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名单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9月26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四批入选机构名单,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列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5月17日,教育部印发《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9月1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
管理工作大事记_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通鉴(2001—2010)(上)

2001年

5月22日,教育部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确定高校“十五”期间的人文社科研究工作,应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理论创新为主导,以方法创新为突破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双百”方针,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咨询服务同步发展,促进高校科研和教学、学科建设的共同提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科研项目为基础,以重点研究基地为龙头,以科研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社会效益为目标,以加强学术交流、资料信息网络建设和改进科研管理为手段,努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实力。

6月6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部百所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部分高校主管社科研究工作的校领导和科研处长参加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大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力度;要紧紧围绕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提出的五大任务,促进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会议总结和交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验,研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的措施,修订《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9月26日,教育部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四批入选机构名单,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列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12月19日,教育部作出《关于表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12月2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普通高校科研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暨经验交流会,对“九五”期间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60个先进集体和150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大会由教育部社政司顾海良司长主持。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会上作了《树立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水平》的报告,对“九五”期间全国高校科研状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充分肯定了高校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他要求全体科研管理工作者要把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讲话,作为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并认真贯彻实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纲要。

2002年

2月27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要求,充分认识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采取切实措施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4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江泽民先后参观了中国人民大学65年成就展、文史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并与师生代表进行座谈。他在讲话中强调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繁荣。同日,教育部党组学习中心组座谈学习江泽民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重要讲话,研究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工作。

4月30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出通知,要求全国教育战线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并就如何学习贯彻讲话精神进行了部署。同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座谈会,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主持会议并讲话。

5月17日,教育部印发《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

6月24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部分直属高校社科部门负责人工作研讨会,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5.31”重要讲话和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共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繁荣大计。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7月29—30日,全国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部分直属高校分管社科学报工作的校领导、直属高校和部分省属重点大学的社科学报主编、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负责人,共计110多人出席了会议。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会上作了《新世纪新阶段高校社科学报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主报告。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负责人莅临大会指导并讲话。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8个单位作了大会交流,介绍了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经验。与会代表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社科学报工作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并对《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讨论修改。9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会议纪要。

8月22日,教育部“中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专家评审会议”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

9月1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它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办刊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局面。要充分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在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切实加强与改进学报工作,不断提高办刊水平。要与时俱进,活跃办刊思路,不断推进学报改革。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报工作的领导,为办好学报提供切实保障。

2003年

2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若干意见》,并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部长周济、副部长袁贵仁出席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为保证此计划的顺利实施,教育部成立教育部社会科学发展领导小组,周济任组长,张保庆和袁贵仁任副组长。其职能是全面统筹、规划和领导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工作,切实加强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该计划包括六项计划和十项举措。六项计划包括:重大课题攻关计划、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人才培养和奖励计划、学术精品奖励计划、文科教育改革计划、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十项举措包括:启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继续实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实施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新人培养培训计划;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特聘教授岗位,增加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中所占的比例,将高校文科教师列入“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鼓励高校从实际出发设立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岗位,并给予与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院士相应的待遇;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精品奖励计划;实施哲学社会科学教育改革计划;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计划,加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图书资料、基础研究资料库、应用研究数据库、“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以及外文原版图书期刊中心书库建设,重点支持一批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大刊工程;设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学术会议专项基金。

4月7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7月1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www.sinoss.com)正式开通。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是为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服务的专业性门户网站。该网既是高校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数字化研究平台,又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管理提供网络服务。同日,以“信息化建设和繁荣发展高校人文社科学”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大学校长人文社会科学论坛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上举行。

7月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颁发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

7月28—29日,社会科学评价工作会议在西宁召开。20多所高校的社科(科研)处长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关于CSSCI来源期刊变动情况和做适当调整的建议报告》;讨论了由中国人民大学负责起草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的征求意见稿;讨论了由武汉大学等高校共同起草并由社政司汇总的《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范(暂行)》;讨论了社政司科研处起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成果鉴定办法(试行)》。会议对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学术规范、成果鉴定办法等三份文件草案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文件起草人将根据这些意见做进一步修改。

7月30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高校学者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理论研讨会。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座谈会上强调,高校的专家学者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支极其重要的力量,要在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中作出更多的贡献。

8月1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它指出,设立重大攻关项目的宗旨是支持高等学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学科前沿,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重大攻关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主攻方向,体现有限规模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有效利用现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研究基地等条件,重视学科交叉与渗透,鼓励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积极开展实质性的国际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标志性成果。重大攻关项目的组织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立项、严格管理、铸造精品”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投标方式。该办法对选题来源与确定、课题招标与投标、项目评审与批准、项目实施与管理、成果鉴定与推广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8月4日,教育部社政司发布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3年度招标课题和第四批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度招标课题招标公告》。12月22日,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40个招标课题,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中标,并将其中39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12月26日,经组织专家评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3年度重大研究招标项目共有6项中标,正式批准立项。

