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认知策略学习

认知策略学习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是在对学习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在所有遗忘的原因中,倒摄抑制可能是最重要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有助于减少倒摄抑制,因为在进入后面的部分之前,已学通了前面的部分。

第三节 认知策略学习

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而进行有效学习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是在对学习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认知策略的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总体而言,认知策略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和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下面按照这两个方面来介绍有关内容。

一、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在某些简单的任务中,如查找一个电话号码,我们会用到复述策略。为了在长时记忆中建立信息,我们也需要复述,下面所谈的复述策略有的适于在工作记忆中保持信息,有的适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有的两者都适用。

学习可分为机械学习(rote learning)和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机械学习是指对事实或联系的记忆,所记信息的意义都相对孤立,信息之间的联系也不是必然的,如化学元素符号、外语单词、国名与首都等。因此,在某些学习中机械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诸如记忆外语生词等新内容的学习时间较多。但如果个体采用这种方法学习对他来说具有潜在意义的内容时,可能出现无意义的死记硬背。下面介绍几种具体的复述策略。

1.排除干扰

人们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干扰。当信息被其他信息搞混或者被其他信息挤到一边时,干扰就发生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同时要干两件事,当我们干完一件事后,就把另一件事忘了。干扰阻止人们在脑子里复述刚才所学的信息。比如,先让学生识记由三个字母组成的无意义的字符串(如FQB),然后,马上要求他们从一个三位数(如287)开始依次倒减,8秒钟后,让被试回忆所学的字母串,结果发现,这些学生比控制组的忘记得多一些。其原因是倒减计算剥夺了这些被试在头脑中复述这些无意义的字母串的机会,从而无法在短时记忆中保存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考虑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在进行进一步学习之前,要有时间吸收和重复新信息。

2.抑制和促进

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消极的,称之为抑制。当先前所学的信息和相似的新信息混在一起时,先前所学的信息就会遗失。这种现象叫做倒摄抑制(retroactive inhibition);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时,就出现前摄抑制(proactive inhibition)。前后所学信息之间的影响有些则是积极的。学习某件事常常有助于学习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叫做前摄促进(proactive facilitation);反之,后面所学的信息有助于先前信息的学习,如学习数学有助于过去所学的数学技能如乘法口诀表,这种现象叫做倒摄促进(retroactive facilitation)。在所有遗忘的原因中,倒摄抑制可能是最重要的。这一现象能解释为什么我们很难记住频繁重复的现象。在安排复述时,学习者要尽量考虑抑制和促进的作用。

3.首位和近位效应

教育心理学中最为古老的发现之一就是,当我们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加以测验,我们记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要比记中间的词要好得多。人们倾向于记住开始的事情,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我们对首先呈现的项目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和心理努力,造成了首位效应。在长时记忆中建立新信息时,进行心理复述是很重要的,通常,比较多的心理努力花在首先呈现的项目上。另一方面,由于在最末了的项目和测验之间几乎不存在其他信息的干扰,造成了近位效应。

学习时我们要充分考虑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根据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可知,开始阶段和最后阶段所学的信息比其他信息更易记住。为了利用这一点,教师要精心组织课文,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课文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好多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家庭作业、点名等,进行一些非教学的活动,这实在是一种浪费。最好还是推迟这些活动,上课一开始就着手教基本的概念,稍后一点来处理一些必要的管理任务。同样,学习者要把最重要的任务置于学习时间的首尾,不要把首尾时间花在整理材料、削铅笔之类的事上。

4.及时复习

识记了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是要不断遗忘的。对于遗忘的进程,心理学家们很早就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做了大量的研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遗忘了大部分的内容。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进行。

5.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集中复习就是集中一段时间一下子重复学习许多次,分散复习就是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或几次。对于大多数学习,分散复习更有益于保持,对于事实的学习尤其如此。在考试的前一夜,临时抱佛脚,突击复习与事实有关的信息,这或许能帮助你通过测试,但这些信息并未有机地整合到你的长时记忆中去。分散复习能极大增强所有信息和技能的长期保持。这就是家庭作业的最主要的用意:让学生在持续的时间里复习刚学的技能,以加强对这些技能的保持。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注意利用分散复习。

