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师生在参与中共学习同成长

让师生在参与中共学习同成长

时间:2022-03-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经过师生共同参与活动,问题被轻松解决。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记录下来条形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的多少。让学生主动参与,开展自主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让师生在参与中共学习同成长

宁夏灵武市教研室 史 荣

作为一种理念,广大教师正在力图将参与式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作为一种方法,广大教师正在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因为参与,使自主学习有了抓手,有了依托;因为参与,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营造宽松学习氛围,创设主动合作参与的空间

小学生好动,喜欢问问题,什么事都想动手比划比划、捣鼓捣鼓,还想问个为什么,参与式就完全迎合了学生的这一特点。因而,教学中只有抓住了这一特点,设计各种活动,如猜谜、游戏、小活动、小实验、各种竞赛等,才能让学生喜欢这门课,对这门课感兴趣。临河学校马萍老师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一课时,不是以讲和问的形式进行教学,而是从学生唱《爱我中华》的歌曲开始,先后安排了各小组同学的坐、站、趴(趴在桌子上)听声音,用纸杯做土电话听声音、用漏斗和橡胶管制听诊器听心跳声、在水里敲铃铛听声音等,充分利用校内外现有资源,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活动过程中体验、感知声音的传播。课堂上,学生非常感兴趣,十分投入,欢歌笑语不断。不知不觉之中,学生轻松掌握了“声音在空气中、在液体中、在固体里的传播”的知识。

反观以往的课堂,教师不是用讲,就是用问来挤占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空间。但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教师把探究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时间这个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也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之中。最后,经过师生共同参与活动,问题被轻松解决。例如,郝家桥回小杨老师在教学《磁铁的磁性》时,向学生提出了“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条形磁铁磁性的强弱?”学生提出了许多可行的设想,如:“用磁铁吸回形针,哪些地方吸得多,哪些地方磁性就强”,“放些铁珠子看珠子往哪边跑,哪边磁铁磁性就强”。……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了实验验证,并记录下来条形磁铁不同部位吸引回形针的多少(全班各小组均做了这个实验)。通过对各组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什么部位磁性最强,什么部位磁性最弱就一目了然。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方案的设计、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均是学生做的,教师只起了引导、点拨作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使显性的参与式学习在本质上得到升华。

在上面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创设符合学生参与的机会和情境,让不同差异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在讨论中学习,在发现中学习,学生乐于参与,学得主动积极。他们参与讨论交流,参与表演,同时也吸收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大家互帮互学,较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在参与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融洽、生动、活泼、有效。在共同的合作学习中,他们不仅实现了相互间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也学会了交往,学会了参与,学会了倾听,学会了尊重他人。

让学生主动参与,开展自主学习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我们一定要更新观念,改变教学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创设符合小学生实际的情景,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构建生活化的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情景中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确立生活信念,获得发展驱动力。

市二小徐老师在上《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老师拿出一个包装精美的盒子说:“同学们,猜一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

生:“茶叶”“木块”“苹果”……

学生由于不知道老师装的是啥,老师也没有限定范围,因此猜了许多都不对。突然,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学生激动地举手喊道:“我听到了,我听到了里面有滴答、滴答的声音,装的是钟表。”

师:“我们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你想不想知道?”

学生们齐声喊道:“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

这种引课情景,让喜欢猜谜的小学生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上,也由此引入了要学习解决的问题,为参与式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兴趣和心理上的基础。

上述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能激发学生认知好奇心的情景。而这种行为正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同时教学情景对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创设了疑问,使学习者出现心理不和谐状态,顺利将学生及时地引入到要研究的课题之中。

三、挖掘和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师:“请同学们观察蹄形磁铁,并回答你观察到的结果。”

生:“我发现颜色一边是红色的,一边是蓝色的。”

“我发现一边字母是N,一边字母是S”……

师:“为什么颜色会不一样?标有的S和N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活动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请各小组同学把你桌上的小磁铁放在圆形的小木块上,并将小木块和磁铁一块水平放入水槽或脸盆的水面上,看发现了什么?把小木块反复多转几次,再看最终的结果。”

各小组纷纷动手活动,约5分钟后,老师问:“好玩吗?玩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甲代表小组说道:“S这边总指向南。”

学生乙代表小组说道:“把S向东西总不稳,最终指向南。”学生丙代表小组说道:“N指向北边,S指向南边”……

这是郝家桥回民小学唐学武老师执教的《磁铁的磁性》一课的情景。这里,老师没有因为学校没有足够的铁架台,而放弃教材中安排的用细绳吊磁铁的活动,而是利用现有的水槽、班级和办公室里的脸盆、自制的小木块等。让学生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磁铁的一端总指南,一端总指北,并且S总指南,N总指北。教师还适时指出S、N分别是英文南北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这样,既利用了现有的课程资源,又帮助学生理解了S和N所表达的意思。

再如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节时,虽然学生对消化器官有一定的认识,教学时又用了模型,但学生对消化道的印象还不是很深刻,同时课堂也显得单调沉默。白土岗回民小学冯老师在教学时,及时让同学们自带了剪刀、彩纸等,在观察完模型后,发给同学们一幅只有人体边缘轮廓的图形,让同学们4~6人一组,分别按照模型比例,剪出各消化器官,并把它们按照器官的具体位置摆放在上述轮廓图中,并且看哪一组剪得又快又好,这时各小组同学有量尺寸的、有先画图形的……非常认真。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的小组剪好了一幅,有的组剪出了好几幅人体消化器官的图片,尽管大小比例还不那么协调,样子也不十分相像,但在动手画、写的过程中,学生不断加深了对消化器官的认识和体验。在另一个班上课时,教师又把前一个班剪下来的这些图片又发给该班同学们,让他们把器官图片按照具体位置贴在人体轮廓图上。虽说少了剪这个环节,但贴的时候上下、左右等也必须摆好,尤其是胃和大肠位置的摆放,有好几个小组在交流展示评比的时刻被其他小组找出了问题:嘴太朝上了、胃贴得太中间了、胃贴反了,小肠进出口位置反了,如此等等,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通过学生反复贴、反复纠正,甚至到全班同学认为正确为止,接着再让学生自告奋勇回答这节教材活动中有关消化器官的问题。学生轻而易举地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且准确率很高。

这两节课上,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又开发出了多种形式的参与式活动,的确是一举多得。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练习了剪纸、绘画,还动手拼一拼、连一连,在各种参与式活动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些简易的教具,巧妙地使学生理解了教材中的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想学、愿学、愿思、愿问,从而达到了让学生产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的。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多媒体集声、像、色、光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可以化静为动,化远为近,活化教学内容,有利于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清学习思路。

尽管呼吸对每一个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活动,但小学生对于胸腔、肺及腹腔等是如何随呼吸而变化,理解得并不深刻。市一小曾英老师在教学《健康需要新鲜空气》一课时,设计和制作了能够清晰演示“呼”和“吸”过程的呼吸气体和腹腔变化的演示课件。通过直观形象和恰到好处的演示,学生对空气在肺的进出及胸腔和腹腔的变化,理解更深刻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虽然教学的是科学课,但信息技术的知识应用,又一次让教师得到深刻的认识和体验,既提高了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也改变了以往传统较单一的教学模式,化动为静,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生动,让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