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冉有和子路为此向孔子请教,孔子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以此为度而调均之。均,谓各得其分。季氏之欲取颛臾,患寡与贫耳。均则不患于贫而和,和则不患于寡而安,安则不相疑忌,而无倾覆之患。

——《论语·季氏》

释义:

(我听说凡是执政者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不担心(社会)财富少,但却担心社会财富分配不公平;不担心(国家)人口少,但却担心社会不安定。

点题:

孔子这番话的历史背景,是当时的季氏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想要攻打鲁国境内的封国颛臾。冉有和子路为此向孔子请教,孔子明确表示反对,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反映出孔子主张通过礼、义、仁、乐的方式而不是军事手段解决诸侯国之间争端的反战思想,而这段话也揭示了历代治乱之根本所在。

链接:

春秋繁露·度制篇》——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故有所积重,则有所空虚矣。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圣者则于众人之情见乱之从生,故其制人道而差上下也。使富者足以守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用不匾,而上下相安,易治也。

《四书集注·论语集注》——

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季氏之欲取颛臾,患寡与贫耳。然是时季氏据国,而鲁公无民,则不均矣;君弱臣强,互生嫌隙,则不安矣。均则不患于贫而和,和则不患于寡而安,安则不相疑忌,而无倾覆之患。

延伸悦读:

孔子在这段话中,点出了统治者的四大忧患:寡、贫、不均、不安,同时通过“患”与“不患”的对比,强调“患”的重点在于“不均”和“不安”。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经常被人们引用来说明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的危害。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思想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并且和其他的治国理念一体相承,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均贫富”。朱熹曾经对此句作出过精辟的解释:“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意思是说,孔子要求以礼的名分规定,来实现政治上的等级统治与经济上的等级占有,这种等级占有制度要求在社会分配中,既有同一等级之内的贫富均衡,又有不同等级之间的贫富差别。同时,为了确保社会的安定,不同等级之间的贫富差别又有相对的限度,即董仲舒所说的“使富者足以守贵”“贫者足以养生”“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显然,孔子的“均”并非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经济分配上的绝对平均,而是等级占有、贫富差别,这种分配思想是与礼的等级名分规定相适应的。不过在今天看来,孔子的这一思想仍然具有积极的一面,他提醒我们,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程度上社会财富的平均,也要坚持公平公正的分配原则,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出现治理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