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2日第3版报道:当前,15000多所、1200多万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显然,职校学生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令人担忧。有关人士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当前特殊家庭的学生较多,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上不利因素较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这位班主任工作十分细致,及时发现了这个女孩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个案分析

一、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分析

《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22日第3版报道:当前,15000多所、1200多万名职业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以及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一项对840名职校学生的调查表明,他们当中在小学到初中从未受到表扬的比例为79.16%;从未当过班干部的为14.41%;学习成绩居中下游的为86.6%;上职校是为混毕业的为25.05%,作业经常不完成或从来不完成为16.76%,课余时间看书学习者为12.97%,对学习缺乏自信者为18.9%,对今后生活毫无打算者为7.58%。显然,职校学生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令人担忧。确实,职校学生虽没有普高学生面临的高考压力,但他们面临的社会压力要比普高学生大,所受的失败与挫折也比普高学生多,情绪两极性的表现也较为明显。他们既要承受社会轻视职校的压力和家长埋怨“不争气”的压力,又要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

一项对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四川、陕西、甘肃、广东等9省市近20个地区50多所学校近万名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厌学、学习焦虑、交友困难、挫折感强、就业困惑、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成为职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关人士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7月5日颁发了《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导纲要》,从政策上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然而,我们还应当看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经验相对缺乏,且各个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是学校和教师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有时把握不准,把心理行为问题和思想道德问题混淆在一起,在处理态度和方法上会出现偏差,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存在偏见,他们凭以往的经验,往往认为去心理咨询室咨询就意味着自己又有“问题”了,因而经常采用掩饰或者回避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

三是有的学校虽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了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但由于心理咨询教师和学生之间接触机会较少,且咨询室每周只能定点开放,加上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片面认识,因而很难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一方面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困惑需要解决,另一方面心理咨询室不能发挥其效用,两者之间存在着脱节和矛盾。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个案分析

案例1:难堪的见面礼

新学期开学报到的那天,新同学个个穿戴整齐地进入班级报到。唯独一个男生穿拖鞋,着短裤,敞着怀,摇头晃脑地进了教室,一屁股坐在桌子上,开口语言就不文明。当时班主任看了他一眼,没有批评他,他看到班主任后,无所谓地转过头去。第二天,他走在楼梯上,因为一位同学正跟另一位同学再说“昨天我爸妈带我到某某饭店吃了一顿”,并不经意地看了他一眼,他就拳头一挥把那位无辜的同学打得鼻子出血,还洋洋得意地说:“过瘾,痛快”!

[分析]

这是一个自我心理健康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家庭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类型多样,成员关系复杂,不稳定因素迅速增加。当前特殊家庭的学生较多,在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上不利因素较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有心理障碍及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在开始的时候是微弱的、渺小的,但老师要努力去捕捉,使其积极因素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转化为前进的内在动力。只要加强师生间的感情交流,用真诚的慈母般的爱心,去唤起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荣誉感,有心理障碍、暂时后进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也能成为好学生。对这类学生,要特别做到:严师之教,慈母之心,良医之术,绣花之功。

[做法]

1.多方调查,了解情况(父母离异,父亲暴虐)。

2.从细微处关心他(让他挑选同桌)。

3.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愿意挑好同学作为同桌)。

4.构建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与老师、同学、家庭其他成员)。

5.搭建舞台,促其成长(担任小组长、财产保管员等)。

案例2:不顾一切的“网虫”

98工艺美术班的小李同学原先读初中的时候,我曾教过他英语,成绩比较差,初中毕业考入职校工艺美术班,原先文弱的小李人长高了,脾气也变大了,开学初的军训中,就“崭露头角”,整日萎靡不振,不服教官指挥和老师的管理。我作为原先的老师现在的学生科长,他还卖一点账,日子一长也没用了。我和小李的班主任张老师,通过它周围的同学和其家长,了解到小李“网瘾”深重,已经沉迷于网络游戏,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了,连吃饭睡觉都不放在心,是一条不顾一切的“网虫”。三年职校生活刚开始,该采取何种教育才能奏效呢?

