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创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机制

创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机制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立产业行业用工需求登记、农民工基本信息登记和就业求情况公布制度。政府要主导把用人单位、农民工和培训机构组织起来,共同制定各方都认同的订单培训计划,形成专门的培训菜单,向社会公布,供农民工选择。最后在政府监管下签订企业、培训机构与农民工三方互动的培训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培训效果与效益,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培训是手段,就业才是目的。农民工培训过程中从政府部门到培训机构都清楚这个问题。

(一)建立农民工培训差别化运行机制

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训内容,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民工群体,配置培训市场主体资源,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1.制度化把握市场需求

建立产业行业用工需求登记、农民工基本信息登记和就业求情况公布制度。从机制上保障农民工培训的参与主体能够深入企业、行业、农民工个人和农民工来源地调查研究劳务市场动态,了解农民工培训需求和明确培训的重点和方向,通过流程规范、奖罚明晰、监管到位,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创新差别化培训机制

全覆盖的信息登记和全面深入的培训市场需求调查,为实施因人制宜、分类指导、分类培训和针对不同需求群体安排不同的培训机构和设计不同培训内容打下了基础。例如,对中学刚毕业且不再升学的中学生农民工,以教育和劳动部门为主组织实施,进行务工基本知识及相应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对18~45岁有意外出做家政服务的妇女,以妇联组织为主,由家政服务公司具体开展家政服务知识技能培训;对有意向参加初中级专业技能培训、准备外出的农民工,通过联动机制安排其到所在地的市、县各级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对已在输入地而未就业的农民工,则根据其文化程度、个人特长和就业意愿,分别协调培训机构、意向就业单位和居住所在社区开展培训。

(二)实施培训与就业的对接工程

1.实行培训即就业的原则

把农民工培训、企业生产需求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系统,形成一个“培训—就业—发展”的闭环结构。使每一次培训成为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的过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过程,真正做到“对岗培训”“培训就业”。文化补习和学历提高以长班为主,实用技术辅导培训以短班为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的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不断增强技能培训的吸引力、凝聚力,实现技能结构与用工结构对接,避免培训与就业两条线、两张皮,实现培训合格就能就业,消除培训者就业的后顾之忧。

2.实施订单培训

订单培训是指“企业下单、培训机构出单、政府买单、农民受益”的培训模式。这是培训组织化程度最高、培训就业链条化最紧密的培训模式,也是最受农民工欢迎的模式。为此,城市政府要以预算保障农民工培训专项资金,各级基层政府部门也要按一定比例配套投入。政府要主导把用人单位、农民工和培训机构组织起来,共同制定各方都认同的订单培训计划,形成专门的培训菜单,向社会公布,供农民工选择。最后在政府监管下签订企业、培训机构与农民工三方互动的培训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增强培训效果与效益,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