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图书馆的优化服务

中学图书馆的优化服务

时间:2022-02-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是学科教师和其他部门所不能替代的。目前,在二期课程改革中,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图书馆也可以利用自己特有的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掀起浪花。

中学图书馆的优化服务

马效芳

一、以中学图书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为重心转变教育模式

图书馆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作用,是学科教师和其他部门所不能替代的。现在正在启动和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育为课堂内外教育相结合,变单一的学校模式为教学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三者一体化,变封闭式的重教不重导的窄进窄出为适教重导宽进严出的教育模式新格局。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研究型学习”,而“研究型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阵地就是图书馆。它要求学生们像学者一样通过一个个的“课题”,在图书馆里查阅和获得立体、全面的知识,然后再去同实践相结合,进而形成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借书还书式的图书管理方式显然已经大大滞后于现代教育模式。中学图书馆工作已经越来越成为了一个学校进行真正素质教育的重心,也正因为如此,中学图书馆应该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图书馆在中学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势必会越来越不可忽视。中学图书馆已不是过去的“藏书室”,而是现代高速发展的信息集散中心,学校图书馆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信息环境和实践平台,为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学习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要正确认识图书馆在中学的地位和作用,不管在思想认识上、工作方法上还是素质能力上都必须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更重要的还要有超前行动,超前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在平常的采编工作中,能变被动为主动服务,深入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师生对图书馆资料信息的迫切要求,按“需”定“产”,及时进行采编和提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知识渴求。图书馆可结合教育形势,根据本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特色,合理调整和设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方式和服务模式。通过搜索、挖掘、分类标引,组织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建立索引动态链接等,主动为师生提供超前服务,及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提高参考咨询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和传递速度,从而提升自己参考咨询的素质和能力。在图书馆向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流通借阅服务仍然是图书馆的一个热点。学生对流通服务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整体形象。因此优化流通借阅环境不仅有利于图书馆整体形象的提高,而且在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以及优化育人环境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理想的借阅环境离不开外在环境的美。它包含图书馆的优美设计、室内的高品位装饰、家具的布局搭配、绿色植物的点缀、温度湿度的调节、科技设施的配备以及采光,等等。富于文化气息和人性化的物质环境,仿佛阳光下的草地,沁人心脾。这样,学生在走进图书馆时就会感受到一种宁静与满足。

然而再好的物质环境如果没有人与精神的和谐、没有人性化的服务、没有科学的管理,优化环境也就成为空谈。只重视技术、设备而轻视人文环境是当前一些图书馆的误区。因此,优化流通借阅环境更重要的是优化人的环境。在流通服务交往中,只有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和谐关系,同时化解矛盾,细化服务,才能为读者造就一个宜读书、悦心目的借阅环境,又能激励馆员积极工作,乐于奉献。图书馆不仅是信息的传播地,更是人类文化的集散地。它拥有古今中外的灿烂文化,是一个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的场所,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学习读书空间,静谧的环境能让一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一书在手能让一种迷茫的思想投入进去;在修身养性的同时更能收获几分从容与自信,收获几分读者对你的尊敬与拥戴。

二、以中学图书馆队伍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为前提导出误区

中学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相比,由于受了高考这一指挥棒的影响,它在学校的位置就显得无足轻重,如学校对图书馆人员的配备不如教师队伍那么重视,对图书馆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低,相对于教师而言,图书管理员的经济待遇也较低。图书馆老师的素质和能力从整体上与教师队伍相比,确实有一定的差距。由于被定为二线人员,进入课堂少,教育理论、实践经验少。还由于中学图书管理员的学历总体偏低,图书馆老师本身有自卑感,管理学生显得办法不多。学校图书馆实现现代化技术管理,电子阅览室的建设,都需要掌握能力。目前,图书馆将向学校信息中心转型,图书馆老师将承担学校信息中心的工作,面对如此巨大的改革,如此艰巨的重任,图书馆老师就显得力不从心了。长期以来,图书馆的地位低落以及形成的思维惯势,使图书馆人员的主体意识发展缓慢。中学图书馆工作都是以购书、编书、借书、还书、看摊、守书等最基本的服务性工作为主。有些学校认为图书馆工作简单、岗位轻松,把图书馆看成是“清闲”之处,将老弱病人员安排进去,把它当做了照顾老弱病残的场所。同时,图书管理员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意识认识还存在不少误区。所以,图书馆人员队伍的结构和知识结构很难跟上形势的发展。要想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需要有现代化管理。保守、观念陈旧始终是改革图书馆管理机制的最大障碍

