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参与下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构思思路

企业参与下高职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的构思思路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对我国企业参与下高职经管类各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分析,可发现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教学科研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这是造成我国企业参与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学校和学生之间脱节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以及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高职经管类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化、时代化的挑战。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既要保证人才培养的总质量上的要求,又要保证经管类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和经济上适应社会上对经管类各专业岗位要求的结构上的不断地调整、优化和升级。因此对目前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而言,如何根据社会上相关专业的岗位要求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经管类专业人才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经管类专业发展的背景

要研究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框架,首先应该清楚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发展背景,以便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制定出针对性较强且较符合当代经管类专业人才培训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根据对对经管类专业的岗位需求和企业对相关经管类各专业岗位的技术要求以及市场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经管类专业发展的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需求旺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无论国际知名企业还是发展中的小企业,讲管理、重效益已经成为世界的共识。在这种发展格局中,缺乏现代社会经济类各专业人才的传统公司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在经济体制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中获得继续生存的能力,企业就需要不断地引进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通过实现企业的自我改造,帮助企业迎接市场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二)市场对经管类专业的要求不断提高

市场经济结构和运作体系的不断变化和提高,使企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经济类各专业而言,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主要是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在实际岗位中的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岗位实际应用能力和学生的总额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但是许多高职院校在经管类各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却没有根据社会对经管类各专业人才要求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所以导致那些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岗位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不足而找不到工作。

(三)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政府对高职教育的重视,我国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竞争优势尤为明显,在这种市场和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要想在人才竞争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首先就应该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主动加强和改进经管类专业的建设,与时俱进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使得高职院校所培养的经管类各专业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目前我国企业参与下高职经管类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

经过对我国企业参与下高职经管类各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分析,可发现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教学方式,无论是在人才的培养还是教学科研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企业参与下的经管类专业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存在着脱节

由于在企业参与下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养,但是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缺乏统筹全局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就会造成学生的不满。目前这是造成我国企业参与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学校和学生之间脱节的主要原因。[5]

(二)学生和企业之间

这种矛盾主要是由经管类各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企业在对经管类相关专业人才的聘用上产生的。经管类各专业的毕业生自认为在这种企业参与下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下,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相关的岗位能力等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理应在就业中享受到相应的职位和待遇。但是企业认为对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聘用应该坚持从基层做起,不断地夯实毕业生的专业基础。这样就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

(三)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脱节

有些高职院校在企业参与下对人才进行培养的时候,由于与企业在对学生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沟通较少,所以导致学校和企业之间时常出现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内容上的差异。其次就是学校和企业在对学生和员工的管理方式上有所不同,所以在两者之间合作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时候,会因为管理方面的差异,导致两者之间的脱节,无法真正地融合各专业的岗位特色。

三、现行企业参与下高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解决的原因

虽然我国高职经管类专业在外国企业参与下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熏陶下,逐渐地提高了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视,国内许多高职院校也纷纷与企业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经管类专业人才,但是通过对我国企业参与下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可知,我国高职院校对经管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傍本味较浓

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已经采取了企业参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受到我国本科教育的影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学科化教学仍然相当严重。虽然经管类专业下的许多分支专业的教材有部分是本科的,但是过多的依照本科的教学方式就会使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模式失去实践性,失去企业参与下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点。

(二)理论学内容缺乏实用性

高职经管类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极高的专业,但是由于经管类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和知识面较为广泛,因此有些高职院校为了保证学生知识面的广泛性,使各专业课程的涉及面较广,但是不精。企业在对学生的实训过程中,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内容融会贯通,无法保证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

虽然高职院校认识到在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重视企业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时间较短,加上学科知识内容较多,因此企业参与下的经管类各专业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坚持学校教育主导,学生参与的校外实践教学的时间很少。因此,仍旧无法真正解决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的问题,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6]

(四)专业实习难以有效地开展

由于经管类各专业涉及企业经济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市场经济等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想安排学生把本专业所有涉及到版块都纳入实习范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再加上财务管理、经济管理是企业的重要管理部门,在对学生的实训中,或多或少地会因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顾及,无法保证学生在实践环节能够迅速地学到所有的专业技能和岗位经验,有些以经济利益为最高参考的企业,不愿意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因此导致经管类各专业的实习难以有效地开展。

四、企业参与下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模式开展构思思路和框架

目前,企业参与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经管类专业作为高职院校中涉及面较多的一个专业,在制定企业参与下的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要确定教学模式的制定思路和框架,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实施。

(一)适应社会经管类各专业岗位的发展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目标是由学校制定的,表示学生经过一个时间段的教育和培训之后,所需达到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学模式就是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研究企业参与下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清楚其教育目标。如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培养目标确立得不够准确,那么就无法培养出市场所需的人才,人才的培养也就失去了意义。

当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培养出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并且能够熟练地掌握经管类下属各专业所需知识和技能,具有专业和岗位针对性较强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这种人才定位下,高职院校经管类各专业在构建教学思路的同时,要根据社会对经管类专业的需求、社会的发展趋势、经管类各专业学生的普遍特点,制定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除此之外,为了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对综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在确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时,还要将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人才纳入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之中。

