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八节丧葬习俗

第八节丧葬习俗

时间:2022-03-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丧葬习俗当一个人患了重病后,亲朋好友都要带着茶叶、冰糖之类的礼物来探望病人,病人和家属感谢探望者。转毕,全体参加殡礼的男子便自觉排成行,脱鞋而立。撒拉族现代丧葬基本上还保留着传统丧葬中的习俗,还是主张净葬、薄葬、速葬和土葬。土葬就是入土为安,表示人来自于土,而归于土。总之,撒拉族丧葬文化确是与众不同,相比之下有以下特点:第一,土葬。
丧葬习俗_中国撒拉族

第八节 丧葬习俗

当一个人患了重病后,亲朋好友都要带着茶叶、冰糖之类的礼物来探望病人,病人和家属感谢探望者。同时,病人和探望者互相请求对方原谅过往的过错,叫做“口唤”,意思是以往对对方若有言语和行为方面的伤害,请求原谅,这是基于伊斯兰教的信仰。伊斯兰教认为,一个人要是违背了主道(如放弃“五功”等对真主应尽的义务),则需要向真主忏悔,祈求饶恕;如果违背了人道(如诽谤人、亏待人、冤枉人等)则不但需要向真主忏悔,而且还需要向受害者赔礼道歉,请求原谅,否则末日审判时,受害者要讨还公道,要从其善功中扣除相应部分。人去世后,家人为亡者合上双目和理顺胡须和头发,展平手足。为了让亡人便于闭嘴,从下巴处到头顶用一条白布缠住,然后把“埋体”(遗体)放在木板上,面朝西而仰躺。接下来,亡人家属去清真寺报丧,再由阿訇通告“者玛提”(公众),同时也通知远处的亲朋好友前来参加“者那则”(类似殡礼,公众排队由阿訇带领向真主祈祷,求真主慈悯亡者,使其免遭火狱刑罚进入天堂)。如果亡者是老人,由亲属中的善哭善说者来哭诉,或请来村里的“牙海井”(善哭的哭手)坐在遗体旁边哭边诉说亡者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若亡者是新媳妇,那么,就不请“牙海井”,哭者则是她的丈夫,哭丧的内容是妻子在世时如何勤劳持家、孝敬公婆、养育女儿等方面的内容。

等哭丧结束后,亡者的家人请来宗教品位较高的人或阿訇准备给亡者“着水”(如洗大净一样,着水者戴上用白布缝制的手套,按伊斯兰教教规程序给亡者从头到脚冲洗三次,亡者的污脏部位则用棉花团擦洗),男不与女涤,女不与男涤。洗毕,把事先已准备好的尸布(男子为3丈3尺白布,分三件:抛拉罕、小卧单、大卧单。女子为3丈6尺白布,分五件:抛拉罕、小卧单、大卧单、缠腰、盖头)展开,擦些香水、冰片、麝香、藏红花、泉水等。“着水”完毕后,把洗尸床抬出门外,用尸布给亡者裹身,再把亡者用毡抬出屋外,放入尸匣内,上面盖上幔物(早先为粗布,以后为线毯,再后来为印有经文的绸缎幔),由几十人轮换将尸匣抬出大门。一路上,抬尸匣的年轻人随时换班,从右到左,从后到前轮流换抬,急速行走,中途不能停留。殡礼场一般设置于村子中间的麦场或野外的荒地上或清真寺院子里,几个年轻人把尸匣抬到殡礼场后先放到一侧。这时,陆续到达殡礼场的阿訇、满拉及老人们很自觉地排队走过去一一与蹲坐的亡者家人(这里指亡者的男性亲人)握手慰问,继而绕过去坐成一圈。亡者的亲人(一般为孝子)起身手捧一包钱(数千至数万不等)恭敬地递给围坐者,让每个人抓一下,抓到的人往自己胸前一贴并默念“我接受了,然后我赠给你了”后,再送给亡者家属,亡者家人再递给下一个人。这样,从一人手中转到另一人手中,一直转完。这种仪式叫转“菲提勒”(意为赎罪)。转毕,全体参加殡礼的男子便自觉排成行,脱鞋而立。这时,亡者的家属要喊:“哎,参加殡礼的老人,年轻人,我的亡者在去世前如果做了对不起大家的事,请你们给个口唤(原谅),若对你们当中的哪一个人留下欠账的话,丧事过后告诉我,我们当孝子的来还债。”紧接着由阿訇领拜,众人做殡礼。待殡礼结束,有几个年轻人把尸匣抬起,脚朝前,头朝后,众人其后随行,一并向墓地前去。安放尸体的坟坑一般都挖成南北方向的长方形的土坑。长2米、宽1米、深2米。坟坑内的西侧则挖一偏洞,洞内安放遗体,首北脚南面西,以示朝着伊斯兰教圣地麦加克尔白。然后把偏洞用土坯塞上,然后用土填满坟坑。这时蹲在一旁的阿訇和老人们开始打开《古兰经》就诵读起来。诵经结束后,亡者家属给众人施舍一小碗食盐或者一小块茯茶等,给小孩们舍散火柴。之后,众人掌手接“都哇”,至此葬礼结束,各自回家。

