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营造情智共生校园

营造情智共生校园

时间:2022-02-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育童小学自成立以来,一直追求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活动中回归生命与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未来学校的发展将继续奉扬以往,开创未来,彰显师生生命价值,唱响育童的生命之歌。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雏鹰大队、上海市心理健康辅导实验学校、浦东新区生命教育试点学校、新区排球特色学校、新区科技特色学校、新区行为规范二星级示范校、新区法制教育二星级示范学校、新区社会事业工作委员会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这种特有性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因此,关注生命的发展,成了学校教育最根本的使命。

一个自然生命体的人要发展成为社会生命体的人,就必须在其自然生命体的基础上,获得文化、智慧、道德和人格等精神方面的发展。教育显然是促进这些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同时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特点,所谓“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人类的教育不能跨越人的生命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从完整生命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未完成的自然生命和人的精神文化生命都呼唤着教育。“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生命持续不断地成长”。育童小学自成立以来,一直追求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活动中回归生命与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未来学校的发展将继续奉扬以往,开创未来,彰显师生生命价值,唱响育童的生命之歌。

第一部分:学校基础

一、历史回顾

浦东新区育童小学是创办于1999年9月的一所公建配套学校。八年来,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具有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基本形成了好学、有礼、诚实、创造的学风,严谨、爱生、团结、进取的教风,爱国、诚信、认真、创新的教风。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雏鹰大队、上海市心理健康辅导实验学校、浦东新区生命教育试点学校、新区排球特色学校、新区科技特色学校、新区行为规范二星级示范校、新区法制教育二星级示范学校、新区社会事业工作委员会创建文明单位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树立了“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好每一位儿童,让每一位儿童都在自信、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服务理念;树立了“制度、情感、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理念。教职员工正逐渐将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学行为、管理行为。

二、现状分析

(一)外部背景(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时期,也是上海迎接世博会,浦东新区全面建设外向型、多功能和现代化新城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时期。“发展大计,教育为本”。为了实现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教育对浦东新区开发开放、构建和谐社会的贡献力,浦东新区政府提出了“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打造“开放、多样、优质”的浦东教育发展目标。对育童小学而言,这些无疑都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

(二)内部背景(优势与不足)

1.发展优势

学校创办以来,十分重视队伍建设,并注重校本培训,效果显著。

一支勤于管理、勇于奉献的干部队伍。育童小学的中层干部年轻、有活力,管理有方法、有成效。虽然每人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但在管理过程中,渗透着现代管理的理念,条线工作分工合作,相得益彰。

一支敬业爱生、勤勉刻苦的教师队伍。育童的教师师德高尚、虚心好学,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的一致赞誉。学校现有教职工63人,在编在岗教师57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33人,小学一级教师23人,未评职称的1人,分别占在编教师数的57.9%、40.3%、1.8%。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为100%,高一层次学历(大专)有52人,其中本科学历有20人,本科在读有8人,分别占教师数的91.2%、35.1%、14%。学校现有新区骨干教师3人,占教师数的5.3%,分别承担数学和体育学科的教学工作。

一支求真务实、研以致用的教科研队伍。学校坚持以课题为引领,在研究和实践中打造一支具有战斗力的教科研队伍。通过区级课题《小学教学导乐策略研究》、《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快乐半小时”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等课题的实践,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丰富了研究方法、提高了教学能力、展现了科研成果。

2.主要不足

社区与学校:一方面,学校地处由农村开发转化而成的新城区,社区内家庭文化层次偏低,家庭教育能力偏弱,这与周边发达的经济环境、学校环境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不同步,也为学校教育向社区家庭的拓展和延伸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另一方面,学校虽然具备了一些有利的办学条件,但是尚未形成明确的办学方向和个性,学校还需要通过科学化、系统化的有效管理,构建自身的管理文化,并建立学校的现代化管理网络,以加强科学管理、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从而缩小实际办学质量与社会期望之间的距离。

生源与师资:外来务工者的不断导入,给他们的子女安排就学问题,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教育等方面的接受能力差异较大,特殊家庭子女人数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家长配合与支持学校工作的认知比较薄弱,家庭教育行为有悖学校教育。另外,本校教师的学历虽均达标,但高学历、高职称的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比较缺乏,因而显得教学基础相对不够稳固。

第二部分:发展战略目标

一、办学理念——“继往开来,实现学生生命健康、和谐、人文发展”

依据现今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以及上海市二期课改及上海市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要求,我们认为我校的学生、家长、教师都渴望获得更多的成功、更需要自信。因此,学校在2004年—2007年的发展规划中,提出以二期课改为契机,以自信教育为抓手,紧紧围绕“让每一儿童在自信、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的理念,进行学校整体教育改革,促进了学校的稳步发展。因此,学校在新四年发展中,将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并依据当今的教育形势和要求进行拓展和丰富。

