验和做法得到肯定、完善和推广,从而促进了班主任工作的科学研究,促使班主任向着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提高,形成了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可以说,这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