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责任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企业责任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企业责任竞争力,就是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员工等方面问题,使得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以同步提升,企业的责任竞争力得到增强。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上述三个阶段相适应,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发生相应变化。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企业经历了质量竞争、环境竞争到以社会责任竞争(标志是2010年

所谓企业责任竞争力,就是企业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解决社会、环境、员工等方面问题,使得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得以同步提升,企业的责任竞争力得到增强。相应地,其公式为企业责任竞争力=专业优势+社会责任+创新+经济效益。这4个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决定了企业责任竞争力的程度和水平(见图8-1)。企业的责任竞争力是一个综合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概念,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力。企业责任竞争力不应只是仅仅解决社会、环境和员工问题,而且也应要包括经济问题的解决,其实质是企业发挥其专业优势,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责任竞争力被界定为企业在利用企业专业优势,解决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使得企业在发挥其核心社会功能,亦即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经济效益也能得以同步提升(1)

图8-1 企业责任竞争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1.企业竞争优势是企业专业优势的核心

所谓企业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产出规模、组织结构、劳动效率、品牌、产品质量、信誉、新产品开发以及管理和营销技术等方面所具有的各种有利条件。企业竞争优势是这些有利条件构成的整体,是企业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这里所指的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和劳务,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由企业自身所拥有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参照20世纪90年代中叶美国信息技术战略家鲍尔(Bernard H.Boar)企业竞争优势五分类法,可将企业竞争优势分为五种类型:(1)成本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更廉价地提供产品或服务;(2)增值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创造出更吸引人的产品或服务;(3)聚焦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更恰当地满足特定顾客群体的需求;(4)速度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及时地满足顾客的需求;(5)机动优势,这种优势能够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更快地适应变化的需求。

2.社会责任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规定企业履行的社会责任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社会责任指引第三条指出:“企业至少应当关注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下列风险:(1)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2)产品质量低劣,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资源耗费大,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业;(4)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企业重视并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既是为企业前途、命运负责,也是为社会、为国家、为人类负责。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履行社会责任,积极采取措施促进社会责任的履行。

3.创新

企业创新涉及组织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战略创新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各方面的问题并不是孤立地考虑某一方面的创新,而是要全盘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各方面创新是有较强的关联度的。企业创新的内容几乎包括了企业系统的每一个层面,然而对于提到企业高层来决策的创新项目来说,则只涉及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攸关的重大问题。比如一个企业实施提高竞争力的战略,其决策的重点在于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而且必须明确所追求的是“效益”,而不是“规模”,是为了“提高效益”而增强竞争力,而不仅是为了“扩张规模”,所以决策的要件是效益,关联的问题是规模。对企业的高层决策来说,创新决策包括如何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对创新机遇进行预测;如何保证市场的份额,对以创新为基础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各种商业活动的决策;如何通过创新使企业保持良好的组织形式,建立最佳的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活力的管理决策。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着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企业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资源对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也越来越凸显。企业只有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替代技术和发展替代产品、可再生资源,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才能有效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4.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从企业角度讲,一个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能够带动上游供应商及下游客户分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的经济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从社会角度讲,一个大环境的状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影响。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企业经济效益从其内涵与提高途径角度看,可分为潜在经济效益、资源配置经济效益、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及管理经济效益。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987年发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1997年发布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到2010年11月1日发布ISO26000社会责任指南,标志着企业管理实践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质量管理阶段,企业管理的重心是产品(服务),竞争的手段主要是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市场遵循的是价廉物美的竞争规则,获得ISO9000认证是获得顾客和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手段。在环境管理阶段,除了保持产品质量要求和关心顾客的需求外,还要顾及环境的要求。第三阶段在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基础上,又提出了对社会责任管理的要求,企业要从更广泛的公众利益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自觉接受社会和公众对自己的监督、检验和认可。企业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平衡发展,对顾客、环境、社会等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与上述三个阶段相适应,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发生相应变化。在质量管理阶段,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质量竞争力;在环境管理阶段,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环境竞争力;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阶段,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责任竞争力(见图8-2)。

图8-2 企业责任竞争力的形成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企业经历了质量竞争(标志是1987年发布的ISO9000)、环境竞争(标志是1997年发布的ISO14000)到以社会责任竞争(标志是2010年发布的ISO26000)为核心的全面责任竞争三个阶段。企业要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平衡发展,对有关产品质量、顾客、环境、社会等所有的利益相关方负责,企业竞争开始进入包含质量、环境以及社会责任在内的全新竞争阶段,即全面责任竞争时代。

全面责任竞争时代的形成,意味着责任竞争力已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逐步升级并采取新的增长方式,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考虑与环境、社会的协调问题,利用企业的专业优势协助解决运营区域内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在市场经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市场竞争规则和企业经营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当前全面责任竞争时代,市场呈现出全新的竞争规则(见表8-1)。

