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书先生丧葬习俗

水书先生丧葬习俗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忌荤是水族丧俗中比较特殊的禁忌,是活人对死者的缅怀与悼念。有人认为,忌荤习俗是水族先民曾在海产丰富一带生息的遗俗。安葬前的方位校正便葬是不举办“开控”吊丧仪式即行埋葬。水族的丧葬活动,礼仪繁杂,留传久远,对水族聚居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丧葬习俗_中国水族

第八节 丧葬习俗

一、丧葬的基本程序

水族的丧葬习俗保留了较多的原始信仰,丧葬的过程、形式、礼仪、禁忌都比较繁杂,大致分为报丧、入殓、择吉、出殡、安葬、立碑、除服7个程序。

(一)报丧

人死之后,家里要鸣放铁炮数响,向四邻报丧,族中人闻讯,主动前来帮助,商议治丧事宜,根据亲戚关系的亲疏远近,分头派人去通报。主要目的是:一让亲属知道噩耗;二让亲属和其家族忌荤(忌陆生动物的肉、油,不禁水产的鱼虾,鱼还是丧事中的主要祭品和招待家族亲属时的主菜)。如死者是女性,娘家、夫家都要吃素,直到安葬为止。忌荤是水族丧俗中比较特殊的禁忌,是活人对死者的缅怀与悼念。凡死者同一家族的成员,不论相距多远,都要主动忌荤,人们认为如果不忌荤,以后子孙将逐渐稀少,子孙不发达,所以忌荤是相当主动的。有人认为,忌荤习俗是水族先民曾在海产丰富一带生息的遗俗。报丧的同时,请水书先生择日做好治丧准备。

(二)入殓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待族中的长老或舅公亲视死者后,择吉日吉时入殓。入殓前须将死者身体用净水擦洗,整容、梳理,更换寿衣时,要扶死者坐在铜鼓或炕谷子的竹箩上,脚踏铜锣。寿衣不能是毛料的,要布料的。一定要穿长衫或裙子,切忌穿短衣入棺,穿短衣意味着无后代。寿衣用白、黑、蓝三色,单层单数,忌穿双数。入殓后,将死者生前所用衣物、床单等拿去村边焚化,需留下的也要用烟火熏过。有些人家还折一纸船,放入死者的一点衣角布料,拿到河沟边焚化,随水流去,意思是把亡灵带回老家。这一遗风也透露出水族远祖溯江而来的信息。入殓时,在场的人不能互相呼唤姓名,有事只能打手势或用称代词语,以防死者把生者的灵魂带进棺去。停棺时间一般3~5日,也有时间长的。停棺的几天内,还要进行吊丧活动。入殓后棺材顺房梁而停(阳安和羊洛地区棺材则与房梁垂直),棺前放一方桌,桌上摆放香蜡纸及鱼酒饭等。阳安和羊洛地区不忌荤,可以供猪肉等,其他地方不供陆生肉类。

img95

送葬队伍

(三)择吉

待将死者入殓后,择吉日吉时出丧安葬,择吉就是死者家属请水书先生来选日子。这种活动水书先生叫做测课。水书先生根据死者生年属相、相生相克的道理,选定吉日吉时,举行一种叫作“点降”的仪式,以保人丁兴旺、财源不断。“点降”时,要请6位(也有只请一位)水书先生,用6条鱼作为主祭品,将6杯酒、6双筷子、6碗饭放在簸箕内,下面垫糯谷草,祭陆铎公。

(四)出殡

要按水书先生择定的日子、时辰、方位行动。棺木盖上红毯子,上面绑一只红公鸡。一人在前撒纸钱。长子端着一升米和灵牌走在前头,其余送葬人和耍龙的、舞狮的、芦笙队、唢呐队,还有旗幡、伞盖等队伍尾随在棺木后,浩浩荡荡送往墓地

