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人格及职业人格测验研究

国外人格及职业人格测验研究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格与职业密切相关。人格阐释与类型的划分促进了许多人格测量和职业人格测验的产生。职业人格测验的目的在于预测工作行为,评估与工作情境相关的人格结构。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提出的职业人格理论,认为职业选择是人格的延伸。

人格与职业密切相关。一方面,人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特征和综合品质。人格不能被直接看到,只能根据人格类型来进行推测,或从可观察的行为模式中去了解。另一方面,职业是人们利用专门知识和技能,参与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社会分工,并获取合理报酬,满足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社会工作类别。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类劳动分工出现多样化的形式,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职业。不同的人格类型与不同的职业类别相联系。人格阐释与类型的划分促进了许多人格测量和职业人格测验的产生。

早在1884年,英国生物学、心理学家高尔顿(F. Galton)在《品格的测量》中提出,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动可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他编制的人格评定量表,既是心理测量的开端,也是人格测量技术的初步尝试。

德国医学家克雷丕林(E. Kraepelin)也被视为人格测验的先驱。1905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最早用词语联想法测验和分析了心理情结。“智力测验之父”,法国心理学家比奈(A. Binet,1857—1911)在1905年设计、1908 年修订的量表:“比奈—西蒙智力量表”中就包括人格在内的心理测验方法。

1919年美国心理学家武德沃斯(R. S. Woodworth,1869—1962)发表了第一份标准化的人格问卷——“个人资料调查表”,并用于军事人才的甄别工作,开创了人格问卷测量之先河(邵龙宝,1998)。之后,许多学者依据丰富的人格内涵和不同的人格类型,融合了问卷法、投射测验法、实践标准法、观察法、因素分析和综合技术等编制方法,先后设计和编制了包括自陈量表和评定量表在内的数百种人格及职业人格测量工具,从而使人格及职业人格测验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目前,国外较有影响的人格和职业人格测验工具包括:哈塞维和麦金利(S. R. Hathawag & J. C. Mckinley)的“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innesote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1942);卡特尔(R. B. Cattell)的“16种人格因素测验”(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s Questionnair,16PF,1949,1956);爱德华(A.L.Edwards)的“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Edwards’Personal Preference Schedule,EPPS,1953);日本矢田部达郎据美国吉尔福特(J. P. Guilford)个性量表修订的“Y-G性格测验”(Yatabe-Gnilford Test,1957);霍兰德(J. L. Holland)的“自我导向搜寻量表”(The Self-Directed Search,SDS,1959);“斯特朗—坎贝尔职业量”(Strong-Campbell Interest Inventory,SCll,1974);艾森克 (H. J. Eysenck)的“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1975);麦克雷和可斯塔(McCrae & Costa,1989)的“‘大五’人格因素测量表”(Big Five or Five-Factor Model,FFM);萨维尔和霍尔德沃斯(Saville & Holdsworth)的“职业人格问卷”(Occupational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OPQ);美国的“效标中心职业人格量表”(Criterion-focused Occupational Personality Scales,COPS),军队的职业人格测量工具:“阿姆斯特朗航空人格调查表”(The Armstrong Laboratory Aviation Personality Survey,ALAPS)和法默(Farmer)的“计算机自适应征兵人格量表”(Enlisted Computer Adaptive Personallty Scales,ECAPS,2003)等。

职业人格测验是用于测量工作情境下的人格特征的测验,包括面向特定职业的(如经理、销售员、柜台服务员)以岗位为导向的职业人格测验,以及以标准为导向的用于预测工作情境中特定的标准行为的职业人格测验。职业人格测验的目的在于预测工作行为,评估与工作情境相关的人格结构。同时,面向求职应聘者设计,用于收集能反映求职应聘者特点的标准数据,以便更好地选人用人(李珂,张妮斯,2011)。

表4-1 国外学者对人格类型的划分

续表

国外有很多学者对职业人格及其测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见表4-1)。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 L. Holland)提出的职业人格理论,认为职业选择是人格的延伸。职业人格是个体人格和人格类型在职业选择与活动生涯中的反映。他把职业人格划分为实用技术型(R型)、形象艺术型(A型)、调查研究型(I型)、公众社会型(S型)、经营管理型(E型)和常规事务型(C型)共六种类型,并分别与六类职业环境相对应。霍兰德从人格类型角度考虑,公众社会型的人爱与人打交道,善于交际,有自己的主见和特长,喜欢从事为他人服务的工作;经营管理型的人口才好,在待人接物、说服他人、领导管理等能力上特别优秀,能影响他人;形象艺术型的人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而常规事务型的人尊重权威,习惯接受他人指挥和领导,工作踏实,忠诚可靠,上级主管当然喜欢。不同职业的岗位需要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同一人格类型的人与同一类型的职业互相结合,才能达到适应状态,个体的才能与积极性才会得以很好地发挥。即每一特定类型人格的人适合从事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如果个体从事的职业与人格类型不相匹配或差距太大,就会出现不和谐的状况。个体倾向于寻求人格与工作环境的契合,如果一个人找到了与自身人格类型相匹配的职业环境,则不仅容易对这类职业发生兴趣,而且会做出好的成绩,增强职业稳定性,获得职业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叶奕乾,200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