[分析]

现在,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孩子上网聊天,只要是在正常的范围内,不影响学习和生活,都可以视作是一种流行的正常的需要。没有必要进行干涉。而且孩子在网络上正常交友,对于收集信息,宣泄情绪都是有帮助的,其实孩子每天上网不超过3小时,就不能算是“网瘾,”家长大可不必过于紧张。对此不应该制止,反倒应该鼓励,因为网络上一些先进的资讯,恰恰是对孩子十分有帮助的。

[做法]

1.正确和科学的了解“网瘾”。

2.应该理解孩子,不要无端地指责,以免造成情绪上的对立。

3.把握好与孩子沟通的技巧。

4.正确地引导孩子健康地使用网络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5.家长也可以适当地与孩子共同学习使用网络。

6.教师将网络与课程学习结合起来,设计相关学习活动。

案例3:离群的“孤雁”

某职业学校有位女生入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且因偷窃受过处分,所以第二学期开学后迟迟不肯来校报到,父母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勉强同意由父母陪送到学校。到学校后,她自行惭愧,几个月都不敢与同学多说一句话,生活、学习上都是一个人独来独往,成了一只离群的“孤雁”。

[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这位班主任工作十分细致,及时发现了这个女孩的心理问题,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咨询,了解、掌握了她的心理障碍原因,对症下药,用交谈、发现闪光点及心理暗示等方法,帮助她正视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使她树立了信心,克服了心理障碍。

[做法]

1.了解情况,寻找闪光点(字写得清楚端庄,歌唱得好)。

2.有空就跟她聊天谈心(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发挥其特长,引导她走出阴影(推荐她参加学校的作业比赛、在合唱比赛中做领唱)。

案例4:谈恋爱只为争脸面

某重点职校的高一某班,55名同学中,就有30多人都曾经处过“朋友”,而且目前正处朋友的也不下十几对。在大家相处的朋友中,有班级内部解决的,有同学校内其他班级学生发展的,还有在校外补课班结识的,总之身边有个“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大家平时经常一起逛街、上网、看电影,两个人相处得也挺浪漫。

[分析]

为什么会有这么职校生谈起了恋爱?有学生不屑地说:“大家都有朋友了,如果你没有岂不是太没面子了,而且自己又不差,所以为了不落在别人后边,不被人看不起,大家也就心照不宣地争相搜寻起自己的‘意中人’了。如果顺利的话大家一拍即合,开始相处;如果对象比较难追,就多花点时间和金钱,一旦追到手也可以作为资本向别人炫耀。”这样的观点在职校生中具有普遍性,也反映了职校生恋爱的目的。

[做法]

1.组织集体活动,让其在活动中与“心爱之人”完成共同的任务(如共同表演节目)。

2.充分利用其长处,为他搭建能够为他争脸面的平台。

3.建立项目小组,让他们能在一起学习(如“星光计划”竞赛项目小组等)。

4.坦诚交流爱情、恋爱、婚姻、家庭等话题(如开展主题讨论会)。

案例5:无奈的小陈

某职业学校有一名新生陈某,小学、初中时的成绩都不错,梦想上高中考大学。但中考时突然生病,考试失利无情的粉碎了他的梦想。进入职校后对所读专业毫无兴趣,而班上的同学经常打牌、聊天、看小说、玩游戏,不像其他那些读普通高中的同学那样用功。谁要是读书认真一点,还会遭到他人的嘲笑。这位同学很反感他们的不良行为,感到十分的迷茫:身在这样的学校、这样的班级和同学当中,又能怎么样呢?

[分析]

这是一个学习心理问题,遇到这样的心理困惑,首先得教育对策是帮助学生学会积极的适应。老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面对现实,不固步自封、以免陷入不思革新的境地,还要超越现实,帮助学生在认清自己的条件和环境不利的前提下,从中找出有利因素或优势,利用它们追求成功。

[做法]

1.要教育帮助陈某同学改变对事物糟糕至极的看法。

2.要教育帮助陈某同学确定合适的目标。

3.教育帮助陈某同学尽快采取积极行动。

4.教育帮助陈某同学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案例6:不翼而飞的“600元”(摘自《松江教育》杂志2008第三期)

小雨来校时,父母给了较多的零花钱,于是在寝室范围之内寻找藏钱之处,这时小利看到了,就要求将自己的100元一并收起以避免自己乱花钱,小雨在思索了之后,考虑到由于是两人共同财产,于是将放钱地点公布给同寝室其他室友听,说是放置在牛奶盒子里。机缘巧合之下,过了两天后,寝室某同学叫嚷着说自己的钱丢了,同寝室友听闻之后,分别查找自己的财物是否完好,结果小雨发现,牛奶盒子里的300元不翼而飞,而放置在寝室其他位置的财物都完好。在一番沟通之后,全寝室室友愿意将自己的行李箱以及柜子打开作例行的搜查,搜查结果一无所获。第二天,小利就找到同寝室小卉,问其借了200元,同时加上自己的100元,两人打算悄悄地把钱放入牛奶盒子,然后鼓动小雨发现“飞回来的300元”。当天晚上的劝说不成功,直到第二天的中午,小雨才象征性地去打开牛奶盒子,可是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牛奶盒子里的300元再次“不翼而飞”。