1.深化 “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好每一位儿童,让每一位儿童都在自信、成功中得到主动发展”的教育理念。以育人为根本,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自信成功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得到全面、主动的发展。

2.深化“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全心全意为家长服务,全心全意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服务的理念。学校教育提供给社会的是一种公共服务,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全校教职员工要正确树立教育的服务意识,努力为学生、家长、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3.深化“制度、情感、科学、民主”的管理理念。坚持制度管理、情感管理、服务管理、标准管理相结合,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营造和谐、积极、奋进的育人氛围。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家长合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看到自身发展的希望,让学生看到自我成长的希望,让家长看到孩子成才的希望,让大家看到学校发展的美好前景。

4.确立“追求生命价值,实现学生生命健康、和谐、人文发展”的新理念。生命教育所言及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自我生命,还包括他人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还包括自然界其他物种的生命。生命教育以个体的生命为着眼点,在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中,成全生命,实现生命的和谐发展、人文发展。

二、 总目标

(一)总目标:“追求生命价值,实现学生生命健康、和谐、人文发展”

上海市教育党委副书记翁铁慧指出,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的基本思路就是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全体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着眼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提升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质量奠定基础;着眼于增强学生在自然和社会中的实践体验,为营造健康和谐的生命环境奠定基础。为进一步推动生命教育,上海初步形成了两个“注重”、两个“突出”的工作理念。两个“注重”就是指注重潜移默化、注重全方位教育。两个“突出”就是指突出学科作用、突出学生体验。

育童小学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通过深入开展生命教育,严格按照学校“生命课程”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人文发展。

(二)具体目标

1.打造浦东新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

根据国家对素质教育总体要求和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实际,育童小学创建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的目标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通过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引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浦东新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持续、稳定、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

(2)通过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建设,促进学校在教育思想、实验项目、管理水平、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方面创造出有利于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新鲜经验和实验成果,提高社会美誉度,推进义务教育的整体发展与提高。

(3)通过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建设,形成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进步和成长。

(4)通过素质教育实验学校建设,积极探索现代学校管理,通过教育创新和制度创新,激活学校办学活力,形成学校依法自主办学、自我约束、主动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内驱力,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学校文化和办学特色。

2.建设成为浦东新区校本研修基地

以新区教师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师教育和教科研工作。坚持以教研组为主体的常态下的校本研修活动,继续加强以教研组建设为着眼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建章立制,科学规范地开展各项研修活动。努力将学、教相结合,以学促教、以教促学;个人培训与集体培训相结合,集中经验、推广经验,力争通过培训,有启发、有提高、有成果。做到以训促研、以研兴教,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1)总体目标定位:发挥团队合力,依托教学开展实践和探究的活动,促进校本研修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发展。

(2)教师发展目标:拓展视野、转变观念、更新知识、解决问题、超越自我,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化成长。

(3)最终目标:形成具有育童特色的校本研修文化,让研修成为学校发展和改革的动力,把研修作为实现学校走向卓越的途径。

3.发展成为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

(1)明确“示范校”的目标定位。在管理上,注重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运行机制的构建;注重校内外道德环境与人文氛围的建设;注重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使学生在诚信意识、遵守公共秩序、保护环境、文明礼貌等方面有突破性进展。

(2)实现“示范校”的榜样示范。重视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进一步从“师德、师责、师风、师效”等方面丰富师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完善教师的评价激励机制,以榜样为引领,以教师为楷模,提高“示范校”的建设效果。

(3)探索“示范校”的活动创新。积极开展学生道德行为养成的实验及各种方法的研究;让“示范校”建设与“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与中小学课程改革实践、与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示范校”要在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带动家庭、社区共同建设道德行为规范,营造和谐社会氛围活动中出经验、出成果。

(4)拓展“示范校”的教育空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珍爱生命”,以“生活育德”为切入口,引导孩子学会自我欣赏、自我接纳,培养学生充满自信、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带动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机遇,有信心、有勇气地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间,迎接生活的挑战,在挑战中证实自己的价值,感悟生命的美丽,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5)提升“示范校”的发展内涵。“示范校”的建设,体现“硬管理,软着陆”。在强调基本制度建设的同时,学校重视软性的管理理念发挥,并着眼于以下三方面的建设:

①“软”着眼于人文关怀、人格尊重;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和谐校园文化

②“软”着眼于心灵沟通、情感化育;强调沟通分享,合作发展,共同进步;

③“软”着眼于文化熏陶、信念构建;强调文化的管理,非正式制度约束。

4.创建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把科学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特色之一。注重普及科学知识,注重人才培养,注重机制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示范辐射作用。

