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和谐湖北的艰巨重任

构建和谐湖北的艰巨重任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湖北省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消费观念、节俭制度、节约技术实现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并直接影响和谐湖北的建设进程。
构建和谐湖北的艰巨重任_科技促进发展

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湖北的艰巨重任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建设和谐湖北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全面推广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支持有利于节能降耗的项目发展,大力推进节能建筑,重点做好节约能源、节约用水、节约原材料、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综合利用等工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构建和谐湖北极为艰巨的重要任务。

一、节约型社会是构建和谐湖北的艰巨重任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湖北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湖北的重大部署,也是关系到湖北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建设节约型社会,基于湖北省人口多、资源相对短缺、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破坏严重且现代化建设任务繁重的现实,基于湖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湖北省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切实保护、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里所说的资源,主要是指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之总称,主要包括可循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和不可循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的基本要素。事实上,建设节约型社会所涉及的资源不仅仅是自然资源,其资源概念有着更丰富的内涵,至少还包括社会资源等。

伴随着湖北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缺煤、少油、乏气的矛盾更是十分突出。湖北省的能源自给率较低:煤炭储藏量不足全国的1%,石油已探明的剩余可开采量仅占全国的0.8%,天然气的储藏量则更少。湖北省99%的电煤要从外省调入,大量的天然气也要从外省输入。“十五”以来,湖北省年均能源消费量达6 726万吨标煤,年均一次性能耗生产量只有1 636万吨标煤,自给率仅24%左右。2004年,湖北省原煤产量是全国的0.2%,用量是全国的3.07%;原油产量是全国的0.4%,用量是全国产量的4.6%。2004年,湖北省生产原煤854万吨,而消费原煤则高达6 758万吨,其5 900万吨原煤的差额靠外购。仅因原煤涨价因素,湖北省在2004年就多付出购煤款60多亿元。2004年,湖北省GDP比2003年增长11.3%;废水排放总量23.26亿吨;废气排放是8 838.13亿标立方米,比2003年增加32%;二氧化硫排放量69.24万吨,比2003年增加30.5%。2004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约2 200万吨,居世界首位,酸雨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而湖北省21个城市中有15个城市监测到酸雨。另,2004年湖北省产生工业固体废物3 266.38万吨,比2003年增加4.75%。[1]进入21世纪,湖北省人均年占有水资源量明显低于长江流域平均值,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湖北省处于我国水资源紧张(中度缺水)地区,虽然尚未进入水资源短缺(重度缺水)地区的行列,但南水北调工程势必会加剧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而水质性问题也使缺水问题日趋严重。[2]

面对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不足的压力,湖北省近年来在节能降耗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0年,湖北省每万元GDP能耗为1.42吨标煤,到2004年已下降到1.31吨标煤,下降幅度为7.7%,年均节能率为2%。与此同时,一批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九五”以来,武钢广泛应用节能新技术,吨钢综合能耗由1995年的1 154千克标煤,下降到2004年的774千克标煤,综合能耗下降率约33%。尽管如此,我们必须看到,湖北省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在万元GDP能耗方面有明显差距;湖北省域内企业与国内同行业企业相比,在综合能耗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2004年,浙江省万元GDP能耗为0.71吨标煤,湖北省万元GDP能耗为1.31吨标煤,两者的差距为0.6吨标煤。武钢与宝钢相比,主要能耗指标的差距也十分明显。2004年宝钢的吨钢综合能耗为675千克标煤,而武钢的吨钢综合能耗为774千克标煤,吨钢综合能耗相差约100千克标煤。据测算,湖北省“十一五”期间GDP以平均9%的速度增长,预计2010年的能源需求总缺口将高达7 157万吨标煤。从湖北省的环境承载力分析,按照现有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水平,湖北省要在2020年完成GDP翻两番,环境承受的压力将比2004年提高4~5倍。目前,湖北省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消费观念、节俭制度、节约技术实现成本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并直接影响和谐湖北的建设进程。

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关系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尺度和科技文化素质等。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把握几个主要着力点。

