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

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月3日,富士康的法人公司鸿富锦公司在深圳市中级法院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和编委翁宝“侵犯名誉权”,索赔3 000万元,其中王佑2 000万元,翁宝1 000万元。9月3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撤销对《第一财经日报》的相关诉讼。在案件报道的前期,传媒的舆论呈一边倒的态势,即大多数传媒不约而同地谴责富士康控告《第一财经日报》的做法,并对法院受理此案和冻结被告人的财产提出质疑。

案例4 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

事  件

2006年6月15日,《第一财经日报》发表《富士康员工:机器罚你站12小时》一文,报道了富士康员工普遍存在超时加班现象。该文揭示了富士康工厂的内部员工超时加班及相关管理问题等。7月3日,富士康的法人公司鸿富锦公司在深圳市中级法院起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王佑和编委翁宝“侵犯名誉权”,索赔3 000万元,其中王佑2 000万元,翁宝1 000万元。9月3日,富士康科技集团宣布撤销对《第一财经日报》的相关诉讼。

国内传媒对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一案进行了大量报道。

评  点

从传媒对该案的报道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不够公正。

在案件报道的前期,传媒的舆论呈一边倒的态势,即大多数传媒不约而同地谴责富士康控告《第一财经日报》的做法,并对法院受理此案和冻结被告人的财产提出质疑。传媒明显站在被告方一边,表现是对被告方的观点做了大量采访报道,而很难听到富士康公司和深圳市中院的声音。也就是说,法庭报道的三方基本只有被告方的声音。这显然是不公正的。后来有传媒对富士康公司和深圳市中院做了采访报道反映了他们的声音后,这种“一边倒”的局面才有所改观。

(2)不够客观。

通常,在法庭报道中,传媒应当扮演中立者的角色,对案件进行客观报道,不将自己的观点、态度和倾向性掺杂进报道中。但是,在对富士康诉《第一财经日报》案报道中,大多数传媒从一开始就自觉和不自觉地在报道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比如不约而同地谴责富士康控告传媒的行为,对法院受理此案和冻结被告人的财产提出质疑,报道明显倾向于被告方。太多的观点、情绪和倾向或明或暗地进入报道,损害了报道的客观性,使得传媒从整体上来讲没有很好地报道该案。

这个案例说明,如果传媒没有一个中立的立场,不坚持客观公正报道原则,就无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会有辱使命。

【注释】

[1]魏永征著:《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页。

[2]陈中原:《点击新闻职业道德关键词》,载《新闻记者》,2007年第6期。

[3]〔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4]〔美〕肯尼思·科布勒著:《美国新闻摄影教程》(第5版),黄利等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08页。

[5]UPI Stylebook and Guide to Newswriting(Fourth Editon),p.360.

[6]〔美〕梅尔文·门彻尔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第9版),展江主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页。

[7]〔美〕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贾陆依、华建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68—473页。

[8]《舆论监督一路尴尬到何时》,载智识学术网,2005年4月12日。

[9]〔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4—65页。

[10]〔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等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第7版),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548—551页。

[11]转引自〔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5页。

[12]同上书,第86页。

[13]UPI Stylebook and Guide to Newswriting Fourth Editon,p.361.

[14]魏永征著:《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页。

[15]〔美〕唐·R·彭伯著:《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页。

[16]〔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页。

[17]〔美〕唐·R·彭伯著:《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4页。

[18]〔日〕日本民间放送联盟编:《日本广播电视手册》,秦建、李俊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100页。

[19]魏永征著:《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0—185页。

[20]〔美〕梅尔文·门彻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第9版),展江主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681页。

[21]转引自〔美〕唐·R·彭伯著:《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0页。

[22]〔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1页。

[23]魏永征著:《新闻传播法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172页。

[24]〔美〕海曼、韦斯廷著:《最佳方案:公平报道的美国经验》,郭虹、李阳译,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页。

[25]〔美〕唐·R·彭伯著:《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页。

[26]〔美〕唐·R·彭伯著:《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4页。

[27]王军著:《新闻工作者与法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321页。

[28]〔美〕唐·R·彭伯著:《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2页。

[29]〔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0页。

[30]〔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等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第7版),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326页。

[31]〔美〕詹宁斯·布赖恩特、苏珊·汤普森著:《传媒效果概论》,陆剑南等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页。

[32]〔美〕唐·R·彭伯著:《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55页。

[33]〔美〕斯坦利·J·巴伦著:《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第三版),刘鸿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26—527页。

[34]〔美〕唐·R·彭伯著:《大众传媒法》(第十三版),张金玺、赵刚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88—412页。

[35]〔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4页。

[36]王军著:《新闻工作者与法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37]〔美〕梅尔文·门彻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第9版),展江主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540页。

[38]〔美〕杰里·施瓦茨著:《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曹俊、王蕊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90—95页。

[39]〔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等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第7版),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344页。

[40]〔美〕布兰特·休斯顿、莱恩·布卢兹斯、史蒂夫·温伯格著:《调查记者手册:文件、数据及技巧指南》(第四版),张威、许海滨主译,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第285页。

[41]同上书,第311页。

[42]〔英〕萨莉·斯皮尔伯利著:《媒体法》,周文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39页。

[43]〔美〕布雷恩·S·布鲁克斯等著:《新闻报道与写作》(第7版),范红主译,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第311页。

[44]〔日〕日本民间放送联盟编:《日本广播电视手册》,秦建、李俊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163页。

[45]陈力丹:《2006年新闻传播业的十个话题》,载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网站,2007年2月7日。

[46]《专家呼吁进一步公开犯罪案件》,载《参考消息》,2003年11月20日。

[47]赵士林著:《突发事件与媒体报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69页。

[48]〔日〕日本民间放送联盟编:《日本广播电视手册》,秦建、李俊译,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第178页。

[49]Germany Publicistic Principles(Press Code),European codes of journalism ethics.htm.

[50]〔美〕凯利·莱特尔、朱利安·哈里斯、斯坦利·约翰逊著:《全能记者必备:新闻采集、写作和编辑的基本技能》(第七版),宋铁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4页。

[51]Ofcom Broadcasting Code,published on 25May 2005.

[52]〔英〕萨利·亚当斯、文弗·希克斯著:《第一线采访手边书》,郭琼俐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61页。

[53]〔英〕萨利·亚当斯、文弗·希克斯著:《第一线采访手边书》,郭琼俐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186—187页。

[54]Allan M.Siegal William G.Connolly,The New York Times of Style and Usage,(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on),by Three Rivers Press,1999,p.180.

[55]Bob Steele:Guidelines for Covering Terrorist Actions and Crisis Situations,By Poynteronline Posted,Aug.14,2003.

[56]〔印度〕S·温卡塔拉曼主编:《媒体与恐怖主义》,赵雪波主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页。

[57]许琼文:《寻找一把共通刻度的伦理量尺》,载《台湾新闻研究》,第89期。

[58]林爱珺:《美国传媒报道与公正审判的冲突及其法律调整》,载智维网,2007年3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