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手段和考核形式的改革

手段和考核形式的改革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各项改革的核心。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学考核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实习仪器和实习工具的使用部分尤具特色,其中教学的难点内容“罗盘的使用”采用现场录像和视频播放的方式,可作为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后自学有效的辅助教学软件。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求实验考核必须相应的加以改革。

(四)推动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形式的改革

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各项改革的核心。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基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学考核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和保证教学质量。

1.教学方法的改革

(1)针对地质学的特点,改革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大小课堂相互结合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具有空间的广泛性和时间的漫长性等特点,任何实验室都无法恢复地质作用的全过程,因此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大自然这个天然实验室。

近年来我们逐步打破先理论后实践的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教学需要,尝试将实践教学贯穿于课堂理论教学之中。将本课程的实验课由原来主要集中在基础地质实验室,扩展到学院地质博物馆、学院内的屏风山等,既丰富了实验教学内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如在讲授地下水的地质作用的同时,选择了校园中的屏风山作为实验的地点,带学生到山坡上看石灰岩的岩性特征、层理和节理,同时观察风化壳和根劈作用,现场讲授罗盘的使用,学用结合,使之达到比课堂更好的教学效果。带学生到溶洞中,观察溶洞的特征和洞穴沉积物。到山顶上,讲解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及其类型,让学生自己用学过的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来分析桂林山水的成因。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探索大自然的奥妙,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遵循由典型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

遵循由单一矿物→岩石,由典型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的认识→一般或未知的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的鉴定和野外地质体的认识,由地表单个典型的构造地质现象和地质图的平面分析→构造组合和构造立体的分析。

(3)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在矿物、岩石观察鉴定的实验教学中,教师示范代表性标本的鉴定方法,再由学生独立鉴定,小组讨论,小组推荐代表走向讲台介绍,班级讨论,而后由教师阐释疑难,区分异同和总结要点。在实验教学中,新的地质观察内容由老师讲解,重复的地质内容由学生独立观察,集中讨论,教师总结。安排专题讨论课,原则上每次课堂授课都布置思考题和讨论题,在正式授课前或在课间组织10分钟的课堂讨论,师生间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根据学生的临场表现情况作为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依据。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动口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4)贯彻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

提供给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课余到桂林近郊和假期回家乡地质考察,并撰写小论文进行课堂讨论和学术交流,成果突出者给予奖励。在综合地质实习中,按地质填图实习的自然阶段,确定各实习阶段的子目标,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对整个实习过程的监控,改革实习评价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因材施教,对学有余力者在完成填图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开展科研小专题研究,其成果在实习队大会交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地质学是一门充满哲学思辨的科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基础地质(二)”构造部分教学时,注意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贯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从典型褶皱和断层到一般褶皱和断裂的教学,引导学生由特殊典型到普遍一般的过渡;通过水平褶皱和倾伏褶皱、水平断层和枢纽断层辩证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引导学生由间断静止到连续变化的分析;通过对褶皱及其伴生构造的分析,引导学生由单个局部到系统整体的分析;通过对断层旁侧构造的力学性质分类,引导学生由构造现象到事物本质的分析;通过继承性断裂、叠加褶皱教学,引导学生由单一成因到多因复成的分析;通过综合读图教学,引导学生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建立正确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程序。教学过程中还尽可能创造机会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如介绍计算机技术在构造地质学中的应用,提出可以或可能用数字技术解决的构造地质问题。

2.教学手段改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院基础地质的教学手段的改革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挂图、模型、标本和教学幻灯片教学阶段(1979—1996年)

基础地质学教学涉及大量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和认识,形象教学对未经历实践过程的新生非常重要。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基础地质学教学主要依赖挂图、模型和教学幻灯片。教学组老教师于1980年制作完成了一整套教学幻灯片(共300张),受到当时“普通地质学”全国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肯定,被推荐为普通地质学教学参考资料。

(2)多功能实验室的电化教学阶段(1996—2002年)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根据重点课程建设的需要,又建立了集图片陈列、胶片投影、幻灯播放、标本鉴定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实验室,作为第二课堂,对基础地质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其成果被学院评为优秀教学成果奖。

(3)先进的多媒体教学和综合地质实习数字化阶段(2003年至今)

由于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电化教学逐渐不能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近几年,中心教师带领青年教师、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花费大量时间,先后制作完成了“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地球科学概论”等多媒体教学课件,先后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软件大赛和全国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多项奖励。其中“普通地质学”野外实习多媒体课件中的实习路线是从我院近40年普通地质学实习路线中精选出来的,实习内容丰富典型,如桂林岩溶地貌、唐家湾背斜、白竹境大断层、永福角度不整合、猫儿山花岗岩及钨矿等。课件的教学性强,课件中大量运用辅助线条对照片中的地质现象加以标示和说明,使其直观明了,教学性强,弥补了现场教学中的某些不足。重要地质现象形成的过程用Flash制作动态模拟,便于学生理解。实习点附有思考题和课件所附的试题库,学生可利用键盘输入答案,与课件所附的参考答案对照以巩固实习效果。实习仪器和实习工具的使用部分尤具特色,其中教学的难点内容“罗盘的使用”采用现场录像和视频播放的方式,可作为实验教学和学生课后自学有效的辅助教学软件。在综合地质实习的地质填图教学中,变传统的手工填图为数字化填图,将地质“新三件”(笔记本电脑、GPS仪、数码相机)等高技术手段运用于野外实习,实现了“新三件”与“老三件”(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的有机结合,学生的成果图则利用MapInfo、ArcView和MapGIS等数字化制图软件进行编制,使成图更加准确、清晰和美观。

数码显微互动系统是近年来地质学和生物学等专业实验教学领域的一项重大革新,中心2009年引入数码显微互动系统并运用于教学,使传统的显微构造学、显微岩石学、矿物学、矿相学和古生物学实验教学产生了质的变化。

3.实验考核的改革

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求实验考核必须相应的加以改革。实验教学对学生的考核结果,已不再是简单的最后测试分数,而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综合表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给予正确、客观地把握和判断,建立学生实验成绩综合评定法,实行多元化的考核。

①面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与学生进行语言上的交流,了解学生对相关地质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验问题的分析能力。

②学生参与实验学习的态度。学生是否迟到或缺勤,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作业成绩与标本考核相结合。针对基础地质的矿物、岩石、古生物、构造岩标本鉴定实验较多,标本的肉眼鉴定非常重要,而文字报告的编写亦是训练学生在野外工作中地质资料收集提取的基本功,因此将实验报告和标本考核相结合更能达到考核的目的和效果。

④部分实验内容纳入期末考试内容,促使学生重视实验,真正掌握实验课堂的内容和方法。实践证明,基础地质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本中心近3年通过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基础地质教师的教学评价普遍反映很好,认为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反映学科的最新进展,教学方法得当,注意运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很好。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共有109人次、28个项目获得学院大学生科技立项成果一、二、三等奖或优秀奖,5个项目获特等奖。2007年,1个项目分别获广西第三届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和全国第十届大学生挑战杯三等奖。据统计,每年有1/3以上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26人次独立撰写论文或参与教师撰写论文,已正式发表。由于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近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本专业毕业生连年供不应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