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索

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探索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要把特殊教育和普遍教育结合起来,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1.加强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风,要通过校刊、网络的宣传,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活泼的环境。同时,还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益大学生身心的党团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同学增进交往、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以有利于他们个性心理的发展。

2.实行动态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过程关怀实践证明,大一新生对于新的环境更容易表现出失落感、自卑感以及种种不适应的状况,入学初期是大学生特殊群体形成的萌芽阶段。因此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但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上,也不能仅仅依靠举办几场讲座和咨询来解决问题,要有重点,要有过程。比如,对大一新生要进行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使他们重新评价自己,重新确立正确观念,并把新生入学教育延伸;对大四学生进行求职择业心理教育。同时还要把特殊教育和普遍教育结合起来,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化、全员化。

3.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因材施教,激发潜在上进心

自新生入学后,逐步建立特殊群体学生档案,进行跟踪了解,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克服心理障碍。同时要注意掌握学生的特长,对他们委以重任,使之重新建立自信心,激发潜在上进心。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得到老师重视、赢得老师肯定、获得老师赞扬的强烈愿望,而这其实就是上进心的一种。作为教师要适时激发和强化学生的这种潜在的上进心,形成“给予信任——赋予机会——及时肯定”的良性教育程序。

4.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咨询网络

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加强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高校应以心理咨询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阵地,以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为依托,以班级中的学生干部为心理咨询信息员作为支撑点,构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三级网络组织。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掌握和反馈大学生思想动态。排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扰,恢复心理平衡,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

5.积极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调适能力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引导大学生特殊群体学生从正面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指导,主动正视现实、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有效控制自我,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省、自尊、自立、自强。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要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并在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培养坚强的意志,提高挫折承受力。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技巧,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在真诚、友善、尊重的基础上主动沟通交际,增进彼此的信任感,消除误会。

6.加强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构建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师、家长三者的相互影响。高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应主动做到关心特殊群体大学生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加大关注力度,及时与家长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避免学生严重问题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