埋葬亡者后三天内,亡者家属的饮食由“孔木散”和“阿格尼”轮流送来,并且他们自愿到亡者家里,帮助砍柴、捣小麦、宰羊煮肉等,替亡者家属减轻负担。

埋葬亡者后的第三天,亡者的家里要宰羊、炸油香、煮麦仁饭等,请阿訇念经,全村男女老幼来吃麦仁饭。就在这一天,亲戚、当家们都到亡者家帮忙,到了下午日偏时,亡者的家人召集几个孩子去村子高处叫喊:“哎!大家,听‘亥贴’(经)来;哎!大家,吃麦仁饭来;哎!大家,拿肉份子来;哎!大家,取馍馍(指白则来油香)来。”这样,片刻间除妇女外,全村的男子、儿童们带上碗筷去亡者家。先是听诵经,接着吃麦仁饭,吃毕,亡者家属给每人依次分发一块肉份子。坐在炕正中的阿訇将得到羊尾部,以示阿訇的地位和亡者家人对宗教领袖的一种崇敬。之后,便于搭救亡者纪念日有“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四十、百天及周年。一般情况下,主要有三天、四十、百天、周年等忌日。亡者被送葬之后的40天内,家中的男子不理发,不刮胡须,妇女们也不能过度打扮。而且每天早晨,亡者家人请阿訇老人们走坟,在家念经,这样从不间断一直延续到40天为止。

人去世之后,亡者生前所用之物,包括衣服、被褥、拜毡等都要舍散给穷人,希望他们为亡者做好“都哇”。

撒拉族现代丧葬基本上还保留着传统丧葬中的习俗,还是主张净葬、薄葬、速葬和土葬。净葬表现在亡者入坟前必须净身(沐浴),或叫着水,梳理发须,冲洗全身。薄葬表现在亡者无论高低贵贱,贫富高下,均用白布裹尸,没有任何陪葬品和殉葬物,包括所穿戴的服饰、手镯耳环、镶牙等一律不能入坟。土葬就是入土为安,表示人来自于土,而归于土。伊斯兰教禁止火葬,因为伊斯兰教认为,火除了通常意义上的用途外,是真主用来惩罚罪人的,故与天堂对应的地方叫火狱,而不叫地狱。

总之,撒拉族丧葬文化确是与众不同,相比之下有以下特点:

第一,土葬。世界上的各种文化传统对死者的安葬方式千差万别,自古以来,悬棺葬、食葬、瓮葬、天葬、水葬、火葬、岩洞葬、高架葬、塔葬、二次葬、合葬等,其中火葬、天葬(又称鸟葬)、塔葬等主要葬式比较流行。比如中国信仰佛教的一些民族,像藏族的活佛及达官贵族死后,举尸而焚,焚尸完毕,拣起骨头灰烬,举到高山之巅顺风簸撒,或者撒到大江大河之中,让水流漂走。印度教徒中的有钱人死后也火化,然后将骨灰撒入被他们视为圣河的恒河中。1963年,罗马教皇允许天主教徒也实行火葬。从此天主教徒中火葬的也越来越多。而撒拉族根据伊斯兰教教规,自古以来,始终坚持土葬(特殊情况下的水葬除外),而且这种土葬方式也与众不同,不用棺材,把尸体直接放入土中,坟底也不铺什么木板、石板、水泥等非土物质,实行彻底的土葬,以体现真主用泥土创造人的原理,使之出于泥土,归于泥土,与泥土化为一体。

