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试析高考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

试析高考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语文阅卷又受主观因素影响最大,阅卷教师的个人好恶,甚至情绪的瞬间变化,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

试析高考语文考试内容的改革

刘平秀

一、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按照最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求语文教师“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要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二、现行的考试内容造成的弊端

由于现在的语文高考模式存在以下一系列弊端,自然不可能达成上述目标。

1.考题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本来,语文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现在高考试题的指向性强,致使学生们为了获得高分,热衷于疯狂地做习题,而丧失了读书的兴趣。大部分高中生每天不愿挤点儿时间来精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造成了他们文学素养普遍低下的严重局面。笔者曾在四所重点中学做过调查,通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学生不足学生总数的0.5%,系统地读过5本以上外国文学名著的学生不足总数的1%。

由于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不少人考上大学后仍不愿去学习大学语文,很多大学生只是为了学分,并没有去研读语文。高中语文新课标所制订的“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目标,多半成为一纸空文。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竟然没能涌现出一位学贯中西的世界级的大作家,不少高中毕业生和大学生仍然不能很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不能很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以语文命题专家对题目的个人解读作为“标准答案”,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现在语文高考试题中出现“古诗鉴赏”及“现代文阅读”的初衷,是为了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但最大的问题在于:“诗无定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文学作品思想大于形象”的特点,决定了读者可以对它进行多元解读。如果将命题专家的个人解读(甚至无端解读)作为“标准答案”,就显得过于牵强了。别说是学生难做出标准答案,中学老师和大学老师也做不出标准答案。

3.高考指挥棒“逼迫”教师只重知识教学,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应试教育越演越烈的今天,绝大多数高中的语文教师将学生“圈养”在教室里,取消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甚至取消学科活动。由于学生缺乏过程体验,加上情感贫乏,往往造成内心世界的空虚,因而在高考作文中出现了考生宣称自己父母双亡、离异、残废却能自强不息的咄咄怪事。

4.语文教师忙于应付考试,缺乏对文本的解读

笔者在各地参观、考察、旅游的过程中,同语文教师进行很多次交流,结果惊奇地发现,各地同行都同声一叹。原本最应该拥有人生激情与浪漫情怀的高中语文教师,大多神情萧索,落落寡合——虽无忧生之嗟,也多倦怠之态!那些意识到语文特殊性的学校,往往还能将语文单独进行考核,也只有这种学校的语文教师往往还能超越一定的功利目的,切实地搞一些素质教育活动。大多数学校则仍然将语文科与其他学科一视同仁进行考核,搞得语文教师“哑巴吃黄连”;教师无奈之下,只得违心地满堂灌,逼学生疯狂地练习习题——这样的学校,语文教师再有独到的思想与见解,再多力行素质教育的意愿与信念,但为了生存与发展,都只得“随波逐流”,应付考试了。

5.语文难得高分

学生的理科可以得满分,而语文能得100分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没有任何一位同学敢宣称自己是“常胜将军”,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同样感叹:“语文咱越教越没了底气!”一些资深的语文特级教师也常有唯恐“晚节不保之虞”!

6.高中语文教师在全国没有出名的大师

中国语文学界涌现的四大名师——情感派大师于漪、导读派大师钱梦龙、管理派大师魏书生、思维派大师宁鸿彬等全部都是初中语文教师,高中语文教师竟然没有一个人在全国语文界称雄!

7.语文试题难给出标准答案

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协原副主席王蒙认真做完孙子拿回的一张语文模拟考题,仅勉强得了60分之后,慨叹不已:“现在的高中语文考题真的太难了!”

8.语文的学科特点导致高中语文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语文是每个人都能学懂,但没有几个人能学精,这决定了语文考试是“人人有希望,个个无把握”。语文阅卷又受主观因素影响最大,阅卷教师的个人好恶,甚至情绪的瞬间变化,皆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得分,考生稍有闪失就会功亏一篑(进入不了有效分行列)。而就理科高手而言,考试即使出现较大的失误,往往仍能进入有效分。

语文的分数往往十分密集,学生考分几乎集中在95~110分之间,且在“有效分”上下两三分浮动的大有人在。假如这次语文考试有效分为100分,可能这个班语文上有效分人数就达到50人;假如有效分变为101分,这个班语文上有效分人数可能就骤减至30多人。若是第一种情况,语文教师肯定受重奖;若是第二种情况,即使所教的最差学生的语文分数仅比有效分低2分,这位语文教师一样挨罚。

现在普通高中往往实行分层次教学,按照常理每位老师都应该争着执教学生素质出色的“火箭班”、“小尖班”、“英才班”,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现在高中语文教师中却出现了争教“普通班”的奇观。原因何在?

现在的高中学校皆实行目标考核,根据每个班的学生成绩下达目标,重点班的目标自然很高——某“火箭班”假如有50人,学校往往就下达了50个上本科的目标。这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往往很容易完成任务,而语文科能完成90%的目标任务(即45人)也是非常出色的了,可是这个成绩在“火箭班”仍然拉了其他任课教师的后腿,语文教师一样该挨罚。

学校给“普通班”或“平行班”下达的目标往往只有几个或十几个,在不少学生只学得懂语文的情况下,语文科往往成为他们的优势学科与分数增长点,结果常常出现普通班语文教师成倍完成目标任务的奇闻。于是高中语文教师便争相渴望执教“普通班”了。

三、彻底改革高考语文题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1.积累、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2.感受、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3.思考、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4.应用、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5.发现、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根据以上五个方面的发展,我认为应该彻底改革高考语文题型,去掉语文基础知识应用题型,只设五个大题。

第一题文言文试题,分值30分,设两个小题。第一题断句分值10分,第二小题翻译4个句子分值20分。命题时选文章要浅显易懂,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第二题诗歌欣赏题,分值10分,共1道小题。考生可以从一个角度写100字的欣赏文段。考查学生欣赏诗词的基本能力,不必苛求细节。

第三题应用写作,分值10分。命题时应该注意三点。一是要“密切联系生活,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要“以素质能力立意,以语言表达为本”。三是题型上要不断创新:在业已出现过的题型——定位选句、乱句排序、变换句式、仿写句子、定义解释、概括要点、情景拓展、图文转换、病文修改、公益广告、主题口号、解说词欢迎词、颁奖词、邀请词、推荐语、手机短信、画外音、人物评价、关键词、答谢词等的基础上,要与时俱进,不断推出新的题型。

第四题文本阅读,分值40分,设3个题。选3篇文章,可以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可以是散文、小说、戏剧。

第五题作文,分值60分。可以是命题作文,也可以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

上述题型可以促使高中语文教师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让他们真正超越功利目的,心定神闲地去推行语文素质教育,同时有闲暇去读书与思考;可以将学生从今日的“浩瀚题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能心如止水地去领略语言的独特魅力,去感悟中外文学的绚丽多姿。

(作者单位:江汉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