表8-1 全面责任竞争与市场竞争、环境竞争导向竞争特征比较

资料来源:殷格非、管竹笋:《产业责任竞争力:塑造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新路径》,《WTO经济导刊》2010年第9期。

责任竞争力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更进一步原因是企业的利益实现机制正在发生改变。在市场上正在形成企业股东以外的与企业命运生死攸关的两大利益集团:一个是责任消费者,一个是责任投资者。责任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他们所购买商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是否符合基本的人权标准和环保标准等社会责任要求;责任投资者则通过一定的社会责任投资标准,如通过“道德投资”和“环境投资”来引导企业注重改善劳工状况和环境保护等。这两大利益集团促使企业生产经营不能仅仅考虑利润因素,还必须考虑其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竞争规则已不再单纯是价廉物美,竞争已包含了环境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更多的要求,企业已经进入追求责任竞争力的新时代。虽然中国企业大多数目前仍然处于质量和环境竞争阶段,但全面责任竞争已经对中国企业发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这也是企业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2)

技术创新外包是资源外包的一种形式,指企业把自身的技术研发工作交给外部企业完成。技术创新外包相对于企业自主创新而言,如果外包供应商能以更富有效率和低成本的方式完成技术创新活动或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则技术创新活动或其中的某一环节应交由外包供应商来完成,反之,则应由企业自主完成。企业可以在技术创新活动的任一环节选择利用外包,诸如新设想的产生、技术的研发或商业化应用等环节。例如,戴尔、摩托罗拉和飞利浦等公司正在从亚洲开发商中全盘收购部分数码设备的设计方案,然后再按照自己的具体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最后把这些设计用在自有品牌产品上。这样的经营模式已不再局限于手机。亚洲的代工厂商和独立的设计工作室几乎已经成为所有技术设备领域中的生力军,从笔记本电脑、高清晰电视、MP3音乐播放器到数码相机无所不包。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产品设计工作开始向海外转移。在此之前,思科、朗讯和北电网络等通信巨头都是自行设计公司精密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但是此刻也打算委托外部公司为其设计低端产品并请外部公司帮助开发一些关键性的软件。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具的,是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中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组技术与技能的综合体,而不仅仅是企业拥有的一项技术或技能。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依赖于企业的不断创新,包括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一系列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资源外包是一个重要的、快捷的战略措施。尽管全部或部分地对技术创新进行外包可以创造巨大的机会,但同样也面临着一些风险。首先,不恰当的外包可能导致企业核心技能的流失。其次,久而久之可能使公司丧失内部跨部门协同技能。最后,不合理的外包可能推动对外包供应商的控制。因此,一项技术创新或它的一部分到底是由企业内部自主完成还是进行外包,就涉及其利弊平衡问题。通常,决策者可以从竞争优势潜力、交易成本以及战略脆弱性三方面来考虑技术创新活动外包。

1.企业有可能失去技术创新的动力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论述始于20世纪初,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企业创新”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由于技术创新外包能够给企业带来价格优势,企业可能在技术创新方面加重对开发商的依赖。虽然目前来说,很多大公司只是把自己认为是核心技术外的技术开发交给开发商做,核心技术的开发还是由自己做,以保护公司的持续竞争优势,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核心技术研发和常规的技术研发之间的分界线正日益变得模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步伐可能会放慢,甚至停止,其技术创新优势也可能不复存在。

2.承接技术创新的开发商可能变成新的竞争对手

开发商的研发能力越来越强,有可能能够独立地开发新产品,包括新产品的核心技术。他们有可能成为外包企业新的强有力的竞争者。这一趋势已经开始出现。例如,一直作为摩托罗拉幕后设计者的台湾明基公司从2004年开始走到了幕前,也在中国大陆销售自有品牌的手机。另外,随着技术开发的利润率日益萎缩,开发商开始不甘心只做幕后的设计者,他们也开始直接与消费者市场接触,研发自己品牌的产品,成为外包企业有力的竞争对手。技术创新的外包最容易迅速见效,但也最容易产生副作用。

3.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的信心

以往,企业只是把一些生产、技术支持等不重要的业务外包出去,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现在,一旦技术创新也开始外包,新技术的知识产权就为开发商所有,企业每销售一件产品,其中的多少是用来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的,会使投资者对企业的持续竞争能力产生怀疑,进而会怀疑企业的盈利能力。这样,投资者就可能会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最终导致用“脚”投票。

4.可能导致企业核心能力的流失

一些过分依赖“外包”的公司正在丧失自主创新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其业务和高利润的真正支柱。以手机为例,虽然设计外包依然风行,但多数公司只把“需要打价格战的手机”拿到中国设计,高端的则“紧紧抓在手中”。用摩托罗拉CEO爱德华·赞德的说法就是:必须划清界线,常规的技术可以外包,核心的知识产权则处于保护线之上。判断常规技术与核心技术的标准普遍认为应是“能不能在多个地方买到”。当然,如果企业在技术创新资源上积累不多,即使将技术创新活动外包也不会影响企业的核心能力。

