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庸国有着独特的丧葬习俗

古庸国有着独特的丧葬习俗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庸国的久远历史虽已如茫茫丘墟,但今天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却从数千年前他们留下的各种遗迹来复原古庸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他们发现,庸国人有着独特的丧葬习俗。庸国丧葬文化的独特之一是岩葬,就是我们一直视为神秘的“悬棺文化”。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

古庸国的久远历史虽已如茫茫丘墟,但今天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却从数千年前他们留下的各种遗迹来复原古庸人的生产和生活场景,他们发现,庸国人有着独特的丧葬习俗。

庸国丧葬文化的独特之一是岩葬,就是我们一直视为神秘的“悬棺文化”。悬棺历来是史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谜底长期无人揭开。古庸国人有岩葬文化的传统,在竹溪河流域,两岸悬崖上至今仍保留着一些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老人洞”。最近在水坪镇洛家河一洞穴中还发现了完整的人骨。这些洞穴即古人丧葬之用。有岩屋的地方直接把棺木放进岩屋内,没岩屋的地方将悬崖凿个洞穴放进去。

庸国故地(今湖北、陕西、重庆、湖南交界处)还流传着一种传说:古人见人老了便死,而蛇在洞中蜕一层皮就变年轻了,觉得不公平。请求上天变“人死蛇蜕壳”为“蛇死人蜕壳”。上天答应了请求。于是人老了睡进洞中蜕一层皮又重返年轻。不料这样下去人满为患,古人只好又请求上天恢复原样。以上的民间传说与竹溪岩葬风俗有紧密联系,老人洞事实上就是老人死后的丧葬之地。

古庸人最初风行岩葬,后来变为人造洞穴,再后来逐渐演化为土葬。而岩葬的棺木、尸体大多年长月久风化烟灭。岩葬文化一直延续到明、清时代,甚至到现代其风俗仍未完全破灭。了解了庸人有岩葬的风俗,就不难理解,庸国立国千年,为何未发现古庸人王室墓穴的疑团。

庸国丧葬文化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打夜锣鼓”,又叫“唱孝歌”。打夜锣鼓一般有两人或三人,一人系鼓,一人提锣,围着棂柩迈着慢慢舞步,边走边唱,一应一对,或后随一人跟唱。发现于神农架林区的《黑暗传》,现被称之为汉民族第一部叙事史诗,实际上是流行于江汉中西部地区民间的打夜锣鼓歌词唱本。《黑暗传》不是出在某人某时某地,而是古庸国人世代文化延续的结晶,但是,关于《黑暗传》的形成过程,却一直成为史学界和文化界的难解之谜。

《黑暗传》由神农架林区文化干部胡崇峻于1984年发现,曾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它是民间歌谣唱本,被称为汉族首部创世史诗,从明、清时代开始流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世界形成、人类起源的历程,融汇了混沌、浪荡子、盘古、女娲、伏羲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等许多历史神话人物事件,并且与我国现存史书记载的有关内容不尽相同,显得十分珍贵;它作为远古文化的“活化石”,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神话、历史、考古、文艺、宗教、民俗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