(1)强化责任意识,注重常规管理的效度。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校科学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不断建构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逐渐完善《学校科学教育工作管理条例》、《育童小学科技教师岗位职责》等多项科学教育工作规章制度,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合理安排资金,完善教学所需设备。

(2)强化多元渠道,注重科学探究的力度。在课内操作中培养科学的兴趣:通过利用《自然》课上“有结构”的材料,让孩子们在短短的35分钟内激发更多的学生喜欢科学;在校内活动中培养探究的潜能:在课程安排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科学设定的,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尽展学生所长,开展科技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潜能;在校外拓展中培养创新的能力:通过与“上海积成电子系统有限公司”签订的假日小队科普教育基地活动,开展观察、养殖、小实验等活动,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3)强化激励机制,注重人才培养的广度。落实梯队建设,在每个年级成立兴趣组,每个班级开设科技角,真正做到“班班有队员,年级有队伍,学校有尖子”,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进行各个项目的训练,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坚持“全面发动、全员参与、精选尖子”的策略,成立“金钥匙”科技竞赛组、三模队、发明创造组、机器人组等多个科学类“金牌行动”集训组,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4)强化内涵发展,注重特色项目的厚度。确立特色项目,体现校本性;落实活动经费,体现实践性;根据学生特点,体现分层性;开发校本教材,体现自主性;注重科学训练,体现成效性;开展课题研究,体现科学性

(三)培养目标

学校根据原有基础和本校校情,在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指引下,确立的育人目标是:身心健康、基础宽厚、自主自立、特长初露。具体体现在:

1.身心健康: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等思想感情,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积极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育锻炼能力。

2.基础宽厚: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勇于涉猎课外知识,了解一些生活、自然、和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拓展知识面,培养发展性学力。

3.自主自立: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同学自己帮,切实维护集体的荣誉;善于合作、勇于创新,在学习、生活、活动领域发挥自主自动精神,培育健全的人格。

4.特长初露:在体育运动、科技创新、主题活动、艺术表演、社交活动、探究实践等某个方面具有浓厚的兴趣,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第三部分:实施战略

一、原则

第一、前瞻性。展望未来,学校的发展目标是创造而不是实现;

第二、可操作性。指标体系化,各项任务、责任落实到具体团队和个人;

第三、继承性。发展规划建立在对学校自身核心竞争力和比较优化的认知、培育的基础上;

第四、可监测性。讲求效益、坚持标准。严格按照时间监测指标的落实,考核责任人的绩效。

二、策略

第一、领导示范、全员参与。在实现各项任务中,我们坚持从易到难,从低到高,一步一个脚印落实;在人员要求和责任落实中,我们坚持从领导到教职工、从骨干教师到普通教师,强调领导和骨干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同时让普通教职工承担应有的职责。

第二、循序渐进、轻重有序。在实践过程中,各项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的坡度推进,时间安排上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责任人的安排上体现轻重有别原则,直接责任者全面负责,分项责任者承担相关责任。

第三、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坚持学校实际标准,有的放矢,实事求是。在时间上,按照每年度进行分段规划;在任务安排上,重点任务专门落实,一般任务全面关注;对于在一定时间无法完成的任务,通过集体反思和总结,争取改进的最优化。

三、实验项目:营造情智共生校园 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生命教育是育童小学的特色项目,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已形成了《珍爱生命、砥砺生命》成果集。面对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我们的指导思想是: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继承的是,学校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经验、在主题活动中体现生命教育内涵的特色;发展的是,在学校教育领域全面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在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培养、课程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体现生命价值,让学校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乐园,让育童成为情智共生,和谐相融的家园。

实验项目“营造情智共生校园,提升师生生命质量”旨在通过四年的研究与实践,让育童学生的发展体现在道德的完善、心灵的健康、情感的丰美、学力的提高,实现学生生命健康、阳光、和谐发展。让育童的教师发展体现在师德的臻美、理念的更新、业务的提升、情操的陶冶,实现教师职业生命自主、和谐、愉悦发展;让育童的发展体现在管理的高效、教学的优质、设施的完备、文化的厚实,实现学校生命智慧、和谐、人文发展。

第四部分:实施方案

一、管理制度:制度建设从显性走向隐性,由管到理,由被动到自主,形成文化治校新局面

(一)学校基本管理制度的调整和完善(校长室、校务办,2007 9——2008 8)

1.对原有的学校管理制度进行梳理、调整和完善,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依据,形成符合育童校情的,兼顾科学性、民主化的学校制度。

2.以提高管理实效为主旨,组织班子成员参观其他先进学校,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本校实际,提“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的科学管理。

3.创新机制,加强目标管理。学校将遵循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积极推进教师管理的全员聘任制。力争做到“合理设岗、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强化考核、科学管理”。学校和每一位教职工签订岗位责任书,进一步完善学校的目标管理体系,创新性激励机制,创设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