1.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

一项新产品从研发到组织生产,再到其上市销售,是一项越来越庞大的工程。如果把部分技术创新工作外包,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企业解压,企业不但可以集中精力进行它占优势地位的核心工作,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例如,长期以来,诺基亚公司一直坚持独立开发所有产品,甚至连芯片这样的尖端产品也是自主研发,而现在也开始实行技术创新外包。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内部研发机构能够把握所有与技术创新活动相关的知识和过程,也很难拥有所有的必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因而,企业必须借助于外部的知识和人才才能保持创新的持续性。

2.有利于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和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根本动机,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的兴起,使得知识、技术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共享成为可能。这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进程,企业的经营资源,包括资本、原材料、设备、劳动力、知识、技术等已不再局限于某一部门、某一地区及国家内部流动,而是根据收益原则和价值规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将延伸至遍布全球各地的目标顾客。当技术创新外包的成本低于自主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或其中某一环节)的成本时,将技术创新活动外包出去,使企业集中研发力量专注于解决业务的核心问题,重点开发下一代技术,从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3.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生产加工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一项技术复杂的新产品的完成,涉及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从研究开发到产品的完成,乃至增产的实现和市场渠道的开拓,已表现为规模越来越大的战略工程。这种战略工程是任何企业都难以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的。同时,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行业、新领域不断产生,技术环境从过去的相对稳定的可预料性变得动荡不安、难以预测。这一时期的技术发展主要呈现出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方面,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另一方面,投入成本不断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集中力量于若干关键环节,培育并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的外包,企业增加了创新开发的灵活性,提高创新的进展速度,降低创新的综合风险,还能完成一些本来通过自身努力根本无法完成的创新。

4.有利于减少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益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增加的研发费用,人们逐渐意识到研发投入与产出不相称的严重性。更多的创新对公司发展固然至关重要,但是与公司目前的研发开支相比,研发成果却微不足道,对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不明显。技术创新的外包不失为减少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益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技术创新外包给企业带来的首要优势是成本优势。通过对企业成本进行分解,可以看出外包方式下企业生产成本优势主要来源于生产同质性、规模效应、技术创新以及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企业可持续发展即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长盛不衰。因此,企业一方面要正确地确定自身的使命和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担负起企业为社会发展的责任,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环境、生态、资源协调一致,以实现企业的长期高效运行。可见责任竞争力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手段的符合道德性,以及在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大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它作为企业价值体系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价值观支持,一个企业要持久生存下去,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价值观所支撑,而这个价值观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企业内的个人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必须和社会价值观一致,取得社会的认同,才能成为一种永久的支撑力;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现管理与伦理的有效结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在于人,当伦理因素注入管理并成为其核心要素时,企业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管理伦理的独特功能才能得以显现,人的主体力量才能得到发挥。

企业实力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区别。企业硬实力主要指资本、厂房、设备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了的能力和企业员工;软实力则指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市场信用、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软实力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灵魂,企业的社会形象、声誉甚至比企业的产品、服务更重要,因此取得社会公信的企业更会得到市场的青睐。企业要获得持久的成功,管理者在作出决策的时候,必须像对待经济问题一样,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逐步加强,顾客不仅注重产品的关键购买因素,如价格、质量、安全、便利等,而且更关心产品的生产方式及企业道德形象。可见在注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只有当企业遵守了基于道义的社会责任,它才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同,提高品牌声誉,并赢得众多的顾客,企业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产品,社会才会对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自身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以责任竞争力为支点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促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重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承担起对他们的责任。对投资者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在能够进行理性的经营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地公布财务信息,能够给予投资者满意的回报。企业与投资者良好的信用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财务实力,增强企业的战略发展能力。一个能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能给予员工公正的评价和公平的报酬,能从制度上为员工提供休假、医疗、养老等基本权益和保障,能全面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的企业,必然能提高员工对它的满意感和信赖感。基于尊重、信任和关爱的劳资关系可以进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对顾客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为顾客提供价格合理的、高质量的、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全面满足顾客需要的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拥有稳定的、忠诚的顾客,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对供应商负责就是企业能在商业往来中讲信用、有效率并追求合作双赢的交往方式,由此可以获得优惠的价格、及时的供应和长久的合作,节约交易成本。一个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有责任感的企业也容易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降低监管约束和市场壁垒。企业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轻运营活动对环境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如能源的节约使用、排放物和废弃物的无害处理、危险工种职工的安全保障、顾客信息的保护等类似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可能面临的社会责任风险。企业可以采用慈善捐助的形式投资于企业竞争环境中的某些重要的社会因素,以改善当地的社会条件,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因为这些条件的优化而改善了企业的竞争环境,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种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目标由内在冲突而走向相互兼容,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享价值。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可帮助企业建立友好的内外部关系,赢取良好的市场声誉和社会声誉,提高企业获取人力、顾客、财务和实物等资源的能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