(五)安葬

掘墓穴前,有的地方要先敬土地神。挖好墓穴后,在穴底用朱砂画一八卦图以驱邪,有的用大米画成八卦或写上“富贵双全”等字样。然后下棺入穴,由水书先生校正方位。孝子撒下一把泥土,众人动手垒坟。坟垒好后,水书先生念跳井、入棺等咒语。最后立石碑,碑上刻死者名号、生卒年月及子孙名字。

安葬实行土葬,分便葬、急葬、浅葬、深葬四种形式。土葬是死者入棺后直接上山埋葬,对尸体不再作其他处理。非正常死亡的人,如被杀、得恶疾、难产和怀孕时病死等,对其实行火葬,死后要先行火化,再装棺入土安埋。

img96

安葬前的方位校正

便葬是不举办“开控”吊丧仪式即行埋葬。急葬是因某种原因来不及筹备追悼仪式,先入土安葬,过后再作计议。浅葬是一种假葬,因所选择的日子尚不完美,先把棺木抬至选定的墓穴,但不能完全入土,常用两根横木垫住棺底,或在棺头贴放一块木板,不让棺木粘附泥土,等选好吉日,再将垫木或隔板抽掉,让棺木完全入土深葬。深葬即一次性下棺入穴,以后不再移动或修整。

(六)立碑

有的在生前就把碑刻好,这叫生碑,安葬时就立碑。一般情况下,安葬后再择日立碑,这要看家庭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可能不立碑。立碑规模也视经济能力而定。在水族聚居地区可经常看见规模相当大的石刻墓碑,说明其家庭在当时是极其富裕的。

img97

灵位、香亭、祭文在除服前保留三年

(七)除服

死者入土3年后,丧家还得举行除服仪式。届时杀鸡祭祀,然后把供死者的香亭、牌位、堂祭门联等物一概焚烧,并把孝帕在香烟上熏飘几圈,宣告孝期结束。

二、开控

在丧葬期间,一般要举行吊丧仪式,水语音译为“开控”。开控规模的大小视家境而定。一般分小控、中控、大控、特控几等。若经济条件较差或无吉日出丧,则将棺材停放在堂屋或抬到屋外,用土覆盖棺材后,丧家即可开荤,所谓“闭棺开荤,见棺吃素”,待来日再举行击鼓和开控。小控只是扎一些简单的纸伞、旗幡等上坟,请一队吹芦笙、唢呐的人,吹奏一个晚上,杀一两头猪或牛,打些豆腐来祭奠或待客。小控花销少,为广大群众所采用。其他几种类型主要是规模加大、时间延长、内容增加,耗费自然也就增多。尤其是做特控,控场上舞龙、舞狮,放黄烟、火箭、孔明灯、鞭炮,唱山歌,吹芦笙、唢呐,跳花灯,此时,远村近寨的人们倾寨而来,人声鼎沸,震动山坝,火光彻夜长明。这种场面要延续两三天甚至五六天之久,凡来人丧家都得热情接待。以前,有些水族富有的家庭做一次特控,要宰杀几十头猪、牛和马,规模之大,盛况空前,足见水族“重死”的程度。开控期间,丧家要请水书先生念经咒。丧家准备一头或数头牛作“斫利”之用。起用铜鼓、皮鼓,表示陆铎公来接亡人去阴间。丧家或姑娘家或舅家要请唱歌队、芦笙队等来吊丧,并备办各种祭帐、纸幡等。在屋中设灵堂、唱歌堂、芦笙堂等。出丧前,来客要来进堂祭,即献祭祀品。“砍利”即砍牛,由女婿或舅家人持刀屠牛。以前所屠牛肉连皮分送给亲友,丧家不食,现在则用牛肉招待客人。

img98

安葬时作为牺牲的马匹

有的水族人家做特控时,要敲击铜鼓,鼓的数目限定在3~9个之间。敲击时用一面锣来定音,铜鼓节奏的快慢缓急依锣声而定,演奏者用双膝一紧一松控制铜鼓的声音。

水族的丧葬活动,礼仪繁杂,留传久远,对水族聚居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比如开控时,四面八方来人汇集一地,小商贩、手工匠等要进行集市贸易,这样就促进了农村手工业、小商业的繁荣。吊丧需要唱丧歌、刻石碑,制作各种纸扎品,舞狮、舞龙、吹芦笙、奏唢呐,由此产生了一些职业性或半职业性的歌手、器乐手、芦笙队、雕刻匠人和纸扎工艺匠人等。

