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师生共同成长

让师生共同成长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完全可以跨地区、跨时空,形成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需求为基础的校本课程,最大程度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

让师生共同成长——嘉定区曹王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嘉定区曹王小学 俞建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这就要求我们基层学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以此推动课程改革。为此,我们学校在近几年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我们努力构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性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在边实践边开发,常反思常总结的课程建设中,校本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形成的巨大力量,为学校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一、我们的认识

1.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一是学校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与富有个性的办学特色;二是具有进取、合作的教师团队;三是具有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和不断反思改进机制。

2.校本课程开发的显著特征。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力求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它的目标制定应是分层次的,内容体现多元、开放、灵活、本土化,教育方法儿童化,教育评价多元化。

3.校本课程建设的两个打破。一是打破现行分科模式。校本课程建设不应与各学科一一对应,应努力构建以“综合”为基本特征的校本课程,具体指内容的综合、方式的综合,特别强调实践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二是打破学校界限。反映学校独特文化与本土特点的资源可以逐步进入课程,校本课程建设还应体现学校的文化选择。因此,校本课程建设完全可以跨地区、跨时空,形成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我们的行动

1.确立校本课程的目标

“为师生的发展服务、对师生的未来负责”是我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这一具有挑战性的办学目标,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加强课程领导,建构、实施校本课程。我们以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己任,尽己所能教会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我们以“翱翔”为教育理想——今天的雏鹰必将成长为在天地之间翱翔的雄鹰,确定了“一种民族精神、一颗怀天下心、一个终身超越、一项生活技能”的课程目标。具体为:

img2

2.构建校本课程的体系

围绕“四个一”的课程目标,我们建立了“民族魂、阳光心、采薇阁、小能手”四个系列的校本课程。具体为:

img3

3.校本课程的科学管理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师、家长共同组成的“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课程开发方面,“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进行前期设计。校务会讨论通过后各项目组自主撰写课程计划,选编教材,由“校本课程发展委员会”审查通过后实施。学校的“校本课程评估委员会”主要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程进行全过程指导,了解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每学期初,学校会举办“校本课程”超市,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即准许开课。

4.校本课程的多元、个性化评价

在学生的评价方面,我们尝试了一种全新的评价模式:一是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二是坚持评价内容、方式的多样化,关注学习的态度、关注过程的参与、合作的意识等,并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评价的结果都采用学分加评语的方式记录。

三、我们的收获

1.推动德育创新

近年来,曹王小学接收农民工子女借读人数不断增加,至2008年9月,所占比例已超过学生总数的60%。各地文化的差异、日常习惯的不同,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考验。我们在积累多年对行规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成果的整合和发展,编撰了《曹王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分年级、分阶段实施重点》和《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参考教案》(一至五年级)等多册行规训练校本教材,使之成为学校开展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载体。做到了将认知和行为目标具体化;将途径、方法与措施规范化。依托校本教材,进行行规养成教育,使零敲碎打的行规教育方式变得有条理、有层次、有系统,增强了行规教育的程序性、操作性、有效性。

2010年上海将迎来世博会,我校教师与学生共同设计了与雏鹰争章相结合的“我与海宝手牵手三部曲”争章活动,将日常行为规范、迎世博、两纲教育等内容有机地融入雏鹰争章中,制定了《雏鹰海宝争章手册》。在行规养成方面设计了“小老虎学习章”、“小天鹅走路章”、“小布谷就餐章”、“小海燕健身章”、“小白兔卫生章”、“小企鹅纪律章”,并设计了成果类奖章:“礼仪章”、“百花章”、“绳毽飞扬章”等。这既是对世博的献礼,更是孩子自我成长足迹升华的有形再现。

为了切实提高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学校自2004年起开始进行课题研究。《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家校互动的实践研究》被列为区级重点,相关成果获“嘉定区第五届科研成果”三等奖。而后相关研究关注农民工群体,2008年《农民工同住子女家庭家教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被列为区级规划课题。在课题的引领下,学校先后编写了《为了孩子》、《托起明天的太阳》、《家教园地》等家庭教育指导校本教材。学校也成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上海市“十一五”市级课题《城市化进程中新上海人家庭教育现状与指导研究》的项目学校。

我们尝试着德育工作校本化,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学生实际和校本特点的德育工作新途径。

2.促进教师发展

我们的经验:一是坚持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更应是决策者的理念,特别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必须紧紧依靠教师,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让教师成为校本课程的决策者;二是坚持校本课程的开发以学校为主,以教师为主,让教师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校本教材的编写者。校本课程有效开展,在培养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基础上,更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大大增强了新课程的适应力。

《走近乡土名人》是曹王小学的教师查阅《曹王志》,走近近现代百年曹王历史上有着较大影响,至今仍传诵于乡里的21位乡土名人,寻访他们的亲人、战友、乡里等知情人收集、整理的充满浓郁乡土气息的校本教材。这本校本教材从制订课程计划,收集整理素材,编写教材到包括封面设计由24名青年教师组成的项目组负责,教师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习有关课程的理论(包括如何制订课程计划、怎样撰写教材文本及确立标题、设计思考题等),由于自身的参与及实践,对校本课程有了更上位的理解,极大地提高了我校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力和驾驭力。

3.激励学生成长

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被赋予了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从而使校本课程成为新课程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需求为基础的校本课程,最大程度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个体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们开拓了一个发挥特长、发掘潜能、展现个性的广阔空间。

“风筝起源探究”、“中国各地风筝比较”、“风筝与中国民族文化”、“风筝的历史”等是我校“风筝”探究课题指南,在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开展趣味盎然的小课题研究。在探究中,孩子们不仅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也培养了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

4.彰显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发展在课改背景下应有新的发展,课程改革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我们把“风筝”这一民族地域文化引进校园,在教师编写的十多册风筝课程讲义的基础上,完成了《风筝》、《风筝制作》两册校本教材的编写;开设了“风筝设计苑”、“风筝文学社”、“风筝制作苑”、“风筝故事苑”等校本课程。以“风筝”这一特色项目有效整合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多项工作,初步形成了校园风筝文化。

四、我们的思考

课程理想状态的实现,并不是仅仅依靠改革者的热情就能够达成的,实现课程功能整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效益,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探索。目前学校应试教育、升学模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学校课程开设与学生发展的评价仍较严重地制约着学校课程的进一步建设。因此,必须改善学校在素质教育探索中的制度环境,只有制度上的保障,学校校本课程的“边缘化”地位才能真正摆脱,课程实施的效益才能增强。

“让师生共同成长”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我们的行动,我们将坚持不懈进行课程改革,坚定不移推进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提高教育质量,认认真真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