8月8日,教育部社政司在西宁组织召开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咨询委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就南京大学《关于CSSCI项目情况及来源期刊调整建议的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关于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条例草案》、《学术规范有关管理条例草案》进行了讨论。教育部社政司黄佰炼副司长到会讲话,并就教育部社政司近期科研工作进行说明。

9月3日,教育部印发《200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成果鉴定办法(试行)》。

11月6日,教育部发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正式启动建设“名刊工程”。12月公布第一批11家入选“名刊工程”名单:《北京大学学报》、《文史哲》(山东大学)、《南京大学学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复旦学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思想战线》(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学报》、《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南开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12月10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并决定将其列入2004—2006年的新一轮建设计划。

2004年

1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它指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哲学社会科学管理体制。形成既能把握正确方向,又有利于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活力的引导机制;形成既能有效整合资源,又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调控机制。要深化哲学社会科学各单位的内部改革,转变管理方式,增强活力,壮大实力,形成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强的运行机制。要重视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立法工作。要扩大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注重引进国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研究方法、管理经验。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战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世界上的影响。

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遴选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单位的通知》,征集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单位。5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公布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单位的通知》(教发厅函〔2004〕9号),公布了“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的承担单位。

3月15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服务系统启动暨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的宗旨是组织若干所具有学科优势、文献资源优势和服务条件优势的高等学校图书馆,有计划、有系统地引进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借助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为全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科研提供高水平的文献保障。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网址:www.cashl.edu.cn)是全国性的唯一的人文社会科学外文期刊保障体系。不仅可以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也成为全国其他科研单位文献获取的基地。CASHL全国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负责资源的整体规划、建设和服务,协调各区域中心和重点学科中心,开展培训,提供服务。区域中心设在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

3月15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正式开始招标。

3月27日,教育部召开高校专家学者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主持。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在座谈会上强调,要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战略高度,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大任务,作为育人为本的一项重大使命,抓住机遇,开拓进取,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全面繁荣和快速发展。

4月15日,教育部社政司发出《关于征集200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函》,面向全国高校征集2004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选题。7月30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度课题正式开始招标。12月24日,经教育部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其中39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

6月21—22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主持。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是为适应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发展的需要,推进科研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而成立的指导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级咨询机构。它担负着贯彻中央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针,对繁荣和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问题、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科研管理工作和体制改革提出咨询建议;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政策的制定;参与和指导学科建设规划、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优秀人才选拔培养、优秀成果奖励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等项工作的评议等重要任务。来自全国30所高校的90多名首届社科委委员汇集一堂,共商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大计。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章程(草案)》、《教育部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招标课题》、《重大攻关项目招投标及评审工作方案(草案)》、《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草案)》;讨论审议《“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意见(草案)》。

7月29—3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会议暨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在山东烟台召开,150多所教育厅和高校文科处长出席会议。会上,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发表了《大力推进科研管理创新,进一步发挥高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主力军作用》的书面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充分认识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他说,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与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国际眼光、先进理念,真正按照世界先进的大学理念、大学体制、大学模式来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管理创新,推动管理体制改革。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政治思想工作司司长靳诺阐述了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工作思路。袁振国副司长作会议总结。

8月,为加强和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工作,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发出通知,决定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高校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此中心是教育部社政司工作延伸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由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建。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安排此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高等教育出版社负责此中心的日常运转和深度业务开发。其主要职能是协助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完成部分科研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有关项目的立项工作,包括重大攻关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和部分专项项目、应急项目;(2)有关项目的中后期管理、成果鉴定和结项工作,包括重大攻关项目、后期资助项目、基地项目和部分专项项目、应急项目;(3)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宣传、推广工作;(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用书的出版工作,如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报告、统计资料、学术规范指南等的翻译、编写和出版工作。其延伸功能包括:(1)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青年管理工作者论坛;(2)组织高校社科研究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培训;(3)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科研成果、研究机构和科研项目等评审工作。

8月16日,经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该规范分为总则、基本规范、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附则等七个部分。

10月11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启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依据该方案,教育部计划在3~5年时间内建设30个左右代表我国高校学术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学术声誉、为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文化的积累和传承、为学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学报品牌栏目。通过高校社科学报名栏建设,提高我国高校社科学报专业化水平,突出高校社科学报的品牌效应,带动高校社科学报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同日,教育部发出了《教育部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一批申报工作的通知》,开始第一批学报名栏申报工作。

11月5日,“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论坛”在杭州举办。会议围绕“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学术规范与人才培养”、“学术规范与学术评价”、“学术规范实施细则与学术不端行为惩处办法”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任吴树青,副主任顾明远、章培恒,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领导纪宝成、顾海良、吴志攀、徐显明、吴汉东以及温儒敏、王宁、葛剑雄、李强、李伯重、俞吾金、杨玉圣等十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会议并作特约发言。来自全国高校40位征文入选代表在论坛上作交流发言。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同志到会并致辞。

