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师德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办法

加强师德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办法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所以,师德是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这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相互关系时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热爱学生”是千百万教师从客观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师德行为规范。“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它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只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才能竭尽全力地去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才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动力。

加强师德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办法

谢 扬

img60

作者简介:

谢扬,女,中共党员。参加工作十余年,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带过两届高三毕业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曾担任艺术班班主任工作,所代班级高考成绩优异,本人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辅导学生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竞赛,多名学生获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在教育过程中,师德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要求,而且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学校担负着培养合格人才的任务,学校的师德水平如何,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性格和品质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

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体现,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的职业具有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所以,师德是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各方面施加影响。因而古往今来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肯定教师崇高社会地位的同时,比任何职业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下面我就从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入手,谈谈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与办法。

一、如何理解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1.严谨治学,勇于探索。这是教师在处理日常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相互关系时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就是说教师必须知识渊博,在教学过程中刻苦钻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道德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道德是文明进步的产物,而作为现代文明结晶的科学知识对人的道德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力。学校处于知识教育的前沿阵地,学校教师担负着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随着社会的变革、新知识、新科学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责成教师不断用新知识丰富自己,从而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育人能力。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2.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是千百万教师从客观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最基本的师德行为规范。它要求每个教师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把他们培养成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热爱学生”作为教师的一种主观情感体验,它决定着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趋向。只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才能竭尽全力地去育好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也才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行为动力。新时代的中学生思想意识较为独立,口号命令式的强迫型教育方法很难奏效,甚至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必须在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学生的基础上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只有当学生真正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实现双方的情感交流、融合和沟通,提高育人绩效。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包含着情感因素,也包含着理智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教师靠向学生提供教育服务换取生存和发展的条件。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体现公正的原则,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偏袒、合理对待。而且只有当学生对教师持有积极的情感后,便会通过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习得其中隐含的道德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鉴于此,教师时时刻刻都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校无大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是楷模。 ”现代的中学生不易轻信说教,反对空谈,更注重实际。在教育中应奉行叶圣陶先生“以人成人”的原则。他说:“我认为自己与学生是同样的人,我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去实践;要劝诫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师德水准决定了学生的道德水准。

3.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在教育专业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的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凭个人几乎难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生指导。因而,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结服务,“关心集体,团结协作”也就成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首先,在学校中,教学、科研和德育等工作都是依靠教师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协作,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的。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是完成教学、科研的需要,也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运转的必要。马卡连柯说:“如果没有这样团结一致的教师集体,那么所谓正常的学校教育工作者是很难想像的。其次,教师集体的团结一致给学生集体以良好的影响。教师们在处理关系时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之间的密切配合、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美德的养成。所以说,“关心集体、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是教师对学生、对集体负有的重要道德责任。

二、加强师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教育的德育性本质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赫尔巴特曾经指出“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所以从教书育人的教育概念出发,没有完全脱离教育价值的教学。唐代教育家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是对于教师的职能的精辟概括。就学校而言,有主管校长、副校长、教务处、总务处、学生处、一线教师、政治教师、班主任等,一般认为政治教师、班主任的职责就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而教务和后勤人员往往忽视对学生有意识的影响,就德育专任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而言,两课教师往往被赋予明确的德育责任,而其他教师则觉得德育非分内之事,不必承担责任和义务。正是这种错误的德育观念造成现今学校德育合力的减弱,使学生失去许多品德修养的机会,在成长的道路上出现智商与情商发展的严重失调。所以,教书、育人二者的协调统一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任何教师的工作实际上都是一种服务性的工作,如果说大部分职业服务属于技术性服务,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就是道德教育,教师不但对学生有道德教育的责任,而且本身被赋予了更高的道德要求。民主主义教育家斯多惠被称为“教师的教师”,他认为教师既然是学生的楷模,那么就必须具有比平常人更为优秀的道德品质。他说,教师“希望引导别人走正确的道路,激发别人对真和善的渴求,使别人的素质和能力得到最高的发展。因此他应当首先发展他本身的那些优秀的。 ”教师道德品质的较强示范性决定教师不但在专业服务中保持较高的道德水平,而且也要在社会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为人师表”,因为“一个教师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中严重的道德问题一旦败露给学生,他就部分地失去了教育学生所必需的道德力量”。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教育学生,要通过言教,更多的是通过身教实现的。教育的德育本质要求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要表现出良好的道德风貌,教育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学校的影响要求加强学校师德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学校教育领域昔日的平静,对学校师德建设产生强烈的冲击波。一方面给师德教育开展提供了契机与火力。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师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形成。竞争要求人们扬长避短,所从事事业需要与自己所长、所求、所望有机结合。这些个人自主性的活动对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学校教师而言,更益于他们自觉地在价值判断、理性思维中确立自己的价值观念,“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的养成是师德的一大进步。第二,市场经济内涵的进取精神、创新意识也推动了学校师德建设的发展。近几年来在我校,科研成果累累,颇有见解的新课改课题不断问世,一部分具有极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市场经济中积极因素为我校师德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负面影响又使学校师德中潜在的问题得以激化并产生新的危机。第一,一些教师职业信念动摇,敬业精神淡化。受市场经济中“以酬付劳”的消极影响,少数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报酬,忙于校外兼职,对“业余活动”全力以赴,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满足于完成工作量,投入到非显效性的学术研究、专业探讨的精力减少,无力进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新知识的储备。一本备课本一用再用,几届学生教下来讲的都是同样的内容。第二,市场经济中功利主义的过度张扬,使部分教师仅把教师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片面注重自我发展,对学生不负责任。有些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根本谈不上和学生交朋友,做学生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甚至有的教师为牟取私利不择手段,严重伤害了学生的情感,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只存在于少数教师身上,但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学校的师德水平。所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师德教育的办法

