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想游戏在儿童情绪领域的影响

假想游戏在儿童情绪领域的影响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格先经过初步测验与谈话,把儿童分成想象力强的与低的两个组。在漫长的隔离期实验情境中,辛格发现,想象力低的儿童比想象力高的儿童身体攻击性行为要多。假想游戏较其他游戏更容易受心理上的压力的影响。(辛格)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游戏治疗用于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游戏治疗已经在特殊教育领域和帮助儿童克服情绪障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节 假想游戏在儿童情绪领域的影响

在观察中有研究者发现,儿童总是黏着一些特定的事物,例如童毯或填充动物玩具。事实上,研究者指出,儿童对特殊物品的黏附,都是向物品灌输了“妈妈”的品质,将其作为自我安抚的工具,用作妈妈不在时的过渡性替代物。在儿童早期的生活中,这种特定的过渡性替代物经常被用在情绪紧张、孤独或分离的时候。在之后的几年中,这些替代物也同样行使着这些功能。研究者认为,赋予特定事物以特定意义的能力,是第一次真正有创造性的行为,并为发展符号性与想象性的游戏打下了基础。

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情感之门,通过共同感受、共同欢乐和自豪的情感,通过认识兴趣去吸取精神财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得到丰富。强迫他们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无异就是蓄意把乐园苹果栽种到了浸透毒药的土壤里。

——【苏】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情境39 生病的女孩

女孩W因为生病而没有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去海洋馆的参观活动。她卧床在家,身旁放着玩具娃娃,她偶尔会伸出手去拨弄娃娃的衣服和头发。当有人来看她时,她会对别人说:“我有G(假想伙伴)陪我玩,她和我一起玩洋娃娃,还会跳很多兔子舞给我看。”

我们在本书的前些章节,不止一次提到过儿童拥有的假想伙伴。儿童的假想伙伴因为被需要所以产生,他们往往出现于儿童感到孤独或者感到挫折情绪的时候,他们的出现为儿童缓解此类情绪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生病的女孩”情境中,女孩刻意造了“兔子舞”一词,她期望可以用对特别的、没有人看过的舞蹈的观赏,来作为对没有参与幼儿园集体活动的补偿,用补偿来引导自己停止孤独的情绪。另外,我们也曾提到过儿童在游戏中转移负面情绪的例子。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假想游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为表现情感和控制情感提供了种种机会。在假想游戏中,冲突或令人害怕的情境或遭遇只是以小型化的形式存在,那些做冒险性或有仇恨的假装性游戏的儿童可以从中获得某种能力和力量,或者产生移情作用。如一项为调查人们倾向于将负面情绪转移到替代品的假设而开展的洋娃娃研究,其结果显示,一部分受到父母严厉惩罚的孩子会在洋娃娃游戏中表现出较多的攻击性行为,儿童是借助假想游戏疏导释放了不良情绪。

情境40 编撰故事的儿童

幻想的倾向在5岁儿童那里已很好地形成了。有人给一些5岁儿童一种有结构的、开放的材料,要求他们每人编一个故事。令人惊奇的是每个儿童编造故事的复杂程度与所给材料的类型没有多少关系,而与儿童自身的想象力有关。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想象力低的儿童创造性也低,思维缺少灵活性。

情境41 里面有人吗?他们在做什么?

有研究者对一些儿童出示了洛夏墨迹图。那些在墨迹测验中能觉察到人的活动的儿童倾向于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动,而那些很难察觉到人的活动的儿童则倾向于是冲动的、好动的。

情境42 漫长的隔离期

辛格先经过初步测验与谈话,把儿童分成想象力强的与低的两个组。谈话内容是提出如下问题:“你跟一个动物或一个假想的人一起谈过话吗?”并告诉儿童:“我们正在找一个未来的宇航员,这个宇航员在星际航行时要经过很长一段与周围人隔离的时期。”然后他要求每个未来的宇航员安静地坐下来驾驶飞船,谁什么时候不想坐了,可以打信号告诉测试者。他发现那些想象力丰富的儿童可以坐很长的时间,而想象力低的儿童则身体活动更多。

