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高中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为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指明了方向,给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选择具体内容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内容选择与安排的困难和多样性。按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水平目标及内容标准,设计模块教学内容是对已确定的项目模块进行组织编排,使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内容标准并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为具体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指明了方向,给体育教师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选择具体内容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内容选择与安排的困难和多样性。

目标引领的原则体现了“目标”与“内容”的关系,目标决定着内容的取舍、分量和功能的扬弃,要求所选的体育教学内容应是被判断具有能完成目标功能的内容。

由于体育运动内容具有多功能和多指向性,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运动项目),同一个学习内容(运动项目)也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目标。因此,体育教学的内容选择就具有了很大的灵活性,在选择、创编、设计具体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有目标意识,要根据内容标准来审视和评价具体的教学内容。可提出或追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内容?所选的内容是为了达到什么目标?只有在能明确回答这些问题时,内容才能真正与目标相联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框架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它属于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实践类技能性课程。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多种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在选择具体的教学内容时,要关注五个方面目标的相关性,充分发挥同一学习内容的多方面功能,在通过身体练习实现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方面目标的同时,还要实现运动参与、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即通过某一练习实现多元目标。例如,在达成运动技能方面的某个目标的同时,又实现了身体健康方面的某个目标;在实现运动参与方面的某个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某些目标。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更新观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课教研为引领,以学生为核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科学性原则要求所选的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联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性也是内容选择的重要依据,通常按照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递进关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内容。但体育运动项目之间的关联性还不是特别清晰,运动项目之间几乎都是平行的关系,互为基础性并不明显,项目之间更多的是体能的相互迁移。因此,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在运动项目之间表现不明显,更多体现在运动项目自身技术、技能以及健康教育专题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

实用性原则要求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精心选择既有健身价值,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实际从事体育运动的能力,并能为学生走上社会继续进行体育锻炼奠定基础的内容。

学生安全是体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要充分估计各方面的客观条件,放弃危险性大和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内容,做到防患于未然。保证所选内容在教学环境和条件下实施是安全的。

在体育课教学中,许多体育运动项目和内容都是相辅相成且相通的,可变性、可行性相承相接。可行性原则是指所选的体育教学内容应符合本地、本校的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教师能力,学生的爱好和基础等实际情况。

竞技运动项目对高中学生是有吸引力的,竞技运动项目内容非常宽泛,它们都是体育教学内容的素材,但它们绝不等同于体育教学内容,如果原封不动或不加选择地把技术过于复杂、难度很大、规则过严的竞技运动直接搬到体育教学中来,既不符合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也不利于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内容选择包含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选择和加以必要的改造,使其转化为能面向全体学生并受到广大学生喜爱、学生能基本掌握以及能收到健身等多种效益的体育教学内容。

在改造竞技运动项目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在充分研究竞技运动项目的教育性、教师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的基础上,从技术结构、项目竞赛规则等方面对原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其基本方法如下:

(1)简化技术结构

从运动的方向、形式、路线、距离、节奏等方面,减少运动难度或弱化竞技成分,不过分强调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苛求技术细节,使其既能增强体能、增进健康,又能减轻学生运动时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担。

(2)简化规则

只保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玩”起来的简单规则。

(3)简化运动技战术

只保留该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和战术,充分挖掘运动项目的多种功能,更多地考虑健身、健心以及促进社会交往方面的功能。

(4)调整场地器材规格

使场地、器材适应高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等特点,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需求。

(5)降低运动负荷要求

使运动负荷控制在最佳范围内,学生能进行科学锻炼。

案例:五人制篮球

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比赛如果完全按照竞技比赛的规则进行,会使许多学生感觉到不适应。因此。可采用简化比赛规则和使用简单技术的方法来提高篮球比赛的趣味性,使学生对篮球运动产生兴趣,提高投入学习的积极性。

(1)学习目标:提高跑动能力,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活动准备。

(3)学习过程: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4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起一个队名,然后两个组在一个半场进行比赛活动;活动时每个队选出5名队员进行比赛。比赛时,学生可以运球走,也可以持球连续跑动三步进行投篮;每个队打满3分钟后,换5个人上场继续比赛,如此循环进行。

(4)场地器材:篮球2个、篮球场1个。

模块教学既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大特点,也是满足学生个体需求并予以区别对待的重要举措。

模块教学内容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每一个模块所确定的项目(包括健康教育)是根据课程规定的内容或是由学生根据学校提供的项目自己选定的;

二是这一项目每一学时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模块学习目标与内容的具体分解,体现了模块学习目标的达成和知识技能循序渐进的学习进度。因此,对于每一个模块来说,无论是项目还是每一学时的教学内容,都应是十分明确的。

按照《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水平目标及内容标准,设计模块教学内容是对已确定的项目模块进行组织编排,使内容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模块教学内容的编排应注意以下问题:

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选择的内容应有利于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整体目标的规划和实现。模块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该目标是围绕某一特定的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资源编排而成的。模块的学习目标是水平目标的子目标,应涉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并将这些方面的目标渗透和体现到模块教学内容中。编排模块教学内容应始终根据内容标准,在模块学习目标的引领下,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通过对内容的迁移价值、认知价值、情意价值和身体健康价值的分析,协调衔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以促进学生融会贯通地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各模块之间内容的联系有两种类型:

一是相对独立型。通常,不同项目的模块一般是相对独立的,在教学顺序上是可互换的。

二是紧密联系型。通常,同一项目的各个模块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即一个模块是另一模块的基础,后一个模块是前一个模块的延伸和发展。而模块自身内部也有逻辑顺序,它们在内容上相互间进行衔接,呈现出系统性。

纵向联系是指内容的层次性,先学什么,后学什么,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运动项目通常根据技术集合或教学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将模块的整体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个课时中去,使模块成为连贯性的教学过程描述。

高中模块教学采用以某一运动项目为基础安排内容时,要以模块教学目标为依据,立足学生实际,对运动项目进行全面审视,明确模块整体中需要增补和变化的内容。

(1)采用辅助教材,作为主项教材的补充。

辅助教材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

①补偿作用。例如,篮球对学生身体影响是全面的,但缺少上肢悬垂与支撑能力,在篮球模块教学中搭配一些上肢练习可弥补其不足。

②追加作用。例如,篮球教学比赛过程需要耐力,在平时教学中虽能发展该项能力,但受练习形式局限,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可以增加有氧耐力的专门练习。

③诱导作用。例如,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一些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对篮球技能掌握起诱导作用。

(2)对所确定的项目进行挖掘,开发与设计出与提高运动技能相关联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内容。例如,在选择与安排篮球起始模块教学内容时,教师了解到学生已经学习了行进间运球、运球急停急起、单手肩上投篮、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但是在传接球的准确性、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规范性、运球的熟练性(特别是弱侧手的控制球能力)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选择与之相关联或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单手肩上传接球、二攻一、一防二等作为模块教学的基本内容,并围绕基本内容设计相关的游戏、组合技术、对抗性练习、教学比赛等内容可以丰富和充实模块教学内容。

案例:篮球模块二教学内容安排

资料来源:宋超美,陈文斌主编,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索,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