三、家奠与点主

(一)家奠仪式

家奠,也叫家祭,是水族人民在死者出殡前举行的一种特别的告别仪式,具有水族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

举行家奠,一般由一精通水族传统礼俗及水书的文人作“通站”[1],设讲书堂、讲礼堂、讲孝堂——由三位德高望重且辈分高于孝子者承担经、礼、孝的讲读。设盥洗所、鼓所、乐所,设迎灵诗所、送灵诗所,设歌《蓼莪诗》[2]所、歌《思亲诗》所等。下面是通站对家奠仪式的基本主持。

孝堂肃静,举行家奠礼。孝眷及各执事人员等秉香序立排班,起鼓,再起鼓,三起鼓,鸣金,升炮,奏乐。寂奏清音,执事者扶孝子出帐,执杖入帏,整麻冠,束麻带,绾麻袖,纳草履。执事者扶孝子停立东街(灵柩东侧),执事者扶孝子诣盥洗所,濯水进巾,诣熏香所,三熏三沐,执事者扶孝子绕棺三次,执事者扶孝子诣灵位前,行茹血礼,兹毛鳞血,歌《迎灵诗》者,歌《迎灵诗》。

迎灵诗

哀念我父(母),舍我仙游,举行奠礼,以仲子情,英灵不眠,还魂祭奠,伏翼降鉴,来格来偿。

执事者扶孝子入帏,长媳诣灵位前,献茶食,献羹汤,献毕退位。执事者扶孝子执杖出帏,诣讲礼堂,鞠躬依杖,恭听讲礼,讲礼者请代讲礼之首章,请代讲礼之次章,请代讲礼之三章(讲仁、德、孝礼)。

执事者扶孝子诣讲孝堂,鞠躬依杖,恭听讲孝。讲孝者,请代讲孝之首章,请代讲孝之次章,请代讲孝之三章(专讲孝礼)。

执事者扶孝子诣香楮所,静洁秉香,诣香所案前,行初上香礼,再上香礼,三香礼。执事者唱案,孝子就位,跪,搁杖,上香,再上香,三上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拾杖,兴。执事者扶孝子诣讲书堂,鞠躬依杖,恭听讲书。请圣者讲孝经之首章,讲孝经之次章,讲孝经之三章(选讲孝经之一、二、三章)。

执事者扶孝子诣酒斟所,司斟者,举皿初酌酒,再酌酒,三酌酒,诣灵位前,初献酌礼,再献酌礼,三献酌礼。执事者提灵,孝子就位,跪,搁杖,献酌,再献酌,三献酌。伏,再伏,三伏,孝子举哀,歌《蓼莪诗》者,歌《蓼莪诗》之首章,之次章,之三章。

蓼莪诗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复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歌《思亲诗》者,歌《思亲诗》之首章,之次章,之三章。

思亲诗

(首章)思亲恩胜海深,思亲形梦中人,渺茫恍惚已无凭,要得见难得见,除非梦中来相见,要相逢难相逢,除非纸上写真容。

(次章)手扶竹杖恨悠悠,我父(母)忽然登鹤楼,三更酌酒三更泪,五更烧香五更愁,日日思日日哀,月月思月月哀,何时得缅我心怀。

(三章)缥缈白云往何方,突然一梦赴黄泉,今对灵前三献酒,一杯薄奠一杯哀,鲜鱼旨酒空献酌,手扶竹杖父(母)永归,日落西山还见面,水流东海不回头。

执事者扶孝子退位。阁族上香,奠酒,奠毕,退位。执事者扶孝子复位,跪,搁杖,献酌,再献酌,三献酌,献食,献果品,献馔,献冥钱,献宝帛。伏,再伏,三伏,府伏,听读哀文(哀文相当于悼文,长孝跪于棺头哀读),兴。哀文悬挂三年,以念考(妣)创业之苦,兴家之劳。执事者扶孝子停立,歌《送灵诗》者,歌《送灵诗》。