1.建设节约型社会要高度重视时间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可以说,社会对节能、节水、节材等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深刻,但对时间资源节约重要性的认识却颇为不足。一切节约归根结底都是时间的节约。时间是一个常数,也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为了加快发展速度和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明显差距,减轻其科技、经济发达给我们带来的压力。湖北省深感发展不快、发展不够,力图在中部地区崛起,也无疑是来自国内发达地区的压力。昔日的内忧外患使我们耽误了许多宝贵的时间,并与一些难得的发展机遇失之交臂。我们必须以艰苦奋斗、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发展,才有可能实现赶超和跨越。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高度重视湖北省正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间的节约”应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义和重点之所在。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一般的自然资源浪费往往与时间资源的浪费交织在一起,甚至由于两者相互作用而使产生的社会问题更为严重。尤其是一些关系国计民生重大决策的失误,既浪费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浪费宝贵的时间资源,劳民伤财,错失良机,会付出极大的社会代价。因此,在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践中,必须高度重视时间资源的节约和时间资源的有效利用,注重时间资源节约与一般自然资源节约的相关性及叠加效应。

2.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努力实现开源与节流的协同。在湖北省经济和社会运行中,针对资源问题的开源节流是密不可分的,开源为节流创造条件,节流向开源提出要求,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生产节约看,生产者通过技术创新变革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高耗时、高劳动强度的生产工艺,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及功能,是节约各种资源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层面,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引导和促进生产节约机制面向市场的过渡转变。从消费节约看,生产者根据现代社会对商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通过柔性化生产多品种、小批量产品和提供标准化、个性化服务,努力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商品品种、规格、包装及功能等方面的需求,这是消费节约的前提。在消费者没有选择余地或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消费节约只能是一种奢谈。从社会节约看,只有基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共同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采用开源节流的一系列举措,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社会生产过程与社会消费过程的有机结合,才能取得社会节约的最大成效。因此,在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践中,必须将开源与节流有机结合,使开源与节流协同,以达到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最佳效果。

3.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切实发挥知识和信息化对自然资源的减量替代及置换作用。人类已进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网络化正席卷全球,知识经济则初现端倪。信息网络化能有效减少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性,而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性则是导致资源浪费,尤其是时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2005年6月30日,我国网民突破1亿大关,我国网民数和宽带上网人数仅次于美国,位于世界第二。信息网络化能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降低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和社会管理的信息成本方面显得独特而有效。从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看,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组织或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传递或获取其需要的任何形式的信息(包括数据、文字、图像和声音等)。[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研究报告中指出: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及使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涉及的知识是人类迄今创造的所有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知识、管理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知识的无限性可以使人类无穷无尽地开发和使用知识资源,用知识投入可减量替代部分自然资源投入,用知识消费可以部分地减量替代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消耗,通过知识创新可以部分地置换资本。因此,在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践中,必须切实发挥知识和信息化对自然资源,尤其是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减量替代及置换作用。

4.建设节约型社会要尽可能动员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实践,涉及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也关系到社会中的不同利益群体及个人。要实现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取得节约型社会的综合效益,必须实行全民动员及最广泛的社会参与,要根据社会及各行各业的特点,积极建设节约型企业、节约型社区、节约型城市、节约型政府和节约型家庭等。目前,中央和国家机关已部署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积极建设节约型机关,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发挥了表率作用。中央和国家机关的这种示范得到了湖北省地方政府的响应,各地政府迅速行动起来,纷纷制定节约措施,在用电、用水、用纸、用车、用钱等方面作出了非常细致入微的规定,要求每个机关干部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争做节约表率。笔者认为,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湖北省地方政府的节约行动与中央和国家机关高度一致,缺乏针对地方特性的创新性,甚至出现形式主义和庸俗化的苗头,这是令人担忧的;二是湖北省各级政府既要重视机关事务管理中的资源节约问题,更要高度重视依法行政中的效率和时间节约问题。从政府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作用看,政府的行政效率以及社会影响所带来的节约,远比政府行政运行成本的节约重要,因为政府具有强大的投资建设职能和资源配置能力。对于政府领导而言,时间节约则更为重要。[4]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认为:时间是决定领导者之大小成就的最稀有资源,而且是最特殊、最无可替代和不可或缺的资源。政府应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减少可有可无的规制(如国内目前有包括武汉市在内的88个城市限制小排量汽车等),减少信息不对称,真正体现为市场主体服务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当务之急,政府应尽快组织制定和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所必须的一系列法规和标准,甚至采取一些必要的强制性措施,作出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安排。同时,要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建设节约型社会,倡导履行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并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NGO)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三、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路径依赖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科技社会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基本国情和湖北省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决定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路径依赖。

