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论传统考试形式亟待改革的缘由

浅论传统考试形式亟待改革的缘由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笔者抛砖引玉,再指出传统考试的弊端所在,来进一步论证考试形式亟待改革的必要性,以希望广大同仁在考试形式改革领域中,提出更切合教育实际要求的改革措施,从而为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作出重大贡献。传统考试形式完全要求考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试卷,杜绝任何人针对考卷问题进行的任何干预。

浅论传统考试形式亟待改革的缘由

南 方

定边县砖井中学,陕西 定边 718600)

【摘要】本文先指出教育改革需要以考试形式的改革作为前提,再从作弊之风日盛的反思、最佳学习状态被忽视、“空缺”协作素养三方面来论证我国传统考试形式存在的弊端,通过这两大缘由来论证传统考试形式亟待改革的必要,希望为教育改革指出一个可尝试的新方向。

【关键词】考试 教育改革 独立 协作 素养

缘由一:考试形式改革应是教育改革的马前卒

为了说明本文对“考试形式”的概念理解,笔者在此将考试形式大体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强调考察考生独立素养的一人一试卷式,绝对要求考生独立完成,就如乒乓球单打比赛一样,要求每位考生只能在考场单打独斗;二是强调考察考生协作素养的多人一试卷式,需要考生共同合作完成,就如篮球比赛一样,更注重考生之间的默契合作;三是既要求考察考生的独立素养,又要求考察考生协作素养的考试形式,就如同八百米接力赛一样,既要求考生完全发挥个人能力,又要求考生在团队内精诚合作。(注:现今我国中小学还没有第二种和第三种考试形式的固定模式,有待于人们在未来考试改革时不断的探索。)不难发现,最理想的应该是第三种。但第三种考试形式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尴尬现象。所以,传统考试最终选择了易于把握的第一种考试形式,这是时代的要求,无可厚非。然而,第一种考试形式“空缺”协作素养的弊端,确实是传统教育的败笔之一,需要反思。

时至当代,人们认识到教育理念不能再绝对要求独立素养,需要把学生的协作素养与独立素养统一起来,互为补充,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响应胡锦涛主席提出创建和谐社会,培养社会新人的教育需要。那么,与其相适应的第三种考试形式应是未来考试改革的方向,也应是广大教育改革者需要深入探索的领域。

笔者以为,教育既已决定改革,考试必得先改革。因为它是教育理念唯一的指挥棒;考试若要改革,则考试形式必先改革,因为它是考试理念的最终决定考生现实利益如何分配的落脚点。但在这所有的改革之前,统一教育与考试的理念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源。若只在教育理念上盲目地改革,却让旧的考试理念仍“岿然不动”的“屹立”在所有人的观念中,那么所有的改革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一时意气而已。若是教育改革一旦决定实施,首当其冲需要改革的必是考试形式。不然,则所有的教育改革都将是吓唬那些教育上“走夜路”的人的纸老虎罢了。所以,考试形式改革应是教育改革的马前卒。

缘由二:传统考试形式存在的三方面弊端

在此,笔者抛砖引玉,再指出传统考试的弊端所在,来进一步论证考试形式亟待改革的必要性,以希望广大同仁在考试形式改革领域中,提出更切合教育实际要求的改革措施,从而为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作出重大贡献。

毋庸置疑,传统考试形式的公平理念是经过千百年来,古今中外各国人民的无数次验证后最终得出的结果。在此,我无意去推翻这个理念的存在意义,而是想指出教育为了追求考试绝对公平的理念,使得传统考试形式存在“空缺”协作素养的弊端。希望在坚持考试公平的理念下,教育改革应努力去寻求弥补传统考试形式所存在诸多弊端的措施。

第一,从作弊之风日盛反观传统考试形式的弊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滑稽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考生作弊的技术有时远超防止作弊的技术。考试作弊现象在社会中很是普遍,大到专业性的职称考试,小到中小学的模拟考试,考生为了提高一点点分数,甘愿以身试法,冒着丧失尊严或丢掉学籍的危险,去作那种违背良心的弊。对于考试作弊的深层根源我们这里不再细述,但我们需要深刻反思的是:考试作弊日盛的现象不恰恰在昭示着传统考试形式对于考生的能力考查存在过于苛刻、过于死板的弊端吗?传统考试只注重考生独立的试卷作答能力,也就默认考生试卷作答能力高则其他能力亦高,反之,其他能力也就随着试卷作答能力低而被认为低。进而很多考生虽拥有其他高超的能力,也很难得到主宰现实利益分配的传统考试的青睐,而获得真正最终合理的能力评价,比如,中考进重点中学,高考进重点大学。

作为选拔性的考试,传统考试形式有着绝对优势,但是对于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考试,传统考试形式就像一口铡刀,一刀切断无数条新生幼嫩的好苗子,使得老师成了真正的“园丁”,把所有的孩子按一个模式去教育、去改造。这是很危险的,更不符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所以,教育需要创设一些灵活的考试形式来弥补传统考试的一刀切的弊端。

第二,从学生最佳学习状态被忽视来看传统考试形式的弊端。很多人都会感到考场试题能在大脑里存留很长时间,而且往往记忆犹新,这与考生的状态有着密切的关系。绝大多数考生在考场上都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十二分认真的态度,迫切想找到解答方法的渴望,以及大脑全神贯注的亢奋神经。这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状态。一旦失之交臂,就不会再得,无论考试后再怎么认真,都无法达到那种理想的学习状态。《礼记》中的一篇文章《学记》就说“当其所可为之时”,即学习有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太多学生处于主观被动或客观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很高,热情不很浓。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学生对学习连“好之者”的程度都达不到,只停留在“知之者”的阶段,只是理性地认识到学习很重要,而达到“乐之者”的学习状态的人更是极少。这样学习就确实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不过,考试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却达到了如此理想的程度,尽管激励他们的是分数,但只要可以通过这种激励真正让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何乐而不为?

然而传统考试形式正好在这个时候是不允许学生去向他人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也就直接地充当了一个扼杀最好学习机会的刽子手。为此,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灵活的考试形式来弥补传统考试所带来的这种遗憾。

第三,从“空缺”协作素养来看传统考试形式的弊端。传统考试形式完全要求考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试卷,杜绝任何人针对考卷问题进行的任何干预。这种考试形式把培养学生独立素养放在培养要求的绝对高的位置。这会使得所有人认为培养学生的独立素养是教育的最高要求,是铁的标准,而且也会在学生的心理抹上一层唯独立素养为尊的阴影。

培养独立素养没有什么不好,而不好之处在于过分的强调独立素养。人是群居动物,离群索居的现象很少,社会生活不只是要求教育能够使人们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更重要的是要求教育提升全民素养,使大多数人具备协作素养,维护和谐,取长补短,为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全力合作。只有将独立素养与协作素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人们才可能获得更好、更幸福的生活。而单单强调独立素养的教育理念只能让学生的意识变得更自我,更孤独、更排斥社会。所以,两种素养不可偏废其一。

在保证社会公平的前提下,教育改革应在中小学的各种考试中,适当尝试一些灵活的考试形式来弥补传统考试形式的众多弊端,这是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理念要求,也是回应多年来课改艰难历程的最好措施。让考试这根教育的指挥棒更人性化一些,符合我们所有人的愿望。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2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0.

[2]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6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贤斌,王晨.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