以上三个实验情境都涉及与想象有关的内容,从实验结果中,研究者或多或少地发现了儿童创造思维能力与自控能力的关联。在漫长的隔离期实验情境中,辛格发现,想象力低的儿童比想象力高的儿童身体攻击性行为要多。因为很显然,一个人如果能在心理想象动作,就不必把动作统统显露出来了。而一个自控能力强的儿童,是更倾向于理智地处理自己的情绪以达到情绪稳定的状态。情绪稳定是个体对整个环境所起反应之适宜形式,并从此反应可产生一种健全人生的感觉或情意。

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把攻击性行为与恰当的自我坚信区分开来,把冲动与有意义的行动区分开来,把自我中心与共享区分开来。一些儿童心理治疗家强调,游戏活动是使儿童表现这类课题并学会加以区分的重要场所。维果茨基指出:“通过游戏儿童发展了放弃冲动行为,而选择深思熟虑的自我调节性活动的能力。”假想游戏,便为儿童构造着一个鼓励他们自由想象的环境,帮助儿童建立一种观察别人的情绪、表现或控制自己情绪的比较好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发展儿童自我控制、活动方式以及改造儿童问题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在本书其他地方已经出示过许多类似场景,在此不再赘述。

儿童的精神世界可能是刚毅的、勇敢的、意志坚强的、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的,当然也可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在这样的精神世界里,儿童首次能意识到自己是一个英雄、一个劳动者、一个庄稼人。在这样的精神世界里,儿童能无数次地以很多光辉灿烂的形象为榜样,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面貌,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新生。……儿童将日益成熟起来,并将锻就自己独一无二的独特的个性特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能并不断地、无止境地成熟和完善起来。他应该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在社会上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

——【苏】阿莫纳什维利,《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假想游戏较其他游戏更容易受心理上的压力的影响。一个儿童长期不能开展想象性游戏,也许是心理病态的征兆。所以,通过游戏我们可以观察到儿童的一些情绪问题。那些在心理上承受了某种压力(如父母离婚)的儿童其想象性游戏缺乏丰富的想象性,同一样客体很少在游戏中被变换着使用,儿童自己则常常受游戏中所使用的客体的束缚。他们很少能使自己超脱现实,缺乏逆转能力。如将一根棍子当剑玩了以后就很难再把它变成棍子了。情绪失调儿童游戏的另一个特点是:游戏者喜欢攻击人,喜欢担任攻击人的角色,不能承担游戏中需要担任的角色。他们很难进入角色,一旦进入以后,又很难使自己走出角色。他们的游戏模式往往比较刻板、混乱,在游戏中还常常会出现偏差,不受同伴欢迎。“我们认为那些缺乏机会、缺少鼓励以及性格上不喜欢(例如自闭儿童)参与假想游戏的儿童会失去一个重要阶段,正是这个阶段有助于使他成为一名真正全面的个人,并发展复杂的自我计划,以及学习如何表达情绪。”(辛格)

扩展阅读 儿童游戏治疗

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游戏治疗用于治疗儿童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游戏治疗是一种利用游戏的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治疗方法。游戏治疗已经在特殊教育领域和帮助儿童克服情绪障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游戏治疗最简单的定义是从沟通媒介的角度定义,凡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者都可称为游戏治疗。早期的游戏治疗着重于真实生活的投射测验和宣泄的理论观点,即游戏情境中的儿童行为能显示出标志他的特殊情绪和社会交往困难的模式,游戏环境为被抑制的情绪和情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场所。近些年来,随着游戏治疗的应用和发展,国外心理学界对游戏治疗的认识也出现了变化,学者们越来越推崇通过游戏给儿童创设一种温和、信任及完全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中察觉自身存在的问题,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发生内心世界的变化。近些年来,各种游戏治疗的不同派别在下列问题的看法上已经接近一致:游戏活动本身不是治疗的目的,而仅仅是治疗的一种手段或方式;游戏治疗中治疗者的态度,以及治疗者与儿童之间建立的特殊性关系起关键作用。

(刘敏娜、黄钢、章小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