(二)日常教学管理:教师是学校管理的主体,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教导处2007 8—2009 2)

1.通过调查研究,完善教学管理流程。班子成员深入各组室了解管理实情,及时总结管理中的经验与得失,对各项制度,特别是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对缺乏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进行专项的指导。

2.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研究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和教师一起研讨反思,加强沟通和指导,提高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学管理能力。

(三)自主、和谐、人文的管理文化形成(校长室,2007 9—2010 8)

首先,对前几年的学校制度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反思为主;

其次,把学校管理中的和谐、自主与人文化的管理制度汇编成册,完成《学校章程》的编订;

最后,形成初步的自主、人文的管理新范式,形成学校管理新经验。为下一轮学校发展奠定基础。

(四)生态管理理念:实现科学与人文管理的融合,追求崇尚成功的管理实效,使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走上成功(校长室、党支部,2009 9—2011 2)

首先,教师职业成功的教育生态。通过看重教师发展权,构建学习型组织和搭建教师研修平台,提高工作质量,增加科学含量;通过给教师参与文体、艺术、读书活动的形式,提高教师的社会质量,增加快乐含量;通过阳光教师和形象教师论坛,提高教师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人文含量。

其次,学生成长成功的教育生态。把学生培养成为他想成为的那个身心健康、自主和谐的大写的人;通过提升教学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水平和满意指数,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教师与学生的融洽程度;塑造人文的班级文化,通过温馨教室和班级发展规划,实现班级和谐和自主发展。

最后,学校发展成功的教育生态。倡导“效能化”校本文化管理,通过对话、项目绩效、危机和标杆等现代管理新理念,推进学校效能的建设,实现生态化学校建设;构建“合作”的学校管理机制,通过家、校和社区的共建,达到学校合作化经营,提高学校管理效益。

二、师资建设:打造一支师德臻美、教学精湛、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教师队伍

(一)2007学年工作重点:着力打造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党支部)

1.树立育童教师形象标准:健康、诚信、负责、尊重、和谐

育童小学的教师们在实践“追求生命价值,健康、和谐、人文发展“的育人目标过程中,遵循育童教师的形象,以崇高的师德成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养成规范的引路人。

2.牢固树立科研意识和终生学习意识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民族精神教育纲要》、《生命教育纲要》教育为抓手,教师进行自主思考,自我学习,引领教师自我专业的成长,从而促使每位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发展。

(二)2008学年工作重点:精心培养教师,使整个师资队伍具有高尚的师德,具有较高的能力,在素质教育、文化生活阵地上展示职业生命价值和作用(党支部、教导处)

1.塑造师德形象,提升教师人格魅力。教师仪态仪表要庄重得体,对待学生要有人文关怀,对待事业和发展保持乐观豁达、合作与良性竞争态度。学校通过对教师形象的设计,确立育童教师形象标准;通过对教师神圣师爱的倡导,推动教师人文关怀;通过对教师发展提供平等、民主与合作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性评价制度,实现教师之间和谐合作的氛围。

2.强化校本教研,促进专业能力提升。学校将积极推动教师对话交流教学制度,引导教师以案例为载体进行行动研究;积极推行教师“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强调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师发展有效形式;提倡教师进行自我培训,建立“教师业务发展档案袋”;提供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强调在研究状态中实施教学改革。另外,借助外力,开展“名家系列讲座”,建立“育童讲坛”,定期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互动,促进学校研修文化的形成。

3.展示生命活力,实现职业生命价值。学校通过阳光教师形象工程,积极开展教师文化娱乐、体育竞赛等与生活紧密相关的活动,激发教师的生命旨趣;学校提供肥沃土壤、架设多维舞台、拨通“网络无极限”,满足教师追求生命成长需求;学校教研组通过头脑风暴形式,组建专题科研兴趣小组,培养教师研究习惯,实现职业与生命的一体化。

(三)2009学年工作重点:努力优化教师成长环境,积极营造教师合作氛围,形成初步的教师研修文化(教导处)

1.努力提高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壮大优秀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方式,引进生命教学实践,聘请教学专家进行生命互动教学指导,形成课堂教学新模式——生命活力课堂。

2.通过各种学习渠道,使教师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楼:高尚的师德师风,较高的学历、较先进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育教学艺术及科研能力。

3.加强校内教科研建设,抓好课改文件、素质教育理念、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学习;结合教研组实践课,请相关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专题性研究和讲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挖掘骨干教师的教学潜能,帮助他们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四)2010学年工作重点:提升教师能力、形成符合研修基地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校长室)

