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目标即课程的预期结果,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影响。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因此,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便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第二节 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内涵

课程目标即课程的预期结果,它直接受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影响。课程目标是国家或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安排的教育内容进程以及要求学生达到的程度,是培养目标的分解,是师生行动的依据。

二、课程目标制定的影响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

课程是受教育者的课程,因而学习者的需要是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尊重学习者个性、体现学习者意志的过程,是一个对学习者的发展需要进行引导,使其上升为自觉需要的过程。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人的成长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所以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理应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由于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课程目标就不仅只是反映当下社会需求,更主要的是反映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势。

3.学科知识及其发展

课程内容来源于一些主要学科的知识,因而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以学科为依托,即在确定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学科本身的功能。学科知识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科的探究方式、学科的发展趋势、该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文化的基本构成和集中体现即是分门别类的学科。因此,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便成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之一。

三、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

1.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内涵:

(1)它是按门类制定的。

(2)它规定本门类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3)它提出了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4)它不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5)它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目前,对课程内容的解释,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1)课程内容即教材。

教材是课程内容,但教材并不完全等于课程内容,因为课程内容所包含的直接经验、情感性经验是教材难以再现的。课程内容即教材是一种比较传统的观念,也是影响比较大的观念。

(2)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这一观点是在对上一种观点进行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上一种观点过于轻视师生而重视知识,因此,这一观点特别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受,认为如果忽略学生的感受,即使课程设计得再好,在实施中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所经历、体验和感受了的东西才是真的课程。也就是说,在同一课堂听同一教师讲同一内容的两个同学所学到的东西是不同的。所以,决定学生学习好坏的不是教材而是学生,知识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3)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

以上两种观点各有利弊,且非此即彼:要么重视学科教材,轻视学习经验;要么重视学习经验,轻视学科教材。因此,又出现了将以上两种观点通过活动来融合的说法,以使以上两种观点取长补短。于是一种更新的观点出现了: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观点认为,通过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科教材和学习经验的融合,既突出了教材中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又强调了学生的体验及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