11月26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通过合格评估的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同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经有关高校推荐申报、教育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和实地考察,批准第五批27个科研机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11月30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经教育部组织专家审核通过的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经有关省市教育厅(教委)推荐申报,教育部组织专家实地评审考察,共有4个科研机构通过审核。

2005年

2月5日,社政司发布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修改意见的通知,启动该办法的修订完善工作。

3月2日,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讲话,国务委员陈至立主持开班式。刘云山指出,用3年左右的时间,分期分批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系统培训,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础工程。这次研修班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举办。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来自全国高校、社会科学院、军队院校的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共100多人参加了开班式。

3月9日,社政司发布关于征求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3月30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开始实行网上通讯评审。

4月15日,教育部社政司发出《关于征集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函》,面向全国高校征集2005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选题。6月开始申报。12月,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经专家评审结束。教育部社政司发出关于批准下达《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通知》,宣布39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

4月18日,社政司发布了《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5年申报工作的通知》。可申报的一般项目分为:(1)规划基金项目;(2)青年基金项目;(3)专项任务项目。同日,社政司发布了《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5年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

9月1日,教育部社政司发出《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重大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教社政司函[2005]155号),启动高校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招标工作。此次招标项目共256个,面向全国高校招标,除定向西藏大学和新疆大学标的两个项目外,其他每个重大项目的批准经费为20万元。

9月1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度一般项目网上在线评审工作的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年度一般项目正式实行网上在线评审。

9月28—29日,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论坛主要围绕“如何推进社科研究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等6个方面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教育部社政司副司长袁振国、社政司科研处处长张东刚等出席了开幕式。袁振国在讲话中指出,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进一步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各级各类高校都要研究解决好认识、制度、管理等三个问题。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等近30位代表先后作了专题发言和自由发言。张东刚就此次论坛和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谈了一些具体想法,并就重大课题招标等相关事项作了通报。

10月20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4年度课题正式开始招标。12月20日,经教育部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其中39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

2006年

1月6日,教育部社政司发出《关于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政司函[2006]4号),启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申报评审工作。

1月23日,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调整教育部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5]146号),教育部撤销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设立思想政治工作司、社会科学司。社会科学司的职能为:统筹规划和协调教育系统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协调高等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并指导实施;负责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出版物的监督管理以及教育系统新闻舆论工作的指导和协调。社会科学司内设机构为办公室、社会科学规划处、社会科学成果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处、出版管理处。

2月13日,教育部社科司发出《关于征集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函》,面向全国高校征集2006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选题。7月26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6年度40个招标课题公布。11月10—12日,教育部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答辩评审工作结束。12月12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批准下达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通知》,宣布39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

2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第二批学报申报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第二批学报申报和评审工作。

2月20日,《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6》启动工作会议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袁振国副司长以及顾海良、赵纯均、王浦劬、刘大椿、王利明等各学科知名专家共22人参加了会议。各位专家就如何进一步编撰好2006年发展报告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会议决定于5月底前完成初稿,并召开统稿会。

4月10日,中宣部、教育部在河北石家庄召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深入开展。会议强调,要深刻认识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扎实抓好这项工作。各地要从实际出发,作出总体规划,把研修工作逐步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

5月10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共分四部分16条。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高等学校、教育科研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制定有效措施,切实抓好本单位的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意见》第一部分为充分认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为加强自律,维护学者和学术尊严;第三部分为建章立制,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四部分为加强领导,把学术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5月23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到会并做了《以辛勤劳动为荣以诚实守信为荣大力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讲话。李卫红副部长宣布了教育部关于成立学风建设委员会的决定,并为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颁发了聘书。首届学风委员会委员共31名,来自全国24所高校和2所高校外科研机构。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担任首届学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胡培兆、北京师范大学王宁(女)、复旦大学葛剑雄、武汉大学黄进、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担任副主任委员。学风建设委员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倡导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务实、勇于创新的学风为宗旨,是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建设的指导机构和咨询机构。

5月29日,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

6月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该意见强调,大力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的多渠道研究经费投入体制,创新高等学校研究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吸引人才、平等竞争的人才聚集与流动机制,改进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机制。要通过进一步改进评价办法、建立合理的评价标准、加强评价制度建设,建立鼓励高质量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对哲学科学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平台建设,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大力改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条件,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切实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

6月23日,社科司发布了《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6年申报工作的通知》。当年可申报的一般项目分为:(1)规划基金项目;(2)青年基金项目;(3)专项任务项目。

6月27日,社科司发布了《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重大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将2006年度重点研究基地的273个重大研究项目向全国高校招标。12月10日,社科司下发《关于下达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6年度重大项目立项课题的函》,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组织招标评审,同意立项课题共279个。其中,239个课题由教育部资助经费的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均按70%拨款(各7万元)、14个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各拨款3万,余款待项目完成、验收合格后拨付。另依托部属高校的112个重点研究基地,各拨付会议费和资料费共10万元。

