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固原回族的丧葬程序及习俗

固原回族的丧葬程序及习俗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二)善面 固原回族也叫“探埋体”(尸体),其程序相当于汉族向遗体告别。固原回族在备殓时坚持这两点,主要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了用白色布料做“克番”的习惯。
固原回族的丧葬程序及习俗_宁夏固原回族民俗

第二节 固原回族的丧葬程序及习俗

固原回族去世后的葬礼习俗,在各地因教派不同而大同小异,但有一些基本的程序。

一、弥留之际的习俗

固原回族在病人弥留(临终前)之际,要替代或协助其做一些应当做的事情。在亡人弥留之际,亲属要缓缓为其进水以保持其口腔润湿。在正常情况下,亲属或周围的人要在病人弥留之际,做好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留遗嘱 病人在临终之前一般留有遗嘱,遗嘱主要包括财产的分配和舍散以及对所欠债务的偿还等,以便使自己清清白白地离开人世,也避免后辈们因财产分割而造成矛盾。

(二)讨“口唤” 所谓讨“口唤”就是要个“许诺”,即平时所接触的邻里乡亲、朋友如果与病人发生过口角、矛盾甚至结下仇怨的,这时就要主动向病人说“色俩目”(要讨“口唤”),以讲明原情、消除误会与隔阂,互相原谅,了结往事。此时,传统的“一笑泯恩仇”就表现为“一‘口唤’泯恩仇”。

(三)念“讨白” 请阿訇给临终之人念“讨白”,向真主祈祷宽宥一生的罪过,表示忏悔,要求病人反省自己。在固原回族民间,无论男女老幼在临终之际,家人和亲属都要向他(她)替念“清真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替念的目的是要亡者临终前不忘主圣,从而得到信仰。因为穆圣说过:“谁结束最后一口气时念了清真言,谁必入乐园。”

(四)保持四周寂静 固原回族民间,在病人病危时要求周围保持肃静,不允许亲属乱哭乱喊,要屏除各种噪音甚至停止行走,力求避免因嘈杂、哭喊而增加病人的痛苦。在病人弥留之际,除允许病人的亲生骨肉和守候在病人身旁的阿訇或在群众中德高望重并懂得伊斯兰教教规的人以外,其他人均不能入室,直到病人殁了。

二、埋葬程序及习俗

固原回族依据伊斯兰教法规定,在病人停止呼吸后,要按如下教规程序进行埋葬。

(一)停埋体 固原回族在病人停止呼吸后,守在身旁的阿訇或亲人要给亡人瞑其眼、合其口、顺其手足、理其发须,整好亡人埋体。人逝世后不能停在睡觉的床上,有条件的要安排在通风凉爽的客堂大厅。如住房紧张或家境贫寒,可在客房地上铺上席子或架上停尸床,将亡人置于上面。停尸必须使亡人头北脚南仰卧,面向西。要给亡人覆盖一洁净的白布单(一般为九尺),将其全部盖好。与此同时,要派人分头通知本坊教长及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另外要在直系亲属中,推选出几位有组织能力和处理丧事经验的人,管好迎来送往、丧事费用等事情[2]。在这一过程中,不盛棺椁,不着衣饰,只在灵室内点燃安息香(此香内芯由竹棒制成),有时亦可用卫生香代用。

(二)善面 固原回族也叫“探埋体”(尸体),其程序相当于汉族向遗体告别。当阿訇满拉、亲朋好友、乡亲邻居向丧主和亲属表示悲痛后,就到停尸房揭开亡人头上覆盖的白布单,看看面容。然后根据亡人年龄、去世的原因,多方面劝说丧主家不要过于悲哀和号啕大哭,讲述人生的客观规律。固原回族群众反对丧家拍胸抓发、跺脚喊叫的怨恨之哭。回族在善面过程中,忌向亡人行鞠躬礼,忌丧家妇女、小孩跪在地上回礼。如是夫妻一方殁了只许在净身前善面哭泣,净身以后不许再看面容。

(三)坐夜 固原回族在人亡故后,若当天未能埋葬,还得“坐夜”,并须请一位深明伊斯兰教义的长者看守亡人。“坐夜”者要身上干净(洗过大净),停尸的屋子要点上香烛,直到天明。为了消磨时间,“坐夜”者要给丧主家的人讲人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讲穆罕默德的智慧故事,劝人要行善事,等等。在固原一些地区,回族“坐夜”时,还请教长给亡人的眼、鼻、嘴、耳等念“七窍米”,表示亡人不空见真主。这一习俗实质是回族对亡人的一种怀念,代亡人祈求真主饶恕生前罪过的一种善良愿望。根据习俗,坐夜的人不能打瞌睡,更不能睡着。有些地方防止坐夜者寂寞瞌睡,由二至三人轮流守或一起守。守夜者至午夜后要吃些干果之类,忌大声喧哗,忌玩赌、打扑克,这一习俗与汉族完全不同。