首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中国号称礼仪之邦,历来重视德育教育,但是针对教师职业道德,尤其是非德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却没有得到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我校为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自身竞争力,在社会上招聘学科带头人等各类高层次人才。重视人才的业务能力无可厚非,但人才的职业道德水平等非智力因素同样十分重要。学校一方面要建立教师相关素质测试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建设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良的师资队伍。

其次,注重学校师德的制度建设,增强师德规范的可操作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规范既要有理想性,又要有现实性,主要体现在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范三个层面。教师职业的崇高性是师德规范追求的目标,而不应该成为是师德规范制定的出发点,师德规范的实施要基于法律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基础。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普遍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我国已颁布实施了《教育法》《教师法》,为高校从宏观上用法律调整教师的行为奠定了基础。

学校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细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更为具体的要求,通过规章细则使教师充分认识到,如果他违背了职业道德规范,不仅涉及到道德问题,而且涉及到法律问题,进而养成在法律的意义上强化自己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

第三,关心教师利益,提高教师社会地位,为师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教师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在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也要切实关心他们的实际利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为了教育而生存,同样也要依靠教育而生存,学校要积极开拓渠道,挖掘潜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为师德教育提供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第四,建立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测评体系

学校职业道德的考核测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要建立以科研、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师综合素质考核评价制度,二是要建立教师自主、自觉、自为的道德素养考核为中心的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上各种考核评价制度,关键是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所谓评价指标体系,是指涵盖整个评价对象所有指标、指标项及指标因素而构成的一个评价指标整体。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⑴导向性原则,即评价指标及评价因素的确立必须以促进教师角色的有效转换为前提。⑵完备性原则,即评价指标体系应全面、完整,并制定具体细节,实行量化考核,涵盖德育内容的每一个部分和环节。⑶独立性原则,即评价的相邻指标和因素中不能产生相同的内容。⑷可比性原则,即指标与指标、因素与因素之间应当能够进行相互间的比较。⑸超前性原则,即在设立评价指标时,应当考虑教师和社会的发展,使之具有适当的超前性。总之,职业道德的考核评估内容要实在,标准要客观,方法要公开,结果要公正。并将考核结果与评聘职称、晋升晋级挂钩,以此激励教师增强事业心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给每位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一个准确的定位,促进教师的自律与他律的结合,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行为,实现从自在到自为的飞跃。

第五,利用网络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从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国际互联网(Internet)的出现,开创了以计算机高新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时代。网络作为继广播、报纸、电视之后的新兴媒体,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而且因为具有覆盖领域广、传播速度快、内容方式自由等特点成为思想文化交流的全新领域。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的硬件设施以及教师的生活环境改善,网络已经成为教师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下,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也应适应网络且利用网络来实现方式方法的创新。网络彻底打开了校园围墙,教师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广泛接触到各种思想观点,其信息选择性空前加强,教师的视野扩大了。但由于网上信息质量的不均衡性导致了网络文化的混乱与理性的缺乏,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全球信息文化传递中隐藏了某种政治企图,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正是人们对它的具体运用和传播中产生的。诚如汤因比所言:“一个文化因素,在它本土的社会体内本来是无害或是有利的,但是在它所闯进的另一个社会体中,却很容易产生意外的、极大的破坏作用。 ”在网络文化步入校园的今天,我们应该时时记住这位历史学家的忠告:“在文明的一般接触中,只要被侵入的一方没有阻止住辐射进的对手文化中的哪怕仅仅是一个初步的因素在自己的社会体中获得据点,它的唯一的生存就是来一个心理革命”。网络的开放性及其复杂性,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甄别各种信息,正确选择与利用对自身发展有价值的信息。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并通过网上调研,快捷、方便地掌握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这样不仅提高了自身的道德水平,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效率,教学相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