2006年7月教育部公布第二批入选名刊。有8家入选:《武汉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大学学报》、《求是学刊》(黑龙江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当代经济科学》(西安交通大学)、《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7月7日,2006年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部长周济出席会议,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创新,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新局面,构建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发表了重要讲话。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会上回顾总结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五”期间的工作和成绩,分析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会议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提高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试行)》、《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2006年修订)》等文件。会议邀请8位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和2位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作了大会交流发言。

7月27日,教育部第二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座谈会在北京京师大厦召开,正式公布了本届“名刊工程建设”8家入选期刊名单。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在会上就名刊工程建设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8家入选名刊的主办大学的校领导在会上介绍了各自的名刊建设方案。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杨光司长与各主办大学领导现场签订了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建设协议书。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本届及首批入选期刊的主编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

10月14日,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共有283项研究成果和13个教育科研管理先进单位受到表彰。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颁奖大会上强调,要进一步促进我国教育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主持了颁奖大会。本次评奖活动是对1999年以来全国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经过层层筛选,“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等15项成果获一等奖,有73项成果获二等奖,195项成果获三等奖。

10月20日,教育部发布《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公告》,根据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教社政[2002]6号)的规定,到申报截止期限,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共受理全国高等学校申报成果2864项。经组织专家评审,共产生拟获奖成果427项,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107项、三等奖294项。

11月24日,社科司发布《关于下达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经专家评审,批准立项。

12月12日,社科司印发了《关于批准下达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的通知》,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经组织专家评审,其中47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

12月14日,教育部发布《关于颁发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决定》。经组织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426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6项、二等奖106项、三等奖294项。

12月23日,教育部社政司发出《关于征集200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的函》,面向全国高校征集2007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选题。

2007年

2月5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结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布置2001年及此前批准的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结项工作。

3月30日,为增强社科委的影响力和代表性,社科司印发《关于推荐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新增委员候选人名单的通知》,经研究决定适当增补部分社科委委员。

3月30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报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信息的通知》,从4月起,由社科司组织编写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简报》正式发刊。

4月2日,为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激励科研管理队伍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社科司下发《关于申报评选社科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拟对“十五”期间在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选表彰。4月18日,社科司下发《关于通报表彰社科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35个单位被评为先进集体,59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4月20日,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并讲话。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1995年设立以来,迄今已评选四届,共有1700多项优秀成果获奖。本届共有426项成果获奖。陈至立在讲话中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高等学校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创造造就名师大家的机制和环境,大力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努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她希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术道德修养,坚持实事求是,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做良好学风的维护者、践行者和弘扬者,为教书育人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更大贡献。

5月28日,社科司发布了《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7年申报工作的通知》、《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7年重大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7年度招标工作的通知》、《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07年度申报工作的通知》。

6月28日,200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鉴定会在北京召开。

7月10—11日,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16个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主任,所在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所在高校的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共50多人参加了会议。各重点研究基地主任进行了经验交流。教育部李卫红副部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必须认真总结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经验,探索其发展规律,同时要树立国家意识,加强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不断提高研究质量,要进一步加强对省部共建基地的领导,改进科研管理方式。社科司司长杨光主持会议,副司长袁振国作总结。

8月9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151个重点研究基地的基地主任以及部分省市教育厅和高校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迎接党的十七大以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高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作总结讲话。

8月27日,为加强和规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工作,提高项目研究质量,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社科司制定并印发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

9月17—19日,2005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汇报会在北京举行。

10月8—9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迎接党的十七大以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高潮。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出席会议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作总结讲话。来自全国高校151个重点研究基地的基地主任以及部分省市教育厅和高校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袁贵仁在讲话中强调,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问题意识、前瞻意识,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以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中央实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为构建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更大的新贡献。李卫红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广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从思想、组织、制度、作风上作好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准备,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热潮,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与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努力开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局面。

10月23—25日,教育部200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答辩评审工作在北京举行。11月30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批准下达2007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通知》,宣布39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

2008年

1月11日,社科司下发《关于组织申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课题的通知》。为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系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经研究决定,特设立一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急课题。

2月26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鉴定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教社政[2003]6号)的规定,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2003年度重大攻关项目鉴定工作已于2007年展开,有部分项目及时完成了鉴定和结项。

2月27日,社科司发出《关于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根据《关于省属高校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关事项的意见》(教社政司[2001]13号)中“教育部以重点研究课题的方式对省属重点研究基地予以支持”的精神,在2008年规划项目中为16个经教育部组织专家审核的省属重点研究基地各设立1个项目,教育部资助7万,依托高校以不小于1∶1的比例配套,参加基地项目评审,评审通过后由社科司发文立项。

3月1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批准下达“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应急)课题的通知》,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应急)课题,经组织专家评审,宣布64个课题正式批准立项。

3月11日,为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系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社科司批准设立了一批“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应急(委托)课题,并拟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高层论坛”。为配合上述工作,加强宣传力度,社科司发出了《关于征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稿件的通知》,特征集一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理论研究文章。