6.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

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下学习很长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相反,将这长长的一段分成一小段一小段则相对容易得多,这就是所谓的部分学习。这就是教师为什么教乘法口诀表时总是先教乘数2的一列,然后教乘数3的一列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策略有助于减少倒摄抑制,因为在进入后面的部分之前,已学通了前面的部分。

7.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

当我们记忆某种材料时,普通的方法是反复地阅读和练习。其实,这样的学习效率没有自问自答及尝试背诵的练习好。所谓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的练习,就是在学习一篇材料时,一面阅读,一面自己提问题自己答,或自己背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回答或背诵的情况,检查自己的错误和薄弱环节,重新分配精力。因此,学习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而反复的阅读,则是平均使力,只是空虚的口头功夫,犹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学习效率低。

8.过度学习

假如我们学习一篇文章,每次从头到尾读一遍就回忆一次,如此进行,则可知道自己需要读多少遍才能完全回忆无误。假如我们要读10次,才能做出完全无误的回忆,那么,这10次就是我们的掌握水平,如果我们还继续读这一篇文章,我们的保持就会加强,这一策略称之为过度学习。有人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超额学习的次数越多,保持的成绩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不过,过度学习的时间分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当然,过度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也不是无限的。它对那些必须能长期地准确回忆而且又没什么意义的操练信息最为有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乘法口诀表。学生必须能够准确无误不假思索地回忆。乘法表的过度学习常常通过速算、心算和游戏来完成。汉字书写和英语单词的拼写也同样需要过度学习。

(二)精细加工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它是通过在所学各项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例如,学习“医生讨厌律师”这一句话时,我们附加一句“律师对医生起诉了”,如此一来,以后回忆就相对容易一些。心理学家还发现精细加工得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一般的精细加工的策略有许多种,其中有好多被人们称之为记忆术。对于一般的学习,记忆术是一种有用的精细加工技术,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这就是说记忆术的基础或者是利用视觉表象,或者是寻找语义之间的联系。在记忆名词、种类、列或项目组等信息时,记忆术非常有用。比较流行的一些记忆术有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视觉联想法和关键词法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种精细加工的策略。

1.位置记忆法

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这种技术在古代不用讲稿的讲演中曾被广泛使用,而且沿用至今。西赛罗(Cicero)在《论讲演》一书中把这一方法的起源归功于一位希腊诗人西蒙尼德斯(Simonides)。这位诗人有一次在一个大宴会厅里朗诵一首抒情诗,朗诵完之后,他被在诗中赞美了的卡斯托尔(Castor)和波拉克斯(Pollax)两位大神叫出宴会厅外。正在这时宴会厅塌了,厅内宾客无一幸存,尸体模糊,亲属莫辨。而西蒙尼德斯却能根据各人在宴会厅里的座位而一一把尸体辨认出来。这一辨认无遗的成绩使西蒙尼德斯相信,把要记住的东西按次序地安放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上,是很有用的方法。这个故事可能是想象的,但不管位置记忆法的起源如何,这种方法已被证明为一种有用的识记技术,能用来识记若干项目的次序,像讲演中所要谈的要点。

使用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例如,想象在校园里从宿舍到商店的路,路上有书店、邮局、招待所、水房和食堂。现在所要记的项目为奶粉、黄油、面包、啤酒、香蕉,在所记项目和特定位置之间可以进行如下的联想:在书店里到处都迷漫着奶粉、书本上都沾满了奶粉;在邮局里人们全用黄油贴邮票;招待所里所有的沙发等家具全是面包制成的;水房里水龙头流出热气腾腾的啤酒;食堂改成舞厅,香蕉式的人们正翩翩起舞。这种联想越奇特越好。回忆时,只要按路线上的各特定位置提取所记项目就行了。位置记忆法对于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古代罗马元老院的政治家们常常用此法记住自己演说的要点。他们常常在自己的身体上、房间里确定出许多特定的点来加以利用。

2.首字联词法

这种方法是利用每个词的第一个字形成一个缩写,比如计算机BASIC程序语言就是Beginner’s All-Purpose Symbolic Instruction Code(初学者通用符号指令代码)各词首字母的联词。此外,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句子记忆术,利用记忆中每个术语的第一个字母作为一个句子中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我们常常采用一些歌谣口诀来帮助记忆,常常使用一些简语来帮助记忆。

