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云南哲学社会科学侯勇

云南哲学社会科学侯勇

时间:2022-03-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2010年云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发展的十年、奋进的十年。该研究成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至2010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类已有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一、总体情况

2001—2010年云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发展的十年、奋进的十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云南高校以“繁荣计划”实施为契机,通过抓队伍建设、抓教学改革、抓研究突破、抓阵地建设、抓研究平台建设,推进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保证了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坚持正确的方向不动摇。

十年来,云南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和尝试,开展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经费大幅度增长,科研人员投入力度加大,学科建设成效明显、平台建设稳步发展,项目数量、层次明显提高,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

二、主要成绩和经验及标志性研究成果

1.培育了一批优势学科群、学科

云南一直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抓紧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工作。自“七五”启动云南省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以来,省财政投入哲学社会科学类重点学科建设经费2100万元。还通过省院省校教育合作渠道共建文科重点学科22个,投入经费近2600万元。在已授牌的96个省级重点学科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占28个;在34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占10个;8个“十一五”省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占4个。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云南已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其中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有云南大学的“民族学”、“历史学”2个,建成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7个(不含一级博士授权点已覆盖的),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56个,一大批省级、共建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位点建设等方面长期良性效益正进一步凸显。

2.涌现出一大批学术成果

在多年的培育下,云南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十年来,云南共投入高校人文社科经费5.25亿元,研究与发展经费2.55亿元,与十年前相比,投入经费和发展与研究经费分别从2001年的3523万元增长到7943万元,由660万元增长到5263万元;社会科学研究成果2001年出版179部专著,发表3977篇论文,64项省部级奖,到2010年全省高校出版专著531部,发表论文8053篇,获省部级以上奖108项。一批哲学社科类学术成果被政府和相关部门所采纳,具有代表性的成果有云南大学吴磊教授的中缅石油安全研究。该研究成果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2010年期间云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成果情况见下表。

2001—2010年云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情况简表

3.搭建了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平台

为推动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全面繁荣发展,云南于2007—2009年创建了一批研究型、开放式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目前,云南高校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部委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4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涉及管理学教育学、民族学、法学、禁毒学、经济学、医学、历史学、国际关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009年云南财经大学物流与营销团队成为省科技创新团队,为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类进入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提供了实践经验。

这些基地和团队的建设,在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科研基础,突出了云南的地方特色与科研优势,有力地促进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了全省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水平,逐步改善了我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平台条件。

4.大力推动项目研究及学术交流

以“五个同等重要”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大力整合学科资源,云南高校在承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数量、层次、水平、经费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社科项目数从2001年的558项增长到2010年的4590项。项目质量和层次有了较大的提升,这10年间,全省高校获国家社科规划项目364项,重大攻关课题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0余项,立项经费近700万元,重大攻关项目2项,经费70万元,后期资助项目1项,经费3万元,基地项目12项,经费104万元。

通过省院省校教育合作教育方式,立足于解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难点、热点问题,立项资助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3项,投入经费2897万元。通过合作研究,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视角及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许多成果已被省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采纳应用,为科学决策和科学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参考及支撑,一批重大成果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质量及水平。至2010年通过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共召开哲学社会科学类国际学术会议41次,资助270余万元。向国内著名的19所高校共聘请了152名客座/兼职教授,投入经费152万元,增强了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达到了活跃学术氛围、提升学术层次、开拓学术领域、培养我省学科中青年学术人才的良好效果。

教育厅科研基金持续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立项、资助力度。这10年间,共立项三千余项,资助经费占每年资助经费的40%,经费总量达到1830余万元,年度经费翻了一番多。教育厅基金的申报、研究、管理培养了一批年轻的人文社会科研队伍,许多基金项目已经或正在转化为更高级别的研究项目。

5.推进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

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申报、建设为契机,培养、支持一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和突出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至2010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类已有8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云南还设置了民族学等文科学科的特聘教授工作岗位重点进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通过省院省校教育合作平台,选派了984名骨干教师进修/访学,通过项目合作和人才交流,有效带动了云南省高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提高的积极性,以学促教;抓“两课教师”的队伍建设,通过委托清华大学培养“两课”教师,狠抓“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涌现出以获得全国优秀“两课”教师称号的王展飞、王向明、雄万兴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两课”教师。

6.学术刊物质量大幅提升

云南高校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十年期间完成了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刊物群的建设工程。在办好已有一批原有刊物的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创办了一系列集刊、学报,形成了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方阵。2003年,云南大学《思想战线》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成为全国首批唯一进入此工程的地方大学学报。2008年,云南大学的《西南民族研究》和《云南大学学报》同时入选CSSCI来源期刊。2008年12月,《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进入全国核心期刊行列。2009年末,《云南财经大学学报》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2010年《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遴选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

7.涌现一批标志性成果

(1)云南大学林超民教授的专著《方国瑜文集(1—4)》,2004年获得云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2)云南大学吴磊教授撰写的《中国石油安全》,获得2006年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第四届人文新科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

(3)云南大学尤中教授耗时40年,完成的巨著《中华民族发展史》(500万字),是中国历史学,特别是中国民族史学领域为数不多的标志性成果,获得了2009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民族学二等奖和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

(4)云南大学周平教授结项成果之一的《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文,还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摘报》第3期。这是云南学者研究成果第一次被选入,也是地方高校社科成果的首次入选。

(5)云南大学张国庆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中国编译出版社出版),2008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标志性工程、代表国家级的社科研究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

(6)云南大学王玲教授主持完成的200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音乐图像研究——以云南为例》的最终成果,《音乐图像学与云南民族音乐图像研究》简介入选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六辑)。这是我校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历史上第一次被该汇编收录。

(7)2004年以来,云南大学李晨阳、瞿健文、吴磊等开始研究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对修建中缅石油管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探究,先后在《参考消息》、《望东方周刊》等重要媒体上发表了研究成果,引起巨大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秦光荣等领导对他们的建议都作过重要批示。随着中缅之间签署《关于建设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政府协议》,标志着由以上学者提出并论证的中缅油气管道建议已被国家采纳。这也是云南高校历史上首次由学者提出的政策建议上升为国家的重大决策。2010年中缅油气管道在云南开工建设,标志着云南高校关于中缅油气管道建设的政策建议已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

(8)云南财经大学吴健安等的《市场营销学》教材、指南与练习,获得2002年“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

(9)云南财经大学卢正惠的专著《非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区域开发的理论与模式》,2004年获得云南省第七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0)云南财经大学姚建峰的论文《新形势下对农村工业化的再认识》,2004年获得云南省第七次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1)云南财经大学叶文辉的论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分析》,2006年获得云南省第十次(2005年度)社科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2)云南财经大学陈红的《公司表外负债研究》,2008年获得云南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3)云南财经大学伏润民的论文《我国省对县(市)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绩效评价——基于DE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2009年获得云南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14)楚雄师范学院李云峰、李子贤、杨甫旺主编的《“梅葛”的文化学解读》(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2009年度“第九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

1.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目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科教兴滇和“两强一保”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云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繁荣发展。

任务:深化科研管理体制和科研组织方式的改革,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在学科、队伍和基地三方面的建设,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创新平台。以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深入实施新一轮繁荣计划,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初步构建具有云南特色和在若干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云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2.拟实施举措

一是分步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推进计划、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研究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政服务计划、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推广计划、哲学社会科学交流计划等八项重点建设计划。

二是开展科研评价改革试点,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评价制度,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完善开放合作机制,建立开放型研究机构,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