3月28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充分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就,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从重数量增长向重质量提升的转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每年编辑出版《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为做好年度报告的编撰工作,社科司发出《关于征集“2007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件大事”候选“大事”的通知》。

4月1日,社科司发出《关于进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刊物情况调查的通知》,委托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展重点研究基地刊物(包括期刊和集刊)基本情况的调查,以进一步推动重点研究基地建设。

5月5日,社科司发出《关于启动〈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编写工作的通知》,同意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主办的《高校社科管理研究》扩展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编写工作自2008年启动,编辑部设在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

5月13日,社科司发出《关于征求对〈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章程〉修改意见的通知》,指出修改过程中着重思考的问题有:(1)社科委委员的聘任办法。《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章程》第4条规定“每届任期4年,连续聘任不超过两届”。第一届委员任期将满,委员的聘任办法是否需要改变?采取何种聘任办法为宜?(2)社科委的组织结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章程》第5条规定“社科委按学科门类分成十个学科组”。学科组的名称及其涵盖的二级学科是否需要调整?如何调整?(3)社科委的职能。《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章程》第7条规定了社科委应开展的几方面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如何使社科委的职能更加明确,使社科委更加能发挥实质性作用?是否需要新增专门条款规定学科组的职能和活动方式?(4)其他修改意见。

5月22日,社科司发出《关于召开第四次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工作会议的预通知》,拟定于6月中下旬在京召开第四次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工作会议。

5月23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8年度招标工作的通知》,经高等学校推荐和教育部社科委遴选,并经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8年度招标课题共40项,每个项目经费原则上为30万~80万元。

5月23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项目招标工作的通知》,将2008年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向全国高校招标。

6月4日,社科司发出《关于2006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对2006年度批准立项的重大攻关项目进行中期检查。

6月4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加大对高校学风建设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弘扬优良学风,社科司发出《关于征集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风建设典型人物优秀事迹的通知》。

6月26日,为总结攻关项目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和成功经验,社科司下发《关于报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情况的通知》,决定对攻关项目的成果展开调查。

7月4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后期资助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将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评审通过的53个课题面向社会公示。

7月24日,社科司发出《关于征求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修改意见的函》,拟在进一步征求意见后修改完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鉴定和结项办法》,提高了项目验收和结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8月6日,社科司下发《关于做好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在京高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检查,此项工作委托北京师范大学高校社会科学管理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8月20日,社科司发出《关于集中清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超期未完成项目进行集中清理。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自批准之日起,研究周期一般为3年,特殊情况可申请延期1~2年。

9月3日,社科司发出《关于2008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经专家严格评审,共有1293项课题通过评审。

9月22日,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配合评估工作,社科司发出《关于举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数据库使用培训班的通知》,委托南开大学开发了重点研究基地信息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定于10月8—9日在天津举办重点研究基地信息数据使用培训班。

9月28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8年度一般项目立项通知》,经专家严格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最终共有1289项课题立项。

10月8日,社科司发出《关于征集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中长期研究领域的通知》,征集范围:(1)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重大中长期研究领域。(2)哲学社会科学应用对策研究国家重大需求中长期研究领域。(3)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研究重大中长期研究领域。

10月30日,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的管理,社科司下发《关于征求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意见的通知》,拟在征求《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第五章“项目经费与使用”修改意见基础上,制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11月21日,社科司下发《关于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经专家初评和会议答辩两轮评审,共有37个课题组通过评审。

11月21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8年重大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经专家严格评审,共有25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11项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通过评审。

11月28日,社科司发出《关于召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成果鉴定会的通知》。2003年度和2004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验收和结项材料的受理工作已经结束。经审核,共有16个项目符合鉴定结项条件。

12月3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第四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章程》,总结了社科委4年来的工作,进行了社科委的换届。新一届教育部社科委110名委员出席了大会。会议还对《全国普通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规划(2009—2015年)》、《教育部关于改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进行了审议。据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按学科门类分为十个学部,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和艺术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民族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综合研究。其委员任届由原则上不超过两届改为不超过三届,任期由4年调整为5年;年满80周岁的委员,如本人提出不再承担社科委具体工作的,可授予荣誉委员称号。

12月11日,社科司下发《关于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立项和拨款通知》,一期拨款经费:教育部资助经费的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各7万元、省部共建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和其他基地项目各3.5万元;将于2010年进行项目中期检查,第二次拨款待中期检查通过后拨付,剩余经费待鉴定结项后拨付。依托部属高校的重点研究基地,各拨付会议费和资料费共10万元。

12月23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拟联合举办繁荣发展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

12月31日,为深入研究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和我国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各方面的影响,积极向党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有效应对的对策建议,切实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界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思想库作用,经研究(社科司)决定,特设立一批“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应急课题,其中包括:(1)重大课题2项,每项资助15万元;(2)重点课题5项,每项资助8万元;(3)一般课题50项,每项资助5万元。