送灵诗

痛念我父(母),撒手人寰,成礼撤班,神冥莫留,无以报德,子职有亏,千秋永别,再见无由。

执事者扶孝子执杖入帏,守孝三年,以报养育之恩。家奠礼成,富贵双全,家奠礼毕,万事大吉。执事者撤班,鸣炮,奏乐。

守孝三年,也就是孝子必须背孝帕三年直到除服期满,此期间每餐先供,不能饮酒猜拳。从家奠的程序中,我们知道水族孝敬的内涵极其丰富,孝子自孝帽到孝帕,到麻衣,到竹杖、草鞋,都有它的讲究,如孝帽左右两边各悬着的小纸球,雅称“塞耳铃”,意思是孝子为老人治丧尽孝,要不可不及,不可为过,尽自己能力与诚意,不必理会别人言说。

从《蓼莪诗》、《思亲诗》、“讲书”、“讲礼”、“讲孝”中,我们可看出水族人民特别讲究孝道,“讲书”虽讲《圣经》,但所选均是孝章。如因之认为水族信教,那就错了。从《迎灵诗》《送灵诗》可知,由于过去科学文化落后,水族人民崇奉鬼神。

家奠尾声,特别强调:“守孝三年,以报养育之恩。”这使我们更看出“孝”的厚重。

守孝三年,是水族人对自己父母从仙故到安葬、除服,所遵循、禁忌以表孝心的礼俗。水族丧事忌荤吃素,葬后开荤,但对孝子要求更严,有的葬后三年才开荤,有的杀一只鸡念咒取其血冲水漱口后才开荤……葬后“三九”二十七天,孝子要去墓地守灵。“七七”四十九天,孝子要打蓑衣睡地铺(悉心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故者为父,自剃光头戴孝之日起,九十天内孝帕不能脱(如出远门不便,可挂香亭上),胡子不刮,头发不能理。故者为母,则延至一百二十天(年幼时母亲喂奶、喂饭等更为辛苦)。守孝期间,家里待客不能猜拳行令,不能邀交杯酒,饭前要拿饭、酒、菜去香亭灵位前供奉……水族人非常孝敬老人,就是守孝期满除服后,也常常将舀好的饭放桌上供一会,斟好的酒点一滴在桌上,以示对先人的遥祭。这正是今天水族后人饮酒前常点一滴在桌上的缘故。从家奠仪式中可以窥见水族不仅有自己特色的传统文化,而且是一个非常孝敬老人的民族,一个很具传统美德的民族。目前在水族聚居地区,家奠仪式仍然极为普遍并且估计在短时间内不会自然消失。

(二)点主仪式

相对于家奠仪式来说,点主仪式则不是那么普及,点主仪式主要在有文化有影响力的丧家举行。下面是点主仪式的基本程序。

某人过世,孝子可以邀请有影响力的某某人士(如县长、乡长、乡绅等有地位的人)来参加点主仪式(祭奠时在事先准备的写有逝者姓名及生死年月等双层木匾,即神主牌上缺少笔画的“神主”两字上用孝子的血加两笔,把“神”字所缺的最后一竖画上,“主”字所缺的上面一点点上)。

如果某人受到邀请之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赴约点主,如果赴约,可以用红绸布写这样的帖子:××寿×公×公讳乡评(县评)××府君鸣金,给孝子。用红纸写帖子(注明参加点主的人的身份),如:×单位与××拜题。参加点主的人称为大宾,大宾入座时要辨明方向,坐向为华盖方。

孝家事先准备好的神主牌:××(如:上、上上、古稀、耄耋、期颐)寿故显考×公讳××老大人神主(“神主”两字各少一笔)。

点主时,大宾用毛笔蘸着孝子的血写上最后两笔,神字的竖笔由下往上着笔。木牌的两层两边都写有以上字。另外一层有如下字:

