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生成长的乐园

师生成长的乐园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里,他在教师的热情激励中成长,这个阶段的学习经历,让他终身受益,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施燕华,新中国外交史上第17位女大使,祖籍浙江镇海,1939年生于上海。“五四”那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授奖典礼,不仅给获奖的青年教师颁发“成才奖”,还为指导老师或教研组颁发了“育才奖”。而老教师们则认为,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是回报上一辈老师的最好礼物,而帮助青年教师成才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生成长的乐园

在上海的老城厢,有一所小学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以前学校叫万竹小学,后来改名为上海市实验小学,那里曾经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培育了很多学子和名人。

李廷翰、李廷慧、蒋卓慕、蒋师昭、刘元璋、袁瑢、杨丽娟等历史上具有代表意义的领导带领了老师们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也造就一批名师。

先进的教育理念,优秀的教师队伍,受益的就是孩子,从这里走出的学生,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更是彰显着学校的出众与优秀。

周培源,一个出生于书香之家的孩子,父亲想让儿子日后从事实业工作,就把他送到了这里接受正规教育。在这里,他在教师的热情激励中成长,这个阶段的学习经历,让他终身受益,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为感激母校,在学校80年校庆之际,捐出一万元,设立了周培源奖学金。他希望小学友们也能像他一样成功!

蒋经国蒋纬国,在母校80周年校庆之际,托朋友们从大洋彼岸送来了礼物——一对青花瓷瓶。

陈述,电影《渡江侦察记》里饰演的情报处长,一直认定是万竹小学,让他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特别是课余参加话剧小组的演出,一个出生上海的男孩,学会讲一口不带地方口音的标准国语,为以后登上银幕,成为杰出电影艺术表演家,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张碧珍,一位娇弱的上海小姐,小学就读于万竹小学,23岁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传播着共产主义,并全身心地投入抗日战争,1941年因公殉职,被誉为“战地黄花”。

汤蒂茵,中国民族工业的杰出代表,仅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以其吃苦和顽强成为“金星金笔厂”的创办人,人称女企业家“金笔汤”,曾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施燕华,新中国外交史上第17位女大使,祖籍浙江镇海,1939年生于上海。在上海度过自己整个少女时代,小学就读于上海万竹小学,以后两度供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历任随员、三等秘书、参赞等职,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大洋洲数十国。

钱龙韬,曾经的万竹小学生,今日的台湾经济掌门人,曾入选“世界百大经济人物”。回想起当时在万竹小学学习的情景,特别记忆犹新的是课程中的“商业学”,这里的小学生是可以学到珠算的,这在当时上海是不多的!

周鹿敏,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手,和中国女排一起勇夺五连冠。回想起在小学时的情景,不仅感叹万千:实验小学的学习让我学会了刻苦和坚强,使我终身受益。

陆丁,复旦大学经济学硕士,美国西北大学经济学博士,东京上普大学经济学教授,回忆小学的生活时说“在动乱年代的童年,尤其感受到母校教师在逆境中显现的敬业和爱心,留给我终身的启迪和温暖。”

葛煜庭,在实验小学学习中跳级,五年级毕业后被上海市外国语学校录取,是全国最小的通过英语中级口译者。

陈佳峰、顾功垒、游超雄、王珏、刘凌英枝、麦俊……在实验小学的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学子,他们正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谱写着美丽的人生。

实验小学的校园,是人才起步的摇篮,也是快乐学习的动力;

实验小学的校园,是师生发展的源泉,也是互相成长的阶梯;

实验小学的校园,是学生一生的骄傲,也是老师一生的自豪。

一所好学校,一批好的教师是学校赖以生存的条件,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师资实力雄厚,让人羡慕,引以为自豪。而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老师的指导和教育下,学生的知识也在不断地增长,让学生拥有现代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以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是课堂长期存在的意义之所在。让教育在互相促进,彼此欣赏,放眼未来中进行,以心灵赢得心灵,体味着快乐,提升着教育理念,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不断升华和完善。

——周鹤萍

“五四”教学比武开始啦

又是一个周末的黄昏。午后的斜阳缓缓地洒满了整个校园,绿树环抱的教学楼,显得格外宁静,而北楼的每一个教室里仍亮着灯光。坐在课桌前的,是每天站在讲台前的老师们,他们奋笔疾书,专注的神情,似乎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样的场景,都会出现在每一次的“五四”教学比武的现场。