紧紧围绕“骨干教师”和“市级优秀教师”这一目标,学校将着力建设一支符合研修基地标准的、专业化程度卓越的教师队伍。在对骨干教师的业务提升上,我们将体现因人而异、分层指导的原则,给教师政策上、业务上、情感上的有效支持。

1.对教有经验、育有成果的教师,我们将注重帮助他们在理论上提高,指定教科室对其教育教学状况进行调研、总结,上升为理性材料,推广其经验。

2.对各类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及教学新秀,则提供各种业务进修机会,并积极推荐他们参加各类研讨活动,在学校的各类教学研究中给他们压担子,搭建展示平台,辐射他们的教学经验,弘扬他们的教学风格,帮助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向“名师”靠拢,提高自身的学养和社会美誉。

(五)抓实教研组建设,构建自主探究的教研文化(教导处,2008 2—2010 8)

从新课改实验入手,以课堂教学为重点,各年级齐头并进,建立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三级教研体制。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注重教研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讲究形式,注重实效。采取推门听课制、观摩课、比赛课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借助校园网、校刊,开展网络教研:设置课程改革专栏,及时发布课改成果;依托论坛平台,就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大讨论;展示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个人风采。

1.指导各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有序的教研活动,组织指导校级研讨课。组长组织好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质量。继续实施“改-学-研”一体的研究模式,即课堂改进、学习内容与研究内容合三为一,既减轻教师负担,又切实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举办“课堂改进计划”之案例评比活动。

2.深入总结自然与体育教研组的优秀成果经验,积极在校内外推广和示范,引导学校所有教研组形成追求卓越发展的文化氛围;与其他学校举办联合教学研讨活动,加强区域合作,相互沟通课改经验,实现区域联合,资源共享。

3.提高教师研修质量,形成学校教师发展的自主机制,发挥教师培养“造血”功能。

首先聘请名师带教。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将优秀教师派送到名校进行观摩学习,推荐到各类名师基地进行培训,聘请特级教师带教区级骨干教师,制定“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指导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为教师搭建成长的舞台,让教师不断获得成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其次加强教师的各类培训工作。学校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按时、按地,保质、保量地参加上级部门的统一培训;另一方面我们将在校内继续加强学校师资自培工作,如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多媒体制作的培训、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网站制作的培训、班级网站管理的培训、教师动态考评系统使用的培训等。逐步完善学校自培机制,建立健全自培制度,做好培训活动的全程化管理。

(六)召开“教学专题研讨会”,展示名师的成长历程,示范生命主体价值(校长室、教导处,2009 9—2011 2)

1.教导处在09年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在教改新形势下勇于探索、主动尝试、积极探索。

2.由校长室和教导处共同组织和策划“教学能手示范大赛”;专门组织安排教学能手进行示范教学展示,学校聘请专家给予专业性点评和指导,培养一批育童教学能手。

3.聘请专家、学者、理论研究者帮助学校的骨干教师总结个人教学风格,形成个人独特魅力。组织开展“同上一堂课”、“区级骨干教师群体展示” 、“男教师教学风采展示”等活动,全力宣传育童教师的教学业绩,并将视角拓展到华东乃至偏远地区。

三、学生培养:培养出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知己、知人、知物的健康、向上、快乐的生命价值主体。

(一)良好习惯、伴我成长(德育室、大队部,2007 9—2009 2)

1.在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上,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观念,将好习惯的培养作为行为规范教育具体的抓手。学校结合“五小”公民道德建设要求,继续开展“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开始,以养成最基本的行为习惯为主要内容是开展好习惯活动的核心。

2.注重以班级为单位,自主地开展好习惯养成活动,各班结合自己的特点,制定班级的活动方案,并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相结合,实行每月考核。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家长评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新进步。

3.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发出倡议,用实际行动做孩子的榜样,并请家长共同监督,参与评定,赢得家长支持。

(二)形象少年、塑造自我(德育室,2008 9—2010 8)

将形象少年教育与行规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主体自己塑造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开展形象少年工程建设,为解决空洞说教与机械训练、学生言行不一、缺乏自律等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1.学校组织师生和家长共同讨论育童少年的形象标准,归纳出,如“守规范、会学习、勤实践、能创新、增自信”等育童阳光少年形象标准,在校内外开展育童形象少年主题教育活动。

2.协同各方面力量拟定“育童形象少年”的评选细则,学年末,学生们通过演讲、录像、小品等形式,选出心目中的“育童阳光形象少年”。

3.以鼓励性、递进性为原则,将阳光形象少年分为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阳光形象少年。可以给更多的孩子成功的机会,给不同基础的学生以不同的台阶,帮助每一位学生向更高的形象目标努力。

4.建立“育童阳光少年档案”——激励学生成长,记录学生们真实、可贵的成长足迹。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档案袋,记录下他们在争做“育童阳光形象少年”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关注每一个孩子争创的过程,关注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份努力。

