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德教育和培训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点

师德教育和培训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点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道德教育主要对象是教师,根本任务是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着重点是教育人、培养人、引导人、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所以师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所以教师道德教育中既要反对那种忘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倾向,也要反对那种忽视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倾向,要义利统筹兼顾,把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教师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

二、师德教育和培训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点

(一)要遵循讲政治的原则

邓小平同志指出,学校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讲政治。他“希望广大教师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他要求各级党委和学校的党组织,应当热情地关心和帮助教师思想政治上的进步。教师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思想政治上的进步是搞好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首先要以自身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优秀思想道德品质为基础。因此,加强师德教育不能就道德论道德,而是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教师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这就要反对当前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淡化政治的倾向。我们应当抛弃假、大、空那套思想政治教育,但不能借口“少谈政治”来淡化政治,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发挥人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创造性对立起来,不能因为心理教育的重要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

(二)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师道德教育主要对象是教师,根本任务是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着重点是教育人、培养人、引导人、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所以师德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规律,是社会主义师德建设必须长期遵循的重要原则。新形势下,高校师德教育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使广大教师树立共同理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敬业爱教、教书育人的奋斗精神,才能振奋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创造精神,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同时,师德教育和培训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有力地抵制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保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循贴近生活的原则

道德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归根到底是一定经济基础的反映。教师道德离不开教师利益。所以教师道德教育中既要反对那种忘记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倾向,也要反对那种忽视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倾向,要义利统筹兼顾,把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教师个人的利益结合起来。教师道德教育应注重实效,贴近教师的生活,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关心、理解、体贴教师,将思想道德教育寓于做实事、办好事的实际工作中,在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中增强师德建设工作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从而使师德建设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四)师德教育和培训的基本点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将地球撬起来。”两千多年过去了,在星际航行成为现实的今天,还是没有谁能托起地球。但近现代力学早已证实其无可辩驳的真理性;问题是人们都没能找到一个可以托起地球的现实的支点。力学的支点难寻,师德的支点却显而易见,那就是将学生当作“人”。

这就是说,教师把自己当成人,更要把学生当成人。

希腊有句名言说“你把自己当成了人,你才成为了神”,而我们的教师是先把自己当成管教者而后才成了学生的“仇敌”。千百年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光辉的事业”、“托起太阳的人”等等一顶又一顶的皇冠将教师搞得“浑然不知我是我”。别里斯基说:“感情只能被感情所理解。”教师先将自己定位为人,人则七情六欲有之,私心杂念有之,缺点有之,错误有之,失败有之,苦恼有之。以己度人,自己有的喜怒哀乐学生也同样拥有;以己宥人,大凡学生的过失全在情理之中;以己推人,自己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那么作为人,学生也必定有此五种基本需要。在此体察、体谅的基础上去完成“以心灵感染心灵”、“以人格构建人格”的育人事业,这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历史上堪称楷模的老师无不是以一个“人格独立的人”的姿态而树立起教育丰碑的。唐《琐忆》里写到的鲁迅先生,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之光照示他的学生如坐春风、如饮甘霖。他没有板起面孔,正襟危坐,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乌申斯基说:“教育的力量来自个性这一活的源泉。任何规章纲领和人为机构都不能取代教育的个性……没有教育者个人对受教育者的直接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而我们的教师却惯于在学生面前包装自己,掩饰自己,神化自己,究其原因除了上述的观念问题之外,我认为有一个要害,那就是教师“怕”将自己“展示”给学生,怕学生对自己了解得过多失去神秘性,怕学生发现了自己的缺点失去权威性,说白了,是怕自己没有强大的人格魄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做的是人的工作,这个工作只有在人与人平等的交流当中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换成凶神与人,或者恶煞与人,平等的交流都不可能存在,其他更是免谈。

1.将学生当作人格独立的人

为此,应把学生当作人格独立的人,发展中的人,有相对差异的人。在人格上,教师不是传道者、监管人,而是教育者,是站在学生面前的“人”。他没有任何权利因个人好恶、个人情绪好坏等等主客观原因对学生进行训斥、指责、吵骂。即便是学生有错误,也应该维护他的尊严避免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批评,不然,被冲毁的人格尊严的堤坝将很难修复。

2.将学生当作发展中的人

教育的最大悲哀是不把孩子当成孩子,不把学生当成学生。在观照学生上,我们总是习惯上以成人的标准审视之,按成人的准则要求之,从成人的角度管教之,就成人的眼光苛求之,以致现行教育产生了诸多令国人怒嗔的现象。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要历经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比较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因此具有极大的发展可能性与可塑性。在这个较长的成长时期中,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育发展的特点和心理需求,教师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针对不同年龄特点为其及时补充所需求的精神营养,指导其越过成长路途上的各种障碍,激发其美好的人性光辉照亮心灵成长的空间。

3.将学生当作具有相对差异的人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当然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这主要指人在智力、性格、认知特点上的差别。我们做教师的要深刻认识到这种差别,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上对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可是我们眼中往往“众生平等”,不加区分地“一视同仁”,妄图克隆出一模一样的人。所以,我们的校园才充满了“好生”、“差生”、“特优生”、“转化生”诸如此类的等级人群,也因此出现了许多教育的悲剧。

师德的外延可以无限延伸,但师德的精髓只有一点,那就是用教师人格的光辉烛照求知的人群,使之成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心灵闪光的“人”。只有完成了这个任务,我们才堪称“灵魂的工程师”。“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托起国家、民族发展的桥梁,教师就是要托起这个地球的阿基米德,师德是杠杆,“将学生当作平等于教师的人”是支点,而后,我们教师用力一起将“地球”撬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