(四)净身 固原方言叫“着水”或称洗“埋宜台”。净身无论在清真寺还是在丧主家,都要准备好浴床(一般是洗干净的门板)、汤瓶、毛巾等。如在丧主家净身,离清真寺较近的,就都从寺里担水,途中担水人累了可由另一人替换,但水桶不许落地。净身一般由三人承担,即一人专门灌水,一人帮助冲洗,一人带上手套,双手轻轻洗涤。手套一般要准备两副,洗上身时用一副,洗下身时用一副,洗时汤瓶不许落地。

固原回族在给亡人净身时,男女有别——男不洗女,女不洗男。但无论洗男洗女,其程序都是一样的,洗法和平时洗大净一样,即先洗手净下,后用白布蘸温水擦洗口齿、鼻孔以代替漱口和呛鼻。接着洗脸、洗头,最后由上至下,先右后左,洗遍全身,并用浴巾擦干净。回族给亡人净身,除了洗涤的三人以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入内。

(五)备殓 固原回族俗称缝“克番”。回族克番有两个特点:一是从颜色上看,无论是哪个地区都是白色的,不用有色的布料;二是从选料质量看,不分贫富贵贱,一律是白棉布、白漂布等,不用绫罗绸缎和其他高级面料。固原回族在备殓时坚持这两点,主要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并逐步形成了用白色布料做“克番”的习惯。回族在给亡人备克番时是有讲究的,其样式、规格、要求在固原各地大体相同,但男女有别。男亡人用的殓服有三件:一是大殓(俗称“大卧单”),长短要略长于身,上下各余出六七寸。一般来说,长约七尺,宽约四尺五寸。二是小殓(俗称“小卧单”,也叫“二单”),长短要合身,但上下两头留有余地,宽约四尺五寸。三是衬衣(也叫“格米素”或“护心斗娃”),长自肩至踝骨,宽约一尺二寸左右。肩上要开缝,再加帽子一个,长共约九尺。女亡人的殓服,比男的多两件。除了同男子用的三件以外,另加裹胸和包头各一件。裹胸长三尺左右,宽一尺左右。包头也叫盖头,长三尺左右,用以裹发,并用布带束着[3]。“克番”上都写有经文,意为:“我作证,除真主外,别无主宰;我又作证,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表示死者生前是个敬畏真主的、有信仰的人。此外,固原一些地区回族在给亡人穿“克番”时,还要在“克番”上撒一些香料、冰片、樟脑水、香水等,其目的是为了防腐驱虫,也是对亡者的怀念。

(六)转“费特尔” 阿訇、满拉及念经人围绕亡人站一圈,有的教派用《古兰经》转“费特尔”(俗称“转经”),有的教派用钱向亡者转“费特尔”(俗称“转钱”)。其中“转钱”是由家人计算出亡者应该礼拜的次数和没有礼拜的次数,依此决定“转钱”的数目。“转钱”后亡者家人要把其中的一部分舍散掉,这样才能赎掉罪过。“转经”就是计算亡人没有念经的天数,再折合成钱,以经代钱,仍按“转钱”的办法处理。目的都是以此来偿还亡人在世时耽误的“五功”。

(七)抬埋体 在转“费特尔”后,众人要将亡人放在“塔木提”(一种底层可以抽拉的无盖大木匣子)匣子里。入匣时要用布单和其他物品遮住太阳,起埋体时由四人或六人抬起。抬木匣子的人中途累了可以换人,但匣子不许落地。固原回族反对雇人抬埋体,一般都由直系亲属来担任,许多人都争着来抬埋体。

(八)殡礼 固原回族称站“者那则”,是回族丧葬习俗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依据教规,凡参加殡礼的人都必须洗大净。殡礼的主持者(领导者)一般都是由本坊清真寺里的教长担任,也有的根据亡人的遗嘱来确定,但一般不论辈分与社会地位,只要懂伊斯兰教规,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即可。殡礼一般在丧主住宅院里举行,或在院外选一块平坦、干净之地亦可。从宗教意义来说,是生者代死者向安拉做最后一次礼拜,但系一种意向性的礼拜。其基本形式跟礼拜差不多:先将尸体放在西边,主持人靠近埋体站立,其他参加者都脱鞋随后排班站立。在简短的殡礼仪式上,参加者要念赞主、赞圣词,还要为亡者和生者求赦:“真主啊!求你饶恕我们中的生者与亡者,在场者与不在场者,少者与老者以及男人与女人吧!”

