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岛“十三五”科技创新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青岛“十三五”科技创新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时间:2022-02-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岛市科技体制存在同样的问题。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建设科技孵化器,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但与同类城市相比,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仍偏低,2013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35亿元,在同类城市中排名第10位,其中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易额为5.35亿元,仅占总额的15%。

(一)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当前的科技体制仍存在一些弊端,束缚了科技生产力发展,制约着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的提升。例如,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够健全和有效,科技资源配置分散重复封闭低效,企业没有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基础前沿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评价导向不够合理等。青岛市科技体制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要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亟须深化科技管理、评价和转化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认真解决创新主体、创新动力、创新成果应用等关键问题,解决好科技创新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通道。

(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当前,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信息与网络、生命科技与医疗保健、纳米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等新兴增长型产业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成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2010年,我国从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出发,选择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

2012年,青岛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将海洋开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确定为青岛市重点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该文件的发布有力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2011年的2 912.1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 019.2亿元,年均增速超过20%,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同时各产业发展存在严重不均衡,海洋开发、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等产业企业数量偏少,产值较小,创新能力较弱,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高端产品少,而生产高端产品的企业带动力相对较弱,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需要继续培育和发展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提升价值链。

(三)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吸纳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国都出台专门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创业指导、科技金融、税费减免等多方面对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进入新常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利润低、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央行、银监会等部门密集出台了定向降准、调整存贷比口径、设立循环贷款等一连串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办法。各省市也把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对不同发展期的企业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促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活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目前,青岛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具有一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3.7%;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多数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价值链低端,传统行业比重偏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配套率较低,未形成大企业的配套集群。因此,需要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需求,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产业分布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世界主要国家都非常重视促进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支持技术商业化计划、实行合作研发税收抵免政策、设立专项经费支持针对项目研究成果开展市场研究、技术验证、分析商业机会等方面的活动,推动研究成果产业化,加强学术界与企业界在高层次上的优势结合。2014年7月,国务院决定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试点,允许试点单位采取转让、许可、作价入股等方式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入全部留归单位自主分配,更多地激励对科技成果创造做出重要贡献的机构和人员,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近年来,青岛市通过大力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建设科技孵化器,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但与同类城市相比,青岛市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仍偏低,2013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35亿元,在同类城市中排名第10位,其中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易额为5.35亿元,仅占总额的15%。其深层次原因在于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体制障碍,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被等同于国有资产处置,事业法人单位没有对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支配权,造成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缺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需要借鉴北京、武汉改革科技成果管理权经验,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改革,打破体制障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是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为人才、成果、资金、市场等创新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专业科技服务的新兴产业。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科技服务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引领能力与辐射带动作用。发达国家积极采取税收优惠、直接财政援助等措施,推动大学、研究机构等提供研发、设计服务,以及知识产权、创业孵化服务等。

虽然青岛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达到50.1%,但其中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1.4%,与杭州市(2%以上)、上海市(2.3%以上)、天津市(3%以上)、深圳市(5%以上)相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差距明显;服务业体系建设不够完善,在工业设计、创意设计、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业新型业态发展方面存在不足;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难以满足创新主体对科技服务专业化、多样化的需求。因此,需要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业体系,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和科技服务产业基地,使青岛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拥有更充足的推动力。

(六)建立健全以知识产权战略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

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和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国际社会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已将知识产权作为维护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武器,限制和阻碍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从国内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上看,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亟待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供支撑。

青岛市虽然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足。一是全社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仍然比较薄弱,尤其是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和法律知识有待提高和增强。二是产业结构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数量较少,多数企业所需的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需要进口,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受到限制。三是知识产权的行政与司法保护能力仍然偏低,协同高效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和机制还有待加强,长效监管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总之,目前青岛市知识产权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外部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还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青岛市都迫切需要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断完善创新政策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