1.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始终依靠科技进步。科技进步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通过发挥其社会功能,能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不断增强社会的节约能力,不断强化社会科技意识及公众的科技素养。科技在节约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作用显而易见。科学的规划、科学的管理、科学的生产方式、科学的发展模式以及科学的生活方式,都是最大限度实现社会节约的有效途径。以海底通信电缆为例,20世纪60年代初,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通信电缆充其量只能容纳138对电话同时通话;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同样一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通信光缆能容纳150万对电话同时通话。电缆主要用金属材料制造,金属材料是地球上日益稀少的自然矿产资源;光缆的制造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硅,它们在地球上则大量存在。显而易见,在此期间的科技进步尤其是光传输理论与技术的突破以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创新,对减少物耗、实现资源替代以及提高功效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历时性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与1999年相比,每万元GDP能耗下降了45%;从共时性分析,由于我国科技、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明显差距,一些关键技术落后甚至尚属空白,所以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加快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较大。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其中火电、水泥等8个高耗能行业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从湖北省目前每万元GDP的能耗看,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这种状况形成压力和动力,为发挥科技进步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作用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湖北省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科技进步,尤其是通过强化科技自主创新,切实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进程。

2.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努力弘扬民族精神。科学技术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不可或缺,而民族精神对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则非常重要,因为任何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的改变都必须建立在主体自觉的基础之上。民族精神产生于一个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是民族心理特征、思想情感、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古往今来,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也是度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中华民族具有优良的文化传统,具有形成已久、世代相传、不断丰富的民族精神,历来以勤俭节约、勤俭建国、艰苦奋斗等为传统美德,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综合国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理念、消费观念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受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时尚消费观念的影响,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铺张浪费、追求奢华、超前消费的社会现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势必会使人们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发生变化,但民族精神不能丢、民族传统美德不能丢。在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践中,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始终坚持勤俭节约、勤俭建国和艰苦奋斗,倡导消费不浪费、享受不奢华的生活理念。

3.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运而生,是一种关于经济、社会、资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也是一种适应未来发展的新经济形态,更是一种极具操作性和广泛参与性的社会实践模式。循环经济的核心功能是有效提高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并保护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有三个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重要原则:一是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尽可能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二是再利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多次以及以多种方式使用物质产品;三是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尽可能地将废弃物质再生利用或资源化。从这三个基本原则看,循环经济对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适用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各个领域,而且也渗透到社会生产、社会服务和社会消费的每个环节,对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社会管理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都产生深刻的影响。[5]可以说,循环经济是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经济模式,其功能所带来的综合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对其认识不能简单地局限于经济功能或生态和环境功能。湖北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践中,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

4.建设节约型社会必须切实强化自主创新。我国的工业化过程,受前苏联和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模式影响,基本上是重复一些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再恢复”的道路,其生产和生活消费模式也对我国产生影响。我国在人均GDP400~1000美元之时,出现了发达国家人均GDP3 000~10 000美元期间才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每天的耗水量世界第一,每天的污水排放量也是世界第一,生态环境呈继续恶化趋势。然而,由于国情不一样、自然资源禀赋不一样、综合国力不一样,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消费模式完全适合于中国。美国目前的年石油消费总量为9亿吨,人均年消费3吨以上。若按美国的这种石油消费标准,我国每年要消费石油40亿吨,世界上所有国家采出的石油都难以满足我国的消费需要。同样,美国的电力消费模式和汽车消费模式也不适合于中国,简单模仿攀比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是由湖北省省情所决定的,涉及观念、文化、科技、教育、组织、制度等许多方面,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强化多方面的自主创新。在湖北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践中,要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发明创造活动,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潜能,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加快构建和谐湖北的进程。

原载《构建和谐湖北:发展与动力》,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

【注释】

[1]何大民.湖北经济“循环”从何做起?[N].中国经济时报,2005-08-18.

[2]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湖北发展研究报告2004[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249.

[3]李光.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4).

[4]李光.领导者的自我时间管理[J].学习与实践,1985(8).

[5]李光.以科技进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