例如,《辛丑条约》的内容为:①要清政府赔款;②要清政府保证禁止人民反抗;③允许外国在中国驻兵;④划分租界,建领事馆。可用“钱禁兵馆”(谐音“前进宾馆”来帮助记忆)。另外一种首字联词法是用一系列词的第一个字描述某个过程的每个步骤,例如,用某一首古诗中每句的第一个字说明某个行动的每一步。

3.限定词法

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也很有帮助。早年詹姆士曾用比喻来说明联想可有助于学习记忆。他将联想比成钓鱼的钩子,可以将新的知识,像在水中的鱼一样,用钩子钓起来,挂在一起,就可以在学生的记忆系统中保留不忘,也有人利用视觉表象和语义联想去记住一系列材料,例如,有的学生将“img28=1.1414”联想成“一点意思意思,而已”。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据说有一个私塾先生,每天让学生背诵圆周率π= 3.1415926535897932384626…自己却到山上寺庙里与一和尚饮酒。学生们总背不会,一天,有一学生编了一顺口溜,学生们很快就背会了,这使先生大吃一惊。这个顺口溜是:“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在这里,学生将无意义的数字系列赋予意义,并且化做视觉表象,把有意义的信息或视觉表象当做“衣钩”来挂住所要记住的数字。教师可鼓励学生在阅读时,运用联想使新旧知识联系,融会贯通,这对于学习、记忆与保留,都有好的促进作用。

4.关键词法

这种方法就是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例如,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种方法在教外语词汇时非常有用。现在有研究表明,这种记忆术也同样适用于其他信息的学习,如省首府名、阅读理解、地理信息等。当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实验都是在人工的实验条件下做的,学习材料特别适用这些策略,在实际课堂中的应用效果说法不一。

5.视觉想象

许多有力的记忆术的基础都是通过形成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如前面所说的位置记忆法实际上就是一种视觉联想法,利用了心理表象。心理想象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忆辅助手段,其他如关键词法、限定词法都利用了视觉表象。联想时,想象越奇特而又合理,记忆就越牢,比如可以使用夸张、动态、奇异的手段进行联想。例如可以将“飞机—箱子”想象为“飞机穿过箱子”,“橘子—狗”可以想象为“一个比狗还大的橘子砸中了一条狗”,将“计算器—书”想象成“计算器印在书的封皮上”等。想象越奇特,加工就越深入细致。有一种用想象来增强记忆的古老方法,就是创造一个故事,将所有要记的信息编在一起,例如人们一直在用古希腊有关星的神话来帮助回忆星的名字。

6.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

在所学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是精细加工的基础,这意味着要对所记项目进行意义识记,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卡图纳(Katona)曾做过这样的研究,他以数字为学习材料对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作了对比实验,下面两行数字,就是实验的材料。

5 8 1 2 1 5 1 9 2 2 2 6

2 9 3 3 3 6 4 0 4 3 4 7

被试分为两组,一组为意义识记,主试告诉这组被试,这些数字是有组织规则的,努力找出规则来记忆;另一组为机械识记,主试告诉这组被试,学习这些数字的最好方法,就是以三个数为一组来记。这两组在学完后半小时,受同样的测验,结果是意义识记组保持38%,机械识记组保持33%。但在三周后进行第二次测验,意义识记组保持23%,机械识记组保持量为0%。这表明,意义识记有助于长时记忆。在学习时,不要孤立地去记,而要找出事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即使所学信息部分遗忘了,也可以利用信息之间的关系推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息的多余性。利用信息的多余性,提取信息的线索和通道会更多一些。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基本的精细加工策略,当学习复杂内容时,可综合使用这些精细加工策略,如说出大意、总结、建立类比、用自己的话记笔记、解释、提问以及回答问题等。这就意味着给所学的信息添加更多的东西,如提供细节,给出例子,和其他问题产生联系,或从材料中做出某种推论,这些额外的信息将使所学信息意义更丰富,更容易记忆。