2009年

1月5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精神,充分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成就,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从重数量增长向重质量提升的转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每年编辑出版《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为做好年度报告的编撰工作,社科司下发《关于征集“2008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件大事”候选“大事”的通知》,面向全国高校、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征集“2008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件大事”候选“大事”。

1月9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年度中期检查、项目结项情况的通知》,对2005年、2006年批准立项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对2008年正常申请结项的一般项目进行了认真审核。

1月11日,“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青年论坛”在广州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张东刚、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广东省教育厅罗远芳副厅长等出席了本次会议。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首先由沈壮海同志宣读了《关于成立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青年委员会的决定》及青年委员会顾问、主任和副主任名单。张东刚担任青年委员会顾问;由教育部社科司成果处王日春副处长和社科评价中心副主任李建平任青年委员会主任。青年委员会成立大会后,首届青年管理论坛拉开了大幕。本次论坛以“责任·使命·发展”为主题,包括主论坛和分论坛,旨在为研究、总结、交流和推广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工作的理念、方法和经验,探索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科研管理工作的客观规律,提高青年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

2月3日,社科司印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09年工作要点》,主要内容有:(1)以队伍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3)以深化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高校出版和教育电视工作;(4)合理规划,积极实施,不断推进队伍建设;(5)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月16日,因部分基地有增加或修改数据的要求,社科司发出《关于开放“中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数据库”用户修改权限的通知》,“中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管理数据库”将于2009年2月16日至2009年2月28日开放用户修改权限,在此期间各基地可以对填报的数据做必要调整。

2月20日,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社科司下发《关于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申报工作的通知》。申请者根据“课题指南”进行申报。“课题指南”分为一类课题和二类课题。一类课题每项资助8万~10万元,研究时限为1~2年;二类课题每项资助3万~5万元,研究时限为1年。

2月23日,为进一步做好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招标工作,根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面向全国高校征集2009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选题,选题范围包括:(1)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课题。(2)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研究重大课题。

3月12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以表彰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研究人员。

3月12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章程》,并公布第二届委员会成员名单。

3月1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会议围绕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深入讨论,并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会后,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该通知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明确各高等学校对本校有关机构或者个人的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负有直接责任,要求各高等学校建立健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工作机构,认真调查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6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风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正式出版发行。该指南着重说明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应具有的基本价值观和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介绍了学术研究的基本程序、技术标准和规则;阐释了与之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条文,并针对现实情况说明了违法和违规行为将会产生的严重后果与不良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的组织领导。同年10月,教育部正式成立学风建设协调小组。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任组长,教育部党组成员、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王立英和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卫红任副组长。教育部学风建设协调小组下设社科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和科技类学风建设办公室,分别设在社会科学司和科学技术司。办公室主要职责为:制定高校学风建设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研究及宣传教育;受理直属高校学风问题举报并组织对重大学风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处理建议;宏观指导、督促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等。同时,为充分发挥专家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成立了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成员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和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组成。

3月18日,社科司发出《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申报工作的通知》,奖项分著作奖、论文奖、研究报告奖和成果普及奖。所有奖项均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3月19日,为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风建设,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社科司下发《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4月16日,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关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的新要求,促进外语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外语院校在中国文化传播中的服务创新能力,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北京外国语大学将联合举办首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外语院校科研协作会成立大会。

4月17日,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建设,充分发挥学部对本学科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咨询指导作用,社科司下发《关于加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工作的通知》。

4月25日,为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和《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经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负责组织实施。

5月22日,社科司下发《关于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类年度研究(发展)报告进行摸底调查的通知》,拟遴选部分优秀年度研究(发展)报告进行重点资助,帮助其进一步提升质量,发挥作用,扩大影响。

6月1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9年度招标工作的通知》。经中央有关部委和高校推荐、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遴选,并经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9年度招标课题共40项,每个项目的资助经费原则上为30万~80万元。

6月1日,社科司发出《关于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根据社科司《关于省属高校申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关事项的意见》中“教育部以重点研究课题的方式对省属重点研究基地予以支持”的精神,在2009年度规划项目中为16个经教育部组织专家审核的省属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各设立1个项目,教育部资助7万元,依托高校以不少于1∶1的比例配套。

6月29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交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研讨新形势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会议并讲话。李卫红要求,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切实增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入研究回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扎实推进基础理论、应用理论研究,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源头活水;要以科研体制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产学研用”相结合;要积极探索科研评价改革,充分调动高校教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提倡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清新文风。

7月9日,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社科司下发了《关于集中清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通知》,对2003年以前批准立项未按时结项的项目进行了集中清理。

8月18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9年度招标工作的补充通知》,为更加有效组织动员全国优势力量,加强和规范对近期发掘入藏的具有珍贵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出土竹简研究工作,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经批准,在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增列两项招标课题:(1)出土简帛与古史再建;(2)西汉竹书整理与研究。

9月4日,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的评奖工作业已完成。按照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励办法》,经专家评审、面向社会公示和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共有648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8项、二等奖205项、三等奖392项、成果普及奖13项。