[分析]

在职业学校里经常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有的属于蓄谋型偷窃,而很多是属于偶发型的,偷窃者事前毫无思想和心理准备,常常因为贪占小便宜,一时冲动,望四下无人,便顺手牵羊,“拿走”别人的东西。从心里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偷窃可能是有以下几种心理因素导致的:虚荣心理,自私报复心理,侥幸心理,空虚心理,偷窃癖偷窃。

[做法]

1.仔细了解情况,与同行商量处理事件对策。

2.召开班会通报情况,以免同学误传。

3.求得同学对偷窃者的宽容,并给偷窃者施加压力。

4.继续关注事件,不求水落石出,但求警钟长鸣,持续压力迫其改正。

[老师的话]

这个事情并非全班同学说算了就结束了,下面老师想对这名同学说,你现在已经为了600元钱出卖了自己的自尊。请你记住今天大家对你的宽容决不是对你这种行为的无奈,而是不希望如此青春飞扬的你过早的、或许是因为无知而背负这些沉重的东西,如果进行进一步的排查,我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将真凶揪出,所以请你以后洁身自好。同时我也给你一个期限,或许你最近手头比较的紧张一些,我们给你一年的时间,等你觉得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时候,不管你用哪种方式,请你慢慢把这600元递送给周老师,让大家知道,我们今天的决定是值得的,更让大家知道你只是因为一时糊涂,但仍然积极向上。现在,我还没有将“寝室失窃事件”束之高阁,仍然在一定范围之内,施加压力,调查相关学生在寝室失窃时候经济状况以及失窃当周双休日的相关学生的动向,不很期待着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只是想让那名同学明白压力的存在,适时地提醒他不要重蹈覆辙,想让这样无形的压力帮助呼唤心中的呐喊:孩子,你快回来!

三、心理健康教育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批评或表扬不当,易引发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

攀比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同层次同条件下的心理攀比更为明显、突出。一些学生心理素质很脆弱,在正常的学科或有关竞赛中偶尔出现了失误现象,受到教师批评,从而使他们对好的学生产生怨恨。教师缺乏疏导的批评和过热的表扬客观上对学生产生不良动机的攀比起到了潜在的催化作用,使学生固有的心理失去了平衡,易引发学生严重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严重的会导致教育“事故”的发生。

2.变相体罚学生,诱发闭锁心理和逆反心态

首先是不顾场合地让学生站办公室、谈情况、讲原因、写汇报、说理由,当众“谈心”,明为交心,实为体罚。其次是向家长“阐明道理”,实质上却起到了借助家长去训斥和体罚学生的效果,使学生“谈而生畏”,产生了一定的闭锁心理和逆反心理,逃学和离家出走现象时有发生。忽视了部分重要的心理教育对象在心理比较脆弱的学生中,从德育、智育等综合性评估情况来看,“优等生”多于“暂差生”;从性别来分,女生多于男生。一些“优等生”,特别是“优等女生”,稍行闪失,很容易产生过度的自责、自卑的不健全心理。许多学校的心理教育基本忽略或完全忽略尖子生心理潜在危机,出现问题往往令教育者措手不及。

3.对心理教育正向效应“曝光”不当

—些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系列的心理教育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正向效应后,作为成功经验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披露和“曝光”,对学生尊重不够、保密不够,完全违背了学生的心理认同规律,往往使一些学生羞于见人,对教师产生严重的对抗心理,使已回到正常心态的心理又“旧病复发”。家长对此也很反感,曾经有家长和学校为此而闹上法庭。

4.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对学生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广大教师要用心理学原理与相关学科心理理论与技巧,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教师是学生道德上、心理行为上的指路人,要努力挖掘教学中潜在的心理因素,适时、适度地渗透在自己的教学中。课堂是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上好每堂课的目的在于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的火星,而心理素质是人的道德规范最基础的素质。所以,教师的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学生心理能否健康发展。为此,学校要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善于应用心理学原理,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认真备好课;上课时调节自身的良好心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和愉悦的意境中学到有用的知识。

学校应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自身心理素质和对心理健康的认识。鉴于大多数教师对心理上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的,为帮助教师对心理素质教育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学校要努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如为每位教师订阅心理咨询方面的书籍,并利用每周教研活动的时间一起学习、讨论,使教师明白正确对待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要性。

正是因为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松江区教育局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高度重视,2005年,组织编写了《教师心灵与成长智慧》一书,我也应邀参加了编写工作,下面四篇文章编入了该书。

教师生涯智慧(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