二、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

前面我们着重探讨了陈述性知识,它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学校学习的一个主要的方面。下面,我们转向探讨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也是学校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程序性知识告诉我们如何做某件事。要知道如何做某件事,我们不仅要知道过程的每一步,而且还要知道采取每一步的条件。程序性知识因此可以被认为是由“如果……那么……”条件陈述句组成的,其形式是:如果某个条件适合,那么就要采取某个行动。例如,在分数除法中有这样一个过程:如果除以一个分数,那么倒置分数进行乘法。

程序性知识用于信息的转换,如在除法中,将有关除数和被除数的信息转换成商,程序性知识无论对学校中的还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都是至关重要的。成功地执行将一个数字转换成另一个数字、将符号转换成意义这一过程的能力,是学业成就的基础。程序性知识可分为模式再认知识和动作系列知识两种形式。

(一)模式再认知识学习策略

模式再认知识涉及对刺激的模式进行再认和分类的能力。模式再认知识的一个重要例子是识别某个概念的一个新事例。比如,再认鲸鱼属于哺乳动物;模式再认知识的第二个重要的例子就是识别符合某个行为的条件或符合应用某个规则的条件,比如,什么时候“倒置分数后相乘”。和概念一样,模式再认知识过程是通过概括和分化的过程学习来的。比如,学生已经学习:凡生命体必须完成八大生命过程:获取食物、呼吸、排泄、分泌、生长、反应、繁殖、运动,这一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现在,学生要利用这一知识注意生命的这八个过程,表示这一过程的条件陈述句是:“如果一个客体执行了所有这八个生命过程,那么它就是活的。”教师可以用诸如鱼、哺乳动物、植物等生命体做不同的例子,促进概括;还可以列举反例,如水晶石虽也存在促进分化、进行生长的过程,但不实现运动、呼吸和反应等其他生命过程。

(二)动作系列知识认知策略

程序性知识指动作系列知识。加涅认为,一个动作系列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或认知动作,减法中的借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动作系列首先是当做构成某个过程的一系列步子来学习的。学习者必须有意识地执行每一步,一次执行一步,直到过程完成。例如,学习开汽车,先要进行一系列的教学:“首先,如果车门关着,就打开车门;第二,如果车门开着,就坐到驾驶座位上;第三,关上车门;第四,系上安全带;第五,插入钥匙。”一开始,每一步都要有意识地想着去做,这样效率很低。但是随着练习增加,这一过程就会几乎变成自动化,驾驶员将会不假思索地完成这一过程。

自动化地执行某个动作系列的一个好处是腾出工作记忆去完成其他任务,如开动汽车时和乘客交谈。但也可能带来错误,这就是定势效应(Set Effect),这种定势效应会妨碍处理重要的信息。比如,从单位骑车回家,忘了到某个商店买东西,这是因为从单位骑车回家这一动作系列一旦启动,就很难中断。因此,在教动作系列时,我们要小心避免定势效应带来的错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只对那些不容易变化或用得比较频繁的过程实现自动化,这样,速度高才有价值。比如,基本的学业技能如阅读、计算机、书写等过程就要达到自动化水平。在阅读过程中,当字词的识别、解码等达到自动化后,才能空出工作记忆去完成理解等任务。

在学习某一个过程时,存在两个主要的障碍。第一个就是工作记忆存贮量的限制,尤其在学习一个长而又复杂的过程时,困难更大,任何一个过程如果步子长达9步以上,超过短时记忆的容量(7±2),那么就很难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为了克服这一局限,可以利用一些记忆辅助手段,如把这些步子写下来给学生。第二个潜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必备的知识,在学习某一过程时,要确保学生已经具备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学生还未学会一定的规则、定理,而要求他们解决几何证明题将是十分困难的。在教学某一过程时,教师不妨先进行一下任务分析(Task Analysis),也就是要识别为了达到某一教学目标学生必须学会的次一级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任务分析,教师能了解学生在次级技能上的能力,如果有必要,可进行一定的补习。

值得指出的是,认知策略的学习是以即时反馈为基础的,如果在学习时没有反馈,则对自己所执行的策略是否正确、合理或高效无从判断,难以纠正错误或低效的策略,日久天长形成习惯后难以改正。因此,在练习中反馈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不仅要找出反应的对错,而且要纠正错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