第二,速葬。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在人死后,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怀念,往往停尸的时间比较长,少则3天,多则十几天,有的甚至更长。而撒拉族则根据伊斯兰教教规,实行速葬,一般早晨去世的下午就入葬,下午亡故的第二天就下葬。如果亲属不在场,也顶多等3天,3天之内必须埋葬,以此表达对死者的尊重,体现亡人入土为安的意义。这种丧事速办,不搞马拉松式的吊唁活动的做法,一方面节省了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减轻了死者家属的负担,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尸体因长期停放而腐朽变质发出恶臭和排泄秽物等情况的发生,充分维护了死者的尊严与体面,也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显得既经济又卫生。

第三,薄葬。如何安葬死者,这在各个民族各种文化传统中,是大不一样的。有些民族实行厚葬。送葬的时候,请来一些吹唢呐的人,吹吹打打,热热闹闹,丧葬礼仪多得非行家不能尽数。而且根据各人的财力还要在墓坑中尽可能多放一些金银珠宝等陪葬品,所以历史上往往有盗墓者。与此相反,撒拉族丧葬文化则大异其趣,撒拉族根据伊斯兰教教义,实行厚养薄葬。伊斯兰认为,人死后上天堂还是下地狱,享福还是受罪,完全取决于死者生前信仰的虔诚程度和所作所为。信仰虔诚并且乐善好施者必定上天堂,没有信仰和作恶多端者必定下地狱。因此,要求人们生前多做造福人类的好事,要求子女,父母在世的时候,好好赡养,多尽孝心;父母死了以后,不必花很多钱为他们办丧事,不必造用棺材,不必放陪葬品,因为这些对死人无济于事。如果父母生前有积蓄或者儿女想再尽点孝心,那么把父母的积蓄或自己的一部分钱财直接用于周济穷人或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中,如办学校、建医院等更好。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在撒拉族社会,无论死者生前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入葬时都毫不例外地用3块白布裹身(妇女5块),埋在同样大小、同样深浅的墓地里,墓内不放任何多余的东西,哪怕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用过的东西也不放,更谈不上放什么陪葬品。这显示了人人平等的精神。身无分文者不必因贫穷而自卑,自认下贱,而应该相信通过自己虔诚的信念与良好的行为获得真主的喜爱与恩赐;腰缠万贯者也不能因富裕而自大,因为金山银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离开人世的时候,跟穷人一样,同样是3块白布,多余的一针一线都带不走,带走了也无用,有用的是生前的信念与所作所为。因此,富人不必嫌弃和鄙视穷人,不应为富不仁,而应该乐善好施,仗义疏财,将钱多多用在公益事业上,用在造福人类上,这样才不至于丧失金钱的价值。

第四,强调节哀。撒拉族坚守伊斯兰信仰,认为生老病死,乃主之定然。人应该服从主的旨意和主的安排。当亲人去世后,感到悲痛,泣不成声,这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不能号啕大哭,不能捶胸顿足,不能有任何过分的举动。守丧时间也不必过长,几个月后,仍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死的人已经死去,一去不会再返。活的人还要活着,而且要很好的活着。

第五,强调丧葬的警世意义。当一个撒拉族成员听到别人死亡的消息以后,第一个反应不是惊讶,也不是为亡人说一些好话,而是念一句《古兰经》中的经文:“我们确是真主所有的,我们必定只归依他。”(2:156)意思就是说,人人都要死,只不过有先有后而已。你先去了,我随后就来。为死者送葬的时候,强调活人应从中吸取教训,应该想到不知哪一天,自己也会有这样的归宿——一个土坑,一片漆黑,孤身一人,无人陪伴。是福是祸,全凭生前。趁死期未到,多做善功,多做好事。看开功名利禄,看开浮华世界,放弃惨淡经营,放弃投机钻营。《古兰经》警告世人说:“竞赛富庶,已使你们疏忽,直到你们去游坟地。”(10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