那还是20多年前,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实验小学的老教师大量退休,“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严峻,青年教师迅速加入,一度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任课教师的70%,骨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明显下降,严峻的现实使学校的行政领导清晰地认识到“没有一流的教师,就没有一流的学校”。于是,学校行政当机立断,提出了“让教学精良、师资优秀的传统成为学校永远的骄傲”,借助于课题《悉心培养严谨求实激励创新——青年教师培养问题的研究》,从工作安排、教学指导、进修提高、机制奖励四个方面,切实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充分发挥党政组织的管理合力,努力营造积极、进取、和谐的环境,要求青年教师做到“三心”,即从事教育事业要安心,教书育人要耐心,向老教师学习要虚心;“三严”,即师德要求从严,教育教学从严,学习进修从严。

学校为青年教师创设了大量的成长机制,尽力挖掘一切资源,做好“传、帮、带”,帮助新教师完成角色转换工作,缩短“适应期”,进入“稳定期”;对教龄五年以上的青年教师交任务、压担子,鼓励他们尽快进入“创新期”,特别对于已经初露端倪的“好苗子”,学校更是精心培育、搭建舞台,扶持他们脱颖而出。——“五四”教学比武就这样应运诞生了。

1986年4月,春暖花开,第一届“五四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拉开了帷幕。下班后,不少办公室还是灯火通明,各学科的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制作教具,试教修改,继而踌躇满怀地参加了比赛,最终决出了等第。“五四”那天,学校举行了隆重的授奖典礼,不仅给获奖的青年教师颁发“成才奖”,还为指导老师或教研组颁发了“育才奖”。在那经济极不富裕的年代,虽然只是奖励十几元的奖金或是几本教育书籍,但教师们乐不疲之,因为一次次成功与不成功的交替历练过程,使大家深切感到这是一次次“蜕变”,是一分分的“成熟”。正如一位获奖的教师回忆道:“起初我春风得意,自认为上一节课是‘三个手指捏螺蛳’,得奖是不会有问题的。试教也没通知组内老师,想在正式登台时给大家一个‘惊喜’。可当上课铃声响了,年级组的几位老教师已不请自到,其中还有教其他学科的老师。课后,他们从教学设计程序、环节的处理到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的表达,从多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这些宝贵的意见犹如一副清醒剂,为我纠正了自认为得意的教学漏洞。”而老教师们则认为,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人是回报上一辈老师的最好礼物,而帮助青年教师成才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能让年轻人尽快亮出来,他们往往会多花几倍的时间去钻研教材,帮他们逐字逐句地修改教案,课堂上甚至会从后台“冲”到前台去“表演”。当看到青年教师获奖时,他们的眼神和微笑尤如自己获奖般的灿烂。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五四”教学比武一路走来,历经风雨,渐渐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被老师们称为学校教学的“奥斯卡”。正是一节节充满灵动的课,使广大青年教师变得充实而美好。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放飞心中的歌,诠释着人生最华美的乐章。而比赛的形式又不断出新、拓展:由当初的教学比武到说课、评课;由自选内容到当场抽签备课、上课、答辩;由学科教学比赛到跨学科才艺展示。比赛范围也从原来的青年教师扩大到全体教师,内容更是涉及到教学基本功、命题能力、教材分析、教学点评等,“五四”教学比武的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可谓精彩纷呈。

坚持了24年的“五四”教学比武,已经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孵化器”,从中成长起了多名小学管理工作者、国家级学科骨干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他们延续着实验小学历任教师的职业理想,播种着教育的幸福,传递着教师职业成长的自豪。

历经24年的“五四”教学比武,传承的是实验小学百年来的校园文化“敬业求实”,彰显的是“实细活深严”的教学风格。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地磨练,周期性很长,而实验小学这块沃土,则将这种磨练的周期大大缩短。当你成长时,有人会帮你“松土”、“施肥”、“锄草”、“修枝”……一个年级就是一家子,而青年教师则是大家百般呵护的“小辈”。正是实验小学“团队文化”,孕育了一批批有个性的好教师。正如一位教育专家在深入实验小学课堂后,发出这样的评价:教师的一招一式,透着“大户人家”的风范;实验小学人杰地灵,是人才的摇篮。

如今,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共同的骄傲,新一代的实小人正努力、努力、再努力!不断丰富自己,不断改革求新,倾情打造一个响当当的课堂、亮晶晶的自我、金灿灿的校园。

“五四”教学比武这朵奇葩正不断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结出丰硕的果实,培育着一批批年轻的教师蓬勃向上,茁壮成长。

——李海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