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师德教育和培训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加强师德教育和培训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德教育、师德培训,就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通过组织教师对毛泽东、邓小平教育理论、江泽民教育思想及《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深入学习,反复实践,从而树立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具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的教育活动,在今天它具有必要性和特殊性。因此,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势在必行。

一、加强师德教育和培训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师德教育、师德培训,就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通过组织教师对毛泽东、邓小平教育理论、江泽民教育思想及《高等院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深入学习,反复实践,从而树立教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具备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高尚师德的教育活动,在今天它具有必要性和特殊性。

(一)必要性

论语·为政》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是儒家“以德为本”、“德教为先”思想的根源,是我国古代德育教育的主要思想来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老子强调了一个人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于国于家的重要意义;《师说》中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指明了教师的责任。中国古代教育强调的是对人的人格方面的培养,“头可断,血可流,民族气节不可丢”,指的就是一个人的高品质、高素质,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出卖国家的、民族的利益,为人师者必须具备这一品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非常重视教育,强调“五育”,德育为先,一直延续至今。但是,现今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这将严重地影响对学生的教育与培养。

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水平是好的,绝大多数能够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但是由于受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也充斥在一些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中,致使他们道德水准低下,严重地影响了党的教育事业。因此,高等院校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特殊性

1.师德教育具有倾向性

道德是由一定的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所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人们的信仰、社会舆论和生活习惯来评判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倾向性。高校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品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事业,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三观”,有为人类伟大事业献身的决心。

2.师德教育是知行合一

师德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师德教育不是单纯的说教,而应该是贯彻于文化知识传授过程中的全程教育。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道德修养。一个没有广博知识的教师是不可能具有高深道德修养的,同时其教育也是软弱无力的。真正具有高水平的教师应该是道德魅力和知识魅力的集大成者,并时时刻刻注重自身的知识积累。

3.师德教育受环境影响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这里说明的是环境(人文和地理环境)对人的改造,所以说道德品质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高校学生的“三观”还未完全确立,其可塑性很强——学直则直、学曲则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以高尚的品质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