9月10日,经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已正式发文公布,为宣传获奖成果,社科司决定编辑出版《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获奖成果简介》。

9月,《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管理评论》2009年第1辑正式出版。此刊由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教育部部长周济为此刊撰写了特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进一步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此刊设有10余个栏目,包括名家访谈、管理战略、体制创新、管理案例、队伍建设、管理采风、青年园地、学风建设、科研评价等。在2009年第1辑中,“管理采风”栏目发表了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撰写的《论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性研究——关于我国高等学校科研“精品”问题》,以及该校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主任邱均平等撰写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意义、体系与实践》;“管理团队”栏目刊登了武汉大学社科部组稿的《促服务强管理谋发展——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管理团队及其追求》,介绍了武汉大学社会科学部团结和谐、善学敏思和开拓进取的工作风貌。此刊是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一大背景下诞生的。它以“创新管理、引领方向、提升质量、促进繁荣”为宗旨,服务于政府决策和高校科研管理,引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

10月14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站在新起点、适应新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社科司决定于11月7日举办“方法创新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09”,并委托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和重庆大学共同承办。

10月20日,高校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召开。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出席并讲话。李卫红希望,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一要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二要科学规划,将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切实将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落到实处。三要创新手段,进一步拓展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的途径和方式,使大众化、普及化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有声有色,不断增强感召力与实效性,真正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四要改进评价,为哲学社会科学大众化、普及化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五要坚持导向,防止变质变味,走向庸俗化、低俗化、媚俗化,防止运动式、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同时须正确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的70多人参加了会议。

11月1日,根据《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社科司发出《关于进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评估工作通知》,开始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进行第二次评估。评估范围:(1)通过第一次评估的1~6批129个重点研究基地; (2)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通过的省部共建16个重点研究基地;(3)未通过第一次评估的6个基地须由所在高校提出参加本次评估的申请。

11月6日,根据《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经研究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一致表决通过,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名单如下:理事长:顾海良;秘书长:何健(教育部社科司)、沈壮海(武汉大学)等。

11月24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经专家初评和会议答辩两轮评审,共有42个课题组通过评审。

11月24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后期资助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经组织专家评审,共有46个课题通过评审。

11月25日,社科司发出《关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度重大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经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共有258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12项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通过评审。

12月29日,为加强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理论与应用研究,提升中华文化海外影响力,经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汉语国际推广与中华文化传播研究专项课题”,分为一般项目和基地项目两类,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组织实施。2009年度项目申报面向各汉语国际推广研究基地进行。

12月30日,第五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颁奖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评选的是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出版的著作、发表的论文或提交的研究咨询报告,共有获奖成果648项,其中一等奖38项、二等奖205项、三等奖392项,成果普及奖13项。

2010年

1月5日,社科司下发《关于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奖金额度的公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1.5万元,论文类一等奖0.6万元;著作类二等奖0.6万元,论文类二等奖0.3万元;著作类三等奖0.3万元,论文类三等奖0.15万元;普及类成果奖0.6万元。研究报告以著作(论文)形式参评的,其奖励等级参照相应著作(论文)类执行。

1月18日,社科司下发《教育部关于组织2010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研修的通知》,研修班期次安排:第一期:2010年5月5日—6月3日,培训对象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骨干教师100人。第二期:2010年5月5日—6月3日,培训对象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骨干教师100人。第三期:2010年6月7日—7月6日,培训对象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负责人100人。第四期:2010年6月7日—7月6日,培训对象为“形势与政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骨干教师100人。第五期:2010年10月29日—11月27日,培训对象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骨干教师100人。第六期:2010年10月29日—11月27日,培训对象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骨干教师100人。

1月21日,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财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在北京召开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和《2010—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工作规划》,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今后5年的研修工作任务。

2月8日,社科司印发刘延东国务委员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上作了《紧扣时代主题扎根社会实践努力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讲话。

2月9日,社科司印发《教育部社会科学司2010年工作要点》,主要内容包括:(1)以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推进教学科研组织机构和学科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2)以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为重点,制定实施新一轮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3)以深化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教育系统出版社繁荣发展;(4)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2月11日,为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进”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咨询和指导作用,教育部决定成立2010—2014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

3月1日,为全面了解我国高等学校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和管理状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深入分析影响高校学术创新团队绩效的相关因素,社科司委托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高校学术创新团队开展调研。调研对象为各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国家重点实验室、973计划项目团队、863计划项目团队、“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团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团队。

3月2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精神,充分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每年组织编辑出版《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为做好年度报告的编撰工作,面向全国高校、教育部社科委委员征集“2009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十件大事”候选“大事”。

4月19日,为鼓励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社科司决定以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秘书处名义组织编写《专家建议》,报送上级领导。

4月26日,社科司下发《关于在部属高等学校开展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的通知》。

4月28日,为更好地适应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质量,社科司发出《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的通知》。