(三)特色课程、体验成长

实施生命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生命真谛”,加深对珍爱生命的理解,也成为学校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创新之处。

1.通过“心灵驿站”课程,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大队部,2007 9—2011 8)

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尊、自信,懂得尊重、友善、分享,能够理解并关爱他人,培养坚强的意志,增强承受挫折、克服困难、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作为心理辅导课的延伸,开辟心灵按摩区:“童心童言”区让学生畅所欲言,“心语心愿”区让心理辅导老师孩子排忧解难;“放飞心灵”区染学生听听音乐、看看书,放松心情;“快乐天地”区让学生自主选择游戏项目活动,进行自我心灵减压。

2.通过“阳光体育”课程,养成健身好习惯(体育室,2007 9—2011 8)

建设“阳光体育”校本课程,把单纯的活动,变为内容、目标、要求、组织、评价等较为完善的校本课程,使半小时健身活动成为一门课程,科学、持续、有效、规范地进行。今后的四年中,学校将让每一位学生基本学会近10项体育活动,五项棋类活动,并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同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点,提高学生素质,愉悦学生的身心。

3.通过“DOREMI小舞台”实践课程,点燃学生生命中的激情(大队部,2007 9—2011 8)

继续搭建“DOREMI小舞台”实践展示平台,在每个月的月底开展如:“同在一片蓝天下,手拉手共同成长”、“交通安全最重要”、“小朋友与大恐龙”等主题的自我展示活动课。通过“DOREMI小舞台”实践课程的实施,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荣誉感,并与同学建立起理解、信任、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四)主题活动、感悟生命(德育室、大队部,2007 9—2011 8)

1.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或当前教育形势,开展“我为世博会添光彩”主题活动、“亲亲地球”的环保活动等; 通过校外主题活动,“垃圾不入地,社区更美丽”活动、“夕阳无限好”敬老活动,并结合各种传统节日,开展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增强学生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2.每年举办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和“文化节”。作为阳光体育的重要举措之一,学校体育节不仅倡导学生加强身体健康、更是营造特色课程文化需要;科技教育是学校的传统特色,科技节有利于激发学生科学精神,继承和发扬学校的科技特色优势,奉扬科教升校的战略;艺术教育是学校相对薄弱的项目,开展艺术节、文化节活动,旨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校园生活。

(五)成果展示、激励生命(校长室、德育室,2007 9—2011 8)

以“感动育童的十大人物”事迹报告会和德育校本课程展示的形式来凸现德育规划的预期效果。

我们的主题:感动无极限,感动无贵贱。让育童师生为自己的生活点滴谱写生命赞歌,激励更多的育童人参与生命价值分享。

四、生命教学:用生命教材和课程构建生命课堂,以生命思想与教学形式激发生命活力,造就情智共生的生命个体

(一)生命教材编制。根据国家和校本教材的实际情况,编写出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生命发展的具有生活意义和价值的学校生命教材系列。(教科研室,2008 2—2009 2)

1.把“静”变活。教导处和教科研室组织课程小组对国家和市级教材进行统一的筛选,把所有具有生命特色的课程组合一起,形成国家“生命”课程体系。在学校每个年级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这些传统的国家教材在育童小学焕发“生命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教材体系。

2.变“活”为精。学校一直就有的校本课程体系是学校的活教材的一部分,活教材的魅力在于与时俱进,反映学生、学校的不断变化的生活。学校课程组将聘请课程专家,把学校历年的校本课程进行精选、精编,组合成学校生命教材的精品,并使之成为学校教学的必修课程。

3.“动静”结合。教材作为学习的基本材料之一,能否有效于学生生命发展,关键在于落实。学校各年级组要狠抓落实,把静的教材与动的教材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各项工作中,落实到生活的行为实践中。让学生和教师在落实中体味生命教材的生命性,激扬和焕发生命价值。

(二)生命课堂打造。构建生命课堂,激发生命活力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要求。生命课堂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课堂为阵地,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活动。(教导处,2008 2—2011 2)

1.学生参与。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是生命课堂的必要条件,生命课堂必须因材施教,生命课堂要体现“多元智能”理念思想。教导处将组织专门培训,并制定专门的教学监控文本,全面兼顾、重点考核,确保所有学生参与生命教学。

2.人性化评价。学校将减少绩效的评价方式,采用“非评价性评价”,让评价在生活对话中展开,在日常行为上落实。比如:拍拍肩膀——鼓励、摸摸脑袋——聪明、微笑——赞许、握握手——平等或尊重,这些行为方式都是育童教学中需提倡和推广的生命教学评价方式,在和谐的对话和平等的交往中实现师生的相互评价,避免硬性评价带来的恶性竞争。