×命生于×年×月×日于×年×月×日×时告终正寝择吉于×年×月×日×时下葬

整个点主仪式由通站主持,基本程序如下。

孝堂肃静,举行饮宴点主礼。请大宾入阁更衣。起鼓,升炮,鸣金,奏乐。乐奏青音。执事者诣东阁,拜。请大宾出阁,引大宾就精前,请大宾脱帽,请大宾鞠躬,再鞠躬,三鞠躬,请大宾复帽,请大宾提精(读××点主的帖子),执事者提红(读红纸上的××单位的拜题)。执事者献桌。请大宾举杯,请大宾畅饮,请大宾会(搁)杯。请大宾举箸,请大宾动肴。执事者退箸。执事者歌《嘉鱼歌》[3]之首章,歌《嘉鱼歌》之次章,歌《嘉鱼歌》之三章。

嘉鱼歌

(首章)南有佳鱼,真然照照,孝子有酒,大宾是宴饮耀。

(次章)南有佳鱼,真然在在,孝子有酒,大宾是宴饮耀。

(三章)南有交木,干护来思,孝子有酒,大宾是宴,思思之,翩翩者追,真然来思,大宾是宴希之。

执事者扶孝子捧祖出阁,就大宾前就位跪。执事者刺血。请大宾秉笔濡朱,请大宾开主,请大宾排主,请大宾着笔,请大宾点内主,串外神,请大宾点外神,串内主。请大宾冠左耳,请大宾冠右耳,请大宾点天,请大宾点地,请大宾光前,请大宾裕后,必发后人,点主已毕,万事大吉。

大宾着笔时,读:“笔是蒙吉所造,安邦定国,今天我得来点主,将来孝家子孙发达,富贵双全。子孙个个金榜题名。”

请大宾读主就是念主牌上的字,并念道:点主,点祖,神主,神主,今天我来点主,不点为王,点为主。

家奠仪式唱的是《蓼莪诗》。点主时唱《嘉鱼歌》。祝主时,要说祝福的话,家奠还有讲书,点主没有。点主之后,主位置于家中,长期保存。

四、墓葬的基本形式

水族的墓葬形式,最早是在氏族的公共墓地堆一个圆形小土丘,后来发展为原始的单层石棺墓。这种墓,石块打制粗糙,无花纹、图案、文字等,远看像长方形箱子。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三都水族自治县引朗和荣耀等地的双层、三层石棺墓。这种墓一般底层放棺木,中层放随葬品,如死者生前的日用杂物、工具等。墓顶为装饰品。整座墓呈干栏式建筑式样,是水族墓葬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墓式。继石棺墓之后,又分支演变为宫殿式的大进门、二进门和三进门。

水族的种种墓葬,从文字形式看,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无字碑墓,二是水书碑墓,三是汉文碑墓。早期氏族公共墓地的圆丘和单层石棺墓都属无字碑墓,即坟墓上无论有无石碑,都没有文字符号标记。较早的双层、三层石棺墓所立的墓碑均用水书书写,碑文只20个字左右,记述死者出生和去世年月,以及立碑时间。这种墓目前发现不多,只榕江县计划乡上拉力寨、三都水族自治县周覃镇的查村及塘州乡的水族村寨中有一些。水书碑墓立于宋、元至明末清初之际。据查村水书碑文记载,墓主葬于水历中元第一元,距今470余年,当在明正德年间。清中叶后,大批汉人进入水族聚居地区,汉文化随之广泛传入,此后水族墓葬的碑文多用汉字书写镌刻。碑文不仅记述墓主的生卒年月和立碑人、立碑时间,而且还请人撰写长篇墓志铭,为死者歌功颂德。这种墓在水族聚居地区到处可见。

随着时代的进步,水族的丧葬习俗有了许多变化,仪式也日趋简化。为了表示对死者的悼念,一般只开小控或中控,时间是一个晚上或半天加一晚。有些地区已不讲究择吉,选择“三日大葬”,但墓穴仍然喜欢选择福地吉穴和利山利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