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泛珠三角推进教育协同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泛珠三角推进教育协同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泛珠三角地区推进教育协同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也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目前,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跨区域合作方面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以及制度的约束,导致三地合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供给,这是制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基金的筹集可以考虑按照三地的GDP总量中的比重、教育经费总量及教育经费构成划分承担比例。

通过努力,泛珠三角各省各级教育指标指数在“十一五”期间均有提高,贵州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增长高达18个百分点;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增长8.03%,高中毛入学率增长高达36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次之,高中毛入学率增长分别为31.34%和24.5%;贵州和广西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增长9%,云南和湖南分别为7.37%和7.2%,其他省份增长率在5%左右。各省基本达到全国水平,只有广西、贵州、云南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略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广东省在各个教育阶段的毛入学率都位居九省区第一。[15]泛珠三角地区推进教育协同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也对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1.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制度创新

目前,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跨区域合作方面缺乏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以及制度的约束,导致三地合作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供给,这是制约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首先,京津冀可基于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原则,相互开放教育政策,就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缔结教育合作协议,如基础教育对口支援、教师和校长培训、课程与教学改革、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其次,建立京津冀教育发展合作的基本组织系统。建立区域合作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包括建立区域各省教育厅高层会议制度;建立区域教育合作的协调机构,协调各个教育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具体落实区域教育规划,及时反馈区域发展的信息,并负责监督、协调各部门的关系。最后,制定跨行政区的教育规划,以本区域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协调各地区利益为目标,对本区域教育发展制定整体规划,实现整个区域的和谐发展。

2.促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

一是加大基础教育阶段的省际对口扶持和互助力度。为保障教育扶持和支援的规范化,可以在京津冀区域建立旨在缩小合作省区之间基础教育发展差距的发展基金,基金使用范围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用于促进落后地区办学条件的改善;支持落后地区的教育人力资源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支持课程与教学改革。基金的筹集可以考虑按照三地的GDP总量中的比重、教育经费总量及教育经费构成划分承担比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的资助不是无条件的。受资助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区域教育合作的整体规划制定和采取相应配套政策与措施。二是拓宽、深化基础教育合作。不断拓宽基础教育阶段合作领域,加强在课程和教学改革、教育人力资源、素质教育实践和学校制度改革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师交流方面,着力探讨如何解决不同行政省区教师交流的户口、人事等体制障碍,实现无障碍化交流。此外,应以京津冀教育合作为契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动教育体制创新。基础教育阶段的交流还可以拓展到实施素质教育、建设特色学校和民办教育等领域。

3.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一是政策引导,规制统一。京津冀需要尽快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通过平等协商,共同拟定地方法律规制;各级地方政府可以在具体的税收和经费方面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相关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跨区域合作;成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专门组织,配备专职人员,合力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二是多种方式提升区域职业教育水平。利用市场调节功能,采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展职业教育联盟、建设职业教育园区以及产业化经营、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使分散在三地的各类职业教育实现有效凝聚,提升京津冀职业教育的整体实力。注意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课程等,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是发挥自身优势,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根据三地产业结构和行业优势、人才流动性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职业教育发展整体规划,有重点地发展优势专业,防止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浪费。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开发上,以京津冀经济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需求为依据,建设与区域经济紧密相连的特色职教专业。北京市应基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强劲态势,主动发挥协调作用;天津市应立足本地产业需求,主动寻求区域合作;河北省则应基于人口优势,主动承接京津职业教育资源的转移。

4.加强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在加强高等人才培养合作方面,京津两地可以采取一些倾斜性政策扩大对河北省的招生名额,通过奖、助、贷、勤等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通过设立教育专项计划、发挥各校在某些学科领域的优势、利用远程教育技术互相选课以及推动同层次高校学分互认等措施推进各省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区域内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建立毕业生需求信息和资源信息平台和网站等。在加大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方面,要重点加强科研项目和产学研合作,为区域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建立京津冀高校的国家和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相互开放、资源共享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方便;建立京津冀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库,发挥专家在项目评审、科研发展决策咨询的作用;建立同领域学者的学术交流制度,促进本区域内学者定期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同时,高等院校合作还要加大高等院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社会服务的力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