3.尊重、交流、分享与合作。学校通过聚焦二期课改,加强对课程、教材、策略的研究,努力做好新教材在各年级全面实施的探索工作,继续深入开展校本研修,逐步形成学校的教研文化,争取成为新区校本研修基地学校。每学年结合生命教育主题,开展对外开放的教学展示活动。四年后我们的课堂应充满生命活力。

(三)课程建设与实践。学校生命的教学将赋予学生生命活力,激发情感教育、提升智力水平,达到情智共生。(教导处,教科研室,2008 2—2011 2)

1.科学设计生命课程。生命课程是对中小学生集中实施生命教育的一种综合性课程形态。它以人的生命为主线,围绕生命的活动和生活的内容而组织,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

2.方法途径多样。在生命教育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国外基本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并辅之以社会实践活动,在不同学科和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育童的教学方法主要推广以下几种:

⑴随即教学法:充分借助各科教学内容,渗透到各科教学随即进行;

⑵亲身体验法:通过直接参观相关场所及展览,让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

⑶欣赏与讨论法:通过观看有关的影片和欣赏音乐来加深思考与理解;

⑷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境,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加深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

⑸生命叙事法: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生命中发生的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从中受益。

3.教学成效显著。我们期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学生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学生兴趣盎然、兴致勃勃;学生思维活跃、浮想联翩;学生如沐春风、如痴如醉。

(四)加强质量监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导处2007 9—2011 8)

加强对各个学科进行有计划的质量监控,做到有检查、有反馈,使各学科均衡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艺术活动的开展,开足、开齐、开好新课标要求下的艺体教育课程,提高全体学生的艺体以及科学等素养。

1.知识能力

教学质量监控是学校教学流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质量监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各年级各学科要在抓好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重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语、数、英学科中,低年级教学质量的合格率达到95%,优秀率达到80%;中年级质量标准中的合格率在92.5%以上,优秀率达到70%;高年级学科质量的合格率在90%以上,优秀率达到50%,毕业率100%。继续有针对性进行阶段性检测,确保每一年级、每一阶段、每一基础知识的切实落实。

2.艺体科技及其它

各年级体育合格率达到90%以上,音乐、美术及其他学科的合格率达到95%。

科技教育的目标是为了科研兴校、特色强校、文化润校。通过“五小”为结构的校本活动课程,呈现特色科技教育。既让育童所有学生自愿参加由小故事、小制作、小创新、小实验和小论文为形式的校本活动课程,展示学校科技特色,示范和激励更多同学更积极地参与到科技创新与科学实践活动。通过“机器人兴趣小组”建设,让学校科技设计、制作始终保持可持续性,形成自己特色的科技活动兴趣小团队,建构“机器人”校本课程体系,让机器人的设计、制作活动在全校广泛开展,更好开发学生智力和思维。加强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工作,力争成为数字化实验学校。

3.教学评价多元化

努力形成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

学校将在已有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主体发展,改革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形成多途径、多元性、多主体、多目标的学业评价体系,努力通过对学生的评价促进学生的人格、能力的发展。主要形式有:

转变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观念;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改革传统的考试制度;建立学生档案记录袋。

五、教育科研:以《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营造情智共生校园》为实验项目,开展基于生命教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研究(校长室、教科研室)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架实效化的教科研网络 (2007 9—2008 8)

1.构建教科室——教研组——课题组三级教科研网络。各级教研组围绕学校教育科研重点,每学期期初确定研究内容,写出研究计划,努力做到课题组内人人有任务,职责明确,分工合理。

2.建立课题申报制度。每学年初1—4周为发动阶段,9—10周为各课题组申报新的校级课题时间。教科室对新申报的课题,从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评选,对有特色的课题逐级上报。

(二)落实实验项目,注重过程化的教科研管理(2008 9—2010 8)

1.2008年9月完成《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营造情智共生校园》这一实验项目的设计。初步确定从“基于生命教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和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化的研究”两方面内容进行设计。

2.积极参与,注重落实,使“生命教育实验”在理论与实践上开花结果。

(1)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组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和其他教师学习生命教育的有关理论,明确研究的目标、方法等;确立研究的子课题,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具体的研究任务和步骤。

(2)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积极开展实践研究。根据校情,开发生命教育校本课程(部分),同时将“问题诊断——理论引领——课堂实践——个人反思——行为转变”这一系列程序化研究模式引进课题研究中,为培养科研型教师提供条件。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注重事实判断,更关注价值判断(针对性、实效性等),初步构建生命教育的评价体系。

(3)根据“研究目标”的总体要求,进行回顾、总结、梳理,提炼适切“研究目标”的观点与材料;陆续推出预期的各项研究成果。

(三)推进方案研究,建构主题化的教科研实验(2007 11—2009 7)