三、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在素质教育中,图书馆虽然被学校定为教育教学的二线人员或后勤人员,但是,作为图书馆本身,完全可以超越二线,把自己作为既是服务于教育教学的二线人员,又是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人员。目前,在二期课程改革中,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线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图书馆也可以利用自己特有的馆藏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掀起浪花。本着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能给自己以正确定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工作,无私奉献。

当代社会正处于高度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渗透,给图书馆传统服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图书馆参考咨询信息资源、参考咨询技术、参考咨询方法都在不断地变化。数据交换和网络互联形成资源共享,极大地扩充了馆藏文献资源的范围,为咨询服务提供了更广泛的信息源。网络化、计算机化、数字化参考咨询方式逐渐成为现代参考咨询服务的主流。参考咨询人员要全面掌握和熟练运用网上各种信息传递技术和工具。通过开展有声有色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组织好课外阅读小组,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地阅读目的。课外阅读小组是基础,对全校的读书气氛有很大的带动作用,而学生一旦有了正确的课外阅读目的,就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保持读书的浓厚兴趣,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中小学生由于自身所限,不可能有较强的独立的鉴别能力,图书馆应该根据学生们年级、接受能力等特点,分层次向他们推荐优秀图书。把好第一关,既能节省学生们的选择时间,又能保证他们读到好书。很多学生课外阅读随意性较强,没有好的阅读习惯,而获取最佳阅读效果的主要途径是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技巧。阅读笔记和资料卡是学者们做学问最常见的一种读书习惯,中小学生们进行“研究型学习”,自然也离不开这样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也将使学生们受益终生。

四、以科学的管理手段优化流通借阅环境

流通读者的管理包括借阅制度的制定、系统中读者库的管理以及借阅过程中对制度执行的监督。这一系列活动中应更注重人性化。在制定借阅制度时,尽量避免烦琐的手续,能粗的则粗,该细的仍要细。如学生进室押证容易出现借书证错拿和丢失,现不实行押证,只在借书时把关即可。但对于挂失、解挂等都要求登记,以保证在出现异常情况时有据可查。在制度执行的过程中也应把握人性化的工作方式,灵活处理而不能生搬硬套。如:对有特殊文献需求的读者,在不影响其他读者利益的前提下可延长借阅期限。在赔罚款制度执行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而作出灵活处理。这样更有利于交往双方的互相理解和融洽,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要使图书馆有效地发挥信息主阵地的作用,必须要有科学的管理模式,建设一支总体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队伍,是图书馆的首要任务。目前,要抓好图书馆队伍建设,首先要把好进人关,同时要注重员工的在职教育,推行终身学习制度,不断完善工作人员的结构,以适应信息需求多样化和业务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信息社会里,只有真正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克服“重藏轻用”的思想,才能大胆改革陈旧的管理制度,实行开架管理和资源共享,使图书馆逐步实现标准化和自动化管理,促进学生的信息意识早日形成。因此,要想激活中学图书馆,当务之急是图书管理员转变角色定位,加强责任意识。

中学图书馆信息化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没有现成的模式。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都带有探索性,这就要求有创新和超前意识。所有这些,只有在平常的工作和业余时间里,自觉加强学习,不断钻研,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现代技术综合素质,并不断地应用到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去,如图书馆的采分编、流通、网页制作、网络维护等,力求使我校图书馆跟上时代的脉搏,使我校师生充分享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使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在图书馆得到充分体现。

优化流通借阅环境更应注重人文因素。希望馆员和学生都有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正确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搞好人性化人才管理和科学化的图书流通管理,善于化解各种矛盾冲突,齐心协力,真正从外因到内因、从客观到主观来达到图书馆优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赵应.浅谈新课改环境下的中学图书馆发展[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4)

[2]赵治宇.中学图书馆应对新课程改革策略初探[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6(12)

[3]洪皓.解读新课改,寻求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对策[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7

[4]罗春华.图书馆文化是绿色文化.图书馆洽谈,2002.4

[5)侯银香.提高图书流通率的几点思考.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4.6.

[6]陈新颜.刘敏.以人为本与图书馆服务及管理创新.图书馆学研究.2002.2

(此文发表于《中国校园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