5月10日,为进一步加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把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成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学术研究机构,在第二次评估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明确目标,谋划发展。要以提高研究质量,注重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统筹考虑重点研究基地下一步的建设思路,社科司下发《关于做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5月11日,为宣传展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发挥教育部社科项目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社科司决定启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摘报》。

5月21日,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社科司下发《关于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纪念建党90周年)申报工作的通知》,申请人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纪念建党90周年)课题指南》进行申报,可在相关范围和方向下结合自身的研究专长自拟题目,课题每项资助经费2万元。

6月7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10年度招标工作的通知》,经中央有关部委和高校推荐和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遴选,并经教育部批准,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10年度招标课题共50项,每个项目的资助经费原则上为30万~80万元。

6月21日,为鼓励高等学校组建研究团队,围绕特定领域或问题开展长期跟踪研究,及时向党和各级政府,以及重要行业与领域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以进一步扩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经批准,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报告资助项目。

7月8日,为进一步明确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鼓励和支持重点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全国高水平学术平台的优势,通过项目汇聚学术队伍,产出标志性科研成果,社科司下发《关于做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科研项目总体规划的通知》。

7月16日,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科学规划“十二五”期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经研究,社科司决定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战略规划研究工作。

7月16日,社科司下发《关于设立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秘书处的通知》,指出社科委学部秘书处的职能包括:协助学部召集人组织本学部各项活动;起草工作计划、总结及有关建议和报告,定期或不定期编发工作简报;负责本学部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工作;负责本学部与社科委秘书处以及其他学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负责学部经费管理工作。

9月30日,社科司下发《关于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经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共有5104项课题通过评审。

10月21日,社科司下发《关于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评审结果的公示》,经教育部社科司与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公开招标项目共有21项通过评审。

10月28日,为进一步加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社科司定于11月11—12日在北京召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二五”发展规划暨重大项目评审会。

10月28日,社科司发表《关于警惕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名义发布子课题申报通知骗局的声明》。社科司接到举报,有人以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的民主范式》总课题组的名义,伪造公文,向一些学校发出了所谓的子课题申报通知,并收取科研指导服务费。社科司严正声明,从未批准下发此类申报通知。请学校及相关人员警惕诈骗行为,谨防上当。

11月2日,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方法使用和创新的现状、经验与问题,受教育部社科司委托,拟对高校人文社科领域研究方法创新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便准确评估当前各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创新能力,并为教育部“十二五”期间支持方法创新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调查范围为各高校人文社科领域优秀创新研究群体,包括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团队,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团队等。调查对象为上述群体中的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骨干和重要科研人员。

11月4日,社科司下发《关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评审结果的公示》,经社科司组织专家初评和会议答辩两轮评审,共有46个课题组通过评审。

11月16日,社科司下发《关于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通知》,经社科司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共有4873项项目批准立项,其中一般项目(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有4611项,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有207项,新疆项目有48项,西藏项目有7项。

11月,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汇集国内百余位高校知名专家、优秀学者通力合作,共同完成18卷的丛书《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此丛书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国际问题研究以及有关交叉学科。各学科报告撰写者力求客观、准确、全面地对各学科领域30年的新进展进行把握,力求融贯不同的学术流派、学术观点,并为我国学术研究的健康前行提供了以资借鉴的启示和引导。此丛书通过对30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状况予以整体审视,全景式地展现了30年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成就和历程,以其信息含量丰富、引领学科前沿以及显著的综合性、工具性等特点,成为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30年建设历程的历史见证者和忠实记录者。

12月1日,社科司下发《关于公布201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咨询报告评选结果的通知》,社科组织专家对报送稿件进行了评审,共评出2010年度优秀咨询报告43份。

12月3日,社科司下发《关于2010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立项通知》,经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共有46项项目批准立项。

12月4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全国高校社科科研管理研究会和中山大学承办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2010”在中山大学举行。论坛以“社会责任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为主题。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张东刚、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梁庆寅、广东省教育厅巡视员罗远芳等出席论坛。来自全国社科界的知名学者、各省市教育厅社科管理部负责人、高校社科管理部门负责人、论文入选者共16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张东刚在大会上作了讲话,指出倡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是适应社会分工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迫切需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在教书育人、创新理论、服务社会、传播文明、引领时尚等方面承担社会责任,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2月13日,社科司下发《关于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立项通知》,经组织专家严格评审和面向社会公示,共有236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20项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批准立项。

12月21日,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工作研讨会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李卫红,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刘贵芹、社会科学司副司长徐维凡出席会议。来自各省市教育部门和高校的专家代表6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主持。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出席会议并致辞。李卫红副部长在总结高校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要求高校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做到:坚持德育为先,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基础设定整体安排,进一步加强对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统筹领导;落实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育人功能的发挥;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育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作用;夯实育人基础,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育人队伍的建设。

12月30日,社科司发出《关于部分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更名的通知》。

参考文献:

1.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2.中国教育年鉴(2002—2008)

3.教育部社政司工作要点(2001—2005)

4.教育部社科司工作要点(2006—2010)

5.教育部网站

6.社科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