img132

▲送 葬

殡礼结束后,抬埋体的人将埋体抬至墓地安葬。在埋体下葬过程中,阿訇和满拉要为亡人念“讨白”,礼两拜“副功拜”,并诵读《古兰经》。在殡礼的整个过程,一切都显得庄严肃穆、宁静平和,没有呼天抢地、捶胸顿足的哭号,亲友们在哀默的同时,在内心深处为失去的亲人默默的祈祷和祝愿。因此有人说,回族穆斯林的葬礼是世界上最简短、最朴素的葬礼。

(九)入土与下葬 固原回族一律实行土葬,坟坑为长方形竖穴坑,南北向,长六尺许,宽三尺许,深九尺左右。在坟坑底的西边挖一洞穴,俗称“撺堂”。埋体入土前,孝子提前要看看坟坑和“撺堂”是否妥善。然后数人在坑上面站立,将埋体用白布带子从头、腰、腿三处提起,缓缓入进坟坑;坑下的人用手托着慢慢移入“撺堂”,使亡人头北足南,面向西。然后用土坯砌封“撺堂门”,忌用砖石封门。最后由众人填土掩埋坟坑[4]

在埋体下葬的过程中,阿訇和满拉们要为亡人念经,其他送葬者跪听祈祷。丧主家也要为亡人散乜贴,数目有百元、千元不等,常视家庭经济情况而定。固原有些地方,丧主除了给送葬人散乜贴以外,还要给每人散发一顶小白帽戴孝,并将亡人的衣物散给主持殡礼的人和洗埋体的人。

三、逝世后的悼念活动

亡人入土下葬后,固原回族一般要举行一系列悼念活动,以寄托对亡者的哀思。这些悼念亡人的时间与方式,一般是根据亡人无常时间的长短,来采取不同规模和方式的悼念活动,并称其为干“尔买里”或俗称“倒油”。主要的悼念活动有:

(一)消夜 悼念亡人无常,从埋葬后的第一天晚上就开始,民间称为“消夜”。在这次悼念活动中,丧主家要煮“米粥”、炸油香或烙油香,请前来操办丧事的亲戚、朋友和阿訇们吃。

(二)走坟 在老人亡故后,子女们还要请阿訇“走坟”四十天或一百天(如家里有会念经文的就自己去“走坟”),一般一日五次,共四十天。固原回族认为在四十天之内,亡人的灵魂还在。因此,丧主家每天都要点香、炸油香,做“都阿”向真主祈祷,亲属们一般都要参加。此外,在主麻日、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传统节日中,亲人们也要到坟上悼念亡人。

(三)诵经 在亡人葬后的第三天、七天(头七)、月斋(一个月)、“四十”“百日”和“周年”时,为纪念亡人,丧主家一般都要在家里请阿訇来诵经。这天,丧主家要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訇和满拉以及有威望的回族老人,到家里念经、吃油香。丧主家为了搭救亡人,求真主开天堂之门,还要向前来念经的所有人散乜贴(舍散),之后还要向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散油香。这一习俗,一般到了“二七”“三七”后就规模较小,有时不请阿訇,只是炸些油香散给左邻右舍或贫穷者。到了四十日,认为亡人的灵魂就要离开家了,于是隆重举行“尔买里”,一般早上先请阿訇“走坟”,完了请阿訇以及亲戚朋友和乡亲们到家吃油香,有的还给散乜贴。在四十、百日的悼念活动后,固原回族在亡人忌日的周年、三周年、十周年、三十周年也举行悼念活动(“倒油”),主人家仍要宰牛宰羊、炸油香,举行“尔买里”。过了三十周年,一般就不再搞较大的纪念活动了。

img133

▲走坟归来

总之,固原回族丧葬习俗是人结束一生后,由亲属、邻里乡亲、朋友等进行哀悼、纪念、祈祷的一种传统的有约定俗成程序与内容的重要活动,是回族民俗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的丧葬习俗,既有回族民间的传统习俗特点,又有伊斯兰教处理亡者的信仰性质。同时,固原回族在丧葬习俗中简朴易行、不慕奢华和贫富均等、纯正务实的传统习俗,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回族对生死的认识和心态。在提倡殡葬文明、移风易俗的今天,回族在丧葬活动中表现出的“葬唯从俭”等优良习俗有其积极的借鉴作用。

【注释】

[1]参见王正伟著:《回族民俗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186页。

[2]参见王正伟著:《回族民俗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187页。

[3]参见王正伟著:《回族民俗学概论》,宁夏人民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188~189页。

[4]参见刘伟、黑富礼主编:《固原回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22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