1.明确“全效学习”的内涵。校长室协同教科研室组织进行“全效学习”的理论学习,明确“全效学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语数外等学科全面的学习与发展的实验方案。

2.推进“全效教学”的开展。“全效教学”要体现自主建构,要适合学习者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条件;导师引导,强调教师自身有明确的学习策略意识;高效率高效益,必须达到显著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完整的结构,学习内容充实、学习策略新颖、学习过程清晰、学习活动多样、学习资源丰富。如图:

3.总结 “实践研究”的成果。在全效学习实验结题期间,进行全效学习心得研讨会,学习成功的全效教学经验,总结全效学习的不足并提出未来发展路径。

(五)成果评估展示(校长室、教科研室,2009 9——2011 8)

出版专辑2本:《小学生全效学校方案研究与实验》和《提升师生生命价值,营造情智共生校园》,展示学校科研发展的过程,评价科研发展的成果,并通过批判反思,实现学校科研的超越发展。

六、形成绿色、和谐校园文化,让生命之树常青

(一)形成以道德为主导机制的制度文化(党支部、工会,2007 9——2009 8)

管理层要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做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表率。

一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校务公开,民主、法制建设,用制度管人管事,规范权利运行机制,使管理工作科学、协调、高效,同时用制度预防和制约腐败。

二要处理好党支部与校长负责的关系、使管理层成员分工负责、合作共事,形成更大合力。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制度,推荐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成为干部宝库的储备力量。

(二)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追求自我发展的研究文化(党支部、校长室,2008 9——2010 8)

转变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相应的行为方式,提升职业境界;关注教师的相互反思和体验;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研讨,在教学中研究,以研究促进教学;重视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加强校外专业学者、教授及学术团体的指导;加强优秀教师的培养。

(三)形成以实验项目为引领的课程文化(教科研室,2007 9——2011 2)

通过出版学校教育刊物《育童星空》、《“快乐健康半小时”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的研究》,《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案例集》、《小学生实践活动方案集》征集出版,《提升师生生命质量 营造情智共生校园》学校综合科研项目的实践,把学校课程文化特色宣传和推广。

1.每年出版4期《育童星空》,展示师生生命活力,宣传师生不同角色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让学校拥有一个大家共同的“学校生命课程”。

2.《快乐健康半小时》阳光体育校本课程,让所有的学生生活阳光,所有教师成为阳光教师,做成“阳光课程”样板。

3.《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案例集》生命展示,《小学生实践活动方案集》征集出版,从实践中丰富学校生命教学的形式,使生命色彩风融,激励教师和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去体会生命意义和价值,从生活实践上去寻找自己生命的闪光点,认识自我价值。

(四)形成健康、文明、和谐、环保、创新的校园文化(总务处,2008 9——2010 8)

从校园文化的内涵来说,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为表层结构,制度文化为中层结构,精神文化为核心结构。校园文化构建要从内涵入手,几个方面有机结合,共同建设,发挥和谐功能。

一要优化校园环境。以“生命”为主题,学校汇集多方智慧,重新设计校旗、校徽、校歌等,这既是校园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反映。

二要创新管理机制。管理机制内含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各级管理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共同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制度的系统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统一,规范办事程序。

三要丰富校园文化。发挥浦东地区地域优势,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展览活动,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及校园文化品位。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和践行节约、爱护自然,尊师重道的良好行为习惯。

第五部分 保障措施

一、外部保障

成立育童小学学校发展“专家指导组”和“评估检测组”,对规划的科学执行进行指导和监控。

1.专家指导组。邀请市、区教育行政领导、专职督学、专业机构研究人员、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组成专家指导组,对规划的制定、实验项目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专业指导,为学校生命和谐发展出谋划策。

2.评估检测组。组织市、区教育评估机构的专家、社区代表、家长委员会代表等,定期和不定期对规划的执行、项目的实施进行阶段性诊断和评价,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二、内部保障

成立育童小学“规划执行组”、“自评分析组”和“经费保障组”,对规划的阶段目标进行自评分析、合理调控。

1.规划执行组。由各条线负责人担任组长,指导全体教师参与学校规划的执行中。

2.自评分析组。根据学校规划的目标,调整内设机构,由部分项目领导定期对分管工作进行阶段性自评,定期召开教代会审议,由领导小组进行即时调控,确保各项目的目标达成。

3.经费保障组。争取政府财政部门和社区合作单位的经费支持,科学、合理地使用经费。增加教师内涵发展的经费投入,提高教师的待遇。

三、制度保障

规范育童小学各项保障制度,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目标,邀请专家、学者、领导,教师共同编制《育童小学章程》,推进学校现代化建设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