(二)按照岗位需求,确定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教学体系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学内容是学校培养经管类专业所需人才的参考,教学方法是实施一切教学过程的载体,因此三者是组成教学模式的分支,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国外企业参与下的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相对比发现,我国课程体系的确立应该向以下三个方向进行。首先,对经管类各专业中所需学生掌握和学习的核心课程要精练。对核心课程的要求不需要涉及面的广、全,但要与经管类其他专业区分开来;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该突出各专业针对性较强的岗位在工作过程中的运作、治理和战略管理等核心课程的重要地位;其次,经济学和金融学以及企业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还需要灵活地掌握市场和企业的所有经济动态,因此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对经管类专业的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教育,可适当地增添一些沟通管理、职业礼仪、沟通技巧、美誉鉴赏等方面的课程;最后就是增加学生的选修课的比重。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够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打造更加民主的学习环境。

2.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势头的不断加快,经管类专业的岗位所需知识内容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为了培养时代性较强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首先应该使教学内容能够反映该专业所需的最新发展动态,以保证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够贴近岗位实际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为了获取更多更新的专业信息,不断更新高职院校经管类各专业较贴合社会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学校应该加快与企业的交流合作,由企业不断地为学校提供经管类各专业人才的岗位所需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还应该派遣学校的专业人士,深入社会进行调查,了解社会经济运行的规则、掌握世界上最新的经济法律。然后根据以上两种途径获得的有关经管类专业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保证经管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实际需要,更能促进经管类各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创新教学方法

若想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那就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需要创建一套教学方法,刷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存在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同时,还要保证教学方式的选择,能够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岗位针对性。创新教学方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无论是在对学生的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适当地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对具有岗位针对性的案例进行分析,一来能够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二来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的特征,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教学中或者是社会上与岗位需求密切相关的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这样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最后,要结合课程内容,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在教学的过程中亦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坚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进行企业参与下的经管类各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思路构建时,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是首先应该考虑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中应该突出专业技能的训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专业技能,强化实践环节是经管类各专业教学模式构建中应该思考的关键环节,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高职院校职业化教育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开展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

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的内容,能够增强学生岗位实践所需的专业技能,提高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在工作中的岗位适应性。同时还要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中的比重,首先要与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安排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聘请企业优秀的技术骨干对学生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

2.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经管类各专业职业技术人才”的目标的引导下,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岗位针对性。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帮助经管类各专业培训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对企业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样既能帮助高职院校经管类相关专业的教师充实教学,又能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立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企业的经管类各专业相关部门的技术骨干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高职院校对企业的选择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企业自愿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承担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技术指导;第二,企业必须有专业所需的技术设备和业务,这样才能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实习机会。

(四)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管理学本身而言,它是一门对知识的综合性要求较高的交叉学科,经济管理又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数字处理技术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等都息息相关,因此,经管类各专业都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专业。从对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学校和教学过程中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要培养职业性较强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首先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在构建教学模式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到这一点。就经管类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拓展教师的专业结构

经管类各专业的毕业生在经过高职院校的培训之后,应该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并且具备从事经济类各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管理技能。要达成这样的人才培训目标,那么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教师,相应地也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实际工作经验。再加上经济类各专业均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众多,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所具备的专业知识领域。所以,高职院校一方面在聘请教师的时候,要注意现有教师的专业互补性;另一方面,学校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主动地学习与专业相关的其他领域的知识,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7]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随着社会对职业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也逐渐意识到职业化教育的优势和挑战,意识到培养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重要性。经管类各专业所涉及的部门对一个企业而言,都是较为重要的部门,也是一个对人员的技术性和知识性要求最为严格的部门,因此,高职院校经管类各专业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教师。要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现有的教师进行培养。鼓励教师到合作的企业进行岗位实践,并主动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在学校和企业联合举办的实训、实习的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学生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鼓励教师主动进入企业岗位一线,及时了解岗位更新的知识和技能。学校也可派遣教师加入企业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培养内容和目标的制定中去,这样可以使教师由单一的教学向教学、科研同步发展的方向转变。第二,注重从企业所聘请的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企业中经管类各专业所对应的岗位优秀骨干,由于长期身处岗位一线,积累了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而且具有扎实的岗位实际操作技能。但是他们对经管类各专业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所涉及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却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骨干定期到学校参加知识讲座和培训,使企业的经管类各专业涉及到的人员和学校的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培训机制,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经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新、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与企业进行合作,利用企业齐全的设备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以及对社会上经管类专业岗位发展趋势的洞察能力,帮助高职院校在经管类各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改进课程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在研究企业参与下的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以上几个方面的需求,然后根据社会实际、岗位需求和院校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且最具有文化特色的经管类各专业学生培养模式。

企业参与下高职院校经管类各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其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路是保障教学模式科学性和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制定教学模式的时候,首先应该有企业、社会经管类专业专家人士和院校组成专门的科研团队,由他们构建出企业参与下高职院校经管类各专业教学模式的基本运作思路。这样科研团队的构建,一来可以保证教学模式制定的科学性、综合性,二来可以促进不同岗位工作者加深对经管类各专业信息的了解,有助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和扩散。

【注释】

[1]张永良,苗长川,张学琴,陈可安,安琪.高职经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51-55.

[2]苟建华.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17:223-225.

[3]2010年度管理类文章摘要汇总[J]. 科技广场,2010,12:170-256.

[4]方玲玉,李小斌,李念.高职经管类专业系列项目课程开发—以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0,24:46-51.

[5]高新和.高职教育经管类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思路探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01:48-50.

[6]莫淦清.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训室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1,15:157-159.

[7]黄璐,尚利宁,兰山,王月,黄颖,柯楠,吕蔓青,杨天平.经管类综合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191-1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